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35)
- 2023(5225)
- 2022(4421)
- 2021(4203)
- 2020(3554)
- 2019(7875)
- 2018(7747)
- 2017(14001)
- 2016(8190)
- 2015(8980)
- 2014(9419)
- 2013(9064)
- 2012(8425)
- 2011(7667)
- 2010(7784)
- 2009(6960)
- 2008(7154)
- 2007(6659)
- 2006(5656)
- 2005(5252)
- 学科
- 济(25558)
- 经济(25522)
- 管理(20054)
- 业(19305)
- 企(16231)
- 企业(16231)
- 学(13448)
- 方法(10456)
- 财(8494)
- 数学(8210)
- 数学方法(8047)
- 理论(7245)
- 中国(7220)
- 农(6791)
- 制(6283)
- 务(6021)
- 财务(6008)
- 财务管理(5986)
- 企业财务(5714)
- 业经(5691)
- 教育(5589)
- 银(5313)
- 银行(5267)
- 行(4984)
- 教学(4731)
- 融(4714)
- 金融(4711)
- 技术(4606)
- 和(4551)
- 农业(4487)
- 机构
- 学院(115277)
- 大学(115142)
- 研究(42056)
- 济(37049)
- 经济(35926)
- 管理(35107)
- 科学(30690)
- 中国(30488)
- 理学(29183)
- 理学院(28715)
- 管理学(27888)
- 管理学院(27667)
- 农(26844)
- 京(25199)
- 所(23811)
- 研究所(21741)
- 业大(21408)
- 农业(21387)
- 财(19956)
- 江(19855)
- 中心(18897)
- 省(16452)
- 技术(16257)
- 范(16197)
- 州(15971)
- 师范(15875)
- 北京(15759)
- 财经(15553)
- 院(15516)
- 经(14008)
- 基金
- 项目(74728)
- 科学(55194)
- 基金(50937)
- 研究(50325)
- 家(47572)
- 国家(47170)
- 科学基金(37444)
- 省(31017)
- 社会(28043)
- 基金项目(26306)
- 自然(26291)
- 划(26259)
- 社会科(26254)
- 社会科学(26244)
- 自然科(25647)
- 自然科学(25635)
- 自然科学基金(25188)
- 教育(24436)
- 资助(21688)
- 编号(20357)
- 重点(18077)
- 成果(17964)
- 计划(16060)
- 发(15679)
- 课题(15581)
- 创(15372)
- 部(15258)
- 性(15252)
- 科技(15199)
- 科研(15078)
共检索到177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谷澍芳
通过大量的檫树营养器官显微组织切片和部分电镜扫描观察,对老根、1至5年生枝、22年生老树干、周皮和树皮、木材三切面和叶片的解剖构造以及叶气孔数目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檫树根、茎、叶解剖结构上的特征与其“喜光怕旱”的生物学特性互相适应,密切相关。同时也从解剖学角度对人工林中檫树茎干易受冰冻害和日灼伤害现象进行科学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英姿 胡忠红 杨波华 王平
采用石蜡切片和组织化学定位法对蚬壳花椒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生物碱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蚬壳花椒根的初生木质部有三原型和四原型;幼茎表面有表皮毛和腺体,茎内含少量分泌囊和结晶;叶上、下表皮细胞结构差异显著,上表皮细胞较大,有一分泌囊紧接下表皮.生物碱组织化学定位显示,茎中生物碱主要存在于周皮、次生木质部的射线细胞及髓部细胞内;根中生物碱大量存在于周皮、次生韧皮部及次生木质部的射线细胞中;叶片中不含生物碱.采用HPLC法测定根、茎、叶及生药中的主要有效生物碱的含量,根中主要有效生物碱含量比茎中含量高.
关键词:
蚬壳花椒 解剖结构 生物碱 营养器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立尧 王庆亚 沈晋良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 ,对稻田恶性杂草千金子和稗草营养器官进行了解剖学的观察与比较。结果表明 :千金子和稗草的根都有大的辐射状气腔 ;千金子的茎厚壁组织较少 ,绿色薄壁组织发达 ,有髓腔 ,而稗草茎厚壁组织发达 ,无绿色薄壁组织 ,髓细胞破碎而残留部分壁 ;千金子和稗草都为C4植物 ,但叶片结构差异较大 ,千金子的叶片表皮刚毛壁比稗草的壁厚而大 ,泡状细胞及其分布面积比稗草的小 ,泡状细胞壁薄 ,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较稗草的大 ,染色深。
关键词:
千金子 稗草 比较解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金铃 黄世霞 张云华 徐文娟 李梅青 鲁世林
利用植物解剖学的方法对刺苦草的根、匍匐茎、叶及块茎4种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苦草不仅具有典型水生单子叶植物的结构,而且不定根发达,匍匐茎多节。越冬的块茎基本组织细胞中富含单粒淀粉粒。全株通气组织发达,维管束结构简单,木质部退化或缺少,无机械组织发育。根据解剖结构分析,苦草属的越冬芽应称为"块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庆渭 王木林
应用营养器官进行树木分类是一种理想的新尝试 ,其目的是要改变以生殖器官为主的传统分类方法 ,使之更富于实用性。为此作者对我国 2 1 2科 1 4 0 0余属 ,近 1× 1 0 4 种树木的叶及叶脉、枝条、髓心的质地和结构、维管系统 (叶隙、叶迹 )、芽体及叶痕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认为我国树木营养器官可分为 7个类型 ,并对每个类型进行了科属 (含种群 )综合检索表及各科分属检索表的编制工作 实践证明只要能确切掌握树木的各个分类依据 ,这种设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还以植物界各个分类层次 (门、亚门、科、属 )为基础 ,从营养器官上作了总结、归纳和分析 ,而且分析了脉序式样和维管系统在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黎肇家 李汶晋 毛跃彦 贺林生 李姝江
[目的]探究栾树枝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为栾树枝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栾树枝枯病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平板测定法探讨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pH、光照和温度条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以及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条件,初步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病栾树枝干皮层出现多个灰白色圆形斑块,斑块边缘洁白不规则,皮层干枯坏死,分离得4种类型微生物;利用柯赫氏法则,结合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确定引起栾树枝枯病的病原菌是小新壳梭孢(Neo fusicoccum parvum),分离频率为72%。该病原菌在胡萝卜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好,直径达6.20 cm,产孢量最多,为100.95 × 10~7/mL;碳源以葡萄糖、D-果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以牛肉膏最好;菌丝和产孢适合在偏碱性、25℃环境中生长,完全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慢、产孢量少,光照12 h及以上培养效果好,产孢量最大可达77.55 × 10~7/mL;菌丝和分生孢子致死条件分别为50℃处理30 min和60℃处理15 min。[结论]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能引起栾树枝枯病,其对环境适应性好,生长繁殖能力强,有很强的致病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凯 李名旺 顾德兴
对华东地区半夏属内5个种7个群体进行营养器官的比较解剖,结果发现:(1)半夏属有3种类型的气孔器;有晶簇和针晶两种类型的晶体,晶簇为原始性状;导管直径的进化趋势由小到大。这3种性状十分稳定,可用来判断类群的进化程度并作为半夏属药材组织鉴定的依据。(2)半夏是具有明显多态现象的复合种,性状的变异幅度很大,但很容易通过无融合生殖将基因型保存下来。(3)盾叶半夏、鹞落坪半夏较为原始,虎掌、半夏较为进化。(4)半夏可能由鹞落坪半夏进化而来。
关键词:
半夏属 比较解剖 演化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涂增 邹晓毅 刘佳 张静 杨春 叶彬 郭亚楠 陆合
病原生物学实验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全面改变病原生物学实验,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法、改进实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验改革有助于帮助学生尽快建立临床思维,培养学生沟通能力。
关键词:
课程改革 病原生物学实验 临床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彭义峰 刘彦军 班进福 郭家宝
选用河北省生产上的17个筋力不同的小麦品种及其加工的馒头为材料,研究了粉质仪、拉伸仪及吹泡仪所获得的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就14个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对馒头高度影响力的大小及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测定方法的主要参数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这些指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馒头高度,结果表明,起正向作用的有:最大拉伸阻力、P值、Ie值,起负向作用的有:拉伸曲线面积、P/L值、面团形成时间、弱化度(ICC)、面团稳定时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鹏 余德亿 姚锦爱 黄梦雪
【目的】探讨蜡蚧轮枝菌生物学特性与菌株对榕母管蓟马毒力的相关性,为榕母管蓟马优质高效生防菌株的初步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室内观察蜡蚧轮枝菌V07、V16063、V3450和Vp28 4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测定其对榕母管蓟马成虫的毒力,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4株蜡蚧轮枝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存在异同,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均很高,但V3450菌株生长速度最快,孢子GT50最短;V16063和Vp28菌株生长速度较快,孢子GT50较短;V07菌株生长速度最慢,孢子GT50最长。榕母管蓟马成虫受供试菌株侵染后的死亡趋势均随菌剂浓度升高和侵染时间延长而上升,但不同菌剂中的变幅则明显不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光宇 赵治海 袁进成 马海莲 宋小青 宋晋辉 王凌云 刘颖慧
针对张杂谷3号具有抗性强、产量高的特征,对其叶片解剖结构、叶表皮特征、茎的解剖结构以及穗分化特性进行综合研究,探讨了张杂谷3号与抗旱性、抗逆性以及高产有关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张杂谷3号为C4植物,叶片具有大维管束、叶绿体浓绿和密集、气孔密度高,叶片表皮毛密集,特化细胞多,气孔内陷的特征。茎具有维管束面积大,穗茎淀粉含量高的特征。谷子穗分化阶段枝梗原基数量多、密集,发育成的谷穗大、穗码密集,以上研究为其抗旱、高产能力的评价以及机理研究提供形态解剖学方面的依据。
关键词:
张杂谷3号 解剖结构 叶片 茎 穗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君 李因刚 罗修宝 柳新红 石从广 何云核
白花树Styrax tonkinensis种子具有休眠性。对江西吉水种源的白花树种子形态结构特征、千粒质量、吸水性能、生活力及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GA3)对种子萌发特性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找到解除休眠的方法。吸水性能设置酸蚀、去种壳和完整等3种前处理,生活力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萌发特性设置250~1 500 mg·L-1共8个不同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种子由外种皮、内种皮、胚乳、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2011年和2012年的种子平均长度和宽度为8.77,6.81 mm和7.91,5.20 mm,种子千粒质量分别为136.70 g和95.68 g。对3...
关键词:
植物学 白花树 种子 生物学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群 申平 黄春萍
采用土壤干旱胁迫处理株高20 cm的盆栽附子60 d,测定地上茎叶和地下根及根茎各生长指标以及生物量。结果显示,经2个月的胁迫处理,附子植株叶片数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主根直径和根冠比之间差异显著。在土壤相对含水量70%时,根冠比为3.146,主根直径也达最大值1.881 cm,达到最佳生长状态。因此,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有利于附子的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
干旱胁迫 附子 生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大航 乔文君 刘智 童华荣 陈应娟
【目的】从重庆地区茶树种植区内的感病茶树叶片上分离纯化到2种能侵染茶树的炭疽菌,经形态学和多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C.acutatum和C.gloeosporioides,其中C.acutatum为本实验室从茶树上分离保存的新记录种。【方法】比较该2种炭疽菌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结果】C.gloeosporioides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C.acutatum,但2种菌均能在多种培养基上进行生长,且同是以PDA和PSA为最适生长培养基,而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均在25~28℃之间,在40℃时仍能进行生长,菌丝致死温度在60~65℃之间。致病毒素研究发现2种茶树炭疽菌均能产生有致病力的外毒素,引起类似于自然状态下病原菌侵染形成的叶片坏死、萎焉等症状,但相比之下C.gloeosporioides的毒素活性更强。【结论】研究结果为后续茶树炭疽菌的致病性差异及其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炭疽菌的有效防治开辟了新的路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国兰 时向阳 郑铁民 孔黎黎 董西良 黄文秀
1987~1989年连续3年观察了雪松叶枯病的症状特点,分离培养出致病的病原菌,根据其分生孢子形态,鉴定为柳杉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Cryptomeriae(Cooke)Sun.]该菌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25~30℃,相对湿度为98%~100%。pH值为4~6。在10%雪松汁液中萌发率最高。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查彼氏、麦芽糖上生长较好,在甘露糖、黄豆培养基上生长一般,在乳糖上生长差。
关键词:
雪松叶枯病,柳杉拟盘多毛孢菌,生物学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