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25)
- 2023(9056)
- 2022(8173)
- 2021(7877)
- 2020(6576)
- 2019(15305)
- 2018(15459)
- 2017(29909)
- 2016(16395)
- 2015(18552)
- 2014(18613)
- 2013(18459)
- 2012(16706)
- 2011(15072)
- 2010(14710)
- 2009(13273)
- 2008(12711)
- 2007(10760)
- 2006(9236)
- 2005(7826)
- 学科
- 济(62970)
- 经济(62902)
- 管理(45931)
- 业(43195)
- 企(36185)
- 企业(36185)
- 方法(30595)
- 数学(26389)
- 数学方法(26090)
- 农(17005)
- 学(15303)
- 中国(15024)
- 财(14802)
- 业经(14461)
- 地方(14441)
- 农业(11442)
- 和(10878)
- 理论(10867)
- 贸(10581)
- 贸易(10577)
- 环境(10418)
- 易(10242)
- 技术(10070)
- 制(9648)
- 务(9538)
- 财务(9480)
- 财务管理(9464)
- 企业财务(8962)
- 划(8950)
- 教育(8892)
- 机构
- 大学(228319)
- 学院(227238)
- 管理(93766)
- 济(84403)
- 经济(82410)
- 理学(82029)
- 理学院(81104)
- 管理学(79674)
- 管理学院(79289)
- 研究(74352)
- 中国(52809)
- 科学(49529)
- 京(48540)
- 所(37592)
- 财(37021)
- 农(36625)
- 业大(36384)
- 研究所(34806)
- 中心(33010)
- 范(30790)
- 北京(30783)
- 江(30750)
- 师范(30525)
- 财经(30275)
- 农业(28852)
- 经(27507)
- 院(27279)
- 州(26202)
- 师范大学(24724)
- 技术(24069)
- 基金
- 项目(164323)
- 科学(128371)
- 研究(119196)
- 基金(118294)
- 家(103369)
- 国家(102512)
- 科学基金(87889)
- 社会(72287)
- 社会科(68338)
- 社会科学(68317)
- 省(65241)
- 基金项目(64409)
- 自然(59206)
- 自然科(57762)
- 自然科学(57750)
- 自然科学基金(56677)
- 划(54493)
- 教育(53827)
- 编号(49260)
- 资助(48399)
- 成果(39280)
- 重点(36489)
- 部(35275)
- 发(34628)
- 创(33895)
- 课题(33465)
- 创新(31515)
- 科研(31463)
- 项目编号(30315)
- 大学(30249)
共检索到315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永彬 卢培泽 朱彤
云南高原是青藏高原“高原地理效应”影响的独特地域。云南山原的自然地带性以热带为其特征 ,地形海拔变化使得水分和热量出现垂直分异 ;云南山原的垂直自然带的基带通常是河谷地带 ,深切的河谷往往更能反映水平地带性的状况 ,但在横断山———云南高原的怒江、澜沧江、元江、金沙江、南盘江部分河段出现了独特生态气候景观的干热河谷地域。关于干热河谷的形成原因 ,历来有“原生论和次生论”两种观点 ,本文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观点出发 ,归纳分析出与干热河谷联系紧密的 4个因素 : ①区域气候环境和水热平衡变化 ; ②植物逆向演替和生态环境退化 ; ③土地结构和河谷坡地退化 ; ④人为干扰影响。对以上 4个因素进行了...
关键词:
横断山——云南高原 干热河谷 形成原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方炎 李昆 孙永玉 唐国勇 张春华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横断山区一种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由于气候条件和高山峡谷地形的影响以及人为干扰,植被及土壤严重退化,水热平衡失调,环境干热,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难度极大。通过对多年来干热河谷区域植被恢复经验的总结,认为干热河谷属于我国北热带气候下的一种干热类型,具有季节性干旱的本质气候特征。在植被恢复的适宜树种选择方面,除选择乡土树种外,树种引种的相似区域应该是季节性干旱明显的热带地区。同时,该地区植被恢复应以稀树灌草为主体,通过人工促进植被恢复,充分利用雨季丰富的天然降水资源,可以在干热河谷的局部地区恢复以乔木为主的森林植被,在一定区域恢复相当面积的稀树灌木草丛植被。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气候 植被恢复 造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文荣 吕喜玺
利用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内24个气象站逐月降水、气温等观测资料,依托高桥浩一郎陆面蒸发公式,计算了干旱河谷区陆面蒸发、可利用降水等水资源分量,并分析了各分量的未来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干旱河谷区年均降水量723.7mm,而年均蒸发量高达479.5mm,降水量中有超过84.89%因蒸发而损耗;大气水资源分量P、E及PE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夏季各分量最大,多年平均值达404.9mm、239.9mm和164.8mm,各占全年的55.94%、50.04%和67.51%,而冬季各分量最小,占全年的比例也相应最小,仅为2.96%、4.06%和0.79%;大气水资源各分量年代际差异很大,20世纪60年代可利用水资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樊国盛 邓莉兰 蔡发江 赵礼
采用样地和线路调查,经室内鉴定,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常见非结瘤植物共有46科97属111种。对这些植物的适应性按照研究方法中确定的分布状况等级、抗干旱性、抗瘠薄性等因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这些植物适应性的强弱,共有10种植物被确定为云南干热河谷造林极端困难地区强适应性植物。表1参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曰汤 马开华 何璐 张德 瞿文林 沙毓沧 袁理春
以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及其它地区引进的25个木薯品种(材料)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试种,每个品种(材料)试种0.1 hm2,2007年1月种植,在木薯主收获期2007年12月、2008年1月、2008年2月分别对木薯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进行测定,探索不同品种干物质及淀粉变化规律,确定不同品种的最佳收获期,科学指导农户和企业生产,使之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木薯 淀粉 干物质 变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巧 高泰平 周兴银 陈彦林 郭文俊
于2005年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新银合欢林昆虫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新银合欢林昆虫12目54科132种,其中68种已知种的名录;新银合欢林乔木及灌草层亚群落昆虫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及Pielou指数分别为98、3.588、0.050、0.783,地表层亚群落昆虫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及Pielou指数分别为49、3.255、0.053、0.836;新银合欢林容纳昆虫种类及个体数量的能力低于当地广泛分布的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而其昆虫多样性水平与后者接近.研究认为,新银合欢林对于一些善飞的昆虫类群具有积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智泉 罗久富 罗忠新 李培铨 隋欣
【目的】探讨光伏遮阴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云南干热河谷光伏电站为试验区,检测全光照对照区、光伏阵列行间、光伏组件下方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微生境指标,并测定花生单株结荚数、分枝数、根瘤数、主茎粗度、荚果长度、荚果宽度、荚果厚度、荚果质量、百仁质量等农艺性状和花生粗蛋白、直链淀粉、粗脂肪含量等品质指标,分析光伏遮阴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全光照对照区相比,光伏阵列行间光合有效辐射降低了28.67%,土壤温度降低了2.12℃,土壤湿度增加了6.40个百分点;光伏组件下方光合有效辐射降低了95.22%,土壤温度降低了4.21℃,土壤湿度增加了21.01个百分点。与全光照对照区相比,光伏组件下方花生分枝数、根瘤数、单株结荚数、荚果质量、百仁质量、荚果长度、荚果宽度、荚果厚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其中单株结荚数降低了61.09%,百仁质量降低了46.23%;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了27.02%。光伏阵列行间花生分枝数、根瘤数、单株结荚数、荚果质量、百仁质量和粗蛋白含量等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全光照对照区,其中单株结荚数增加了68.33%,百仁质量增加了34.32%,粗蛋白含量增加了19.82%;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降低了20.64%。【结论】光伏阵列行间花生产量、品质、食味品质均得到显著提升,光伏组件下方花生产量和品质均降低。据此,进一步筛选适宜光伏组件下方生境的典型耐阴或喜阴作物,与光伏阵列行间适生作物间作,有效利用光资源、改善下垫面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艳梅 王克勤 刘芝芹 王建英
通过定位观测和对比试验,对云南干热河谷典型地段改造后微地形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大小及年内分配,通常分为土壤水分缓慢失墒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缓慢消耗期和土壤水分稳定期等4个时期。雨季,水平沟、水平台的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变幅较自然坡面大。改造微地形等高水平上各层次的年平均含水率比自然坡面高,变异系数比自然坡面小,各微地形土壤含水量的变幅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均可分为土壤水分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补充调节层等3个作用层。雨季土壤水分的消退以表层最快,向下呈递减趋势。微地形改造后,雨后土壤水分的消退变缓,土壤水分在土壤中停留的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永岸 罗立山
横断山区是我国乃至世界多样性最为复杂的区域 ,它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双重特征 ,并面临生物和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的艰巨任务。在民族地区要开发民族文化力 ,建立既能固守民族传统文化 ,又能适应现代化的民族发展模式。横断山区的多样性要采取保护性的开发和开发性的保护 ,建立自然和民族文化保护区 ,保证横断山区多样性永存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多样性保护 持续发展 横断山区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巧 陈又清 陈祯 郭萧 廖琼 赵剑 李昆
在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采用网扫法对10种生态系统中的直翅目Orthoptera多样性进行调查,共采集直翅目昆虫标本349号,计25种。物种丰富度及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石榴Punica granatum林,最低的是明油子Dodonaea angustifolia-扭黄茅Heteropogoneteacontortus灌草丛。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和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优势度较高,均匀度较低。右尾和方法的排序结果显示,许多样地之间群落多样性不可比较,石榴林的直翅目群落多样性高于除果Mangifera indica林以外的任何群落,云南松林和明油子-扭黄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红明 杜玉霞 李进学 张金智 李晶 岳建强
以盛果期费米耐劳柠檬树为材料,研究不同促花抑梢调控方式对云南干热河谷区柠檬春花果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促花抑梢处理新梢数量均低于CK,抑梢效果显著;坐果率和产量以C3处理最高,除C2处理外,其他处理与CK相比,差异显著;可溶性固形物以C3处理最低,仅8.18%,除皮厚外,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汁重等比CK低,差异显著;C4处理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皮厚、汁重和CK相比,差异均不显著。综合考虑柠檬产量及品质,C4(喷施0.4%KH_2PO_4+0.2%PP_(333))促花调控措施较适合云南干热河谷区。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柠檬 促花措施 调控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玉德 吴陇 喻赞仁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技术措施及初步成效陈玉德,吴陇,喻赞仁关键词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水土保持,造林技术元谋坝区是云南典型的干热河谷区。由于气候异常干旱炎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造林极度困难。30多年来不少单位和部门先后多次到该地区进行...
关键词: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水土保持,造林技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琴 刘利文 李俊清 王传华
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车桑子自然恢复种群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种群密度、年龄结构以及车桑子的性别比例和生长速率等特征。结果表明:1车桑子种群随着树龄增加具有从聚集分布格局转变为均匀分布格局的趋势;2车桑子的年龄结构为一个金字塔形,为一个增长型种群,说明车桑子种群更新对该地区的干热气候具有较强适应性;3车桑子高生长速率和径向生长速率达到14.38和2.46 mm·a~(-1),萌蘖数达到5.37,具有速生性;4首次发现车桑子植株具有年际的性别转换现象。上述研究结果说明车桑子能够很好的适应干热河谷区的环境条件,是该地区植被恢复的优良材料。本研究还能为该地...
关键词:
车桑子 种群密度 空间分布格局 性别转换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巧 陈又清 周兴银 康海艳 陈彦林 吴俊 郭文俊
于2004—2005年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捕食性昆虫多样性进行调查,报道元谋干热河谷捕食性昆虫89种(含待定种10种),其中印度暗带螳为中国新记录,云南新记录有11种;步甲科种类最丰富,占所有捕食性昆虫种类的19.1%。元谋干热河谷9种生境捕食性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排序为:桉树印楝林>多树种混交的人工林>印楝林>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云南松林>桉树新银合欢林>桉树林>牛筋条-黄荆林>余甘子-明油子灌木林。许多人工植被与自然植被捕食性昆虫群落之间相似性较高,反映出人工种植的乔木尚不能影响植物群落发展。人工封育措施对桉树印楝林的多样性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草本层和地被物不发达、地表裸露是制约捕食性昆虫群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学锋 吉文娟 张茂松 朱勇
利用云南金沙江、红河干热河谷以及非河谷地区代表气象站1961~2013年气温观测资料,对干热河谷地区热量资源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热河谷与非河谷地区热量资源的变化具有非一致性特征:年平均气温在1990s以前金沙江河谷显著下降、红河河谷和非河谷地区缓慢上升,而1990s以来河谷和非河谷地区均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近53a以来气温日较差在河谷地区显著增大,非河谷地区显著减小。对干热河谷的活动积温和极端低温事件的分析发现:在1990s以来气温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河谷地区活动积温上升不明显,异常度加大;极端低温事件并未减少,影响程度呈加重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