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42)
2023(7364)
2022(6176)
2021(5413)
2020(4331)
2019(9810)
2018(9546)
2017(17498)
2016(9738)
2015(10914)
2014(10865)
2013(10847)
2012(10736)
2011(10098)
2010(10264)
2009(9363)
2008(9192)
2007(8480)
2006(7847)
2005(7431)
作者
(33370)
(27700)
(27637)
(26056)
(17814)
(13555)
(12376)
(10871)
(10701)
(10206)
(9713)
(9346)
(9332)
(9182)
(9073)
(8677)
(8333)
(8247)
(8167)
(8164)
(7270)
(7228)
(7077)
(6521)
(6376)
(6307)
(6294)
(6181)
(5981)
(5691)
学科
(45405)
经济(45361)
(22122)
管理(21432)
地方(17475)
中国(16906)
(15345)
企业(15345)
(13857)
(11591)
方法(11372)
业经(11309)
地方经济(9996)
农业(9760)
(9460)
数学(9343)
数学方法(9210)
(8868)
金融(8867)
(8540)
银行(8496)
(8386)
(7853)
(7692)
贸易(7680)
环境(7584)
(7310)
(7125)
发展(7074)
(7048)
机构
学院(143834)
大学(142127)
研究(63176)
(55729)
经济(54391)
中国(46693)
管理(45161)
科学(42582)
理学(37014)
理学院(36419)
管理学(35479)
(35389)
(35380)
管理学院(35238)
(33999)
研究所(32194)
农业(27815)
中心(27018)
业大(25906)
(24946)
(24895)
(23607)
(23109)
北京(22412)
(21493)
师范(21136)
(20025)
科学院(19857)
技术(18911)
财经(18412)
基金
项目(93321)
科学(71016)
基金(63905)
研究(63724)
(59279)
国家(58742)
科学基金(47158)
(38968)
社会(37826)
社会科(35669)
社会科学(35661)
(33206)
基金项目(32817)
自然(31750)
自然科(30955)
自然科学(30944)
自然科学基金(30368)
教育(28285)
(27362)
资助(27024)
编号(24845)
重点(22594)
发展(21127)
成果(20848)
(20732)
课题(20163)
计划(19751)
(19061)
科技(18941)
(18767)
期刊
(73784)
经济(73784)
研究(47277)
中国(38581)
(34083)
学报(31472)
科学(27126)
农业(23468)
大学(22742)
学学(21557)
教育(19900)
管理(19541)
(17184)
(16401)
金融(16401)
业经(13442)
技术(12506)
(12339)
经济研究(11911)
问题(9276)
业大(9150)
财经(9061)
林业(8325)
科技(8202)
(7910)
(7815)
世界(7583)
农业大学(7251)
(7075)
资源(6910)
共检索到243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学琴  徐有明  林汉  王昆喜  张佳颖  董敏  张莲花  
樟脑樟油是重要的林化产品之一,广泛用于化工和医药行业。油细胞在部分双子叶植物组织中存在,是一种特化的分泌细胞,多呈散生状分布于这类植物各组织中,是芳香油、油脂产生的主要场所(Richter,1981;Fahn,1982;初庆刚等,1998;Mastroberti et al.,2008;Crivellaro et al.,2013)。黏液细胞是一种异形细胞,属于分泌组织之一,是黏质产生、贮存的重要部位(Fahn,1982;Crivellaro et a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业  杨瑞斌  杨学芬  王卫民  魏开建  樊启学  
利用组织学切片及AB-PAS染色技术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仔稚鱼(1~45d)消化道各段黏液细胞的发育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泥鳅消化道发育过程中先后出现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4种类型的黏液细胞。消化道黏液细胞最早在3d的口腔、食道和7d的消化道中有分布。10d前黏液细胞数量较少,15d开始黏液细胞分布广泛,随着仔稚鱼发育,黏液细胞的类型逐渐由幼稚型的Ⅰ型和Ⅱ型为主转变为成熟型的Ⅲ型和Ⅳ型细胞占主导。根据仔稚鱼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育和分布规律,推测3~10d为消化道发育的敏感期,20d左右消化道功能发育逐渐完善。建议根据泥鳅消化功能的发育过程采用不同的饵料...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永波  陈国华  王珺  骆剑  黄宗文  尹绍武  
采用阿立新蓝过碘酸雪夫试剂染色法,研究了波纹唇鱼消化道黏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规律。波纹唇鱼黏液细胞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分布,不同部位黏液细胞密度和类型均有差异。在靠近消化腔的部位分布Ⅱ型黏液细胞;在黏膜层基部多分布Ⅲ型和Ⅳ型黏液细胞。口咽腔、舌和食道部位主要分布Ⅱ型和Ⅳ型黏液细胞;小肠和直肠黏膜层顶部主要分布Ⅱ型和Ⅳ型黏液细胞,基部主要为Ⅲ型和Ⅳ型黏液细胞。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初庆刚  胡正海  
利用超薄切片法和透射电镜研究油樟油细胞和粘液细胞发育过程。依据油细胞 3层细胞壁的发育将其分为 4个阶段。阶段 1:仅有初生纤维素壁层 ,又可分为原始细胞和细胞液泡化二时期。质体内具白色小泡和黑色嗜锇滴 ,细胞质中有黑色或灰色的嗜锇物质 ,以及嗜锇物质与液泡的融合。阶段 2 :栓质化壁层的形成。片层状的栓质叠加在初生纤维素壁内侧。阶段 3:内纤维素壁层的形成。较厚而结构松散的内纤维素壁层逐渐形成 ,并叠加在栓质化壁层的内侧 ,大液泡成为充满嗜锇油脂的油囊。阶段 4:油细胞成熟及细胞质解体。杯形构造由内纤维素壁层向细胞腔内突起形成 ,油囊由液泡膜包被连接到杯形构造上。解体的细胞质变得电子不透明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敏  张宇  方静  
应用AB-PAS染色法及JD-801形态学图像分析系统,对重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davidi Sauvage)消化道黏液细胞进行了分型研究。结果显示:重口裂腹鱼消化道黏液细胞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其中,口咽腔和食道黏液细胞以Ⅱ型为主;前肠以Ⅰ型为主;中肠以Ⅲ型、Ⅳ型为主;后肠以Ⅱ型为主。结果表明,黏液细胞分布密度与各段消化道功能密切相关。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彦花  区又君  李加儿  温久福  周慧  
利用石蜡切片、HE和阿利新兰-高碘酸雪夫-试剂[AB-PAS (Alician blue and periodic acid Schiff reagent AB, pH 2.5)]染色技术,研究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和黏液细胞的分布特征。黄唇鱼食道粗而短,胃呈"卜"形,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胃与肠的连接处有8条幽门盲囊,肠道在体腔内迂回2个曲折。光镜下观察到消化管管壁由外至内依次为外膜、肌肉层、黏膜下层和黏膜层。食道肌肉层很厚,黏膜层很薄,未见黏液细胞分布。胃部肌肉层和黏膜层均很厚,黏膜固有层分布胃腺,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幽门盲囊管腔很大,但肌肉层很薄。肠道肌肉层较厚,黏膜皱褶较细长,黏膜上皮细胞间可见圆形的黏液细胞。肝脏内弥散分布胰腺组织,肝小叶内可见大量糖原空泡。AB-PAS染色检测到胃部分布为红色的Ⅰ型黏液细胞;幽门盲囊黏膜上皮分布大量蓝色的黏液细胞,为Ⅱ型黏液细胞;前肠、中肠和后肠检测到大量Ⅱ型黏液细胞,并有少量Ⅰ型黏液细胞。黄唇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以及黏液细胞分布特征体现了食性与结构功能相协调的特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乍如  危兆安  彭晓英  谭斌  周双德  
对宽叶缬草短缩茎的结构及其石细胞分布和发育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宽叶缬草短缩茎具有茎尖、腋芽、叶迹和根迹维管束等组织和器官,是完整的营养繁殖体.茎尖明显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为初生结构,所占比例最大,成熟区的上、下部结构组成成分上有所不同.短缩茎的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白色体、造油体,少数有橙黄色橙皮苷针簇状结晶,是缬草素等次生代谢产物的贮藏器官.短缩茎内茎节的髓部有堆状或带状分布的石细胞,由石细胞原基细胞快速侵入式生长,细胞壁木质化增厚,周围薄壁细胞随之继续增厚而形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鑫炜  骆剑  李伟萍  陈国华  
利用组织学切片及AB-PAS组化染色技术对点带石斑鱼0~28日龄仔稚鱼消化道(口咽腔、食道、胃、肠)不同类型黏液细胞的发生与发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点带石斑鱼黏液细胞分成Ⅰ~Ⅳ共4种着色类型和囊状、梨状、杯状3种形态类型。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黏液细胞最早出现在3日龄仔鱼的口咽腔部位。12日龄之前的黏液细胞数量较少,且主要以Ⅱ型为主,形态上主要为囊状细胞。12~15日龄黏液细胞的数量出现急剧增长,其空间分布模式也随之基本形成。之后日龄的样本中,黏液细胞以Ⅲ、Ⅳ型为主,而I、Ⅱ型黏液细胞所占比例较低。口咽腔、食道的黏液细胞以囊状、梨状为主,胃、肠黏液细胞早期为囊状,随后梨状细胞逐渐增多,最终以杯状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史敏晶  吴继林  郝秉中  谭海燕  田维敏  
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巴西橡胶树树皮中单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伴胞外,次生韧皮部中几乎所有的薄壁细胞都含有单宁类物质,乳管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尤其易积累单宁,石细胞和周皮中的木栓层以及栓内层细胞中也有大量单宁积累。电镜下,单宁细胞中央大液泡中积累的单宁可分为絮状、不规则状、颗粒状和板块状4种类型。在单宁细胞发育过程中,单宁首先在细胞质中产生,中央大液泡形成后则成为积累单宁的主要场所并最终被单宁类物质充满。机械伤害、强割、外施乙烯利以及茉莉酸(JA)都能大幅提升单宁类物质的积累,可见橡胶树对这些因子都能做出防御性应答。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军  彭新亮  乔志刚  
利用阿利新蓝(AB,pH=2.6)-过碘酸雪夫氏试剂(PAS)染色,对鲇(Silurus asotus)皮肤和鳃部粘液细胞进行了分类、分布和分泌研究。结果显示:结合染色结果、细胞形态和粘液细胞分布特点,鲇皮肤和鳃部粘液细胞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和Ⅴ型5种类型;皮肤中有Ⅰ型和Ⅳ型2种粘液细胞分布,鳃部有Ⅰ型、Ⅱ型、Ⅲ型和Ⅴ型4种粘液细胞分布;腹部皮肤粘液细胞密度最大,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1083个,其次为颌部皮肤,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802个,鳃丝部位密度最小,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208个;粘液细胞分泌方式有4种,Ⅰ型为全浆分泌,Ⅱ型为局部分泌,Ⅲ型为巨浆分泌,Ⅳ型为顶浆分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艳萍  位芳  张改生  程海刚  宋瑜龙  王青  牛娜  马守才  李红霞  
【目的】揭示黏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区域分布及恢复材料的1BL/1RS情况,为黏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优良恢复源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推动黏类小麦雄性不育"三系"强优势组合的选配能不断得到新的材料保障。【方法】以8个黏类不育系和国内外一批小麦品种(系)为试材,结合分子和细胞学技术,进行1BL/1RS易位系鉴定,并利用中国国内法对其育性恢复程度进行分类。【结果】在参试的256份材料中,初步鉴定约20%的小麦品种(系)属于1BL/1RS易位系;育性表现半不育、高可育和全可育的品种(系)分别有86.15%、91.67%和100%为非1BL/1RS易位系,表现全不育和高不育的品种(系)中均有4...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倩  陈思怀  陈杰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猪脾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抑素 (SS)阳性细胞、IgA阳性细胞和酸性非特异性脂酶(ANAE)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出生时 ,猪脾SS阳性细胞数量较少 ,3日龄时数量显著增加 (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玲  沈海龙  
利用花楸树人工控制授粉后的未成熟合子胚进行体细胞胚的诱导培养,通过石蜡切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合子胚和体细胞胚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组织、细胞观察。结果表明:1)体细胞胚发生进程与合子胚相似,均经历了球形期、心形期、鱼雷形期,最终发育成成熟胚;2)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在愈伤组织表面的体细胞胚均为单细胞起源,间接发生在愈伤组织内部的体细胞胚存在单细胞起源,同时还存在可能的多细胞起源;3)子叶和愈伤组织表面发生的体细胞胚在发育早期均具明显的胚柄,鱼雷形胚期胚柄退化;4)愈伤组织内部发生的体细胞胚没有胚柄;5)与合子不同,胚性细胞的第1次分裂为均等分裂;6)多细胞原胚周围降解的细胞具有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路珍  绳秀珍  唐小千  邢婧  战文斌  
为探明鱼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黏液细胞对疫苗免疫的应答特性,本研究利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浸泡免疫灭活迟钝爱德华氏菌前后牙鲆皮肤、鳃、前肠、中肠和后肠中黏液细胞数量和特性的时序变化。苏木精-曙红(HE)、阿尔新蓝-过碘酸雪夫氏(AB-PAS)染色结果显示,免疫前皮肤主要分布含中性黏多糖的Ⅰ型黏液细胞以及含中性黏多糖和少量酸性黏多糖的Ⅲ型黏液细胞,鳃中可观察到Ⅰ、Ⅲ型以及含酸性黏多糖和少量中性黏多糖的Ⅳ型黏液细胞,前肠中主要分布Ⅰ型黏液细胞,中肠、后肠上皮中可观察到Ⅰ、Ⅲ、Ⅳ型和含酸性黏多糖的Ⅱ型黏液细胞。免疫后,牙鲆黏膜免疫相关淋巴组织中黏液细胞总量随时间呈现先增多后减少趋势,后肠在第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凤杰  曾令清  葛胜东  李秀明  黄小铭  张耀光  
量化分析了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幼鱼在正常摄食节律下摄食前(S0d)、摄食后64 h(S0d-64h)、饥饿16d(S16d)、饥饿32 d(S32d)以及饥饿后首次恢复摄食64 h(S16d-64h,S32d-64h)肠道各类型黏液细胞的反应特征。结果发现,摄食后肠道各部位黏液细胞总数均有一定程度减少,其中前肠减少最为显著(P<0.05);中肠和后肠II型黏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中肠的III型黏液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肠腔中黏液增多,黏液细胞呈空泡结构。S16d组和S16d-64h组前肠和中肠的I型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II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