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69)
2023(7827)
2022(6553)
2021(6031)
2020(4627)
2019(10327)
2018(10049)
2017(18451)
2016(9793)
2015(10910)
2014(10985)
2013(10787)
2012(10357)
2011(9678)
2010(9940)
2009(9215)
2008(8932)
2007(8177)
2006(7619)
2005(7230)
作者
(30235)
(25229)
(25195)
(23738)
(16016)
(12174)
(11328)
(9659)
(9488)
(9144)
(8694)
(8519)
(8411)
(8181)
(7888)
(7838)
(7466)
(7397)
(7252)
(7241)
(6493)
(6235)
(6082)
(5808)
(5795)
(5779)
(5683)
(5583)
(5163)
(5068)
学科
(49899)
经济(49862)
管理(24669)
(23127)
地方(18119)
中国(17043)
(16151)
企业(16151)
(14671)
业经(12974)
方法(12465)
农业(10587)
地方经济(9949)
(9881)
(9659)
(9574)
金融(9574)
(9515)
银行(9506)
(9377)
数学(9155)
数学方法(9041)
环境(8461)
(7967)
(7767)
贸易(7756)
理论(7687)
(7392)
发展(7348)
(7325)
机构
学院(146267)
大学(141430)
(57844)
研究(57149)
经济(56462)
管理(50449)
中国(44049)
理学(41369)
理学院(40756)
管理学(39977)
管理学院(39684)
科学(35417)
(32763)
(29446)
(26611)
研究所(26445)
中心(25596)
(24638)
(24186)
(23882)
师范(23612)
北京(21899)
(20975)
(20172)
财经(19993)
业大(19867)
师范大学(18949)
农业(18892)
(18083)
(17934)
基金
项目(91101)
科学(71406)
研究(68768)
基金(62974)
(55160)
国家(54618)
科学基金(46009)
社会(42829)
社会科(40531)
社会科学(40526)
(37750)
基金项目(33232)
(31218)
教育(30662)
自然(28374)
编号(28077)
自然科(27614)
自然科学(27609)
自然科学基金(27085)
(26950)
资助(26006)
成果(22668)
发展(21829)
(21434)
课题(21265)
重点(21170)
(18657)
(18496)
(17414)
创新(17406)
期刊
(77862)
经济(77862)
研究(47254)
中国(35133)
(24435)
科学(21328)
学报(21114)
管理(20724)
教育(19830)
(18310)
农业(17257)
(17178)
金融(17178)
大学(16130)
学学(15015)
业经(15010)
技术(13731)
经济研究(12392)
问题(9736)
财经(9406)
(8651)
(8244)
(8216)
资源(8178)
商业(7787)
(7477)
图书(7366)
(7198)
科技(7139)
世界(7021)
共检索到242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兴  覃建雄  史先琳  
结合地质学与地理学视角,参照"体系域"与"构造体系"概念提出横断山脉中南段地学景观系统分级标准。基于区域地层区划、断裂构造痕迹及地貌分区等因素,将横断山脉中南段地学景观系统划分为横断山中南段西缘、横断山三江2个地学景观体系域和伯舒拉岭—高黎贡山、腾冲地热火山、怒江、他念他翁—怒山、澜沧江、芒康山—云岭、金沙江、沙鲁里山8个地学景观体系,以及21个地学景观区和165处代表性地学景观。并参照地质遗迹景观和旅游景观分类方法梳理出4大类、16类、18亚类地学景观。在此基础上,本文确定出横断山脉中南段23个生态旅游区,并提出高山峡谷观光、高山峡谷科考探险、高山峡谷生态体验三种旅游产品开发模式,为西部山地地学景观区划与旅游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兴  覃建雄  李晓琴  史先琳  
川西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地处民族地区,景观多样性明显,但地质环境复杂,生态脆弱性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在中国西部山地旅游发展中具有代表性。通过实证研究,基于对川西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旅游资源特点和其发展山地旅游特殊性的分析,提出了该区域旅游特色化发展战略及开发对策,并以此对中国西部山地旅游发展思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围绕生态保护、旅游体验和社区参与三大核心要素,以"产品—品牌"为载体、"安全—环保"为保障、"文化保护—社区发展"为目标的西部山地旅游发展路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兴  覃建雄  史先琳  
川西横断山高山峡谷区是我国西部地区山地旅游发展的典型区域之一,也是四川旅游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通过野外实地踏勘、文献查阅和调查走访,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对该区域的旅游资源做了全面的调查及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区域发展山地旅游的开发理念、开发准则、开发定位以及开发策略,并对该区域发展山地旅游的特殊性进行了总结,提出基于生态保护、旅游体验和社区参与三大核心要素的西部山地旅游发展模式构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梅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嫒婷   葛白瑞雪   李鸿博   伍建榕   马焕成  
【目的】明确高山栎组外生菌根侵染状况及其与各生境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四川、西藏地区的高山栎组的根系和土壤为研究材料,观察高山栎组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ECM)的形态特征,测定ECM侵染率,探究ECM侵染率与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孢子密度、海拔、土壤pH值、土壤有机碳(SOC)、速效钾(AK)、全氮(TN)、全磷(TP)和氮磷比(N:P)的关系。【结果】研究区内高山栎组ECM形态较为单一,主要为单轴羽状分支和单轴分支,解剖结构观察到ECM真菌在高山栎组根皮层细胞间形成哈蒂氏网,ECM侵染率较高,在51.37%~58.68%范围内,侵染强度都为4级,但在树种和生活型水平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高山栎组AMF孢子平均密度为123.92个/g,土壤pH值、SOC、速效钾、TN、TP和N:P分别为5.32、43.22 g/kg、53.9 g/kg、1.03 g/kg、113.33 mg/kg和5.58。因子分析结果表明8个生境因子对ECM侵染率均有影响,其中ECM侵染率与土壤速效钾和TN含量显著正相关(P <0.05),与其他因素均未显示显著相关关系(P> 0.05)。【结论】高山栎组ECM真菌喜弱酸性土壤,土壤中AMF孢子的扩繁不会排斥ECM的侵染,N、K元素是影响ECM侵染的主导因素,另外,不同海拔下高山带高山栎林小生态系统中各生境因素的综合变化也会影响ECM的侵染。当ECM侵染趋于“饱和”状态时会通过反馈改变土壤pH值,但对土壤C素的调节并不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鸿博  黄耀华  康定旭  伍建榕  马焕成  陈诗  
[目的]明确横断山脉亚高山带高山栎林下AMF孢子分类地位。[方法]自横断山脉亚高山带不同地段选择6个高山栎根围土壤和根系样本,对其土壤中AMF孢子利用湿筛沉淀法进行选取。利用AMF特异引物对其ITS区段18S rRNA基因进行扩增,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演化树并推测其亲缘关系。[结果]四川、西藏高山栎林下土壤AMF孢子与根系克隆为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云南香格里拉高山栎林下土壤AMF孢子与根系克隆为球囊霉属(Glomus)。克隆结果表明:AMF能够广泛存在于高山栎组植物根系。根系苯胺蓝染色结果可见明显类似丛枝和泡囊的结构。综合高山栎土壤AMF孢子与根际AMF鉴定结果认为,高山栎林下存在大量AMF,且目前不同采样地高山栎林下根围土和根系分别仅发现一种AMF存在,提示各高山栎同时仅能与一种AMF发生共生关系。此外,高山栎林下AMF孢子在演化过程中发生分化并介于Paraglomus与Glomus的分类地位之间,且西藏、四川地区AMF与云南香格里拉地区AMF存在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自然条件下横断山脉亚高山地区高山栎林下菌塘普遍存在AMF,且云南香格里拉地区高山栎根系AM与Glomus属更接近,说明AM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随地域迁移出现分化。为了解横断山脉亚高山带高山栎林下AMF的形成与演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建华  
通过向专家、旅游专业学生、游客发放调查问卷,获得他们对神农山风景区的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经过韦伯—费希纳定律改进后的新综合评价模型,针对该风景区开展旅游活动后景观及视觉环境受到的消极影响进行了研究评价。结果显示:旅游开发对神农山风景区景观和视觉环境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区内受影响严重和影响强烈的区域所占比重较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翠林  田晓霞  
从政策、管理、技术等角度探讨新疆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的战略和思路,提出通过类型创新、功能创新、形象创新和体系创新开发新疆地质旅游产品谱系,实现旅游产品创新战略;通过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打造跨区域的地质生态文化旅游圈实现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开发的品牌战略;通过构建产业链,实现新疆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的产业化发展战略。通过完善地质旅游产品谱系,打造旅游品牌;加强区域之间旅游协作,利益共享;完善地质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加强旅游线路和旅游通道建设;建立人力资源保障机制等思路来促进新疆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潘秋玲  
语言变化是衡量社会文化变迁与旅游开发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综述的基础上,以西安为例,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就旅游开发对目的地语言文化景观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产生这些效应的原因和空间特征。研究发现,旅游开发导致了目的地当地方言的淡化,外来方言的渗入以及外语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①土语景观萎缩,普通话景观扩张,形成新语言占据土语空间和两者并存的现象;②目的地语言景观更趋多元化,空间上形成了以旅游区为主体的粤方言渗透区;③外语作为一种异质文化,与方言相互交融,形成中外语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载田  刘沛林  
南岭山区的乡村传统聚落,经特定历史地理环境的演进和发展,以其特有的景观美学价值、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科学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而成为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由于古代南岭山区复杂地理环境的隔绝机制和移民们一直恪守着祖宗留下的遗风,其聚落景观至今得以大量保存而成为极富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为促进南岭山区21世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将这一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列入议事日程。但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并坚持突出重点,择优开发;因地制宜,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旅游开发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协调;保护与利用并重等开发原则。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娴慧  戴光全  
农业景观的特质性是农耕活动千百年演变积累下来的人地关系,表现为所在地域自然环境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叠加的土地形态,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的景观系统。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若缺乏对农业景观特质性全面、深入的认识,盲目采用城市景观建设方法来指导农业景观的建设,将导致农业景观特质性核心价值的消失与乡土特色的丧失。农业景观资源的科学旅游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农业景观特质性保护和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依据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三生"功能,提出整体性、资源可持续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叶仰蓬  
旅游业的竞争在空间上日益表现为旅游目的地整体吸引力的竞争。因此,对纳入协同旅游开发视野的新农村景观建设,不能一味标准化地按规范来进行,而应有其独特性的一面。本文以庐山山南温泉度假区内外乡村地带的景观建设为例证,结合对主要利益方的调研分析,针对自身资源、区域环境背景及旅游发展趋势,指出应从发展理念、战略目标、总体形象、功能与空间依托、具体措施五个层面对二者加以协同,并强调与新农村改造有机结合,创造、引导游客需求,这将有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优化三大效益"根本目标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晓峰,陈致均  
“天斧沙宫”是兰州市安宁区一处壮美奇险、旅游开发前景广阔的丹霞地貌景观。本文首先分析该景观资源的特色,然后进行其旅游开发规划探讨。期望这一名列兰州十景的宝贵旅游资源得到有关部门充分重视,早日得以开发开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道品  
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是我国已有风景区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丹霞地貌景观之一,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文章分析了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特征、特点,并将它与我国其它著名丹霞地貌景观进行了对比和景观质量评定,指出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开发方向和形象定位,最后提出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可持续发展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