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07)
2023(11120)
2022(9363)
2021(8776)
2020(7404)
2019(16669)
2018(16482)
2017(32218)
2016(17383)
2015(19145)
2014(18781)
2013(18058)
2012(15955)
2011(14127)
2010(14568)
2009(14118)
2008(13901)
2007(12423)
2006(11067)
2005(10071)
作者
(46340)
(38469)
(38089)
(36306)
(24601)
(18112)
(17411)
(14626)
(14371)
(13991)
(12809)
(12649)
(12290)
(12011)
(11754)
(11703)
(11482)
(11296)
(11264)
(10852)
(9488)
(9351)
(9247)
(8828)
(8729)
(8588)
(8576)
(8491)
(7480)
(7456)
学科
(79311)
企业(79311)
(77717)
管理(72011)
(69390)
经济(69302)
方法(33508)
(27345)
数学(25441)
数学方法(24852)
业经(23910)
(21398)
财务(21351)
财务管理(21334)
企业财务(20273)
技术(17000)
(16755)
理论(16388)
(16333)
中国(15367)
(15187)
(14397)
(14215)
(13694)
贸易(13683)
(13389)
企业经济(12529)
经营(12245)
技术管理(12031)
(10894)
机构
学院(242518)
大学(234281)
管理(102692)
(98954)
经济(96880)
理学(87980)
理学院(87249)
管理学(85689)
管理学院(85247)
研究(69275)
中国(56642)
(50008)
(47718)
科学(39421)
财经(38770)
(37894)
(34925)
中心(33064)
(32988)
(30237)
业大(29722)
北京(29544)
研究所(29178)
经济学(28621)
(28537)
商学(28526)
财经大学(28424)
(28231)
商学院(28222)
师范(28016)
基金
项目(153857)
科学(124209)
研究(117314)
基金(112511)
(95074)
国家(94185)
科学基金(84534)
社会(74568)
社会科(70878)
社会科学(70863)
(61957)
基金项目(58085)
教育(55239)
自然(54728)
自然科(53603)
自然科学(53593)
自然科学基金(52655)
(50220)
编号(49980)
资助(46937)
成果(40244)
(34463)
重点(33764)
(33560)
课题(33376)
项目编号(32267)
创新(31868)
(31801)
人文(30069)
(30033)
期刊
(113812)
经济(113812)
研究(68647)
中国(45009)
管理(44645)
(43416)
科学(28894)
学报(26534)
教育(26315)
(25467)
技术(25161)
(23072)
金融(23072)
大学(21432)
业经(20771)
学学(20274)
财经(19110)
经济研究(18452)
农业(17101)
(16491)
技术经济(14293)
财会(14043)
问题(13231)
统计(13027)
(12833)
现代(12392)
(12189)
商业(12006)
会计(11564)
决策(11029)
共检索到362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余祖德  陈俊芳  
内部员工的隐性知识转化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激发知识员工显性化其隐性知识,采用Stacklberg博弈的方法研究了在模糊区间数下的企业内部员工的隐性知识转化问题,得到了员工的隐性知识转化决策条件及公司的激励机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蔡宁伟  王欢  张丽华  
企业隐性知识转化的原因、方式、主体、场合、内容和时间至今在研究领域存在"黑箱"。由于隐性知识转化对个体和组织绩效提升都起着积极作用,在国企改革中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本研究拟选择一家行业领先、与国际标准接轨、市场竞争激烈而规范的服务类企业,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企业情境下个体隐性知识如何转化企业显性知识,发现企业内部知识转化的主渠道。通过长达2年的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发现:企业推动内部隐性知识的转化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掌握企业内部隐性知识的主体是该领域的专业人员;企业获取的显性知识主要源自个体层次的技术因素;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在其范围内积极推动隐性向显性知识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柏丹  刘红梅  左敏  
文章针对软件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共享,探讨了软件开发团队知识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共享问题。文章构建了主从博弈模型,研究一个工程师与一个程序员之间的知识共享情况,通过对博弈结果的分析,提出了软件企业内部知识共享障碍的解决措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涛  
建立了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博弈模型,从知识共享补偿和无限次重复博弈两个角度分析了知识共享的可能性,提出了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实施方法。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余祖德  陈俊芳  艾耕云  
考虑知识的含量与成本是负线性相关的情况下,通过Stackelberg博弈和Cournot博弈,结果表明制造商愿意对零售商进行知识的显性化,零售商在单阶段中由于古诺竞争的存在而不愿意显性化其隐性知识,但是在多阶段的情况下,零售商之间的惩罚不合作机制使得零售商作出显性化其知识的决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海娟  
文章阐述了非正式组织中隐性知识共享的特征,分析了影响隐性知识共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继而构建了非正式组织中隐性知识的共享机制,该机制由4部分组成,其中,协同机制是该共享实现机制的控制中心,交流机制、激励机制和信任机制是实现隐性知识共享的3个具体实施方案。通过构建非正式组织中隐性知识共享机制,以期提高企业内非正式组织中隐性知识的共享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辛枫冬  赵国杰  
从研究的现状看,对于个体隐性知识的认识都是从员工及管理者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涉及到对组织做出重大决策的高层领导者的相关隐性知识结构的研究较少。文章旨在对领导者的隐性知识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领导者隐性知识结构对决策的影响作用,并提出了一种模糊综合评估方法,为企业领导者的选拔、培训和考核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庆普  李志超  
隐性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本文探讨了企业隐性知识的主要内涵;较全面地分析了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相互之间、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之间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的方式和障碍因素;建立了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模型;结合我国企业实际状况,较详细地探讨了促进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的主要措施。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捷  靖继鹏  
简要介绍企业隐性知识转化模型的构建有助于揭示转化规律,促进企业创新;企业隐性知识类型不同,则转化规律和过程不同。在此基础上,对企业隐性知识进行分类,提出企业隐性知识转化模型的构成要素和作用机理,分析不同类型隐性知识转化的焦点障碍与适用的转化方法,针对企业不同类型的隐性知识分别构建转化模型,并进行解释。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健  菅会芳  孙金花  
隐性知识作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目前在各创新主体间传递效率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隐性知识供需主体间供需信息不匹配。基于此,为了提高隐性知识利用效率,文章着眼于浅隐性知识视角,结合其易表达特征,利用可拓物元模型表达出浅隐性知识的同时,融合案例推理方法的基本原理,设计构造了浅隐性知识的供需匹配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案例推理算法和信息熵,计算出浅隐性知识在供需主体之间的匹配度。结果表明:该算法通过可以实现浅隐性知识供需主体知识源的快速对接,提高浅隐性知识供需匹配效率。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希  张华  
虚拟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非常重要,但在隐性知识共享时遇到的如知识模糊性、学习能力差异、文化差异、信任缺乏等问题,探讨其给隐性知识共享带来消极影响,并为扫除隐性知识共享障碍,提出构建知识共享平台、建设合作新文化、建立新型学习制度等相应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亚平  
企业技术能力的本质是知识。企业技术能力的演进是一个基于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本文在分别阐明技术后进企业技术能力演进的消化吸收阶段、技术改进阶段和技术创造阶段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阶段中隐性知识转化的模式和途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程慧平  万莉  
首先从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和共享模式两方面对国内外学者针对企业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然后,从隐性知识转化的起点——隐性信息出发,提出相应的隐性知识转化过程。最后,从ERP、SCM、CRM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出三种隐性知识共享模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峰  施琴芬  于娱  
产学研合作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是加快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途径。由于产学研合作中隐性知识流影响因素间关系的模糊性,文章利用模糊Petri网理论构建产学研合作中隐性知识流的模糊Petri网模型,设计关键路径算法,计算出关键因素对流动效果的影响程度,通过数量指标分析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中利益分配制度对隐性知识流的流动效果影响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