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61)
- 2023(8845)
- 2022(7525)
- 2021(6919)
- 2020(5919)
- 2019(13415)
- 2018(13218)
- 2017(24977)
- 2016(13686)
- 2015(15262)
- 2014(14773)
- 2013(14331)
- 2012(12992)
- 2011(11722)
- 2010(11779)
- 2009(10705)
- 2008(10327)
- 2007(9001)
- 2006(7756)
- 2005(6834)
- 学科
- 济(53658)
- 经济(53592)
- 管理(36902)
- 业(35866)
- 方法(29228)
- 企(29112)
- 企业(29112)
- 数学(26706)
- 数学方法(26155)
- 学(14958)
- 农(14150)
- 中国(12687)
- 财(12429)
- 贸(11550)
- 贸易(11546)
- 易(11272)
- 业经(11178)
- 农业(9494)
- 理论(8744)
- 制(8590)
- 技术(8433)
- 环境(8149)
- 务(7735)
- 地方(7712)
- 财务(7702)
- 财务管理(7686)
- 和(7389)
- 银(7296)
- 企业财务(7234)
- 银行(7228)
- 机构
- 大学(196454)
- 学院(195709)
- 济(74805)
- 经济(73380)
- 管理(73145)
- 研究(69966)
- 理学(64579)
- 理学院(63827)
- 管理学(62043)
- 管理学院(61770)
- 中国(50697)
- 科学(50336)
- 农(47192)
- 京(42443)
- 业大(39695)
- 所(38239)
- 农业(37916)
- 研究所(35764)
- 中心(31136)
- 财(30947)
- 江(28462)
- 北京(26363)
- 院(25856)
- 财经(25459)
- 农业大学(25387)
- 经(23336)
- 省(23175)
- 范(23098)
- 技术(23028)
- 经济学(22683)
- 基金
- 项目(144540)
- 科学(111501)
- 基金(105667)
- 家(98530)
- 国家(97794)
- 研究(90878)
- 科学基金(81631)
- 自然(59158)
- 自然科(57866)
- 自然科学(57842)
- 省(57205)
- 自然科学基金(56831)
- 社会(56557)
- 基金项目(55735)
- 社会科(53641)
- 社会科学(53622)
- 划(49362)
- 资助(44739)
- 教育(42256)
- 重点(33533)
- 编号(33464)
- 计划(31803)
- 部(30228)
- 创(30114)
- 发(29731)
- 科研(29332)
- 科技(28828)
- 创新(28291)
- 业(25741)
- 大学(25355)
共检索到271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艳荷 吕广林 包和林 侯丹 洪伟 范海兰 吴承祯 李键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研究杉木人工幼龄林叶和枝的C、N含量和C/N与氮、硫沉降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模型.结果表明,氮沉降和硫沉降对降低杉木叶和枝的有机碳含量作用不显著.氮沉降能极显著提高杉木叶氮含量,显著提高枝氮含量,氮输入量的饱和临界值约为145 kg.hm-2.a-1;硫沉降可提高杉木叶和枝的氮含量,对叶作用不显著,对枝作用显著.硫沉降为26 kg.hm-2.a-1时叶的N含量达到最大值,硫沉降为30 kg.hm-2.a-1时,枝的N含量达到最大值.氮沉降和硫沉降对杉木叶和枝的C/N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氮沉降作用更显著),对枝的影响较对叶的影响明显.试验处理前叶和枝的平均C/N分别为69....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田甜 余树全 张旭东 白彦锋 张华锋 姜春前
【目的】探索森林恢复方式,改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林分结构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对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恢复活动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方法】2017年10月选择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昔口村二代萌芽杉木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实地调查。【结果】昔口村杉木萌芽幼龄林植物种类共104种,其中乔木层植物14种,灌木层植物58种,草本层植物41种,优势植被构成杉木-蓬蘽Rubus hirsutus-蕨Pteridium aquilinum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 Simpson指数、 Shannon-Wiener指数、 Pielou指数均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林下植被除部分优势种长势较好,多数植物种类数量较少且分布较稀疏。【结论】在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物种、结构、资源利用方面的异质性时,要考虑当地农户和社区的需求,选择当地乡土阔叶树种、适生阔叶树种进行补植,形成混交林,并辅以科学的抚育措施。表6参2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蕊 王艺 金国庆 周志春
【目的】讨论不同产区木荷种源在NH4+-N或NO3--N沉降下的生长表现和响应差异,揭示不同形态氮素对木荷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在大气氮沉降环境背景下,选育营养高效利用的木荷速生优质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荷北缘种源区-浙江杭州种源、中部种源区-福建建瓯种源和中部靠南边缘种源区-江西信丰种源3个有代表性的木荷种源作为试验材料,模拟不同形态氮沉降(NH4+和NO3-)增加对不同土壤磷素处理下木荷幼苗生长和叶片氮、磷元素含量的影响。盆栽试验设置土壤低磷(1.1 mg·kg-1)处理和高磷(25 mg·kg-1)对照,以人为喷施NH4Cl和Na NO3溶液进行氮沉降模拟,分别设置3个氮沉降量水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承栋 焦如珍 孙启武 夏良放 Janet Dutch
本文重点论述丘陵立地条件下 ,1、2代杉木幼龄林高生长、当年高生长、胸径生长与叶片中营养元素N、P、K、Ca、Mg、Cu、Mn、Zn、Fe含量的相关关系 ,进而从林木营养这个角度 ,为提高林木产量、防治地力衰退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2代杉木幼龄林生长与N、P、Mg、Cu、Mn、Fe含量呈密切的正相关。 1代杉木幼龄林生长虽与P、Mg、Cu、Mn、Fe含量呈正相关 ,但复相关系数数值偏低。也就是说土壤养分含量尚没有明显影响 1代杉木幼龄林正常生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向元彬 黄从德 胡庭兴 涂利华 周世兴 肖永翔 唐剑东
【目的】研究不同氮沉降处理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NH_4~+-N和NO_3~--N分布及其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置对照(CK,0g/(m~2·年))、低氮(L,5g/(m~2·年))、中氮(m,15g/(m~2·年))和高氮(H,30g/(m~2·年))4个氮沉降水平,从2013年11月开始,每15d进行1次模拟氮沉降,于2014年5月和11月采集0~20Cm土层土样,并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和pH值等理化指标,分析不同氮沉降处理土壤NH_4~+-N和NO_3~--N与其他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无氮沉降背景下(CK),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无机氮含量为14.66~16.97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彩霞 焦如珍 董玉红 孙启武 周新华 李峰卿
【目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是衡量土壤氮素循环生化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野外模拟试验,探讨短期氮沉降中不同氮素形态的沉降量对土壤中可培养固氮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影响,以及初期的变化趋势对森林氮素调控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意义,为深入研究氮沉降对杉木林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5月,在杉木幼龄林内建立30个1 m×1 m的样方,进行5种氮沉降量[N0(对照)、N1(20 kg·hm-2a-1)、N2(40 kg·hm-2a-1)、N3(60 kg·hm-2a-1)、N4(80 kg·hm-2a-1)]和2种氮形态(I铵态氮、II硝态氮)的模拟沉降试验。分别于201...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袁颖红 樊后保 王强 裘秀群 陈秋凤 李燕燕 黄玉梓 廖迎春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了氮沉降增加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分别为N0(0 kg.hm-2.a-1),N1(60 kg.hm-2.a-1),N2(120 kg.hm-2.a-1),N3(240 kg.hm-2.a-1),每处理重复3次。以CO(NH2)2作为氮源,每月以溶液方式对林地进行喷施。通过2 a的处理后发现,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各处理土壤pH值、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土壤交换性钙和土壤交换性镁质量分数均呈下降趋势,而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分数则不断上升。各处理中,不同层次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成珺 赖慧捷 范辉华 林智榕 戴渊 刘爱琴
【目的】研究氮沉降对2种林木种子萌发的影响,为南方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木荷和卷荚相思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试验,选择2,6和12 g/L硝态氮(KNO_3)、铵态氮((NH_4)_2SO_4)、混合氮(NH_4NO_3)进行氮沉降模拟试验,以蒸馏水为对照(CK),测定各处理木荷和卷荚相思种子的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发芽抑制率,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随着KNO_3、(NH_4)_2SO_4、NH_4NO_3质量浓度的升高,木荷和卷荚相思种子的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发芽抑制率逐渐提高。由上述5种发芽指标可知,同一氮源下,其不同质量浓度对木荷和卷荚相思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均表现为2 g/L>6 g/L>12 g/L;同一质量浓度下,3种氮源中以(NH_4)_2SO_4对木荷和卷荚相思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木荷和卷荚相思均以主成分1能够反映原始变量80%以上的信息,因此选择主成分1对不同处理进行综合排名,结果在木荷和卷荚相思种子各处理中综合排名第1的均为2 g/L(NH_4)_2SO_4处理。【结论】当质量浓度为2~12 g/L时,3种氮源对木荷和卷荚相思种子萌发的影响有差异,但最适宜的处理均为2 g/L (NH_4)_2SO_4。
关键词:
木荷 卷荚相思 种子萌发 氮沉降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刘彩霞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的发展,人类活动造成的氮沉降量不断升高,沉降速率持续增加。大量研究表明过量的氮沉降对生态系统健康存在消极影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林是我国最重要的人工林之一,其种植面积和蓄积量均居人工乔木林之首,杉木速生丰产对于我国林业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杉木林下土壤是杉木生长的物质基础和支撑,微生物是土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和肥力演变等均有重大影响,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具有特别的敏感性。因此选择杉木林下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袁颖红 樊后保 李辉信 刘文飞 沈芳芳 郭虎波
在杉木人工林中开展N0(对照),N1(60kgN·hm-2a-1),N2(120kgN·hm-2a-1)和N3(240kgN·hm-2a-1)4种水平氮沉降模拟试验,连续处理7年后,探讨外加氮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土层中,低氮处理(N1)可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微生物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而中、高氮处理(N2和N3)则呈抑制作用;低氮处理(N1)能提高土壤微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而中、高氮处理使指数降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的主要碳源为碳水化合物和羧酸,不同氮沉降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的的碳源类型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文飞 樊后保
为探讨亚热带森林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在12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中开展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试验,分N0(对照),N1,N2,N3等4种处理,氮沉降量分别为0,60,120,240kg·hm-2a-1。模拟氮沉降2年后,4种不同氮沉降水平杉木人工林的年凋落量分别为1008.83,1164.10,1147.30和976.47kg·hm-2,表明低中氮处理(N1,N2)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森林凋落物量,而高氮处理(N3)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叶凋落物中C,N元素含量随氮沉降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C/N则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经不同氮沉降处理后,凋落物C元素的归还量分别为474.70,544.07,538.55和4...
关键词:
氮沉降 杉木人工林 凋落物 养分归还量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郑勇平 劳勤 余国信 宋志强 贺汉良
通过杉木生长截段与地位指数相关性的回归分析,证明生长截段法作为浙江省杉木人工中幼林的立地质量评价手段是切实可行的。生长截段法有助于解决浙江省大面积杉木中幼龄林的立地评价难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起测高度为胸高上方第2轮枝以上的5个完整节间长度作为杉木立地质量评价指标,精度最高。为实际应用,文中还编制了用这种生长截段间接或直接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数表,建立了数量化生长截段回归模型及得分表。
关键词:
杉木 森林生境 质量评价 生长截段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蕊 王艺 金国庆 周志春 陈爱明 储德裕
以浙北、闽北和赣南3个木荷代表性种源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氮沉降水平下,木荷幼苗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氮和磷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中、低氮沉降水平促进了木荷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降低了呼吸消耗,叶片氮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增高,叶片磷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光合同化物易于积累;而高氮沉降水平时对光合能力的促进作用减小甚至产生危害。(2)木荷不同种源间叶片利用光能的程度差异较大,浙江杭州种源净光合速率较高,利用弱光的能力强,易发生光抑制现象,光合同化物不易积累;福建建瓯种源利用强光能力强,暗呼吸速率较低,同化物最容易积累;江西信丰种源光合能力和暗呼吸速率介于浙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荣 潘磊 庞宏东 郑京津 王瑞文
设置模拟氮沉降的控制试验,以NH4NO3作为外加氮源,模拟氮沉降变化,设置CK、N5、N15和N30(分别相当于氮沉降0、5、15和30 g·m-2a-1)4个处理,历时2 a,研究氮沉降对小叶栎、麻栎、栓皮栎、白栎和短柄枹栎幼苗生长、光合特性以及生物量累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氮沉降浓度的逐渐增加,麻栎、栓皮栎和短柄枹栎的株高显著增高,中高浓度氮显著促进了栓皮栎和麻栎地径的增加。(2)栎类不同树种利用光能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除麻栎外,小叶栎、栓皮栎、白栎和短柄枹栎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速率和光饱和点随氮处理水平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15水平达到最高。小叶栎和麻栎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迪 王晓洁 张凯 康峰峰 何念鹏 侯继华
为了解五角枫幼苗的生长及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等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以北京(BJ)、山西(SX)、内蒙古(NMG)3个不同种源的五角枫幼苗为研究材料,设计5个氮水平:对照(N0,0 kg/(hm2·a),以N计,下同);低氮(N1,15 kg/(hm2·a));中氮(N2,25 kg/(hm2·a));高氮(N3,50 kg/(hm2·a));过饱和氮(N4,150 kg/(hm2·a))。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五角枫幼苗的基径、苗高、月生长量、生物量及各部分生物量分配比例的差异。结果表明:1)模拟氮沉降对山西和内蒙古种源五角枫幼苗基径、北京和内蒙古种源的苗高以及北京和山西种源的苗高月生长量均产生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