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27)
- 2023(18057)
- 2022(15283)
- 2021(14166)
- 2020(11783)
- 2019(26645)
- 2018(26163)
- 2017(49514)
- 2016(26904)
- 2015(29841)
- 2014(29424)
- 2013(28782)
- 2012(26912)
- 2011(24280)
- 2010(24280)
- 2009(22055)
- 2008(21304)
- 2007(18777)
- 2006(16652)
- 2005(14624)
- 学科
- 济(111892)
- 经济(111768)
- 业(77469)
- 管理(70740)
- 企(53895)
- 企业(53895)
- 农(50209)
- 方法(44043)
- 数学(38688)
- 数学方法(38168)
- 农业(33441)
- 中国(31782)
- 地方(30042)
- 业经(27186)
- 财(25176)
- 学(24154)
- 贸(20919)
- 贸易(20905)
- 环境(20709)
- 制(20479)
- 易(20286)
- 技术(18264)
- 发(17425)
- 银(17186)
- 银行(17127)
- 融(16820)
- 金融(16817)
- 行(16487)
- 和(15696)
- 划(15300)
- 机构
- 学院(377961)
- 大学(373007)
- 济(152514)
- 经济(149457)
- 管理(142877)
- 研究(133398)
- 理学(123771)
- 理学院(122304)
- 管理学(119960)
- 管理学院(119292)
- 中国(99973)
- 科学(86815)
- 农(86598)
- 京(78386)
- 所(68796)
- 农业(67321)
- 业大(66246)
- 财(66233)
- 研究所(63177)
- 中心(62619)
- 江(57962)
- 财经(52774)
- 范(51095)
- 师范(50441)
- 北京(48277)
- 经(48238)
- 院(47832)
- 省(46072)
- 州(45931)
- 经济学(45534)
- 基金
- 项目(265715)
- 科学(208839)
- 基金(192391)
- 研究(188179)
- 家(171816)
- 国家(170116)
- 科学基金(144238)
- 社会(119717)
- 社会科(113130)
- 社会科学(113096)
- 省(107611)
- 基金项目(102839)
- 自然(95510)
- 自然科(93239)
- 自然科学(93208)
- 自然科学基金(91523)
- 划(89627)
- 教育(84784)
- 资助(76687)
- 编号(74762)
- 发(62029)
- 重点(60603)
- 成果(58914)
- 部(57361)
- 创(55913)
- 创新(52349)
- 课题(52167)
- 科研(51816)
- 计划(50965)
- 国家社会(49608)
- 期刊
- 济(171901)
- 经济(171901)
- 研究(103653)
- 农(85468)
- 中国(78113)
- 学报(68849)
- 科学(61891)
- 农业(57736)
- 大学(51390)
- 管理(49533)
- 学学(49112)
- 财(48510)
- 教育(37611)
- 融(36162)
- 金融(36162)
- 业经(34181)
- 技术(31652)
- 业(29247)
- 经济研究(25228)
- 财经(24877)
- 问题(24043)
- 经(21370)
- 版(21204)
- 资源(19935)
- 科技(19741)
- 业大(19073)
- 世界(18089)
- 技术经济(17534)
- 图书(16499)
- 统计(16473)
共检索到561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二玲 李小建 闫家厂
从农户对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民主化的响应等7个方面构建农户对外部影响响应能力的指标体系,利用课题组对河南省1251家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农户的信息化响应对农户的外部响应能力贡献最大。样本村农户的外部响应能力在村内差异较大,而村间差异较小。模型分析发现,影响农户外部响应能力的因素包括农户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其中,农户的非农收入状况是农户外部响应能力的首要影响因素,其影响程度随农户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地理环境因素显著影响农户的外部响应能力。村距县城的距离比村距乡镇的距离和村距城市的距离对农户的外部响应能力影响更为显著。地形因子显著影响农户的外部响应能力,并影响其他因素对农户外部响应能力的影响程度;镇域人均电话的影响印证了农户的信息化响应对农户外部响应能力的首要贡献。
关键词:
农户 外部响应能力 影响因素 欠发达农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二玲 刘萍
基于对河南省11个类型村1251户农户的调查,本文描述了欠发达农区农户对城市化的主要响应行为,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欠发达农区农户对城市化响应能力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欠发达农区农户对城市化的响应行为主要表现为人口向城市转移、家庭成员进城从事非农产业和生活方式向城市靠拢等几个方面;农户生活方式的转变程度、进城意愿、在城市购房的能力及对征地的支持程度决定了农户对城市化响应能力的大小;该能力不仅受农户自身因素(包括农户核心成员的文化程度、家庭非农收入等)的影响,而且还与农户所在村庄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村庄通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有关。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户 响应能力 河南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流涛 翟彬 樊鹏飞
借鉴MA分析思路,构建农户生产行为环境影响机制的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以河南省传统农区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指标,定量分析农户生产对农业环境影响的大小和方向。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农户行为主要是通过农户农业生产投入行为、生计方式、种植结构和规模等方面的传导,通过改变或影响生态环境直接因子对农业环境的变化产生影响;(2)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特征(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和劳动力数量)、农户生计方式、种植结构、农户生产规模、细碎化程度和农产品商品化对农业环境影响显著。其中,农户生计方式兼业化加大了农户行为对农业环境的负面影响;农户增收行为,比如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商品化增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世春 申永芳
通过对河南省林州市农户融资情况的实地调查发现,非正规金融是农户融入资金的主渠道,民间集资成为农户闲余资金的重要融出渠道。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选择非正规融资渠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收入、户主年龄、生活性融资、参与民间集资对农户选择非正规融资产生较显著的影响,而家庭人口数、文化程度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农户融资 非正规金融 金融创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罗庆 杨慧敏 李小建 高更和
过去10多年里,以农村收入衡量的贫困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农村贫困具有多维性和动态性。文章基于A-F多维贫困指数及其分解指数,利用2004—2014年河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多维贫困的水平、强度和构成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河南农村多维贫困状况得到大幅改善,但多维贫困缓解程度和削减模式因时间和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多维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收入贫困发生率,随着绝对收入贫困的逐渐消除,多维贫困将成为未来精准扶贫战略的重点和难点;除住房外,其他多维贫困指标的贫困发生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教育、燃料和卫生设施3个指标对总体多维贫困贡献最大;多维贫困状况不仅与户主特征、家庭社会资本和人均收入有关,还与家庭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村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联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建杰
在金融抑制较为普遍的农村地区,建立在亲缘与业缘基础上的农户社会资本在农村信贷资金的配置过程中发挥了"特质性"资源的作用。分析表明,社会资本水平在农户间存在不均等性和非同构性;社会资本水平较高的农户正规信贷的实际发生率较高,且户均信贷规模明显较大;农户非正规信贷发生率有随其社会资本水平的提高渐次下降的趋势,而户均信贷规模则有增加趋势;不同社会资本的农户通过非正规途径的信贷发生率高于通过正规途径的信贷发生率,而前者的户均信贷规模明显低于后者;不同社会资本水平农户信贷目的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信贷 正规金融 民间金融 农户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建杰
农户粮作经营行为取向是对自身因素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理性反应。研究表明:满足自家需要以及增加现金收入是农户从事粮作经营的主要动机,且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农户满足自家需要的动机在减弱,而增加现金收入的动机在增强;较小规模粮作经营户有动态缩减粮食播种面积的行为取向,而较大规模粮作经营户则有动态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的行为取向;较大规模的粮作经营户更易于获得规模化经营收益,具有相对较高的内在动力从事粮作经营;在现行粮食政策下,政策对农户粮作经营行为的制度激励效应有限,因而亟需采取优化粮食政策目标、强化粮食政策手段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完善粮食政策传导机制等策略。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农户 粮作经营 政策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句芳 高明华 张正河
农业生产的本质特征为兼业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农户兼业化必然是中国农户家庭内部分工的长期组织均衡形态。本文利用实地调研数据,运用Tobit模型判断影响农户兼业时间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户 兼业时间 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流涛 翟彬
研究目的:以河南省传统农区为例,利用获取农户数据,定量评价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方法:参与式农户调查与评估方法(PRA)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研究结果:(1)研究区域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能源消耗、温室效应、环境酸化和富营养化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0.0598,0.0561,1.2530,0.3420,农户土地利用中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对环境影响最大;(2)不同环境影响类型的来源也差异较大,温室气体的排放和能源消耗主要产生于农资生产阶段,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主要来自于种植阶段化肥施用。研究结论:研究尝试从农业生产最基本单位农户体系着手,采用PRA方法获取农户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农户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家伟 李培蕾 乔家君 何长涛
以河南省开封县黄龙产业集聚区相邻的王胖庄为研究区域,利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统计方法和SPSS17.0软件计量分析,探讨了村域经济对产业集聚区的响应机制。①产业升级。农户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数增多。同时,粮食作物逐渐转向经济作物。②职业转化。通过务工、自主创业以及外出务工回流的方式实现了村域人口在就业空间上的转移。③思想冲击。耕地的重要程度降低,从事非农产业的积极性提升,生活方式高级化,向往城市生活的愿望强烈。④分化加剧。面对外界刺激,农户逐渐分化为发展型,稳定型和衰退型。⑤农户对产业集聚区的响应程度与核心劳动力年龄、人均耕地面积呈负相关,与劳动力教育年限、劳动力数量呈正相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玉振 周灿 乔家君
农业创新只有充分地扩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经济效应。本文以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大营村为例,分析了大营村萝卜特色种植的优势条件,借助创新扩散理论揭示其特色种植的空间扩散轨迹,并总结其空间扩散方式、空间结构及影响环境。得出如下结论:①大营村特色萝卜产业选择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悠久的种植历史、广阔的市场需求等优势;②大营村萝卜种植扩散,在空间上按照渐进式和跳跃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存在一定的距离递减效应;③大营村萝卜种植扩散的空间结构呈现出点轴式模式,种植基地布局具有明显的"杜能圈"印迹;④大营村萝卜种植的空间扩散受到空间距离、地理环境、扩散效益、政府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特色种植 空间扩散 欠发达农区 大营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更和 陈淑兰 李小建
对农户打工区位的研究是认识农民工流动空间规律的基础。通过对河南省南阳市三个不同类型典型样本村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户打工区位的选择具有明显的打工簇现象,在自然村尺度上,少数的打工簇集中了多数的打工者。其形成主要由打工决策和打工区位选择中打工者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决定,主要基于传统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关系网络在打工簇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种子打工者和潜在打工者在由关系强度决定的博弈中造成了打工簇的形成和扩散。
关键词:
打工簇 关系网络 农户 中部农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天驰 康丕菊 彭志远 褚力其
为研究欠发达地区农户兼业对土地转出的影响,基于云南省的调研数据,利用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欠发达地区农户兼业对土地转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以村级平均受教育水平作为工具变量,通过IVProbit模型和2SLS模型控制了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单一的认为农户兼业促进或抑制土地流转是欠妥的,事实是农户流转土地与其兼业程度有关;不同兼业类型的农户选择转出土地的概率存在显著差异,Ⅰ兼农户转出土地的概率显著低于纯农户,而Ⅱ兼农户与非农户选择转出土地的概率更高;农户转出土地面积比重与农户兼业程度呈现U型曲线关系。基于此,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时可以通过出台相应的引导性政策,充分发挥兼业农户内在土地转出需求的作用,促使欠发达地区广泛且分散的兼业小农自发的转出手中的土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肖开红
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南省种粮农户使用互联网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农户对使用互联网技术的意愿较强,但是实际使用互联网的比例较低,对互联网的应用也停留在信息获取与发布层面;农户自身特征、粮食种植规模、农户市场行为特征以及农村互联网准备程度等是影响农户使用互联网意愿和行为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互联网应用 种粮农户 行为特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康丕菊 张航 彭志远
农户分化是否促进农户农地转出在理论和实证上均存在较大争议,基于云南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欠发达地区农户分化能够促进农地流转,农户分化后的Ⅱ兼业户和非农户转移的概率显著高于纯农户,但其效果有限,主要原因在于以山区为主的欠发达地区农地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起着社会保障作用。为此需进一步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地流转,同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促进农户农地转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的演化分析——以河南省前孔场村为例
欠发达地区征地制度公平性判定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云南省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
外部因素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基于河南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经验证据
河南省农户资金借贷现状实证分析——基于河南省704户农户的问卷调查
传统农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河南省为例
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河南省4市625份农户调查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可持续创新研究——以河南省舞阳县为例
我国农区城镇化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以河南省为例
农户民间借贷需求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基于河南省的调查
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的三商影响研究——以河南省吴沟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