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24)
2023(16364)
2022(13929)
2021(12846)
2020(10715)
2019(24674)
2018(24409)
2017(46332)
2016(25581)
2015(28806)
2014(28722)
2013(28505)
2012(26672)
2011(24430)
2010(25003)
2009(23109)
2008(22903)
2007(20949)
2006(18570)
2005(16784)
作者
(78611)
(66166)
(65774)
(62262)
(41506)
(31940)
(29803)
(25979)
(24867)
(23750)
(22434)
(22051)
(21154)
(20919)
(20557)
(20217)
(20191)
(19477)
(18948)
(18886)
(16836)
(16400)
(16285)
(15085)
(15066)
(14830)
(14643)
(14605)
(13520)
(13299)
学科
(113636)
经济(113526)
(72787)
管理(65179)
(49452)
企业(49452)
(49361)
方法(47199)
数学(42253)
数学方法(41603)
农业(32729)
中国(31723)
地方(27294)
业经(26662)
(24951)
贸易(24938)
(24689)
(24284)
(23093)
(20572)
(17718)
银行(17646)
(16971)
(16967)
(16947)
金融(16945)
技术(16936)
环境(16461)
理论(15510)
(14872)
机构
学院(374000)
大学(369430)
(154226)
经济(151078)
管理(138905)
研究(131564)
理学(119653)
理学院(118248)
管理学(115887)
管理学院(115230)
中国(100041)
(87454)
科学(84745)
(78708)
(69565)
农业(68388)
(67244)
业大(65765)
研究所(63320)
中心(60915)
(58358)
财经(52910)
北京(49268)
(48908)
师范(48281)
(47998)
经济学(46586)
(46146)
(46115)
(44453)
基金
项目(248815)
科学(193761)
基金(178178)
研究(175929)
(158167)
国家(156792)
科学基金(132266)
社会(110797)
社会科(104802)
社会科学(104767)
(100867)
基金项目(94120)
自然(86844)
自然科(84860)
自然科学(84835)
(84080)
自然科学基金(83295)
教育(80494)
资助(73171)
编号(71561)
(58360)
成果(57098)
重点(56507)
(53926)
(51889)
课题(49982)
创新(48564)
科研(48159)
计划(47701)
发展(45659)
期刊
(175229)
经济(175229)
研究(105213)
(86298)
中国(78794)
学报(67367)
科学(59677)
农业(58025)
(50038)
大学(49908)
管理(47800)
学学(47516)
教育(39144)
(37222)
金融(37222)
业经(34131)
技术(32797)
(29725)
经济研究(27241)
财经(25356)
问题(24440)
(21771)
(20738)
技术经济(19516)
统计(19227)
(18777)
业大(18611)
世界(18322)
科技(18280)
商业(17766)
共检索到564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姚静  李小建  
根据对河南省农区十村11251户农户的入户调查资料,认为农民外出务工的数量与规模是经济因素、家庭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元回归模型显示:①外出务工经济收益与成本、家庭人口状况、农户家庭经营地、农户家庭生活性支出等正向影响农户外出务工的规模;②农区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数正向影响农区外出务工的规模,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数负向影响农区外出务工的规模;③环境因素中,经济水平因子对农区外出务工规模的影响是正向的,地形、通达性和土地类型等三个因子对农区外出务工规模的影响是负向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巴曙松  赵茂  杨洋  王见  
基于云南农村地区2009—2014年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收入结构、支出方式四个方面选取变量,采用面板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参与及规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的信贷发生比约为50%;信用社信贷是农户信贷参与的主要方式,银行信贷较少,非正规信贷是农村信贷的有力补充;非劳动力负担、劳动力人口、固定资产支出正向影响信贷参与及规模;受教育程度高、担任村干部有利于农户获取信用社信贷;而农户的消费支出、生产经营支出并不显著地影响信贷参与及规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庆  杨慧敏  李小建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影响着区域城乡聚落规模的变化和空间分布状况。基于1972—2015年豫东平原地区的聚落斑块数据,运用城市/乡村位序—规模法则、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欠发达平原农区聚落斑块规模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研究时段内豫东平原聚落呈现出斑块总面积、平均斑块面积逐渐增加,斑块数量逐渐减少的特点。(2)研究区域内城镇聚落规模增长较快,其规模分布的齐夫指数逐渐上升,且1995—2015年拟合指数上升幅度较大,位次靠前的城镇聚落在体系中的优势更为凸显。(3)区域乡村聚落符合负指数位序—规模分布特征。模拟结果显示,1972年以来,其拟合曲线斜率逐步变大,说明较大的乡村聚落稳步增长,较小的聚落不断减小。(4)区域内规模相对较大的聚落斑块多集中分布在交通节点上。(5)对不同规模等级聚落到县/区中心所在地邻近距离的分析发现,同一年份不同等级聚落到县/区中心的平均邻近距离从Ⅰ级到Ⅴ级聚落逐渐增加,说明研究时段内小规模聚落与中心的空间联系弱于较大规模聚落;不同年份同一等级聚落到县/区中心的平均邻近距离从Ⅰ级到Ⅴ级聚落则有所下降,说明较大规模聚落与中心的空间联系逐渐增强。在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豫东平原地区城镇聚落、乡村聚落规模变化特征的分析,对合理规划城乡聚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洪名勇  钱龙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实现人的城镇化,能否增强农民工留在打工城市的意愿和能力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途径之一。根据贵阳市农民工的调研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个人综合特征、家庭特征和个人满意度对农民工留在打工城市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所在地与打工地距离越近,受教育程度较高、在城市居住时间较长,全家迁移,住房条件越好,已婚,对收入水平越满意、对工作环境越满意的农民工,越倾向于长期留在打工城市。且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倾向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表现出较强的代际差异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军  洪秋妹  
本文以江苏农民为研究对象,从农民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制度因素三方面展开解析,运用Log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索。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农民个人特征是影响其外出打工的重要因素,家庭特征中的上学人数、年劳动日、经营农地的劳动日和家庭外出打工人数也对其有重要影响,但相对来说,制度因素的影响不是非常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杭,栾敬东,徐志刚,郭秧全,钟甫宁  
由于中国的特殊环境,农村劳动力和人口不仅流向城市,也流向发达的农村地区。目前对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已有较多研究,但是,对农村向农村的劳动力流动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实地问卷调查得到的资料为依据,全面分析了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外来劳动力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外出打工时间和收入等特征,同时分析了这些特征与外来劳动力就地定居的意愿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二玲  李小建  
基于河南农区三个不同网络类型集群129家企业的调查,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对比三个集群中的衍生网络、情感网络、咨询网络以及合作网络的网络特性,鉴别出欠发达农区集群网络中的核心节点、重要关系及不同网络组织类型的区域效应。研究发现:先导企业是集群衍生的孵化器,亲属或厂属关系是区域产业繁衍的关键渠道;大企业是技术创新和扩散的中心,供需关系和技术工人流动是区域学习的重要路径;中等企业是情谊联系的活跃点,长期合作关系能培养区域信任;中介组织与服务机构、"生产组织者"是企业间合作的"桥梁",上下游的经济联系对区域合作影响巨大。从集群的网络组织类型来看,混合性的转包网络和互补性的垂直网络比竞争性的水平网络对区域内的网络学习、信任培养、合作行动以及区域发展能带来更好的效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罗庆  杨慧敏  李小建  高更和  
过去10多年里,以农村收入衡量的贫困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农村贫困具有多维性和动态性。文章基于A-F多维贫困指数及其分解指数,利用2004—2014年河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多维贫困的水平、强度和构成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河南农村多维贫困状况得到大幅改善,但多维贫困缓解程度和削减模式因时间和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多维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收入贫困发生率,随着绝对收入贫困的逐渐消除,多维贫困将成为未来精准扶贫战略的重点和难点;除住房外,其他多维贫困指标的贫困发生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教育、燃料和卫生设施3个指标对总体多维贫困贡献最大;多维贫困状况不仅与户主特征、家庭社会资本和人均收入有关,还与家庭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村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联系。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李普亮  贾卫丽  罗冬妮  
消费意愿是影响农户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欠发达地区的农户消费意愿尤其值得关注。以广东省梅州市为例,运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欠发达地区农户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户消费意愿不容乐观,个体和家庭特征、消费能力、消费环境和消费观念对农户消费意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社会保障水平对农户消费意愿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琼  李振东  
采用ELES模型和结构变动度计量分析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对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呈现出的新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从分析结果看,居民收入低、农村基础设施与金融信贷发展滞后、惠农政策投入水平低及配套措施不完善、城镇化发展缓慢等因素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彩容  吴声怡  
以福建沙县为例,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自我雇佣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无手艺或技能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自我雇佣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社会文化因素次之,家庭人口数因素的影响最小;具体来讲,有手艺或技能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进行自我雇佣起决定性作用;地区的重商文化氛围和家族文化越浓,该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越容易选择自我雇佣;家庭人口数越多,农村劳动力的自我雇佣行为越有可能发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伯华  窦银娣  刘沛林  
本文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以欠发达地区红安县9个村12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农户人居环境建设的支付意愿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Logit回归模型对农户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支付意愿较低,59%的农户表示愿意支付,平均支付额度为79.2元;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农户收入结构、农户受教育程度、农户人居环境意识、农户人居环境现状评价等;根据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特征分析可见,提高农户非农收入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内在动力,完善政府职能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关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安和平  王瑞璞  
一、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划分标准的界定关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划分,已有多种方法。多数是按东、中、西部来划分的(主要是沿用国家在制定“七五”计划时使用的方法),即将东部划为发达地区,中、西部划为欠发达地区;或中部划为欠发达地区,西部划为不发达地区。若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亚群  段万春  孙永河  杜元伟  
构建了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模糊DEMATEL(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方法的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最后,通过模型对识别出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以及原因度分析,指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诸多因素中影响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最为重要的核心因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京蓉  李炯光  
在对三峡库区重庆辖区的7个乡镇23个行政村共427户农户土地流转行为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特征、农户土地转入和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的非农收入比例和土地流转收益是农户土地流转行为选择的决定因素,农户土地转入和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