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14)
2023(8879)
2022(7232)
2021(6981)
2020(5914)
2019(13753)
2018(14257)
2017(25990)
2016(14794)
2015(16606)
2014(16983)
2013(15711)
2012(14096)
2011(12729)
2010(13135)
2009(11831)
2008(11785)
2007(10394)
2006(9138)
2005(8303)
作者
(41802)
(34854)
(34572)
(33329)
(22159)
(16686)
(15799)
(13505)
(13224)
(12657)
(11904)
(11883)
(11496)
(11267)
(11054)
(10633)
(10369)
(10292)
(10216)
(9798)
(8877)
(8738)
(8582)
(8071)
(8006)
(7778)
(7710)
(7670)
(7290)
(7023)
学科
(51360)
经济(51290)
管理(37626)
(34016)
(28973)
企业(28973)
方法(24727)
数学(22107)
数学方法(21493)
中国(15306)
(14232)
(13788)
(13376)
理论(13260)
(12478)
业经(11221)
(11162)
教学(10204)
(10046)
银行(10021)
教育(9999)
(9648)
(9542)
金融(9535)
地方(8640)
技术(8331)
农业(8316)
体制(8238)
(7519)
贸易(7516)
机构
学院(196933)
大学(195571)
(71892)
管理(71035)
经济(70035)
研究(68905)
理学(60656)
理学院(59926)
管理学(58294)
管理学院(57922)
中国(50800)
科学(43940)
(42575)
(36308)
(36178)
(35769)
研究所(32616)
(31356)
业大(30983)
中心(30921)
农业(28420)
财经(27660)
(27486)
师范(27120)
北京(27021)
技术(26229)
(25250)
(25132)
(24799)
(22216)
基金
项目(131795)
科学(102230)
研究(95809)
基金(92042)
(81825)
国家(81165)
科学基金(68465)
社会(56818)
(53885)
社会科(53700)
社会科学(53685)
教育(48036)
基金项目(47230)
(45706)
自然(45469)
自然科(44497)
自然科学(44482)
自然科学基金(43662)
编号(39995)
资助(39537)
成果(33543)
重点(30569)
课题(30021)
(28453)
(27828)
(27398)
创新(25949)
(25269)
科研(25170)
计划(24858)
期刊
(80219)
经济(80219)
研究(59115)
中国(48296)
教育(36274)
学报(35015)
(32839)
科学(29878)
(28992)
管理(28322)
大学(26481)
学学(24673)
农业(21934)
技术(21095)
(18213)
金融(18213)
财经(13854)
经济研究(13530)
业经(13296)
(12181)
(11955)
职业(11818)
统计(11288)
(10279)
(10198)
问题(9584)
科技(9481)
业大(9454)
决策(9077)
图书(8937)
共检索到301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解放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集中体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需要了解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改革实践中的实质内涵及表现形式。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整体性就在于将这些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作为方案的逻辑主线,支撑方案的内容与运作,它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曾冬梅  黄国勋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是一种局部性的改革,而应当是一件具有全校性、全面性、全程性、全局性、全员性的整体改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玉浩  林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之一是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实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因为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性文件。文章结合华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实践,阐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应该把握的四个原则,以及如何结合地域特征和本校实际,凸显本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佐  
以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为目的,促进职业教育内部系统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必须凸显其自身的整体性。因此,须从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强化职业能力、兼顾职业素质、专业课程设置等原则出发,构建全面、整体、协调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完善整体性人才培养体系的功能实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柯文进  
自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阶段。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对以本科教学为主的教学型高等院校——地方高等学校而言,这既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对其自身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过去几年间这类高等院校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切实提高质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学型院校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出特色和优势,除了要转变理念,突出特色办学,还要创新学校的管理思路和管理理念,以学校管理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质量的提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常维亚  朱郴韦  邢鹏  
培养和造就大批基础扎实,专业面向宽,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突出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顶层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瑶  吴秋生  黄贤环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搭建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会计人才培养实现人本化、价值化、管理化、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诚信化和法制化的"十化"培养模式是助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会计人才培养"十化"的模式创新能够为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增值、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组织制度创造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我国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创新会计人才培养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静  
高师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根源于早期高师办学定位造成的思维惯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旧有人才培养模式受到挑战,教育现场更需要"上手快""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复合人才,高师学前教育应对新的历史挑战唯有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建构"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和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的管理机制,才有助于培育振兴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卫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必须遵循的基本范式。工学结合推进的关键是机制、体制的探索。本文通过对南通纺院工学结合实践案例的分析,以期对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小星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基础条件是加强课程管理的改革创新,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管理体系。课程管理体系是教学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课程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开发活动管理、课程实施活动管理和课程评价活动管理三部分。其课程管理体系是一个由"三大系统、四个层级、多重复合回路"构成的结构复杂的完整系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晓玲  张文钰  
本文以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理论为指导,结合河北体育学院英语专业办学实践,研究探讨了复合型体育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和建设构想,以期为体育院校办好英语专业,打造体育英语人才培养特色,提供思路与帮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闫海成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干,按照工作或生产过程组织教学。这个逻辑构架的双核就是在校内的实训和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雪芳  陈礼辉  黄六莲  
福建省轻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遵循"厚基础、精专业、博知识、重实践、求创新、强能力"的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三模块、三环节、三平台"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并建立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实施保障机制,重新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东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双证书"式、"订单"式、顶岗式、工学交替式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形式。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实训基地建设是基础、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核心、制度创新是保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虎  
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的基本逻辑起点,体现着大学教育的基本价值。目前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相应的改革措施并未能取得更为积极的效能。应从大学人才培养的过程出发,实行全程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