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87)
2023(5560)
2022(3993)
2021(3504)
2020(2842)
2019(6087)
2018(6219)
2017(11154)
2016(6766)
2015(7600)
2014(7850)
2013(7334)
2012(6749)
2011(6121)
2010(6257)
2009(5795)
2008(5990)
2007(5528)
2006(5031)
2005(4827)
作者
(23859)
(20082)
(19979)
(18993)
(13144)
(9746)
(8922)
(7861)
(7690)
(7290)
(7235)
(6881)
(6838)
(6777)
(6663)
(6217)
(6101)
(5965)
(5948)
(5943)
(5414)
(5205)
(5172)
(4634)
(4633)
(4550)
(4549)
(4532)
(4324)
(4285)
学科
(25742)
经济(25706)
(15145)
管理(14967)
(11165)
企业(11165)
(10088)
中国(9298)
(9270)
方法(8176)
业经(7702)
数学(6462)
农业(6367)
数学方法(6308)
地方(5599)
(5346)
(4899)
(4783)
理论(4701)
发展(4582)
(4570)
产业(4549)
(4083)
银行(4044)
(4020)
信息(4019)
金融(4017)
(4009)
(3885)
(3840)
机构
大学(105040)
学院(103081)
研究(43392)
(34888)
经济(34060)
科学(32006)
管理(31183)
中国(29604)
(28868)
理学(26619)
理学院(26137)
(25274)
管理学(25232)
管理学院(25068)
研究所(23642)
(23634)
农业(22956)
业大(21522)
中心(17655)
(17475)
(16028)
(15748)
(15378)
(15253)
师范(15092)
农业大学(14884)
北京(14625)
(13939)
科学院(13734)
(13456)
基金
项目(72536)
科学(54880)
基金(51368)
(48656)
国家(48290)
研究(46418)
科学基金(38595)
(29092)
社会(27782)
自然(26855)
基金项目(26619)
自然科(26249)
自然科学(26232)
社会科(26117)
社会科学(26108)
自然科学基金(25762)
(25193)
教育(21119)
资助(20806)
重点(17683)
编号(17407)
计划(16167)
(16139)
科技(15408)
成果(15342)
(14607)
科研(14474)
(14368)
创新(13643)
课题(13639)
期刊
(41028)
经济(41028)
学报(28983)
研究(28742)
(27830)
科学(23362)
中国(21667)
大学(20659)
学学(19767)
农业(18814)
教育(11907)
管理(11875)
(11495)
(9589)
业大(9281)
(8067)
金融(8067)
(8034)
农业大学(7749)
技术(7381)
林业(7025)
业经(6771)
经济研究(6475)
财经(6389)
科技(6153)
问题(5870)
(5523)
自然(5209)
图书(5100)
中国农业(4750)
共检索到155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珊珊  杨文忠  
【目的】为分离纯化菌根食用菌橙黄硬皮马勃的菌种,促进云南松无菌苗菌根的人工合成,实现云南松菌根化苗木的定向培育和菌根食用菌的人工驯化栽培。【方法】采用子实体组织分离法和综合PDA培养基对橙黄硬皮马勃子实体进行菌种分离,对其子实体、组织分离菌株和菌根菌的核糖体转录间隔区片段(ITS)进行分子鉴定,研究不同栽培基质条件下的接种处理对云南松菌根合成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1)从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可以看出,采集的子实体、组织分离菌株和菌根菌确认为橙黄硬皮马勃。2)接种处理后的云南松幼苗生长指标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而且在不同基质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在蛭石和珍珠岩和泥炭土(质量比10:1:5)的混合基质中均表现最优。3)橙黄硬皮马勃在此混合基质中的菌根侵染率、菌根依赖性和菌根贡献率均最高,分别为92.66%、292.86%和65.85%,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基质处理,可能是橙黄硬皮马勃菌丝更适宜生长在该混合基质,进而利于云南松无菌苗的菌根合成,也间接促进了云南松幼苗的生长。【结论】橙黄硬皮马勃菌种的分离纯化和菌根合成基质的筛选是云南松无菌苗菌根合成的关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来友  李文钿  成小飞  花晓梅  
采用组培菌根合成技术、纸 三明治菌根快速合成技术和圃地截根菌根化育苗技术使彩色豆马勃RG310和RG49菌株在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上形成内外生菌根,不同菌根化技术形成菌根的过程和类型有差异。在组培菌根合成的条件下,菌与根接触后的第3~4d首先开始形成菌丝套,第8d开始形成哈蒂氏网,第18d菌丝进入皮层细胞内,哈蒂氏网由单列变为多列菌丝细胞组成;采用纸 三明治菌根快速合成技术进行截根菌根化,促进了菌根真菌的定殖,以截面伤口侵入为主要的侵入方式,扩大了根内外菌根侵染区(MIZ),定殖、侵染同时发生,菌丝套、哈蒂氏网和胞内菌丝结构几乎同时形成,仅在2 5h内就开始形成,菌根真菌的菌丝进入了内外皮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花晓梅  
通过P.t.优良菌株9109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培养特性及其生长规律的研究,筛选出生长最佳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进行C、N营养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t.9109不仅能利用单糖、低聚糖和无机N等速效C、N源,而且能利用多糖、多元醇和有机N等长效C、N源。其菌丝生长最适C源是玉米粉和甘露糖;最适N源是蛋白胨和氯化铵。在无机N利用中,对硝态N和铵态N的利用无显著差异。应用L16(45)正交设计确定了P.t.9109菌丝生长的最佳营养配方,菌丝增殖高达860倍,不但提高菌丝生物产量,而且节省了原料,降低了成本,为改进P.t.菌剂生产配方和研制新型菌剂提供了最佳营养条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王凤珍  陈羽  陈应龙  
VA菌根、外生菌根及菌根菌剂对马占相思和厚荚相思幼苗的接种结果表明 :VA菌根和外生菌根都可对两种相思幼苗形成侵染 ,菌根感染率达 4 9.5%~ 73.33% ;5个月后的马占相思苗木高比对照增加 53.9%~ 14 8.99% ,厚荚相思苗高增加 31.7%~ 95.39% ;马占相思生物量比对照增加 2 0 8%~ 396 % ,厚荚相思生物量增加 2 94 %~ 4 4 1.5% ;对 VA菌的菌根依赖性 (MD)测定结果表明 ,除厚荚相思对 B930 2菌株的依赖属中等外 ,两种相思对其它菌种的依赖性较强 (MD>30 0 )。在外生菌根方面 ,除厚荚相思对 992 15和 94 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邬晓勇  何钢  颜军  郭晓强  苟小军  
对传统抗生素的活性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及改进,建立了蛙皮抗菌肽的活性测定方法——TTC微量稀释法;利用SephadexG25凝胶层析分离抗菌肽粗品获得一个活性组分命名为G5,利用TTC微量稀释法测定活性组分G5抑制大肠杆菌的MIC是80μg/mL、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MIC是20μg/mL、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是80μg/mL;活性组分G5再经凝胶HPLC分离纯化获得两个活性组分Ⅰ和Ⅱ,组分Ⅰ和组分Ⅱ再分别经过RP-HPLC分离纯化获得两个色谱纯的活性组分命名为RanaⅠ和RanaⅡ。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联泰  安贤惠  胡江  许宁  张晓磊  王静  
以黄鳝皮肤黏液为材料,通过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了具有抗菌和镇痛活性的多肽MAS-Ⅳ-4,用Tricine-SDS-PAGE测得其分子量为10.4kD,用显微熔点仪测得其熔点为208~211℃。用抑菌圈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MAS-Ⅳ-4对嗜水气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此外,每只注射0.75ml以上的MAS-Ⅳ-4样品液能显著提高小白鼠的痛阈值。MAS-Ⅳ-4还具有微弱的溶血活性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仲崇禄  王凤珍  陈羽  
巨尾桉菌根化组培苗试验林中所接种的彩色豆马勃,已持续生存达10a之久;而接种的西澳粘滑菇、漆蜡蘑仅生存2~6a,之后则被其它菌根菌种所更替。自然条件下未经接种的的蓝桉人工林,造林后2~4a的林中以硬皮马勃、漆蜡蘑等菌根真菌为主;之后则先后由鸡油菌和牛肝菌所取代。松茸菌在适合的自然条件下可在林中生存达数十年之久,其持续性十分明显;人工接种松茸菌的云南松幼苗上,经6a的连续观察,菌丝体仍然生长旺盛。菌根真菌的菌种更替现象及可持续性与菌种本身的生长特性有关。若菌种能适应其环境条件,则生长可持续下去;反之则可能被其它菌种所更替,因此,菌根技术的推广应用,应坚持"适地适菌"和"适树适菌"的原则,方可取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妙  刘楚瑜  陈城  吴楚  
【目的】干旱是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甚至死亡的主要环境胁迫之一。旨在探究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Marx 270)对麻栎幼苗抗旱性的影响。【方法】以麻栎幼苗为材料,进行植株正常水分管控处理(对照,CK)、干旱胁迫处理(D)、正常水分管控+接种彩色豆马勃处理(Pt)和接种彩色豆马勃+干旱处理(Pt+D)4种处理,分析干旱胁迫下接种彩色豆马勃对麻栎幼苗的菌根定植以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接种彩色豆马勃能够在麻栎幼苗根部形成菌丝套,促进麻栎幼苗生长发育并且降低干旱胁迫对其影响。其中,Pt+D处理的株高和地径比D处理分别显著性高出49%和52%。接种彩色豆马勃能显著提升麻栎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Pt处理> Pt+D处理> CK处理> D处理,进一步改变气体交换相关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干旱胁迫下导致麻栎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而接种彩色豆马勃后除POD外,Pt+D处理的SOD、CAT、APX和GR活性与D处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再者,接种彩色豆马勃能显著提高麻栎AsA含量,Pt处理比CK处理显著高出74%,Pt+D处理比D处理显著高出103%,但是对GSH含量却无影响。同时能显著降低干旱胁迫下的过氧化氢含量(H2O2)、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其中Pt+D处理的MDA含量比D处理降低了30%,保护麻栎幼苗膜系统的稳定。在渗透调节系统方面,麻栎幼苗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干旱胁迫下均显著提高,而接种彩色豆马勃Pt+D处理的麻栎幼苗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却低于D处理。【结论】接种彩色豆马勃能在麻栎幼苗根部形成菌丝套,促进其生长发育。干旱胁迫下,接种彩色豆马勃能减少麻栎幼苗的水分丧失,改善叶绿素的降解,维持光合能力,降低H2O2、MDA和相对电导率,保护细胞膜的稳定,进而提升麻栎幼苗的抗旱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卓志航  杨伟  覃欢  杨春平  杨桦  徐丹萍  
为揭示川硬皮肿腿蜂寄生对寄主黄粉虫蛹的麻痹机制,通过自然寄生和Sephadex G75层析等方法研究寄生过程中毒液的作用,并对毒液中一种麻痹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毒液具有麻痹作用,且毒液中存在一种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1.17 ku的麻痹蛋白。寄主被麻痹的程度与毒液注入量呈正相关,恢复活动情况与毒液注入量呈负相关;当人工注射毒液浓度为0.01 VRE时,黄粉虫蛹表现出可逆的轻微麻痹,但羽化蜕皮被抑制;当人工注射浓度提高到0.2 VRE时,黄粉虫蛹表现出不可逆的完全僵化。另外,川硬皮肿腿蜂毒液中存在6种大分子毒液蛋白,其中相对分子量约为51.17 ku的毒液蛋白vpr 4具有麻痹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春芳  李枝林  方飞  杨根华  陈思思  洪群艳  
从采自云南昆明的墨兰,文山红竹兰、大雪素、小雪素、惠兰、春绿兰以及采自丽江、保山的小雪素根中分离到12株真菌。通过培养性状、ITS序列分析鉴定得出分离菌株分别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格孢腔菌属(Pleospora)、毛壳菌属(Choetarnium)、柱孢属(Cylindrocarpon sp.)。本文首次从采自云南的大雪素和小雪素中分离兰花菌根真菌。从墨兰中分离到格孢腔菌属(Pleospora)真菌在国内未见报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萱  樊庆笙  
根据刚果红与β-1,3-1,4-葡聚糖紧密结合的特性,采用改进的方法筛选β-葡聚糖酶产生菌。凡菌落周围刚果红褪色的透明圈大者,其酶活性亦高。从12个土壤样品分离的上百个菌株中筛选,获得一株高产β-葡聚糖酶活性的菌株Bacillussubtilis9126,它在刚果红平皿上生长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很大,其产酶活力高达57U/ml.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佩文  文孟良  李元广  番华彩  郭志祥  金桂梅  刘树芳  曾莉  
在开展云南山地香蕉根际和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筛选过程中,获得一株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真菌(Cordana musae,AGR0073)。分别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对菌株发酵液进行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并分别通过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C18硅胶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制备HPLC纯化,从菌株发酵液中分离获得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FM 9-1。通过1H-NMR和13C-NMR波谱分析以及结合相关文献对比,将该化合物鉴定为单端孢菌素(Trichothecin,TCN),这是首次从Cordana musae代谢产物中分离出该化合物。抑菌活性测定表明,化合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学群  王春台  杜爱玲  林滢  
以碱提取、酸沉淀的方法从樟树叶片中分离得到一种棕黑色粉末,该提取物主要为有色化合物A和B的混合物,化合物A的含量成倍高于化合物B;经silicagel、Al_2O_3及sephadexG-25柱层析分离纯化等步骤,得到纯化的红棕色化合物A,经PAGE、PLC及TLC检测均为单一谱带或单一斑点;该化合物熔点为280.29℃,λ_(max) ̄(KOH)为213nm,E1cm1%为342.5,肩峰为257nm,pI为3.7,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杆菌及毛霉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计红芳  宋瑞清  杨谦  
为寻找抑制杨树叶枯病菌生长的活性成分,进行了绒白乳菇发酵液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液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粗分离得到5个组分,其中组分4显现出较高的抑菌活性;组分4经TLC得到样品A和样品B,其中样品B能够完全抑制叶枯病菌生长;薄层检测和GC分析判定样品B为单一化合物,纯度为98.805%;综合UV、IR、EI-MS和NMR的检测结果,推断样品B的分子式是C8H9NO,分子量135,化学名为1-(2-吡啶)-2-丙酮,在绒白乳菇发酵液中首次发现该化合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瑞萍  张铎  张丽萍  张根伟  张蕾  赵宝华  
为了分离纯化及鉴定枯草芽孢杆菌BSD-2代谢产物中抗菌肽,采用盐酸沉淀、Sephadex G-50层析以及反相HPLC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Tricine-SDS-PAGE、MAIDL-TOF-MS、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对其分子量、氨基酸序列以及结构进行初步解析。结果显示该抗菌肽是由2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3 514 Da,等电点为10.46。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其结构中含有-CH2-、-CH3、-OH、-NH2、-CH、-CO-以及苯环等官能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