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6)
- 2023(342)
- 2022(285)
- 2021(278)
- 2020(252)
- 2019(463)
- 2018(446)
- 2017(658)
- 2016(458)
- 2015(563)
- 2014(511)
- 2013(518)
- 2012(481)
- 2011(442)
- 2010(473)
- 2009(441)
- 2008(452)
- 2007(439)
- 2006(376)
- 2005(329)
- 学科
- 学(921)
- 森(657)
- 森林(657)
- 林(655)
- 树(613)
- 济(608)
- 经济(608)
- 虫(449)
- 地方(433)
- 害(402)
- 其他(394)
- 及其(392)
- 防(374)
- 贸(364)
- 贸易(364)
- 易(362)
- 虫害(359)
- 业(345)
- 治(344)
- 防治(344)
- 木(321)
- 病虫(318)
- 病虫害(318)
- 农(311)
- 管理(296)
- 生态(294)
- 物(276)
- 杨(248)
- 茶(248)
- 技术(231)
- 机构
- 大学(7190)
- 学院(7104)
- 研究(4429)
- 科学(4291)
- 农(4058)
- 业大(3490)
- 林业(3199)
- 农业(3121)
- 所(3096)
- 研究所(2965)
- 中国(2818)
- 省(2614)
- 农业大学(2191)
- 室(2190)
- 院(2147)
- 京(2141)
- 实验(2131)
- 实验室(2028)
- 重点(1926)
- 研究院(1894)
- 科学研究(1866)
- 林(1723)
- 工程(1702)
- 技术(1646)
- 中心(1547)
- 北京(1542)
- 业(1493)
- 江(1434)
- 科学院(1381)
- 家(1297)
共检索到11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斌 许莉勇
以樟树青籽和樟树紫籽为研究对象 ,采用浸提法与水蒸汽蒸馏法来提取樟油。结果表明 ,用丙酮、石油醚和乙醇作溶剂浸提樟树籽 ,青籽的得油率为 2 70 %~ 3 1 0 % ,紫籽的得油率为 0 70 %~ 0 93% ;用水蒸气蒸馏樟树籽 ,青籽的得油率为 2 80 % ,紫籽的得油率为0 90 %。樟树青籽提取樟油效果优于樟树紫籽。表 3参 4。
关键词:
樟树 樟树籽 樟油 浸提 蒸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陶光复
湖北省是中国樟油的重要产区之一。应用GC/MS技术,分析了湖北各种樟油的化学组成,共鉴定出108个化合物;经植物化学分类研究,发现湖北樟油的主要化学类型,现知共有12个;对于每个化学类型主成分的经济用途和应用价值,分别作出了比较分析与评述;报道了各类型樟油的产地、生态环境和物理性质。这些研究成果为湖北樟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樟油 植物化学资源 应用 湖北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彬 田正凤 应彬彬 马元丹 左照江
光合作用是植物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生理过程。通过研究高温胁迫对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气体交换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揭示高温对樟树的危害机制。结果表明:35和45℃高温胁迫后,樟树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到P点的荧光强度均随胁迫增强而明显降低,同时诱导动力学参数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总量、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光能总量、单位反应中心内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光合性能指数和单位吸收面积上天线色素能量吸收的驱动力均明显降低,其中在45℃时降至最低,与对照(25℃)相比分别降低了21.7%(P<0.01)和26.9%(P<0.01)。35和45℃高温胁迫后,单位反应中心热耗散的能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3.5%(P<0.05)和78.4%(P<0.01);此外,樟树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亦均明显降低,其中最大光合速率分别降低了16.0%(P<0.05)和44.6%(P<0.01)。由此可见,高温胁迫可通过降低樟树的光能吸收、量子产量和电子传递,并促进吸收光能进行热耗散,降低光系统Ⅱ效率,进而减少同化力以降低光合速率。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叶润燕 童再康 张俊红 朱玉球
以当年生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6-苄基腺膘呤(6-Ba)和萘乙酸(naa)在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过程中对樟树茎段腋芽及丛生芽诱导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muraShige and Skoog)+1.00 mg·L~(-1)6-Ba+(0.01~0.10 mg·L~(-1))naa。继代培养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培养基筛选,经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知丛生芽发生率较高的培养基为mS+1.00 mg·L~(-1)6-Ba+0.10 mg·L~(-1)naa,而丛生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0.50~1.00)mg·L~(-1)6-Ba。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初庆刚 胡正海
利用超薄切片法和透射电镜研究油樟油细胞和粘液细胞发育过程。依据油细胞 3层细胞壁的发育将其分为 4个阶段。阶段 1:仅有初生纤维素壁层 ,又可分为原始细胞和细胞液泡化二时期。质体内具白色小泡和黑色嗜锇滴 ,细胞质中有黑色或灰色的嗜锇物质 ,以及嗜锇物质与液泡的融合。阶段 2 :栓质化壁层的形成。片层状的栓质叠加在初生纤维素壁内侧。阶段 3:内纤维素壁层的形成。较厚而结构松散的内纤维素壁层逐渐形成 ,并叠加在栓质化壁层的内侧 ,大液泡成为充满嗜锇油脂的油囊。阶段 4:油细胞成熟及细胞质解体。杯形构造由内纤维素壁层向细胞腔内突起形成 ,油囊由液泡膜包被连接到杯形构造上。解体的细胞质变得电子不透明或...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振羽 李小聪 张欣 刘呈雄 邹坤 刘朝霞
植物微量元素的提取常用微波消解联合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植物挥发油的提取常用传统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压榨法、吸附法等,现代提取方法有同时蒸馏萃取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亚临界水萃取、酶解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联合萃取法等.为研究湖北产樟树皮、茎、干、叶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及挥发油的成分并对其进行比较,采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樟树中各部位微量元素的含量;同时采用石油醚为溶剂用回流提取法分别提取樟树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鉴定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测定的14种微量元素在樟树不同部位含量有所差异,但其中Al、Zn和Fe的含量偏高,Co、V、Se、Cd的含量偏低;从樟树树皮、茎、干、叶中分别检测出29、21、27、9种不同成分,共46种成分,均为含氧、烯烃类化合物.树皮中主要成分是黄樟素(36.23%),特征成分是4-isopropyl-1,6-dimethyl-1,2,3,4,4a,7-hexahydro-onaphthalene(1.71%);树干的主要成分是黄樟素(22.45%),特征成分是1-isopropyl-4,7-dimethyl-1,2,4a,5,8,8a-hexahydronaphthalene(1.55%);树茎的主要成分是黄樟素(69.98%),特征成分是(1R,8aR)-1-isopropyl-4,7-dimethyl-1,2,3,5,6,8a-hexahydronaphthalene(2.25%);树叶的主要成α-松油醇(40.73%)和桉树醇(31.96%),特征成分是(1R,4S)-7,7-dimethyl-2-methylenebicyclo[2.2.1]heptane(4.71%).湖北宜昌樟树中不同部位所测微量元素有差异;而樟树树皮、干、茎中所测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及树叶中除Cu外所测得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的限量标准;樟树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差别较大,该实验结果为以后的樟树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璐璐 孙墨珑 徐国祺 刘泽旭 王立海
为探明樟树叶提取物对木材霉菌的防治效果及防霉机理,采用牛津杯法,探讨了不同质量分数的提取物对3种木材常见霉菌(桔青霉、绿木霉、黑曲霉)的抑菌性,之后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分光光度法对防霉机理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在木材中的霉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樟树叶提取物对桔青霉、绿木霉以及黑曲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其通过破坏霉菌菌丝结构,扰乱霉菌生长周期,从而抑制3种霉菌生长。质量分数为12.50%的提取物对3种霉菌的抑菌效果最佳,对应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桔青霉14.2 mm,绿木霉14.9 mm,黑曲霉20.1 mm。提取
关键词:
樟树叶提取物 木材 防霉 作用机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俊叶 司志国 俞元春 李旭冉 郭伟红
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市樟树Cinnamomun camphora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评价,分析引起樟树叶片黄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030 cm土层黄化样地土壤容重比非黄化样地高20.61%,差异显著(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明 闫文德 梁小翠 多祎帆 王志勇 刘亮
研究了亚热带樟树林土壤微生物特征及改变碳输入方式(对照、添加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去根添加凋落物、去根去除掉落物、去根)对其数量变化的影响。以稀释平板计数法对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微生物总数量分别为去根去除凋落物(67.47×103CFU/g)
关键词:
樟树 凋落物 根 微生物数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超燕 刘洪剑 束庆龙 刘晓莉 张鑫
对合肥市区樟树黄化病与立地条件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不同程度的病株叶片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樟树黄化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原因是pH值过高导致土壤中的有效铁不能被根系吸收;其他原因如地表水泥覆盖过度、土壤密度过大、污染严重、土壤营养条件不良等因素构成。在土壤矿质元素中,黄化程度与速效K、B、Cu、Zn的含量呈正相关;与有机质、有效Fe、速效N、速效P、Mn等元素含量呈负相关。在樟树叶片营养元素中,速效N、Zn、Fe和Mn含量随着黄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S、Ca、B和Cu的含量随着病害的加重而增加。
关键词:
樟树 黄化病 土壤肥力 市区环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威 闫文德 梁小翠 张超 赵亮生
采用人工氮添加试验,研究樟树林生长对不同氮添加水平(CK,0 g.m-2a-1;低氮LN,5 g.m-2a-1;中氮MN,15 g.m-2a-1;高氮HN,30 g.m-2a-1)的响应。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促进了樟树林的胸径生长,LN、MN和HN处理的胸径生长率分别高出CK处理5.29%、4.82%和14.10%。氮添加对树高生长的影响表现为正效应。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增加,其对树高生长率的促进作用有微弱增加,LN、MN和HN处理林分胸径生长率分别高出CK处理,7.69%、8.23%和10.66%。施氮处理能明显促进低径阶林木的生长率,但对于中径阶林木起抑制作用。施氮处理增加了土壤中有效氮含量,L...
关键词:
樟树 生长率 氮添加处理 土壤有效氮含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智 闫文德 王光军 郑威 梁小翠 宿少锋
采用LI-8100开路式土壤C通量测定系统,对去根处理的樟树人工林土壤呼吸进行了为期1 a的观测。结果表明:去根处理和对照的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土壤CO2呼吸速率月平均值变化动态呈单峰曲线;对照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范围为1.426~5.641μmol·m-2s-1,去根处理后的土壤呼吸速率范围为1.137~4.257μmol·m-2s-1;去除根系的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之间均呈显著指数相关(P=0.000),与5 cm土壤湿度之间呈二次曲线相关(P=0.012)。根系是影响土壤CO2通量的一个重要因子。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樟树人工林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孙银祥 姚小华 任华东 胡炜良 张建忠
从60 个樟树种源苗期试验中, 选取10 个有代表性的种源, 对苗期8 个性状进行观测, 并通过方差分析、两两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苗期各性状种源间差异显著; 包括苗高和地径在内的7 个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表型相关性; 与苗期总生物量相关最为紧密的主导因子是地径。表5参3
关键词:
樟树 实生苗 种源试验 生物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继醇 李兆佳 周光益 赵厚本 王旭 邱治军 吴仲民
【目的】揭示增加光照对林下樟树苗木生长的影响,促进退化天然次生林的更新,【方法】选择中上层植物种为常绿阔叶树和苦竹的退化天然次生林,采用伐除苦竹后补植樟树苗木的方法研究增加光照对樟树苗木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并通过遮阴试验研究樟树幼苗对光照强度的生理适应机制。【结果】伐除苦竹对林下樟树苗木存活和生长有明显影响,林冠开度由2.36%±0.46%(对照林分)提高到11.37%±0.87%(伐除苦竹林分)时,樟树苗木存活率由16.67%提高到63.89%,地径生长量由0.5 cm提高到0.9 cm,树高生长量由0.16 m提高到0.63 m。在30%~50%遮阴条件下,樟树幼苗高生长显著高于对照(未遮阴)和其他处理的植株,遮阴70%~90%时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30%~70%遮阴处理下的叶片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和90%遮阴处理;叶面积和叶片厚度随着遮阴程度增加而下降,而比叶面积的变化趋势则相反;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叶片含水量增加并呈台阶式变化,70%~90%遮阴下的叶片含水量显著高于光照更强的处理。遮阴使樟树幼苗叶片叶绿素a和b含量上升,但遮阴强度达到90%时叶片叶绿素a和b含量出现下降;遮阴强度达到70%及以上时,叶绿素a/b比值低于其他处理。随着遮阴程度上升,樟树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均逐渐下降,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有例外(遮阴70%),光饱和点范围为800~1 200μmol·m~(-2)·s~(-1),且没有明显变化规律。【结论】在苦竹扩张严重的退化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中,伐除苦竹增加林地光照可提高樟树苗木的存活率和生长,有利于林分的更新和提质增效。轻度和中度遮阴条件下,樟树幼苗可通过减少对叶片的投入、降低最大净光合能力及提高叶绿素含量等策略来适应光照限制的生境;强度遮阴将严重抑制樟树幼苗的生长,从控制试验结果看,70%遮阴率是限制樟树幼苗生长的光照强度阈值。
关键词:
光照 樟树 光合作用 比叶面积 叶绿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