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08)
- 2023(10084)
- 2022(8523)
- 2021(7990)
- 2020(6784)
- 2019(15388)
- 2018(15129)
- 2017(29031)
- 2016(15940)
- 2015(17490)
- 2014(17176)
- 2013(16805)
- 2012(15123)
- 2011(13652)
- 2010(13666)
- 2009(12373)
- 2008(12297)
- 2007(10778)
- 2006(9055)
- 2005(8053)
- 学科
- 济(61994)
- 经济(61934)
- 业(44445)
- 管理(43711)
- 企(36657)
- 企业(36657)
- 方法(34075)
- 数学(30480)
- 数学方法(29899)
- 学(16759)
- 农(16626)
- 财(14889)
- 中国(14084)
- 业经(13635)
- 贸(13408)
- 贸易(13401)
- 易(13095)
- 农业(10957)
- 制(10710)
- 理论(10540)
- 技术(10514)
- 务(9685)
- 财务(9651)
- 财务管理(9632)
- 企业财务(9179)
- 银(9139)
- 地方(9105)
- 银行(9083)
- 划(8945)
- 和(8871)
- 机构
- 学院(228720)
- 大学(228074)
- 济(88600)
- 经济(86930)
- 管理(86916)
- 研究(79236)
- 理学(76960)
- 理学院(76084)
- 管理学(74203)
- 管理学院(73842)
- 中国(57159)
- 科学(56218)
- 农(54730)
- 京(47800)
- 业大(45276)
- 农业(43952)
- 所(43002)
- 研究所(40219)
- 财(37482)
- 中心(35199)
- 江(32967)
- 财经(31126)
- 农业大学(29098)
- 北京(29072)
- 院(28634)
- 经(28549)
- 经济学(26901)
- 范(26565)
- 省(26087)
- 师范(26038)
- 基金
- 项目(167733)
- 科学(130105)
- 基金(123171)
- 家(113842)
- 国家(113012)
- 研究(107386)
- 科学基金(94784)
- 社会(67887)
- 自然(67479)
- 省(66313)
- 自然科(66036)
- 自然科学(66009)
- 基金项目(65107)
- 自然科学基金(64868)
- 社会科(64585)
- 社会科学(64567)
- 划(56552)
- 资助(51883)
- 教育(49577)
- 编号(39737)
- 重点(38477)
- 计划(35761)
- 部(35590)
- 创(34940)
- 发(34145)
- 科研(33724)
- 创新(32785)
- 科技(32200)
- 业(30688)
- 大学(29587)
- 期刊
- 济(85021)
- 经济(85021)
- 研究(55095)
- 学报(51910)
- 农(48044)
- 科学(43346)
- 中国(39873)
- 大学(37279)
- 学学(36243)
- 农业(33032)
- 管理(30873)
- 财(27984)
- 业(18924)
- 技术(18714)
- 教育(17536)
- 融(16547)
- 金融(16547)
- 业大(15835)
- 经济研究(15189)
- 业经(15096)
- 财经(14969)
- 版(13733)
- 农业大学(13152)
- 统计(12924)
- 经(12800)
- 科技(12621)
- 策(12257)
- 问题(11560)
- 林业(11556)
- 技术经济(11185)
共检索到312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何健霄 肖永康 阿马努拉·依明尼亚孜
竞争力是决定外来植物能否成功入侵到新生境的关键因素。入侵生态学中,提高竞争能力的进化假说认为,外来植物在传入地生长繁殖压力减小,是因为逃离了原产地的寄生虫、病原体和动物等限制因素,从而使入侵植物的资源分配由防御转向生长,促进外来植物的入侵。本研究以刺苍耳(Xanthium spinosum)、意大利苍耳(X. italicum)和苍耳(X. sibiricum)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植食性昆虫未取食、轻度取食、中度取食和重度取食对3种苍耳相对生长速度和生物量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植食性昆虫的轻度取食会使刺苍耳和苍耳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增加,从而增加竞争能力;而意大利苍耳在植食性昆虫取食下其相对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均显著降低(P 苍耳>刺苍耳。由于植食性昆虫取食3种苍耳的同时也会取食其他植物,因此能否用植食性昆虫防治刺苍耳和意大利苍耳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进行论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宇翀 周成理 陈晓鸣
本文主要从怀卵雌成虫对寄主的搜寻与定位,雌成虫对适宜寄主的识别与选择,植食性昆虫对昆虫产卵的直接和间接防御,以及昆虫为了减少后代资源竞争而产生产卵忌避物质等4个方面综述了植食性昆虫产卵行为生态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概述了植食性昆虫产卵行为的生态机制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慧 金幼菊 李继泉 陈华君
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在植食性昆虫的寄主定向、产卵、聚集、传粉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不仅有助于阐明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机理 ,也可为提出新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该文介绍了在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定向中起关键作用的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种类、作用方式、有效浓度和距离 ,并就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麟 杨振德 赵博光 方杰
植物抗性分为组成抗性和诱导抗性两种类型。组成抗性是植物的一种固有特性 ,取决于植物不同的基因型 ,始终存在于植物中并发挥作用 ;诱导抗性是一种类似于免疫反应的抗性现象 ,是植物的一种表型反应 ,只有在外源损伤的情况下才得以表现。本文主要综述了自 1997年以来植物诱导抗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包括对诱导抗性特性的重新认识及一些新的证据 ,对诱导抗性中能量分配与植物防御效益之间的风险平衡 ,信号 (特别是植食者的取食信号 )在诱导抗性中的作用 ,一些新发现的防御机制以及植食者的适应性等。对植物诱导抗性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作了简要的讨论 ,展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静 张帅 崔金杰
【目的】了解棉花体内5种防御蛋白基因在棉花防御植食性害虫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定量PCR分别测定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危害和机械损伤0(未处理的对照)、6、12、24、48、60 h后,多酚氧化酶(PPO)、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ATP合酶β亚基、捕光蛋白复合物Ⅱ、热激蛋白(Hsp70)等5种棉花防御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4种危害处理试验中,多酚氧化酶、热激蛋白和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昆虫的取食危害应答较强,捕光蛋白复合物Ⅱ对机械损伤的应答较强,ATP合酶β亚基对昆虫的取食危害和机械损伤应答都较强。PPO对棉铃虫危害应答较快,对甜菜夜蛾危害的应答反应较为迟钝,对斜纹夜...
关键词:
棉花 防御基因 诱导反应 荧光定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燕利 薛怀君 胡春祥 杨星科
为比较和客观评价昆虫体内纤维素酶的活性,在不同温度及pH值下测定杨叶甲、二纹柱萤叶甲、紫榆叶甲成、幼虫及双条杉天牛幼虫消化道内3类纤维素酶的活性。结果表明:4种甲虫体内均有消化纤维素的完整酶系,3种叶甲成、幼虫体内各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区为40~60℃、最适pH值范围为4~6,在高温和强碱条件下均未能检测出酶活性;双条杉天牛幼虫C1酶活性在强碱pH=9和70℃条件下活性最高,Cx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低于3种叶甲的成虫和幼虫,C1酶活性显著高于3种叶甲的成虫和幼虫。温度和pH值对昆虫体内纤维素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甲虫取食习性的不同可能导致体内纤维素酶活性的差异,酶活性的差异是否受到昆虫亲缘关系的影...
关键词:
叶甲 天牛 纤维素酶 温度 pH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松林 王济虹
本文报道南蛇藤属4种植物——苦皮藤(Celastrusangulatus)、穗花南蛇藤(C.vanioti)、大芽南蛇藤(C.gemmatus)和显柱南蛇藤(C.stylosus)的根皮乙醇提取物对二斑波缘龟甲(Basiprionotabisignsata)、菜青虫(Pierisrapae)和家蚕(Bombyxmori)幼虫拒食作用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根皮乙醇提取物均表现出显著的拒食作用,比较4种植物的拒食活性差异,其活性大小为:苦皮藤、穗花南蛇藤>大芽南蛇藤>显柱南蛇藤,说明在南蛇藤属植物中除了苦皮藤外,穗花南蛇藤、大芽南蛇藤和显柱南蛇藤也是具拒食作用的杀虫植物资源。
关键词:
南蛇藤属,拒食作用,昆虫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晓乾 滑莎 宋小双 赵红盈 遇文婧 范海娟
通过不同损伤处理模拟地下害虫取食红皮云杉幼苗根部,分析测定不同程度损伤后红皮云杉幼苗根部中保护性酶和防御酶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损伤处理模拟地下害虫取食后,均不同程度诱导了幼苗根部保护酶和防御酶活力的升高,表明模拟昆虫取食后诱导红皮云杉幼苗增加了抗虫性;其中25%损伤诱导红皮云杉幼苗根部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力均较对照升高明显,而50%和75%损伤程度诱导与对照相比较有所升高,但不明显;其中25%损伤后5 d CAT活力,25%损伤后12 h和3 d、50%损伤后6 h和10 d SOD活力,25%损伤后3、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甦 谭晓玲 徐红星 张帆
【目的】明确多种捕食性天敌田间混合释放后的种群动态,探索瓢虫种间干扰的行为学基础和在生态位上的竞争关系。【方法】在田间农业生态系统中混合释放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及多异瓢虫,对种群发展动态连续监测;在室内对3种瓢虫的1龄幼虫对卵及4龄幼虫之间互残现象进行观察;对自然生境中3种瓢虫的猎物资源进行确认和资源等级划分,并计算各瓢虫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系数。【结果】3种捕食性瓢虫在混合种群释放后个体数量均线性上升,异色瓢虫的上升速率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各瓢虫均倾向于取食异种瓢虫的卵和幼虫,其中异色瓢虫攻击取食卵的能力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在互残后的存活数量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且伤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娄群峰 张敦阳 黄建中 王庆亚 刘天龙 朱元良
通过田间不同施氮量处理探明氮肥对油菜田 3种主要杂草 (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japonicusSteud .,牛繁缕Myosolonaquaticum(L .)Mocnch .,稻搓菜 LapsanaapogonoidesMaxim .)的出苗、生长过程及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基肥施氮量 (N) 30~ 12 0kg/hm2 时 ,田间杂草的萌发不受影响 ;生长后期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 ,总体杂草生物量下降 ,杂草竞争力减弱 ,油菜竞争力增强 ,油菜产量随氮肥量的增加而递增 ,当总氮量达 2 10kg/hm2 以上时 ,产量趋于平缓 ;无论在低氮或高氮水平下 ,单子叶杂草日...
关键词:
氮肥 杂草群落 油菜 竞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巧 陈又清 周兴银 康海艳 陈彦林 吴俊 郭文俊
于2004—2005年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捕食性昆虫多样性进行调查,报道元谋干热河谷捕食性昆虫89种(含待定种10种),其中印度暗带螳为中国新记录,云南新记录有11种;步甲科种类最丰富,占所有捕食性昆虫种类的19.1%。元谋干热河谷9种生境捕食性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排序为:桉树印楝林>多树种混交的人工林>印楝林>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云南松林>桉树新银合欢林>桉树林>牛筋条-黄荆林>余甘子-明油子灌木林。许多人工植被与自然植被捕食性昆虫群落之间相似性较高,反映出人工种植的乔木尚不能影响植物群落发展。人工封育措施对桉树印楝林的多样性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草本层和地被物不发达、地表裸露是制约捕食性昆虫群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蔚立强 陈国华 卢文琴 张晓明 吴智峰 吴俊荣 傅杨
【目的】研究了不同除草处理玉米田昆虫群落的组成和结构。【方法】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了玉米田在不除草、除草50%、除草75%和除草100%情况下田间昆虫群落结构。采用群落特征指数对不同数量杂草玉米田昆虫群落特征和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不除草玉米田昆虫主要有51科、83种;除草50%玉米田昆虫主要有42科70种;除草75%玉米田昆虫主要有38科65种;除草100%玉米田昆虫主要有34科58种。【结论】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为玉米田不除草>玉米田除草50%>玉米田除草75%>玉米田除草
关键词:
玉米 杂草 昆虫群落 生物多样性 稳定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德利 涂永勤 刘飞 陈仕江
本文采用常规研究方法,观察统计蝙蝠蛾大龄幼虫奢食性,采用单头饲养测定蝙蝠蛾各龄幼虫取食量,并测定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奢食性方面,供试植物食料中,蝙蝠蛾幼虫取食胡萝卜最多,取食量为1.757 g,占总取食量的50.26%,其次为圆穗蓼0.9363 g和珠芽蓼0.6743 g,对小大黄的取食量最少,为0.128 g;取食量方面,随着幼虫龄期增加日取食量不断增加,各龄期取食量所占总量的比例也不断增加,3龄期取食量较其余龄期最少仅为0.0324 g,3龄期过后取食量暴增,第4、5、6、7、8龄期幼虫取食量分别为第3龄期幼虫的7.84、15.23、19.92、23.47、39.5倍,其中第7、8龄期...
关键词:
蝠蛾幼虫 奢食性 取食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方筱 张燕婷 郭荣 曾盛琪 闫晓慧 胡世俊
为了解入侵种椴叶鼠尾草(Salvia tiliifolia)和归化种朱唇(S. coccinea)防御策略的差异,探讨椴叶鼠尾草入侵机制,对两种植物进行剪叶并喷施茉莉酸甲酯溶液来模拟昆虫取食,检测其防御反应。结果显示:1)较对照,轻度模拟取食时,椴叶鼠尾草单宁、黄酮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朱唇黄酮、总酚含量显著升高;两种植物的茎干重、花数显著增加。2)较轻度模拟取食,重度模拟取食时,椴叶鼠尾草防御物质含量下降,花数,茎、叶、花生物量增加;朱唇防御物质含量升高,生长、繁殖指标降低,但花数仍显著高于对照。椴叶鼠尾草在生长繁殖上比朱唇具更强的补偿能力,但在防御策略上与朱唇相反,被取食后,椴叶鼠尾草在生长、繁殖上超补偿而降低防御,增加叶、花数量,产生大量的子代,有助于入侵;而朱唇则加强生长、繁殖和防御,其防御策略有助于归化。
关键词:
防御策略 模拟昆虫取食 椴叶鼠尾草 朱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瑶雯 温健纯
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人民币逐渐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一员。文章对9种组合情景的宏观经济与金融数据进行分析,采用中国1996—2015年宏观经济与金融的季度数据对货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实施量化。以量化后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对因变量实施一般回归分析,探寻决定人民币国际化竞争力的显著变量,以及这些变量对货币国际化竞争力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情景模拟 国际化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