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93)
- 2023(9220)
- 2022(7936)
- 2021(7448)
- 2020(6614)
- 2019(15161)
- 2018(14967)
- 2017(28933)
- 2016(16488)
- 2015(18503)
- 2014(18719)
- 2013(18862)
- 2012(17926)
- 2011(16405)
- 2010(16524)
- 2009(15274)
- 2008(15691)
- 2007(14351)
- 2006(12202)
- 2005(11092)
- 学科
- 济(67617)
- 经济(67541)
- 管理(43532)
- 业(43489)
- 企(35016)
- 企业(35016)
- 方法(34346)
- 数学(30365)
- 数学方法(30004)
- 财(19462)
- 学(19281)
- 农(18017)
- 中国(15786)
- 务(13019)
- 财务(12995)
- 业经(12986)
- 财务管理(12967)
- 制(12806)
- 企业财务(12408)
- 贸(12350)
- 贸易(12348)
- 地方(12181)
- 易(11965)
- 农业(11852)
- 银(10918)
- 银行(10850)
- 融(10585)
- 金融(10582)
- 和(10405)
- 行(10290)
- 机构
- 大学(248368)
- 学院(244933)
- 济(95231)
- 经济(93105)
- 研究(90365)
- 管理(87212)
- 理学(75387)
- 理学院(74317)
- 管理学(72626)
- 管理学院(72163)
- 中国(66798)
- 科学(61258)
- 京(53867)
- 农(52877)
- 所(49741)
- 研究所(45879)
- 财(45177)
- 业大(42811)
- 农业(42439)
- 中心(40905)
- 江(37711)
- 财经(36300)
- 北京(33704)
- 范(33174)
- 经(32938)
- 师范(32739)
- 院(32103)
- 经济学(29735)
- 州(29687)
- 省(28371)
- 基金
- 项目(166241)
- 科学(128766)
- 基金(121332)
- 研究(111557)
- 家(110601)
- 国家(109786)
- 科学基金(90437)
- 社会(68569)
- 社会科(64908)
- 社会科学(64887)
- 基金项目(64474)
- 省(63983)
- 自然(62465)
- 自然科(60989)
- 自然科学(60964)
- 自然科学基金(59935)
- 划(56264)
- 教育(51553)
- 资助(50610)
- 编号(43170)
- 重点(39344)
- 部(37002)
- 成果(36141)
- 发(35210)
- 计划(34303)
- 科研(33408)
- 创(33319)
- 创新(31442)
- 课题(30869)
- 科技(30252)
- 期刊
- 济(100127)
- 经济(100127)
- 研究(67836)
- 学报(50708)
- 农(46482)
- 中国(44519)
- 科学(43628)
- 财(36067)
- 大学(35993)
- 学学(34364)
- 农业(31086)
- 管理(28733)
- 教育(21934)
- 融(21097)
- 金融(21097)
- 财经(18198)
- 技术(18121)
- 业(17382)
- 经济研究(16254)
- 经(15529)
- 业经(15201)
- 版(14350)
- 问题(13872)
- 业大(13302)
- 资源(12696)
- 统计(12504)
- 技术经济(11648)
- 科技(11536)
- 理论(11535)
- 贸(11226)
共检索到355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克新 潘少明 曹立国 王允 吴孟孟 赵一飞
基于横断山区27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的实测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气候倾向率空间插值、交叉小波和相干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横断山区季风期水分盈亏量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若干气候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52 a来,横断山区季风期水分盈亏量在波动中呈增加趋势,其增加速率为5.87 mm/10 a;且在整个时段内,横断山区季风期水分盈亏量均呈盈余状态。该区季风期水分盈亏量空间差异也较为明显,水分盈亏量从南到北逐渐降低,但其增加趋势却从南到北逐渐增大。季风期水分盈亏量与海拔呈现负相关,即水分盈亏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区域,水分盈亏量较高;反之,水分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正兰 张廷斌 易桂花 秦岩宾 李景吉 王国严 姚明月
叶面积指数作为陆地生态过程的重要参数,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区域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15A2H/LAI遥感数据集,利用Theil-Sen media斜率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以及相关分析法,研究了2001~2018年横断山区植被LAI时空分布格局及变化趋势,根据气象数据、土地覆盖数据和DEM数据,重点分析了横断山区植被LA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1~2018年横断山区植被LAI均值为1.22,空间上呈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的分布特征;(2)横断山区植被LAI受地形影响明显,植被LAI值随海拔升高表现为"升高-降低-稳定"的特征,随坡度增加植被LAI值呈上升趋势;(3)近18a横断山区植被LAI整体以0.07·(10a)~(-1)的速率增加,其中68.92%的区域呈增加趋势,31.08%的区域呈退化趋势;(4)横断山区植被LAI与气温和日照时长呈正相关关系,与降水呈负相关关系。在P<0.05显著性水平下,植被LAI与气温、降水和日照时长的显著相关面积比例依次为22.7%、33.58%和31.80%,表明植被LAI受降水和日照时长影响较大,气温的影响相对较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曾丽红 宋开山 张柏
基于1951—2008年东北地区106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并将气候水分盈亏量表示为同期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之差。最后,通过Kendall秩次相关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函数、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探讨了东北地区水分盈亏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951—2008年,东北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在-850~650 mm之间变化,呈自东向西、自北向南、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的空间变化趋势;②东北地区106个气象站点中有97个站点的水分盈亏量呈下降趋势,其中28个站点的下降趋势能通过P<0.05的显著性检验;③全区平均、海拉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涛 李宝林 何元庆 杜建括 牛贺文 辛惠娟
鉴于高时空变异地区降水观测的需求,论文提出了基于ISODATA动态聚类法和最大似然法分区逐月回归的TRMM数据订正方法,并以横断山区为例,利用地基台站降水数据对1998—2012年的TRMM 3B43 V7数据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探讨了过去15 a横断山区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TRMM 3B43 V7数据在横断山区的总体精度较高,单站精度较低。订正后的TRMM 3B43数据,与实测值偏差大为减少,降水相对偏差大于10%的站点由原始数据的16个(42.1%)减少为7个(18.4%),有81.6%的站点年降水量相对偏差小于10%,且相对偏差大于等于20%的站点仅3个,能够基本满足横...
关键词:
降水 TRMM卫星 数据订正 横断山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文荣 吕喜玺
利用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内24个气象站逐月降水、气温等观测资料,依托高桥浩一郎陆面蒸发公式,计算了干旱河谷区陆面蒸发、可利用降水等水资源分量,并分析了各分量的未来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干旱河谷区年均降水量723.7mm,而年均蒸发量高达479.5mm,降水量中有超过84.89%因蒸发而损耗;大气水资源分量P、E及PE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夏季各分量最大,多年平均值达404.9mm、239.9mm和164.8mm,各占全年的55.94%、50.04%和67.51%,而冬季各分量最小,占全年的比例也相应最小,仅为2.96%、4.06%和0.79%;大气水资源各分量年代际差异很大,20世纪60年代可利用水资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飞 刘兴良 马钦彦 史作民 陈俊华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smanthus yunnanensis community distributing in Donglashan region of Hengduanshan Mountain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yunnanensis community had remarkable change over seasons.Phanerophyta was the most dominant,though cryptophyta and hemicryptophy...
关键词:
野桂花 群落特征 横断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超 庞艳梅 潘学标
研究利用四川稻区109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地面气象资料和16个农业气象站1981—2010年的单季稻生育期资料,计算了研究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并探讨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内的缺水量和缺水率。结果表明,1961—2010年四川水稻年均缺水率在孕穗到开花期最高,移栽到孕穗期次之,开花到成熟期最低。近50 a来,水稻全生育期年有效降水量、需水量和缺水量总体表现为减少趋势,而缺水率在稻区中、西部总体呈升高趋势;有效降水量在移栽到孕穗期和开花到成熟期以减小为主,而在孕穗到开花期总体呈升高趋势;需水量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内总体均表现为减小趋势;缺水量和缺水率在孕穗到成熟期以减小为主,...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分盈亏 统计分析 四川单季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军德 李国霞 赵晓冏
【目的】为充分了解甘肃省玉米水分利用状况,为区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农业制度的制定以及农业工程灌溉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基于近50 a甘肃省3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并借助GIS技术计算甘肃省近50 a玉米需水量、缺水量和水分盈亏指数,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1)近50 a甘肃省玉米需水量和缺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属于正常波动,平均值分别为545.51和423.51 mm;(2)不同生长阶段玉米需水量和缺水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生长发育期需水量和缺水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分别占整个生育期需水量和缺水量的40.99%和41.65%;(3)在空间变化上,甘肃省玉米需水量和缺水量呈现出从东南到西北递增的趋势,河西区域需水量和缺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域;(4)近50 a甘肃省玉米水分盈亏指数随有效降水量的下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近50 a甘肃省玉米干旱情况在不断加剧,只有合理分配水资源,制定有效的灌溉制度,才能保证农作物水分利用的时效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缓解农作物用水需求。
关键词:
甘肃省 缺水量 玉米 时空分布 需水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方炎 李昆 孙永玉 唐国勇 张春华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横断山区一种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由于气候条件和高山峡谷地形的影响以及人为干扰,植被及土壤严重退化,水热平衡失调,环境干热,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难度极大。通过对多年来干热河谷区域植被恢复经验的总结,认为干热河谷属于我国北热带气候下的一种干热类型,具有季节性干旱的本质气候特征。在植被恢复的适宜树种选择方面,除选择乡土树种外,树种引种的相似区域应该是季节性干旱明显的热带地区。同时,该地区植被恢复应以稀树灌草为主体,通过人工促进植被恢复,充分利用雨季丰富的天然降水资源,可以在干热河谷的局部地区恢复以乔木为主的森林植被,在一定区域恢复相当面积的稀树灌木草丛植被。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气候 植被恢复 造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鹏 李小熊 姚甜甜 喻武 方江平 万丹 史舟
[目的]对业拉山背风坡不同海拔梯度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地带性进行分析,为区域干凉河谷地带土壤抗侵蚀评价及植被恢复提供参考。[方法]以业拉山海拔3 200~4 600 m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积质量、孔隙度、田间持水性、有机质含量,并分析海拔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海拔土壤的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海拔土壤有机质含量、体积质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和田间持水率分别为14.78~198.96 g/kg,0.43~1.45 g/cm~3,55.51%~89.25%,42.64%~81.13%,38.52%~201.61%,30.19%~184.85%和23.07%~175.25%。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体积质量、非毛管孔隙度总体呈减小趋势,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田间持水率总体呈增大趋势。海拔与土壤体积质量、非毛管孔隙度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与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田间持水率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P棕壤>褐土>灰褐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谊光
根据云岭白马雪山3a多的垂直气候观测资料分析,气温垂直递减率比一般地区大,西坡为071℃/100m,东坡达078℃/100m;在一定海拔高度范围内,降水量随高度升高而增加,在“三江”最狭窄的平行岭谷地段,最大降水高度出现在背风坡(东坡)上部海拔3700-3800m之间;风对降水量的影响显著,风口处的降水量比非风口处的观测场内少8%-12%。
关键词:
横断山区,垂直气候,递减率,最大降水高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亚慧 戴尔阜 马良 尹乐
运用InVEST模型产水模块开展横断山区1990-2015年产水的量化评估,并开展相应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上,横断山区产水量均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垂直方向上,产水能力随着海拔的增加呈减小趋势。(2)1990-2015年产水深度表现为先小幅增大后明显减小再小幅增大的波动变化趋势。(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产水能力差异较大。其中以建设用地产水能力最强,约为550~920 mm;林地、草地居中,分别为438~650 mm和412~580 mm;未利用地和水域产水能力最弱,分别为273~457 mm和56~237 mm。(4)产水量空间分布与海拔及草地比例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降水量及林地比例呈显著正相关;时间变化上产水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该研究有助于推进山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发展,其结果可为横断山区流域水资源管理、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晓东 马晓群 许莹 陈超
利用淮河流域171个站点1971年-2010年的气象资料及作物历年生育期资料,通过作物全生育期的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计算了主要作物全生育期的水分盈亏指数。结果表明:①淮河流域小麦种植区全生育期水分盈亏指数分区平均值在-0.66~-0.43之间,各分区均呈现水分亏缺,但多年变化趋势不明显,空间分布呈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越往北水分亏缺越明显;②玉米种植区全生育期水分盈亏指数分区平均值在0.05~0.17之间,各区多年变化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北部平原夏玉米区和中部平原夏玉米区增加趋势通过了α=0.05显著性检验,分别达到0.099/10a和0.097/10a,空间分布呈西北-东南分布特征,由西北向东南增...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永岸 罗立山
横断山区是我国乃至世界多样性最为复杂的区域 ,它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双重特征 ,并面临生物和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的艰巨任务。在民族地区要开发民族文化力 ,建立既能固守民族传统文化 ,又能适应现代化的民族发展模式。横断山区的多样性要采取保护性的开发和开发性的保护 ,建立自然和民族文化保护区 ,保证横断山区多样性永存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多样性保护 持续发展 横断山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项清 于欢 阚瑷珂 黄弘 何杰
岷江上游河流水系的结构特征与复杂地貌环境构建了山区独特的水生态与水环境基础,从而塑造了流域聚落特殊的分布规律。研究分别通过河流邻近距离、河道剖面的海拔变化、集水流域等级以及河流水系发育的复杂程度,展开对岷江上游聚落分布的平面形态、垂直变化、类型分布和空间分异的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揭示岷江上游水文环境耦合地貌特征影响山区聚落分布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聚落具有附主干河流呈“线状”分布的特征;总体上聚落随岷江支流河道海拔升高数量降低,但在不同支流上具有一定差异。岷江干流沿线聚落随河道剖面海拔升高呈现“U型”分布特征,聚落集中分布在海拔873-1588m和1877-3369m的河道两侧;不同民族类型聚落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集水区等级指向性,如1级集水区仅藏族聚落分布,而汉族聚落几乎全部分布于10级集水区;聚落密度总体随流域水系分维数升高而增大,且在不同支流流域上具有不同空间分异规律。(2)地理探测器表明河流水系密度、水系分维数、海拔高程、地形起伏度是影响岷江上游聚落分布的主控因子,且具有显著的非线性交互增强效应。(3)通过阶地发育、孕灾风险、气候环境和地貌景观特征的讨论,揭示了岷江上游水文特征与地貌环境耦合形成的生产生活环境被流域居民适应性选择和利用,从而形成河流水系影响聚落分布的内部机制。
关键词:
山区聚落 河流水系 河道剖面 阶地发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