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7)
- 2023(12782)
- 2022(10811)
- 2021(10727)
- 2020(8670)
- 2019(20701)
- 2018(20930)
- 2017(39049)
- 2016(22092)
- 2015(25089)
- 2014(25433)
- 2013(24173)
- 2012(21873)
- 2011(19684)
- 2010(20055)
- 2009(17654)
- 2008(17045)
- 2007(14777)
- 2006(12776)
- 2005(11241)
- 学科
- 济(79099)
- 经济(79015)
- 管理(56347)
- 业(51773)
- 企(43906)
- 企业(43906)
- 方法(40067)
- 数学(35084)
- 数学方法(34373)
- 中国(24807)
- 教育(23406)
- 学(21671)
- 农(20170)
- 理论(19422)
- 财(17616)
- 业经(16987)
- 地方(14910)
- 技术(13541)
- 农业(13342)
- 和(13214)
- 教学(13167)
- 贸(12597)
- 贸易(12588)
- 制(12215)
- 易(12202)
- 环境(11587)
- 务(11072)
- 财务(10998)
- 财务管理(10979)
- 发(10754)
- 机构
- 大学(300984)
- 学院(296027)
- 管理(115732)
- 济(105245)
- 经济(102553)
- 理学(100971)
- 理学院(99795)
- 管理学(97594)
- 管理学院(97048)
- 研究(96739)
- 中国(65982)
- 京(65487)
- 科学(61581)
- 范(48700)
- 师范(48340)
- 所(47707)
- 财(46863)
- 研究所(43890)
- 江(43313)
- 中心(43287)
- 业大(43264)
- 农(42581)
- 北京(42191)
- 师范大学(39518)
- 教育(39383)
- 财经(38214)
- 技术(36491)
- 州(35599)
- 院(35274)
- 经(34750)
- 基金
- 项目(204696)
- 科学(161214)
- 研究(155488)
- 基金(144311)
- 家(124476)
- 国家(123309)
- 科学基金(105882)
- 社会(93162)
- 社会科(87914)
- 社会科学(87889)
- 省(81680)
- 教育(79188)
- 基金项目(75801)
- 划(70264)
- 自然(68969)
- 自然科(67362)
- 自然科学(67349)
- 编号(66709)
- 自然科学基金(66080)
- 资助(60387)
- 成果(56082)
- 课题(48238)
- 重点(46576)
- 部(45870)
- 发(43272)
- 创(42599)
- 项目编号(41115)
- 教育部(39992)
- 年(39529)
- 大学(39419)
- 期刊
- 济(110564)
- 经济(110564)
- 研究(91412)
- 教育(66197)
- 中国(61637)
- 学报(45077)
- 管理(41630)
- 科学(41468)
- 农(37848)
- 大学(35139)
- 财(34020)
- 技术(32097)
- 学学(31345)
- 农业(27178)
- 融(19096)
- 金融(19096)
- 图书(18735)
- 业经(18220)
- 财经(17588)
- 经济研究(17387)
- 职业(17275)
- 经(14872)
- 理论(14162)
- 业(14145)
- 科技(14062)
- 问题(13742)
- 技术经济(13647)
- 实践(13255)
- 践(13255)
- 坛(13170)
共检索到427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薛晓阳 班华
教育模式研究具有独特的方法论性质 ,是教育理论实践化和教育实践理论化的中介形式。它以自己独特的知识形态区别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没有教育的模式研究 ,教育科学的应用性就失去基本的知识依据。由此 ,教育的模式研究关乎教育科学的命运与使命
关键词:
教育模式 实践哲学 行动方法论 模式建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
本文借鉴释义学实践哲学关于“实践”及“实践智慧”的思想,阐述了教育哲学的知识地位与知识地形式,提出教育哲学是以“生活世界”为其可靠的合法的基础,是以“教育智慧”为有效的独特的“知识理想”。教育哲学作为对人类教育生活的价值性阐释,以哲学的方式对教育实践的目标,原则以及行动进行洞察,形成“教育智慧”,并以此参与到教育实践中去,建构独特的智慧与实践的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邵燕楠
教育哲学研究存在哲学化与实践化之间的张力。过度哲学化被指责为与教育不相关,远离教育实践,并被哲学家所轻视;而过度实践化则被指责为缺少教育哲学的味道。教育研究与哲学研究在教育哲学研究中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教育哲学研究。教育哲学研究者不可能做到完全平衡哲学化与实践化,总会有自己的价值偏向。教育哲学研究者无论持有哲学化还是实践化的价值取向都无可厚非,应在价值偏向的基础上审慎地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哲学化 实践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余清臣
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哲学,教育哲学的研究立场、路径与所持的实践观有紧密的联系。从教育哲学的历史来看,规范教育哲学和分析教育哲学都把教育实践当做人类认识理性规范下的教育行动。这种规范化立场在当前造成了传统教育哲学研究与复杂的日常教育实践的疏离。新兴的教育哲学开始承认实践的自在性,开始真正关注自在的实践世界。建立在自在实践观之上的教育哲学是一种实现实践转向的教育哲学,可以称为实践教育哲学。实践教育哲学在发展中应坚持理性秩序与实践复杂性的持续互动,建构包容复杂性的整体性理论;坚持对合理化封闭取向的批判和追求合理性的开放态度;坚持把实践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以"解释和建议"作为研究取向。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实践观 实践教育哲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常甜 马早明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从源起到发展至今,经历了古典自由教育课程实践模式、自由选修课程实践模式、分布必修课程实践模式、经典名著课程实践模式、核心课程实践模式、主题联结式课程实践模式等,本文主要从教育哲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分析这几种重要的课程实践模式以及相应的哲学基础理念背景,旨在从中发现通识教育相关合理的思想原则与理论方法,从而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课程实践模式 哲学基础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宏民 朱代春 段景智
教育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向我们提出了重视事物间联系的命题。从事物间的差异性和矛盾性入 手,把握本质、分析矛盾关系并正确引导,才能从根本上促使矛盾朝着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方面转化。
关键词:
教育 教学 差异性 矛盾性 联系 本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楠楠
哲学咨询是一种向古希腊哲学复归的哲学应用范式,其以哲学理论为基础,以逻辑学为工具。与心理咨询相比,哲学咨询的适用对象和受众较为广泛,咨询方式富于哲学性与逻辑性,功能也更为全面。哲学咨询具有德性教化功效,因而可以服务于学生的德性培养,成为当代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德性教化具备深刻的逻辑机理,教化功能的实现依靠思想分析来完成。思想分析如同信念修复技术,分析就是治疗,哲学咨询的过程即是教育的过程。通过开展哲学咨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积极进行"哲学化"思考,协助学生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指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价值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贡如云
中国名校共同体的成立是新课程时期的一大教育事件。中国名校共同体陷入了学校教育哲学与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迷路之境。共同体成员校正在失去自己的独特性;共同体学校课堂教学患上了一种流行性病症——假性主体症;杜郎口中学评价方法的效度偏低,学生中心主导的课堂教学未必能唤起学习者的兴趣,生本取向的模式会弱化教师的导学功能。作为杜郎口中学及其他成员校,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名校共同体 教学模式 杜郎口 教育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毕诚 宋荐戈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哲学思考——读张腾霄《教育哲学漫谈》●毕诚宋荐戈张腾霄撰著的《教育哲学漫谈》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以朴实而稳健的洗炼笔法分14章对什么是教育哲学、东西方教育哲学发展史的脉络与特点、教育与政治及经济的关系、教育与遗传及环境的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蒙冰峰 廉永杰
从实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活动整个系统来看。培养单位管理者、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是其基本的三个构件,同时也是整个培养教育活动中相对独立的主体,而且具有主体间性。基于主体间性哲学思想,提出博士研究生培养教育主体的新构想——"1+1+1=1"模式,即从平等、对话、理解的理念入手来实现研究生的培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盛兵
中国的高等院校目前呈现出院校定位模糊、追求单一、质量不高等特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在于院校缺乏明确的哲学思想来指导,高等教育哲学的研究现状对此难辞其咎。为此,建议将高等教育哲学做整体高等教育哲学和院校哲学的区分,重视以院校为研究目标,为院校发展和实践提供哲学指导的院校哲学研究,以哲学流派为研究途径,建构院校哲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炎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理念的变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大学生意识形态引导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且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功利性倾向,教育思想、教育精神与教学实践活动相互脱节,难以高效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进一步表明了理念变革的迫切性与重要性。由陈理宣、刘炎欣著的《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教育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20年11月版)一书,系统性阐明了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构建,且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引领,强化实践哲学对于教育问题的改良,是马克思实践哲学思想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实践探索,也是解决我国教育根本性问题的理论参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于书娟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就教育哲学学科和教育哲学思想两个方面,对已有的教育哲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反思,认为教育哲学研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自身理论建设滞后,重思想研究轻理论研究;指导实践不力,重理论研究轻实践研究;且在概念使用上模糊混乱。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思维方法上的片面性,在研究方法上单纯依靠演绎法,致使教育哲学研究失去了其自身的特性,变成了哲学和教育学的演绎,而这又是由于教育哲学研究脱离了教育实践的结果。笔者在分析教育哲学研究现状的同时,着重区分了几组概念,并就教育哲学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