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13)
2023(9074)
2022(8147)
2021(7810)
2020(6571)
2019(15343)
2018(15369)
2017(29529)
2016(16195)
2015(18255)
2014(18195)
2013(18064)
2012(16417)
2011(14688)
2010(14462)
2009(13104)
2008(12475)
2007(10627)
2006(9084)
2005(7712)
作者
(47387)
(39245)
(38996)
(37080)
(25000)
(18918)
(17647)
(15652)
(15089)
(13835)
(13533)
(13123)
(12353)
(12290)
(12177)
(11994)
(11903)
(11715)
(11211)
(11096)
(9981)
(9580)
(9418)
(8985)
(8837)
(8728)
(8700)
(8615)
(7948)
(7817)
学科
(61341)
经济(61277)
管理(44177)
(41631)
(35326)
企业(35326)
方法(30219)
数学(25973)
数学方法(25664)
(18506)
(15278)
中国(14630)
(14067)
业经(13258)
地方(12166)
理论(11619)
(10689)
农业(10285)
(10093)
贸易(10088)
技术(9950)
环境(9847)
(9762)
教育(9524)
(9312)
财务(9255)
财务管理(9241)
(9140)
企业财务(8756)
(8519)
机构
大学(228998)
学院(225491)
管理(91912)
(82691)
经济(80766)
理学(80599)
理学院(79692)
管理学(78227)
管理学院(77829)
研究(74153)
中国(51736)
科学(50138)
(48918)
(38349)
业大(37707)
(37498)
(35860)
研究所(34805)
中心(32990)
(31032)
北京(30715)
(30401)
农业(30296)
师范(30067)
财经(29825)
(27161)
(27158)
(25724)
技术(24813)
师范大学(24504)
基金
项目(163159)
科学(126415)
基金(117090)
研究(116974)
(102996)
国家(102159)
科学基金(86845)
社会(70555)
社会科(66655)
社会科学(66635)
(64443)
基金项目(63336)
自然(58792)
自然科(57375)
自然科学(57357)
自然科学基金(56294)
(54511)
教育(53479)
资助(48192)
编号(48106)
成果(38818)
重点(36371)
(34979)
(34124)
(33962)
课题(32718)
科研(31634)
创新(31598)
计划(30613)
大学(30368)
期刊
(86518)
经济(86518)
研究(63131)
学报(41098)
中国(37232)
科学(36118)
(34237)
管理(32063)
大学(30041)
学学(28216)
教育(26017)
(25396)
农业(24458)
技术(18860)
图书(14492)
业经(14214)
(14159)
金融(14159)
财经(13612)
经济研究(13298)
科技(12421)
(12235)
理论(12025)
(11375)
实践(11358)
(11358)
问题(11181)
林业(11164)
业大(10973)
情报(10946)
共检索到311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尽晖  周朴华  杨英书  周红灿  彭小英  
为开发新植物资源,选育优质芽变种,将檵木新芽变体与母本檵木、红檵木进行生物学特性比较,发现檵木新芽变不仅叶色变化明显,而且其叶绿体超微结构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其质体的叶绿素含量约为母本的1/10,类胡萝卜素含量约为母本的1/4;花色素苷含量高于母本,约为母本的2倍;其过氧化物同工酶和红檵木相似,都具有母本的3条酶带,但是又各有1条明显的特征谱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炎林  熊兴耀  于晓英  何长征  吕长平  袁飞荣  朱杰辉  
对红花檵木‘密枝玫红’及其3份花叶芽变材料,通过病毒学初步鉴定、叶片解剖、叶片色素含量和光合特性差异分析,研究其花叶现象和部分植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密枝玫红’及其3份花叶芽变材料的组织浸提液接种的黄豆、黄瓜、辣椒、番茄及红花檵木均生长良好,无病毒浸染症状;透射电镜观察没有看到病毒颗粒;2)3份花叶芽变材料可以通过扦插繁殖保持芽变特性,在湖南地区可露地栽培,抗病虫能力强;3)叶片厚度、上表皮细胞厚度和下表皮细胞厚度在4份供试材料之间差异显著;4)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在3份花叶芽变材料之间差异显著,且花叶芽变材料的净光合速率高于母株;5)3份花叶芽变材料不仅在叶色方面明显区别于母株...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大乱  张翠疃  苏海峰  徐国良  
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sis在冀中南梨区一年发生6~7代,6~7月份为猖獗发生期。确定了各代各虫态历期和各龄历期。若虫开始产生分泌物时间为3~7天,4~20天粘液将若虫包埋.分泌物主要成分是含=CH_2、-OH、-NH_2、-C≡N和=C=O基的高分子有机物。若虫在梨园和树冠的空间分布均属于聚集型。确定了危害部位和造成早期落叶的最低虫口密度,叶柄基部为4头,叶片上为12头。成虫主要越冬场所在落叶枯草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云峰  杜婵娟  杨迪  赵廷昌  刘思情  付岗  
【目的】明确广西地区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正确诊断及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红花檵木病叶的病原菌,通过活体接种法确定其致病性,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肌动蛋白(ACT)、β-微管蛋白(TUB2)、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几丁质合酶(CHS-1)和钙调蛋白(CAL)]分析,确定引起红花檵木炭疽病的病原菌。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和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从广西红花檵木炭疽病病叶组织中分离获得6株形态一致并具有致病性的真菌菌株,菌落近圆形,中部灰色至深灰色,边缘灰白色,气生菌丝体疏松、絮状,分生孢子单细胞、长椭圆形,与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形态一致。对代表性菌株H6的ITS、ACT、TUB2、GAPDH、CHS-1和CAL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发现这些序列与多个C. fructicola菌株的序列同源性达99%~100%。使用这些基因序列构建多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菌株H6与C. fructicola聚于同一最小分支,因此确定红花檵木炭疽病病原菌为果生刺盘孢。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最适宜菌株H6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8.0 ℃,最适pH为8.0,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木糖醇和L-脯氨酸;对菌株H6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效果的杀菌剂有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乙蒜素、多菌灵和咪鲜胺。【结论】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将广西地区红花檵木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果生刺盘孢(C. fructicola),明确了最适宜该病原菌生长的温度、pH、碳源和氮源等条件及对该病原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几种杀菌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宗世祥  骆有庆  路常宽  许志春  张连生  
对沙棘木囊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辽宁,该虫为4年1代,老熟幼虫5月上旬入土化蛹,成虫始见于5月末,终见于9月初,期间经历两次羽化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下旬。卵集中产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孵化率达90%以上,卵期16d。幼虫常常十几头至上百头聚集在一起且具有转移危害的习性。老熟幼虫在树基部周围的土壤中化蛹,化蛹深度在地下10cm左右,蛹期31d。成虫羽化集中在16:00—19:00,交配高峰在21:30左右;雌雄性比在内蒙古和辽宁分别为1∶0·85和0·912∶1。雌虫产卵集中在交配后的第2天20:30—22:00之间;雄虫寿命2~8d,雌虫寿命3~8d。以...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明山  李博强  许远  时越  谷祖敏  陈捷  
绿色木霉菌TR-8是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拮抗菌。研究发现TR-8菌株在PDA培养基、查彼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均能较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最快,3种培养基对孢子产生影响不大。温度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影响显著,30℃时菌丝生长最快,25℃时产孢量最大。TR-8菌株在pH值2~10范围内均可生长,pH值5~6时菌丝生长最快,pH值为7时孢子产生量最大。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可明显促进孢子产生。葡萄糖和麦芽糖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天冬酰胺是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最佳氮源。不同维生素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作用不同,烟酸对菌丝生长最有利。微量元素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Mn有利于孢子产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茂山  关天舒  蔡大旺  蔡忠杰  
木霉菌T41菌株是一株分离于土壤中的具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株,为进一步研究菌株的发酵培养及田间应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采用室内菌丝生长、产孢测定方法研究了T41菌株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T41菌株在PDA、PSA、PMA、NA、查彼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菌落直径达到81mm,产孢量达到2.6×1010个;温度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影响显著,在10~40℃范围能够生长产孢,以30℃时菌丝生长最快,培养2d后菌落直径达到93mm,并且产孢量也高于其他培养温度;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光照可明显促进孢子产生。葡萄糖、木糖、果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天森  王浩杰  徐企尧  华正媛  林长春  
竹蝉在浙江省为 6a1代 ,若虫于地下吸食竹子鞭、根的汁液 ,以卵在竹上枯枝中和各龄若虫在土下越冬。成虫发生在 6月底、7月初到 9月上中旬 ,刺吸竹、树枝汁液为补充营养 ,有扑灯、鸣叫习性 ;7~ 8月在竹上已死 2~ 3年的枯竹枝上产卵 ,每产卵孔中有卵 12~ 2 1粒 ,卵于下年 7月上旬孵化。若虫 5龄 ,生活于土下 5~ 4 0 cm深的竹鞭两侧 ,每穴 1虫 ,虫穴与地面有垂直的通气孔 ;若虫性好斗 ,两虫相遇 ,常争斗致伤或致死。天敌较多 ,重要的有竹蝉卵旋小蜂 ,3 8.3 %~ 4 1.4 %的产卵孔中发现有旋小蜂的幼蜂 ,1头幼蜂可食竹蝉卵 2~ 4粒。竹蝉履甲取食若虫 ...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超宗  张建明  胡明强  
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本文总结报道了雷竹形态特征、出土生长、秆形生长、枝叶生长、花的生长发育、结实和种实的特性,并根据雷竹生物学特性,相应提出雷竹的培育管理措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牛西午  
柠条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物候期、根系、枝条和叶的形态特征,开花结实习性,种子特征,环境对柠条生长的影响,以及抗旱性,抗热性及抗寒性。其生物学特性与生境关系密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彤  何剑斌  李鹏  龙淼  张燚  郑伟萍  姜丽莹  杨淑华  
为获得鹿源肠道菌群中的芽孢杆菌并研究其益生作用,对梅花鹿肠道分泌物85℃水浴处理15min以筛选芽孢杆菌。根据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结果进行鉴定,通过抑菌试验、耐酸、耐胆盐试验及产纤维素酶试验等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共分离出4株芽孢杆菌,分别编号为XF-1、XF-2、XF-3、XF-4,对其中的两株进行鉴定,最终确定XF-1为地衣芽孢杆菌,XF-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采用牛津杯法研究两株芽孢杆菌对4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发现XF-1对大肠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杨汉波  
木荷(Schima superba)为我国东部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树种,其材性优良,抗逆性强,是我国南方各省区中主要的珍贵优质阔叶用材和高效生物防火树种。自2001年开展木荷良种选育以来,已在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和重庆等营建了超过100ha的木荷无性系种子园。但对木荷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和种子园的遗传管理缺乏系统研究,难以为种子园的经营管理及良种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鉴于此,本文以进入正常开花结实期的木荷种子园为研究对象,对木荷开花综合特征、传粉机制、繁育系统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木荷的繁殖生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玲  连芙菲  刘长江  
为考察康宁木霉3.2774(Trichoderma.koningii 3.2774)和白腐真菌5.776(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5.776)原生质体融合子生物学特性,采用同工酶聚丙烯凝胶电泳、插片培养、拮抗试验和生长曲线的测定,对康宁木霉和白腐真菌的融合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融合子酯酶同工酶电泳有不同于亲本的新酶带出现,融合子菌落与亲本之间存在拮抗,菌丝颜色不同,菌株生长速度慢于亲本菌株,这些生理生化性状上与亲本存在明显的差异,是一株融合双亲性状的新菌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边银丙  龚尧夫  曾广林  王贵明  雷耀峰  
定点观察表明,3月中旬旬平均气温达8.1℃时,杉木落针病病菌(LophodermiumuncinatumDarker)越冬子囊盘开始释放子囊孢子。4月份旬平均气温为16.6~20.1℃,病叶上子囊盘的数量急剧增加。病菌菌丝体在PDA、蛋白胨蔗糖和杉木叶煎汁蔗糖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生长最适温度20℃,最适pH为5.0。药剂防治表明,发病前开始防治时宜选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而发病盛期开始防治时宜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喷雾。林间施放多菌灵烟剂和百菌清烟剂的防效分别为63.8%和57.3%。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金爱武  邵小根  邱永华  张发根  
水竹是一种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笋用竹种。对浙江省遂昌县白马山林场水竹生长特性的研究表明, 水竹笋期为4 月中下旬至6 月中旬, 其中5 月3 日至5 月30日为出笋高峰期, 是竹笋单产形成的重要阶段。末期延续时间较长, 此期应加强肥水管理, 以提高竹笋单株产量。为保证竹林的更新复壮, 根据秆形生长和枝叶生长特性, 应在出笋盛期做好留笋养竹工作, 留养新竹04 ~05 万株·h m - 2·a - 1 , 使竹林密度保持在20 万株·h m - 2 。参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