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26)
2023(8100)
2022(6773)
2021(6068)
2020(4818)
2019(10836)
2018(10507)
2017(19798)
2016(10999)
2015(11949)
2014(12073)
2013(12042)
2012(11670)
2011(10774)
2010(10999)
2009(9926)
2008(9774)
2007(8883)
2006(7940)
2005(7558)
作者
(34868)
(29141)
(28941)
(27382)
(18682)
(14210)
(13085)
(11225)
(11092)
(10584)
(10144)
(9788)
(9734)
(9484)
(9425)
(8936)
(8660)
(8554)
(8528)
(8426)
(7475)
(7456)
(7136)
(6734)
(6655)
(6594)
(6585)
(6466)
(6163)
(5869)
学科
(50389)
经济(50345)
(28604)
管理(26101)
(20642)
企业(20642)
地方(18555)
中国(17317)
方法(14615)
(14332)
数学(12423)
数学方法(12273)
业经(12036)
(11445)
地方经济(10636)
(10179)
金融(10179)
农业(10116)
(10007)
银行(9978)
(9802)
(9781)
(9485)
(9014)
(8253)
贸易(8242)
技术(8142)
环境(8022)
(7882)
发展(7046)
机构
学院(158901)
大学(155836)
研究(63527)
(62958)
经济(61511)
管理(52825)
中国(47341)
理学(44380)
理学院(43706)
管理学(42716)
管理学院(42421)
科学(41676)
(35123)
(34947)
(34384)
研究所(31266)
(29459)
中心(28047)
农业(27582)
业大(26427)
(26040)
(22899)
(22626)
财经(22462)
师范(22295)
北京(22253)
(22095)
(21329)
(20337)
科学院(19823)
基金
项目(104282)
科学(80550)
基金(73112)
研究(72711)
(65956)
国家(65357)
科学基金(54169)
社会(45312)
(43141)
社会科(42979)
社会科学(42971)
基金项目(38047)
(36053)
自然(35345)
自然科(34542)
自然科学(34531)
自然科学基金(33888)
教育(32651)
资助(30297)
(28862)
编号(27980)
重点(24615)
成果(23105)
发展(22657)
(22245)
(21675)
(21655)
课题(21634)
计划(20638)
创新(20380)
期刊
(77932)
经济(77932)
研究(49290)
中国(38825)
(33971)
学报(31405)
科学(27105)
农业(23238)
大学(22877)
学学(21855)
(21619)
管理(21586)
教育(19521)
(18945)
金融(18945)
业经(14141)
技术(13451)
经济研究(12810)
(11974)
财经(11075)
问题(9959)
(9578)
业大(8721)
(8577)
科技(8473)
商业(7612)
(7483)
世界(7400)
农业大学(7354)
(7215)
共检索到255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迎刚  季清娥  陈家骅  赖钟雄  
采用触角电位技术系统测试了橘小实蝇对啤酒废酵母酶解液挥发性成分的反应.结果表明:在啤酒废酵母酶解液挥发性成分中,3-甲基-1-丁醇、苯甲醛、苯乙腈、辛酸乙酯、乙酸辛酯、乙酸苯乙酯是对橘小实蝇起引诱作用的主要物质,其对橘小实蝇激发的触角电位相对值均超过了参照正己醇.当v样品∶v石蜡=1∶100时,乙酸苯乙酯对雌性橘小实蝇激发的触角电位相对值和3-甲基-1-丁醇对雄性橘小实蝇激发的触角电位相对值与正己醇相比差异显著;苯甲醛对雄性橘小实蝇激发的触角电位相对值达1.7895,与正己醇相比差异极显著.当v样品∶v石蜡=1∶10时,对雌性橘小实蝇而言,苯甲醛、乙酸苯乙酯激发的触角电位相对值与正己醇差异显著...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晴阳  IDREES Atif  杜迎刚  季清娥  蔡普默  谷小红  王波  陈家骅  
测试了啤酒废酵母酶解液7种挥发性成分(3-甲基-1-丁醇、苯甲醛、乙酸辛酯、乙酸苯乙酯、辛酸乙酯、苯乙腈和苯乙醇)及其混合物对不同发育期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结果显示,乙酸辛酯、乙酸苯乙酯和辛酸乙酯对橘小实蝇雌雄成虫的引诱作用显著;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到200μL·m L-1乙酸辛酯、200μL·m L-1乙酸苯乙酯和100μL·m L-1辛酸乙酯的混合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最好,引诱率达到88.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孔祥波  张真  王鸿斌  杨杰  胡玉田  
行为试验发现侧柏饵木对双条杉天牛有很强的引诱作用。采用顶空吸附采样方法林间采集侧柏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经热脱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发现侧柏释放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脂肪族的绿叶成分和单萜烯组成。固相微萃取和水蒸汽蒸馏采集侧柏韧皮成分,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由单萜烯、倍半萜烯及其衍生物组成,两种采样方法的采样效果有一定的差异。触角电位研究表明,双条杉天牛触角对挥发性绿叶成分正戊醇、正己醇、2 乙基1 己醇和1 辛烯3 醇有很强的触角电位反应;对醛类化合物触角电位反应较弱;对单萜烯类化合物香桧烯、侧柏醇和(-) 柠檬烯有很强的触角电位反应。双条杉天牛对小蠹虫的信息素都有很强的触角电位反应,特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尚卿  高占林  党志红  李耀发  潘文亮  
本研究测定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雌、雄成虫对苯乙醛、反-2-己烯醛、顺-3-己烯醇和苯乙酮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这4种挥发性物质均能引起绿盲蝽明显的EAG反应,雌成虫对顺-3-己烯醇的EAG反应最强,雄成虫对反-2-己烯醛反应最强。雌成虫对各物质的反应均明显高于雄成虫。Y形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绿盲蝽雌成虫对4种挥发性物质反应的总体趋势相似,呈倒"V"字型,对苯乙酮10-5(V/V)引诱率最高,达到72%,各挥发性物质各浓度对雄虫没有明显的引诱作用。罩笼试验同样表明,4种挥发性物质的诱芯对绿盲蝽雌成虫有一定的诱集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鸿斌  王玉刚  张真  金幼菊  周淑芷  
The volatile compositions of Chinese Pine (Pinus tabulaeformis) are analyzed. The main turpentine volatiles are (R)-(+)-α-pinene, (S)-(-)-β-pinene, (S)-(+)-3-carene (the largest) which occupy more than 97% of the total. There are also myrcene, (+)-limonene, camphene, terpinen and phellandrene. In th...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辉  田厚军  陈艺欣  杨广  占志雄  黄玉清  
采用电生理方法测定小菜蛾雌、雄成虫对雌蛾性信息素(sex pheromone,SP)两种主要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以及性信息素与寄主植物5种挥发性物质混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当供试浓度为20.0 g·L-1时,雄蛾对Z11-16:Ald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Z11-16:Ac.将Z11-16:Ald和Z11-16:Ac按照质量比5∶5和7∶3进行混配,当供试浓度为20.0 g·L-1时,雄蛾对5∶5配比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7∶3配比.部分供试植物挥发性物质能增强小菜蛾对性信息素的EAG反应,但会因植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线茹  李为争  原国辉  陈智  马继盛  沈佐锐  
测定了甜菜夜蛾成虫对黑杨萎蔫叶片挥发性物质提取物及其 10种组分的EAG反应。结果表明 ,与标准化合物苯甲醛相比 ,未交配雌蛾、交配雌蛾和雄蛾对 5~ 4 0 μL的提取物均有显著的反应。不论是未交配娥还是已交配蛾 ,能引起较强EAG反应的化合物均为芳香族化合物的苯乙醛、丁香酚、苯甲醇、β—苯乙醇、正己醇和环己醇 ,植醇、2 甲基环己烷和 β 石竹烯仅能引起微弱的反应。以 10种化合物不同种类及比例的混合物刺激成虫 ,EAG反应值均高于单一化合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光  骆有庆  金幼菊  
该文供试的单体是用吸附法采集,并经热脱附及GCMS方法分离鉴定而得.作者分别测定了复叶槭11 种挥发性单体的5 种浓度溶剂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 .) 的触角电位活性,以及不同触角部位的化学感受差异.测得各单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时的触角电位观测值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单体己醇、反2己烯醇、青叶醇、乙酸丁酯、己醛、青叶醛等在单独组分时有较强的触角电位活性,而单体青叶醛和乙酸丁酯、糠醛、甲基糠醛等相互混配时可增强光肩星天牛的触角电位活性.光肩星天牛成虫对挥发性物质刺激的敏感部位是触角的末端,乙醇对光肩星天牛的触角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成华  伍德明  阎云花  李群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针叶的挥发物由溶剂提取和真空蒸馏制得。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由挥发物中鉴定出了20种成分。它们主要是单萜烯、单萜烯醇、单萜烯乙酸酯和倍半萜烯。用正常和剪除触角的雌蛾研究针叶挥发物在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utas产卵场所选择中的作用。试验表明正常雌蛾在针叶上的产卵量要比剪除触角的高得多。触角电位(EAG)研究表明无论是交配的还是未交配的雌、雄蛾对针叶挥发物都有强烈的EAG反应。用制备气相色谱对挥发物分馏并测定各馏分对来交配和交配雌蛾的EAG活性。含有某些单萜烯、单萜烯酸及单萜烯乙酸酯的馏分具有较高的EAG活性,其中主要为β-蒎烯的馏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杜和芬  王佩星  徐华潮  张娓娓  王紫薇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近年来危害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给浙江省临安市山核桃产业造成巨大影响。为给光肩星天牛引诱剂和驱避剂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测定光肩星天牛成虫对α-蒎烯、β-蒎烯、对二氯苯、邻二甲苯、莰烯、柠檬烯、樟脑、罗勒烯、对乙基苯乙酮等9种山核桃植株挥发物5个浓度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雌虫触角对β-蒎烯的eAg活性高于其他化合物,而雄虫触角对柠檬烯、罗勒烯有明显的eAg反应。此外,光肩星天牛雄虫触角对柠檬烯的eAg反应活性随浓度的升高而加大,而光肩星天牛雄虫触角对樟脑的eAg反应活性则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表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文浩  熊怡婷  熊善柏  黄琪琳  
以新鲜鲢鱼肉和酵母葡聚糖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检测了新鲜鲢鱼肉和酵母葡聚糖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并结合电子鼻研究了酵母葡聚糖对鲢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电子鼻技术可以很好地将添加了酵母葡聚糖的鱼肉与空白组区分开来,多数传感器能有效地通过响应值变化区别不同样品;鲢鱼肉共鉴定出28种挥发性物质,以醛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酵母葡聚糖共鉴定出41种挥发性物质,以醛类化合物为主;鲢鱼肉-酵母葡聚糖混合物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物质,对鲢鱼肉鱼腥味有贡献的挥发性成分如己醛、辛醛、壬醛和癸醛,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美娟  管致和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植株中分离到2个纯化合物,经光谱法鉴定为二苯胺和N-苯基-β萘胺;番茄植株的粗提物经GC-MS测定,除获得上述2化合物外,还得到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经触角电位(EAG)测定表明,二苯胺、N-苯基-β-萘胺与番茄植株粗提物对菜粉蝶均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马艳  史黎央  赵艺  徐华潮  
为探索能影响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行为反应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挥发物,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不同受害状态(健康、天牛取食、天牛产卵和天牛钻蛀后)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并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EAD)及Y型嗅觉仪技术分析鉴定出对云斑天牛有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的挥发物。结果表明:云斑天牛成虫对不同受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中蒎烯、萜品烯、壬醛、α-萜品醇、五甲基苯、丙烯酸异辛酯、2,6-二甲基萘及正十六烷8种挥发物均产生电生理反应。嗅觉反应结果显示:萜品烯对云斑天牛雄成虫产生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壬醛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0.01),对其雄成虫产生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而蒎烯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极显著的驱避作用(P<0.01);α-萜品醇则对其雌成虫产生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0.01),对其雄成虫产生显著的驱避作用(P<0.05)。研究结果说明:α-萜品醇和壬醛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蒎烯对其雌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萜品烯和壬醛对云斑天牛雄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α-萜品醇则对其雄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图4表1参25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琪  彭璐  严善春  廖月枝  
本文研究了松梢象对寄主红松挥发物组分S型α--蒎烯、R型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罗勒烯、莰烯、3--蒈烯及反--柠檬烯8种挥发物,在0.0004、0.004、0.04、0.4及0.8mol/L浓度下的触角电位反应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这8种挥发物单体在各浓度下均能引起松梢象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且相同挥发物EAG反应值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松梢象尤其对0.4和0.8mol/L浓度下的S型α--蒎烯、R型α--蒎烯反应较强。"Y"型嗅觉仪行为测定表明,除β--月桂烯无明显定向作用、反--柠檬烯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外,其他6种挥发物对松梢象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诱引作用。反--柠檬烯在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