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80)
- 2023(14936)
- 2022(12022)
- 2021(11437)
- 2020(9514)
- 2019(21569)
- 2018(21733)
- 2017(41036)
- 2016(22615)
- 2015(25893)
- 2014(25998)
- 2013(24573)
- 2012(21982)
- 2011(19378)
- 2010(19375)
- 2009(17395)
- 2008(16676)
- 2007(14783)
- 2006(12719)
- 2005(11209)
- 学科
- 济(86852)
- 经济(86764)
- 管理(66115)
- 业(63030)
- 企(52519)
- 企业(52519)
- 方法(40611)
- 数学(35624)
- 数学方法(34919)
- 中国(25119)
- 农(24938)
- 财(22272)
- 业经(21052)
- 技术(18879)
- 地方(17993)
- 理论(17643)
- 农业(17015)
- 学(15779)
- 制(15336)
- 务(14927)
- 财务(14850)
- 财务管理(14812)
- 贸(14568)
- 贸易(14558)
- 易(14176)
- 企业财务(14035)
- 教育(13277)
- 和(12986)
- 教学(12907)
- 银(12720)
- 机构
- 大学(303455)
- 学院(302539)
- 管理(119404)
- 济(116826)
- 经济(114116)
- 理学(102957)
- 理学院(101839)
- 管理学(99547)
- 管理学院(98965)
- 研究(93382)
- 中国(70086)
- 京(63109)
- 科学(56839)
- 财(53214)
- 江(47262)
- 中心(45616)
- 农(44658)
- 所(44496)
- 业大(43405)
- 范(43228)
- 师范(42842)
- 财经(42613)
- 研究所(40218)
- 北京(38835)
- 经(38759)
- 州(37729)
- 经济学(35540)
- 技术(35080)
- 院(34468)
- 农业(34427)
- 基金
- 项目(206516)
- 科学(164179)
- 研究(156097)
- 基金(147938)
- 家(127034)
- 国家(125966)
- 科学基金(110515)
- 社会(97879)
- 社会科(92719)
- 社会科学(92693)
- 省(84499)
- 基金项目(77787)
- 教育(75497)
- 自然(70692)
- 自然科(69154)
- 自然科学(69141)
- 划(68948)
- 自然科学基金(67860)
- 编号(65997)
- 资助(60300)
- 成果(53503)
- 重点(46569)
- 课题(45446)
- 部(45290)
- 发(44214)
- 创(44200)
- 创新(41119)
- 大学(40969)
- 项目编号(40675)
- 国家社会(39930)
- 期刊
- 济(125127)
- 经济(125127)
- 研究(87045)
- 中国(65738)
- 教育(49362)
- 管理(44399)
- 学报(43665)
- 财(43441)
- 农(40686)
- 科学(40106)
- 大学(35362)
- 技术(33190)
- 学学(31511)
- 农业(28143)
- 融(25003)
- 金融(25003)
- 业经(21986)
- 图书(20617)
- 财经(20399)
- 经济研究(19641)
- 经(17560)
- 技术经济(16098)
- 问题(16081)
- 业(15446)
- 科技(15134)
- 统计(14429)
- 版(14293)
- 书馆(14236)
- 图书馆(14236)
- 策(14224)
共检索到448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燕 常桐善
向"学习范式"转型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也是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急迫诉求。信息技术既是大学向"学习范式"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也为转型提供了方法、手段、文化上的支持。近年来,麻省理工学院应用信息技术,积极推进大学课程模块化、教育模式灵活化、发展战略全球化的探索,努力打造"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大学教育模式。我国大学应积极借鉴,通过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大学向"学习范式"转型,全面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秦惠民 鞠光宇
随着网络在全世界的普及,许多大学在网上推出了自己的开放式课程,笔者以最早大规模推出网络开放式课程的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分析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的使用者、快速发展、影响、兴起的原因等几个方面,并分析了其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薛仪婷 朱剑
在充分解读麻省理工学院出台的女教师地位调查报告后,本文发现该校五大学院的女教师在招聘、就职、资源分配和家庭责任承担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本文探讨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应对措施及其显著效果,提炼出该校在应对女教师在学术职业遭受性别不平等问题上取得的四条经验:学校领导层高度重视;相关专业机构给予支持;基于证据制订决策与措施;唤醒和提升女性性别平等意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英杰
大学校长与大学办学方向──麻省理工学院的经验王英杰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美国科学研究的中心,也是美国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业家的摇篮。它的建立与发展对美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和工业生产力的提高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1992年在其教师...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爱华 汪琼 姜海标
基于对互联网经济时代如何发挥领导力的探讨,麻省理工学院于2001年秋宣布启动开放课件项目,并带动了全球高校的开放课程运动。本文综合多种来源的资料,从思路形成过程、项目动员策略、项目组织结构、课程材料构成、项目工作流程、网站可用性设计、项目筹资策略、项目评估方法、项目推广策略等九个方面,对MIT OCW项目进行了详细考察,总结出15条可供中国高校组织开放教育资源项目时借鉴的经验,包括在学校层面重视教育技术变革、将项目目标与大学使命相关联、适度外包及内外优势组合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石子
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近日宣布,将斥资6000万美元合作推出一个免费网络教育项目,计划于今年秋季学期正式推出第一期课程。新项目名为"eDX",其网络课程及其他内容将由两校教师开发制作,今年夏天将公布课程详情。出任项目首任主管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阿南特.阿加瓦尔认为,网络教育不啻为一项"革命性尝试",势必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曾开富
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在学科布局上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本文通过比较两校的课程设置和科研优势,对两校学科布局与大学功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大学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哈佛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学科 大学功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晟 谭翱 成俊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重要特征,大学组织文化的分析研究对于大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清华大学和MIT作为对象,采用OCAI组织文化评估工具进行组织文化的量化分析并进行比较研究,指出清华大学和MIT的大学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通过比较清华大学在创新文化中与MIT的差距,明确指出中国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氛围的建设。
关键词:
组织文化 创新文化 一流大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林青 施冠群 陈晓霞
本文以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创业生态系统"为线索,通过案例研究试图寻求这个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推动该创业生态系统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创业型大学 创业生态系统 创业教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曹盛盛
引进优秀人才,创建良好的人才服务环境是当前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作为美国研究型大学典范,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保持其科研能力的世界顶级水平,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更是投入了大量精力。如何通过人才引进程序设计体现人才引进的严谨性和灵活性,如何注重人才甄选过程的细节规定体现公正性与客观性,如何在人才服务环境构建中体现人文性与和谐性成为两所大学努力的方向。而人才招募程序的合理性、合法性和高效性,人才甄选中的机会平等,人才服务环境的可持续性成为研究型大学需要探索的共同课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林青 夏清华 周潞
麻省理工学院倡导的"创业生态系统"将创业活动与创业教育良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提供借鉴。案例研究发现,这个创业生态系统由众多的功能互补且密切联系的项目与中心、学生团体和创业课程等诸多要素共同组成。其中创业活动、学生团体和创业教育这三股力量交互作用,成为推动该生态系统不断演化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
创业型大学 创业生态系统 创业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婷婷 买楠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工程观越来越为美国工程教育界所认可。大工程观要求工程教育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强调工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全美最好的两所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工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了大工程观,其结构体系型和内容体系型课程设置模式,值得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借鉴。
关键词:
大工程观 美国高等工程教育 课程设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飞虎 黄胜
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教学成效显著,主要表现为课程设计、教学过程、课程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一体化,且与整体人才培养目标高度融合。其中,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开阔学生视野,培育领导者和世界公民;课程设置高度关注时代的迫切问题,反思现实存在,洞见终极存在;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以创新思维为主的关键性能力,为有意义的人生奠基。三者相互衔接,融汇一体,致力于学校的共同使命。
关键词:
MIT 课程教学 一体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罗家祥
世界著名的理工科大学向来十分注重人文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即是范例。这两所世界名牌理工科大学重视人文学科建设,将丰富多彩的人文课程有机地融入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对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杰出人才产生了巨大影响。毫无疑问,这也为中国理工科大学如何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晓阳 王佳
本文探讨了MIT文科发展的三个阶段:为工学院服务阶段,独立发展阶段,实现一流文科阶段。文章基于MIT的经验探讨了理工科院校设置文科的意义与作用,提出理工科院校建设文科的六条思路,即:树立正确的学科平衡观念;坚持一流标准的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包容文科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培植与工程、科学及数学直接相关的文科;允许文科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发展;实施组织创新推动文科和理、工科的交叉和联合等。
关键词:
麻省理工学院 文科 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