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02)
2023(11978)
2022(10335)
2021(9443)
2020(7879)
2019(18257)
2018(18041)
2017(34552)
2016(18987)
2015(21513)
2014(21662)
2013(21934)
2012(21151)
2011(19307)
2010(19573)
2009(18020)
2008(17831)
2007(16218)
2006(14295)
2005(13104)
作者
(58713)
(49010)
(48943)
(46390)
(30774)
(23795)
(22354)
(19300)
(18560)
(17585)
(16718)
(16343)
(15797)
(15493)
(15257)
(15250)
(15046)
(14550)
(14101)
(14008)
(12421)
(12344)
(12026)
(11144)
(11124)
(11109)
(10963)
(10956)
(10042)
(9937)
学科
(89086)
经济(89007)
(47311)
管理(46218)
(34718)
企业(34718)
方法(32449)
地方(28487)
数学(28075)
数学方法(27829)
(27639)
中国(25258)
业经(20477)
农业(18766)
(18258)
(17107)
(16039)
(15757)
贸易(15744)
地方经济(15509)
(15112)
环境(13796)
(13223)
金融(13219)
(13197)
(13127)
银行(13093)
(13088)
技术(12980)
产业(12792)
机构
学院(277291)
大学(274626)
(114188)
经济(111465)
研究(102993)
管理(99989)
理学(84427)
理学院(83270)
管理学(81841)
管理学院(81310)
中国(76583)
科学(66042)
(60837)
(54635)
(54294)
(50040)
研究所(49624)
中心(47052)
(44751)
业大(44086)
农业(42613)
(39750)
师范(39327)
北京(38897)
财经(38676)
(37085)
(36135)
(34718)
(34662)
经济学(34591)
基金
项目(181171)
科学(140249)
研究(132313)
基金(126693)
(111462)
国家(110471)
科学基金(92332)
社会(81354)
社会科(76927)
社会科学(76903)
(74404)
基金项目(68236)
(61870)
教育(59150)
自然(58912)
自然科(57389)
自然科学(57369)
自然科学基金(56304)
编号(54632)
资助(50790)
(46110)
成果(44516)
重点(41710)
课题(39219)
(38557)
(37554)
发展(36834)
(36234)
创新(35176)
科研(34260)
期刊
(137971)
经济(137971)
研究(82539)
中国(62669)
(50779)
学报(46097)
科学(42603)
(38253)
管理(35146)
农业(34504)
大学(33582)
学学(31491)
教育(31155)
(25855)
金融(25855)
技术(24928)
业经(24056)
经济研究(20819)
(18954)
问题(18737)
财经(18615)
(16165)
资源(14940)
技术经济(14342)
图书(14157)
(13901)
(13827)
科技(13664)
商业(13393)
现代(12588)
共检索到431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新生  李小建  
文章借鉴演化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成果,从随机因素、收益递增机制、路径依赖、闭锁四个环节构建了产业集群演化的分析框架。基于这一分析框架,以河南省长垣县卫生材料产业集群为例,研究了宏观制度、特定地方环境等随机因素对区域内新经济活动的激发作用,并从收益递增机制、路径依赖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机理,最后从企业惯例等方面分析了集群演化中出现的闭锁效应及其造成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得出一些结论:①特定的政府政策、地方因素以及市场条件等随机因素可以激发区域专业化生产,萌芽产业集群。②由收益递增导致的路径依赖是产业集群形成的经济技术因素,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共同机理。但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因素(如政府管理、劳动力、进入市场能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具有地域特殊性。③由于收益递增、路径依赖以及企业惯例的惰性,集群在演化过程中可能会陷入低效率的闭锁状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家伟  乔家君  李小建  
文章试图以演化的视角和生命周期理论的观点来审视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把产业集群的发展分为产生、成长、成熟、跃迁(包含衰退和新的成长)四个阶段,强调了农区产业集群发展中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地方政府的合理干预。地方政府在延迟甚至阻止产业集群的衰退、延长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和新产业集群的培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郑云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河南省目前还存在产业结构层次低、工业结构不合理、再创新能力弱、资源利用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国内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调控政策,为河南省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河南省既要根据省情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也要从全球的产业链与区域博弈的视角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自主创新、坚持大企业、名牌产品和企业家带动战略,全面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敏  
产业集群战略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培育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但也不可忽视产业、企业竞争力弱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惟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才能培育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晓军  
产业集群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新路。在产业集群的产生和成长过程中,政府作为制度的提供者扮演十分重要角色,尤其是随着产业集群对提高区域竞争力内在机制认识的提高,地方政府在创立产业聚集平台,合理确定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定位,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营造区域创新环境,塑造信任、合作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亭亭  
全面分析安徽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培育安徽省的产业集群,对于安徽省经济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试图从分析发展产业集群对安徽省的经济意义着手,研究安徽省产业集群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于如何培育安徽的产业集群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夏华丽  彭原  
文章通过GEM模型对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发现,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厂商的结构和战略这三个方面是其比较薄弱的环节。文章认为,要提升湖南省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就必须突破这些薄弱环节,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新生,覃成林  
河南省农村地域的企业集群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维度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企业集群形成的初始因素、演化过程、驱动机制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任何因素所触发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只有与区域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发生耦合作用时,才能触发企业集群形成。②在集群演化的早期阶段,市场拉动、家族文化等外部宏观因素,以及企业进入外部市场的能力、企业家活动等微观因素起主要作用。而在集群这一中观层次上,规模经济、外部经济、网络效应等集聚经济因素导致的自增强机制只有在集群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起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淑芬  赵魁元  
文章以欠发达的山西晋城传统铸造产业集群为个案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认为在欠发达地区形成的传统产业集群具有"内生性明显、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家族型企业具有奠基性作用、与当地优势资源结合紧密"等特点。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劲  
结合宁夏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后发现,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实施集群发展战略时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即产业集群的形式并不依赖统一规划的工业园区;评价特色产业经济优势的首要标准应该是竞争优势而非资源优势。同时,发展特色产业集群还必须克服产业规模小、科技水平低和资金缺乏等方面的约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有闻  
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产业集群是较好的选择。当前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着较大难题,解决这些难题要求政府必须紧紧抓住发展产业集群主要环节,采取强化园区产业集群引导、增强园区产业集群功能、构建园区产业集群支撑等方面的政策举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剡谨  
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一定共性和代表性的定西市,由于地处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目前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现代农业之路,显然要受诸多物质条件的限制,但由于特殊的气候土壤条件造就了马铃薯、中药材、畜草等特色农业产业,这些产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具备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基础与条件,若能按照产业集群的理论进一步加强政府调控,完善投融资体制,通过制度化、市场化运作把种植、加工、科研、营销等相关产业有效组合,必将大大促进该产业的发展与繁荣,从而加快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小燕  赵兴国  崔文芳  丁生  
以云南省为例,综合运用生态足迹、VAR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模型与方法,在研究云南省三次产业产值与生态足迹变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三次产业产值变动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近20年来云南省三次产业产值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下,云南省总量生态足迹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耕地、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足迹对总量生态足迹的贡献较大,但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相反,林地、水域和建筑用地生态足迹对总量生态足迹的贡献较小,但呈现较快增长趋势,三次产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对生态足迹及其要素变动的影响显著。②短期内三次产业发展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且三次产业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均为正向相关性,但长期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降低区域生态足迹。因此,为推进云南省区域低耗、低碳经济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应大力发展高原现代特色农业和集约农业,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外向型工业园区群,加速推进以旅游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向国家申请给予生态补偿和产业补偿政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二玲  李小建  
基于河南农区三个不同网络类型集群129家企业的调查,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对比三个集群中的衍生网络、情感网络、咨询网络以及合作网络的网络特性,鉴别出欠发达农区集群网络中的核心节点、重要关系及不同网络组织类型的区域效应。研究发现:先导企业是集群衍生的孵化器,亲属或厂属关系是区域产业繁衍的关键渠道;大企业是技术创新和扩散的中心,供需关系和技术工人流动是区域学习的重要路径;中等企业是情谊联系的活跃点,长期合作关系能培养区域信任;中介组织与服务机构、"生产组织者"是企业间合作的"桥梁",上下游的经济联系对区域合作影响巨大。从集群的网络组织类型来看,混合性的转包网络和互补性的垂直网络比竞争性的水平网络对区域内的网络学习、信任培养、合作行动以及区域发展能带来更好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