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21)
- 2023(13199)
- 2022(11397)
- 2021(10480)
- 2020(8874)
- 2019(20242)
- 2018(20250)
- 2017(38492)
- 2016(21117)
- 2015(23838)
- 2014(23825)
- 2013(23212)
- 2012(21278)
- 2011(19284)
- 2010(19444)
- 2009(18294)
- 2008(18168)
- 2007(16559)
- 2006(14356)
- 2005(12918)
- 学科
- 济(79215)
- 经济(79096)
- 管理(64959)
- 业(59866)
- 企(49489)
- 企业(49489)
- 方法(34884)
- 数学(29923)
- 数学方法(29559)
- 财(25808)
- 农(24102)
- 中国(21745)
- 制(21597)
- 业经(18762)
- 学(16685)
- 贸(16469)
- 贸易(16463)
- 易(16016)
- 务(15887)
- 财务(15842)
- 财务管理(15789)
- 农业(15765)
- 地方(15136)
- 企业财务(14876)
- 银(14731)
- 银行(14689)
- 理论(14015)
- 体(13955)
- 行(13940)
- 和(13406)
- 机构
- 学院(298773)
- 大学(296572)
- 济(119137)
- 经济(116435)
- 管理(111954)
- 研究(96582)
- 理学(95673)
- 理学院(94599)
- 管理学(92873)
- 管理学院(92306)
- 中国(74600)
- 京(61515)
- 财(59555)
- 科学(58733)
- 农(49198)
- 所(49023)
- 江(47056)
- 财经(46294)
- 中心(45829)
- 研究所(43892)
- 业大(43113)
- 经(41688)
- 范(38860)
- 农业(38487)
- 师范(38450)
- 北京(38340)
- 州(37462)
- 经济学(37120)
- 院(34757)
- 财经大学(34092)
- 基金
- 项目(193625)
- 科学(151458)
- 研究(144701)
- 基金(138507)
- 家(119904)
- 国家(118858)
- 科学基金(101492)
- 社会(90582)
- 社会科(85689)
- 社会科学(85665)
- 省(76857)
- 基金项目(73097)
- 教育(67833)
- 自然(64345)
- 划(64181)
- 自然科(62805)
- 自然科学(62787)
- 自然科学基金(61667)
- 编号(61161)
- 资助(55942)
- 成果(50663)
- 重点(43816)
- 部(42841)
- 课题(41978)
- 发(41493)
- 创(40795)
- 制(39734)
- 创新(38098)
- 项目编号(37409)
- 性(37253)
- 期刊
- 济(135961)
- 经济(135961)
- 研究(87463)
- 中国(61256)
- 财(49690)
- 学报(45650)
- 农(45298)
- 科学(41124)
- 管理(40803)
- 教育(35431)
- 大学(34542)
- 学学(32218)
- 农业(29784)
- 融(28072)
- 金融(28072)
- 技术(26781)
- 业经(23780)
- 财经(23201)
- 经济研究(21502)
- 经(19950)
- 问题(17702)
- 图书(15894)
- 业(15724)
- 版(15021)
- 贸(14673)
- 理论(14221)
- 财会(14218)
- 技术经济(14181)
- 商业(14098)
- 现代(12996)
共检索到448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明洪 刘建霞
省市对口援藏是中国最为规范的对口援助形式,也是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横向转移支付形式。这一制度是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没有得到明确划分的前提下建立的,兴起于计划经济时代,但在以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时代,其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并初步实现了与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嫁接。这种对口援藏制度虽然与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实质相通,但制度的运作却不仅体现出横向转移支付性质,而是更多地体现为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推动实现国家一体化的政治目标。在此基础上,各承担对口援藏任务的省市又根据实际情况从制度上做出了多样化的选择。也正是为了体现对西藏
关键词:
西藏 对口支援 横向转移支付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玮
对口支援体现的主要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属于中央政府的职责。将本属于中央政府的职责转移给地方政府承担,是政府间财政职能划分错位的一种体现。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之后,地方财政缺口成为政府间财力配置的新常态,再继续扩大"对口支援"的范围和力度就不太适宜了。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劫富济贫"的色彩非常突出,非常容易引起地区间的矛盾与冲突,而且其有效实施是有特定前提条件,并不是所有国家都适合。相比较而言,纵向财政转移支付的政治可接受性要强许多,只要制度设计恰当,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也能取得较好的横向财政平衡的效果。在对口支援体制基础上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增加了政府间财力配置的层次,相应的制度安排更复杂,实施成本也越来越大,由此而引发的利益纠葛更加复杂。对口支援机制的各个组成部分应根据项目性质的不同来进行相应的改革,地域性对口支援和项目性对口支援都应撤并到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中去,但应保留应急性对口支援。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玮
对口支援体现的主要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属于中央政府的职责。将本属于中央政府的职责转移给地方政府承担,是政府间财政职能划分错位的一种体现。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之后,地方财政缺口成为政府间财力配置的新常态,再继续扩大"对口支援"的范围和力度就不太适宜了。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劫富济贫"的色彩非常突出,非常容易引起地区间的矛盾与冲突,而且其有效实施是有特定前提条件,并不是所有国家都适合。相比较而言,纵向财政转移支付的政治可接受性要强许多,只要制度设计恰当,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也能取得较好的横向财政平衡的效果。在对口支援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丽丽 任建华 韩瑞娟
对口援疆给新疆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规范对口援疆财政资源的转移支付过程,提高对口援疆的效率,本文简要梳理了对口援疆政策的演进,并结合新形势下新疆的历史发展机遇,分析了构建对口援疆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对口援疆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原则和建议。
关键词:
对口援疆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钟晓敏
<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工作者们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论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石绍宾 樊丽明
中国现阶段应用广泛、形式多样的对口支援是中国式横向转移支付,具有突出的中国特征,具体表现为内容和目的的多元性、基于中国政治体制的政治动员性和公共治理的阶段性。实践中,对口支援表现为同级政府间、降级次政府间、降多级次政府间以及纵横交织等模式,这些模式虽在分配资源的力度、速度、广度和集成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各有侧重,适用不同的场景和领域。从中国实际出发,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应定位为"纵向转移支付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
对口支援 中国式 横向转移支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谋贵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是在既定的财政体制下,同级的各地方政府之间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一般是财力富裕地区向财力不足地区转移,以达到地区间相互支援、缩小地区差距、均衡财力的目的。这种方式一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郑雪梅
目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仍是我国实现生态补偿的主要手段。与纵向转移支付相比,横向转移支付在解决区域(流域)间横向经济生态利益冲突方面更具优势。本文对德国州际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及我国省内、省际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以生态基金模式为核心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运作机制,并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形成纵、横生态转移支付相结合、搭配使用其他补偿方式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模式。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郑雪梅
目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仍是我国实现生态补偿的主要手段。与纵向转移支付相比,横向转移支付在解决区域(流域)间横向经济生态利益冲突方面更具优势。本文对德国州际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及我国省内、省际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以生态基金模式为核心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运作机制,并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形成纵、横生态转移支付相结合、搭配使用其他补偿方式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艳波
一、我国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发展分析目前,我国的横向转移支付还未上升到法律或法规层面。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并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对财政横向转移支付进行明确的规定。因而我国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和相应的法律规范。但是,中央一直以来都鼓励地方政府间的相互支援、对口帮扶。在党中央及国务院的倡导和安排之下,各省(市)、地区之间形成了一种非制度化的横向转移支付体系。从我国的实际来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主要体现在各种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晓萌
在国家范围内解决生态环境外部性问题、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与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密不可分。从我国生态补偿与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看,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划与地方政府财力差异度之间存在矛盾,同时,我国各种生态补偿的实践中已经显现了横向转移支付的雏形。因此,我国可以尝试构建以生态补偿为导向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作为现有纵向转移支付制度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挺 何利辉
借助于德国横向转移支付的思想,在非市场环境主义的框架下,设计针对中国横向生态转移支付制度。将全国各地区划分为生态受益区和生态保护区,采取"使用者付费"的原则,建立中国的横向生态转移支付制度,并设计相应的机制和政策,保证横向生态转移支付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并对各地区产生激励约束效果,最终促使各个地区保护生态环境从被动变为主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杜振华 焦玉良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恩奉
本文在对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特点 ,并借鉴国际经验 ,就分税制体制下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其横向转移支付的配套措施等问题提出基本构想和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马海涛 任致伟
本文对我国纵向转移支付的不足之处进行探讨,并提出构建我国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初步设想。经过分析,本文认为目前我国纵向转移支付存在均等化效果有争议,对地方政府行为存在扭曲,没有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横向转移支付的初步设想,横向转移支付的政策目标仍然是财力均等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但是应当更加侧重保证具有辖区外溢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在横向转移支付实施的政府层级上,建议在省级范围内实行县域之间的横向转移支付,具体的转移支付公式或资金分配方式可以由各省根据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