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03)
- 2023(2932)
- 2022(2339)
- 2021(2291)
- 2020(1640)
- 2019(3578)
- 2018(3792)
- 2017(6401)
- 2016(3694)
- 2015(3947)
- 2014(3798)
- 2013(3616)
- 2012(3280)
- 2011(2885)
- 2010(3130)
- 2009(2598)
- 2008(2613)
- 2007(2244)
- 2006(2033)
- 2005(1853)
- 学科
- 管理(10152)
- 济(9669)
- 经济(9653)
- 环境(7206)
- 业(5792)
- 生态(5031)
- 农(4666)
- 企(4152)
- 企业(4152)
- 学(3982)
- 中国(3554)
- 资源(3425)
- 划(3376)
- 地方(3369)
- 理论(3359)
- 教学(3320)
- 农业(3108)
- 和(2950)
- 业经(2936)
- 发(2809)
- 规划(2708)
- 教育(2642)
- 环境规划(2635)
- 制(2383)
- 学法(2373)
- 教学法(2373)
- 财(2350)
- 方法(2161)
- 域(2120)
- 区域(2118)
- 机构
- 学院(43081)
- 大学(41316)
- 研究(17045)
- 管理(14536)
- 济(14330)
- 经济(13823)
- 中国(13453)
- 理学(11805)
- 理学院(11629)
- 管理学(11338)
- 管理学院(11266)
- 科学(11159)
- 京(9658)
- 中心(8538)
- 所(8333)
- 江(8149)
- 农(8054)
- 研究所(7481)
- 范(7228)
- 师范(7148)
- 院(6962)
- 财(6864)
- 业大(6826)
- 技术(6611)
- 北京(6558)
- 州(6531)
- 省(6249)
- 农业(5857)
- 师范大学(5732)
- 职业(5683)
共检索到72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地所课题组 贾若祥 高国力
横向生态补偿在促进生态保护的经济外部性内部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横向生态补偿健康发展,建议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促进多元主体参与横向生态补偿,完善与横向生态补偿相关的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在目前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拓展横向生态补偿的范围和领域。
关键词:
横向生态补偿实践 问题 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长健 赵田
我国的流域水生态补偿有着急迫的现实需求,但在现有纵向财政转移支付难以负担的困境下,有必要大力推动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文章针对目前我国横向转移支付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比境内外横向转移支付的发展历程,探索出均衡各方利益、丰富转移方式、构建执行机构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发展路径,从而确保流域水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长效运行,促进流域内的生态保护和利益共享,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贾若祥 高国力
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是为实施横向生态补偿而建立的一系列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的总和,是对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监管评估等核心内容作出的规则性安排。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制定完善生态补偿等领域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在系统分析横向生态补偿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公共物品理论、产权理论、生态产品价值理论、外部性理论、法治理论是确定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监管评估的重要理论基础。围绕"谁来补、补给谁、补多少、如何补、如何管"等核心内容设计了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框架,研究提出要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通过合理确...
关键词:
横向生态补偿 制度框架 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华香 田贵贤
对我国而言,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类横向财政转移制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是造成地区间经济社会差距的客观原因。因此在生态补偿初期阶段,由于生态效益的市场化衡量体系缺失,产权不清,企业和公众意识不强,政府必须强制性介入。
关键词: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 优先领域 边界区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晓萌
在国家范围内解决生态环境外部性问题、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与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密不可分。从我国生态补偿与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看,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划与地方政府财力差异度之间存在矛盾,同时,我国各种生态补偿的实践中已经显现了横向转移支付的雏形。因此,我国可以尝试构建以生态补偿为导向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作为现有纵向转移支付制度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兵兵 王圆 申广军
本文以跨省界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多源数据分析该政策对流域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域生态补偿能够显著弥合流域上下游区县间居民财富差距,促进流域共同富裕。机制分析表明,该政策通过增加转移性收入的直接途径和提升工资性收入的间接途径促进受偿区域居民财富水平提升,进而缩小流域上下游区县间财富差距。此外,该政策还能够促使受偿区域村居内部收入差距缩小,并有效提升村居公共服务能力。本文研究结论为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共同富裕 区域差距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郑雪梅
目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仍是我国实现生态补偿的主要手段。与纵向转移支付相比,横向转移支付在解决区域(流域)间横向经济生态利益冲突方面更具优势。本文对德国州际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及我国省内、省际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以生态基金模式为核心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运作机制,并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形成纵、横生态转移支付相结合、搭配使用其他补偿方式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模式。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郑雪梅
目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仍是我国实现生态补偿的主要手段。与纵向转移支付相比,横向转移支付在解决区域(流域)间横向经济生态利益冲突方面更具优势。本文对德国州际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及我国省内、省际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以生态基金模式为核心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运作机制,并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形成纵、横生态转移支付相结合、搭配使用其他补偿方式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杜振华 焦玉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志华 徐军委 张彩虹
构建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引入“约束激励”机制前后地方政府的博弈决策行为。结果表明:仅靠地方政府自身博弈无法实现最优策略选择,必须引入中央政府的约束激励机制;通过中央政府的约束激励机制实现最优均衡策略,中央政府对单方面履行或不履行义务的省份的奖励和处罚金额之和应高于1609.27亿元,对单方面履行义务和均不履行义务的奖励和处罚之和应高于395.79亿元。
关键词:
碳生态补偿 演化博弈 约束激励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益豪 郭晓辉
中国横向生态补偿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实践探索,试点范围逐年扩大,准确分析横向生态补偿对受偿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使用2007—2019年县级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横向生态补偿对县级行政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横向生态补偿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横向生态补偿能通过优化就业结构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横向生态补偿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能产生更明显的影响;在中央政府提供配套资金的情况下政策效果更好,且随着制度的持续实施,其发挥的作用也更强。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进一步完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生态补偿中的作用以及重视横向生态补偿的异质性影响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奕淇 李国平 延步青
横向生态补偿作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促进流域上下游间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可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本文基于福利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原理,构建了能实现社会效用最大化的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横向补偿的理论模型,发现只有下游各地方政府给予上游公平合理的补偿,才能弥补上游由于实施生态保护而导致的效用的减少。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与结构熵权法相结合,测算下游各地方政府应分摊的横向补偿的权重。并以渭河流域为例,测算得到渭河流域下游的宝鸡市政府、咸阳市政府、西安市政府与渭南市政府对流域上游横向补偿的分摊比例分别为27.11%、22.24%、29.82%、20.83%,该分摊方案定量划分了下游各地方政府应承担的责任,而且分摊比例与上述4市的经济发展情况相匹配,兼顾效率与公平,也利于强化下游各地方政府保护与建设流域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炜
为全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设计依据和横向补偿模式提出了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总结出目前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五个突出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两点解决思路:(1)在评估上游的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成本和下游的生态系统损失的基础上确立生态补偿标准;分析了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值作为生态补偿依据的不合理性;分析了用污染物削减成本或生态修复成本代替生态损失的不恰当的逻辑;论述了补偿标准确定过程中协商和博弈的重要性。(2)构建以基于市场的横向补偿为主、财政纵向转移支付为辅的新型动态复合生态补偿模式。提出污染物转移削减这一合作治污途径,并采用污染物转移削减支付(一种横向补偿形式)进行生态补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段铸 程颖慧
京津冀地缘相接,拥有着共同的生态环境,区域内每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都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生态环境的恶化势必会为经济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为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必须开展跨区域横向生态补偿以及生态项目合作。本文通过引入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在京津冀地区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核算的基础上,计算了各省市2004~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受力,设计了一套适合京津冀发展的横向生态补偿核算体系,并构建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新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