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19)
- 2023(2984)
- 2022(2441)
- 2021(2025)
- 2020(1608)
- 2019(3581)
- 2018(3635)
- 2017(6374)
- 2016(4097)
- 2015(4461)
- 2014(4456)
- 2013(4558)
- 2012(4453)
- 2011(4146)
- 2010(3752)
- 2009(3088)
- 2008(2866)
- 2007(2519)
- 2006(2163)
- 2005(1809)
- 学科
- 济(14041)
- 经济(14035)
- 管理(10495)
- 环境(9028)
- 学(8718)
- 方法(6764)
- 业(6463)
- 数学(6281)
- 数学方法(6210)
- 企(5025)
- 企业(5025)
- 生态(4199)
- 划(4181)
- 壤(3836)
- 土壤(3823)
- 资源(3734)
- 森(3607)
- 森林(3607)
- 林(3584)
- 规划(3502)
- 环境规划(3431)
- 和(3197)
- 农(3171)
- 地方(2954)
- 中国(2915)
- 财(2681)
- 经济学(2647)
- 贸(2498)
- 贸易(2498)
- 易(2451)
- 机构
- 大学(57168)
- 学院(56626)
- 研究(25148)
- 科学(21079)
- 农(20630)
- 济(19320)
- 经济(18997)
- 管理(17390)
- 中国(17226)
- 业大(17091)
- 农业(16217)
- 理学(15272)
- 所(15071)
- 理学院(15048)
- 管理学(14523)
- 研究所(14471)
- 管理学院(14458)
- 京(13253)
- 室(11003)
- 中心(10834)
- 农业大学(10797)
- 实验(10772)
- 省(10565)
- 实验室(10288)
- 院(10272)
- 林业(10138)
- 重点(9753)
- 科学院(8754)
- 业(8744)
- 林(8707)
- 基金
- 项目(47601)
- 科学(35326)
- 家(34915)
- 国家(34776)
- 基金(34459)
- 科学基金(27004)
- 研究(25694)
- 自然(21244)
- 自然科(20686)
- 自然科学(20678)
- 自然科学基金(20260)
- 省(19732)
- 基金项目(18661)
- 划(17304)
- 社会(14675)
- 资助(14456)
- 社会科(13988)
- 社会科学(13984)
- 科技(13291)
- 计划(13076)
- 重点(12064)
- 教育(11007)
- 科研(10654)
- 发(10603)
- 专项(9869)
- 创(9203)
- 部(9160)
- 创新(8905)
- 农(8323)
- 业(8084)
共检索到79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Vuong Thi Minh Dien 曾健勇 满秀玲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天然林土壤的碳氮含量与水解酶活性的坡位差异和月份动态,探究土壤碳氮含量与水解酶活性的关系,以期为阐明土壤碳氮转化酶学机制及森林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5—10月每月中旬,在大兴安岭漠河地区樟子松天然林坡地设置试验地。分别在试验地上、中、下坡位各设置3块20 m×30 m的樟子松林试验样地,每样地选3个取样点,每取样点清除枯枝落叶层后,记录不同土深(2.5、7.5、15、25 cm)处土壤温度。同时采集每个取样点不同土层(0~5、5~10、10~20和20~3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含水率、碳氮含量(有机碳、全氮)及水解酶(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结果】土壤的有机碳及全氮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随坡位升高而减少,但坡位差异不显著(P>0.05);0~5、5~10、10~20和20~3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68.53~80.38、40.28~46.66、15.86~21.08和11.91~13.79 g·kg~(-1),土壤全氮含量分别为5.34~5.96、2.98~3.68、2.35~2.61和1.54~1.75 g·kg~(-1);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及纤维素酶活性随土层加深而降低;随坡位降低,土壤脲酶及蔗糖酶活性增高,蛋白酶与纤维素酶活性降低;月动态分析显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高峰期均为9月,酶活性高峰期集中在7—8月;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氮(有机碳、全氮)含量与水解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活性和含水率均极显著正相关(P0.05)、与全氮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高峰期为9月,土壤水解酶活性高峰期集中在7—8月。土壤碳氮含量与水解酶活性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温湿度对碳氮含量与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瑞晗 满秀玲 丁令智
【目的】研究我国寒温带天然樟子松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坡位之间的关系,了解樟子松林对立地条件的响应,揭示天然樟子松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以大兴安岭北部不同坡位天然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选择坡上、坡中和坡下3种立地条件,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对其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观测期内(5—9月),樟子松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呈现出波动式下降趋势,其变化范围分别是74.33~515.33 mg/kg和15.33~240.57 mg/kg,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在1.04~5.73之间。坡位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碳氮比产生显著影响(P <0.0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温度和pH值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坡位对天然樟子松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影响显著,其含量存在明显的立地分异规律性,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和土壤含水量是导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悦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朴起亨 郭米山 曹红雨
【目的】有机碳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沙地樟子松是我国北方风沙区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通过对不同生物气候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相关性的分析,阐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连续体有机碳分布特征。【方法】本研究以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中龄、近熟和成熟3个龄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叶片、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地区和龄组叶片、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性,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气候带和林龄对有机碳含量影响的显著性,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不同生物气候带叶片、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关性。【结果】(1)研究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在604.06~675.69 g/kg、343.02~538.51 g/kg和0.72~11.73 g/kg之间;(2)随着林龄的增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即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3)气候带和林龄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有机碳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且不同组分有机碳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结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连续体中存在有机碳的运输和转换。沙地樟子松能够通过自身结构与功能适应环境变化,其叶片表现出较高的环境适应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碳循环过程,并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伏生 曾德慧 范志平 陈广生 于占源 赵琼
该文对科尔沁沙地章古台地区围栏和未围栏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NH+4 N、NO- 3 N、矿质N和微生物体N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观测.结果表明,无论围栏还是未围栏林地,土壤NH+4 N、NO- 3 N和矿质N含量均很低.围栏林地中土壤NH+4 N和矿质N比未围栏林地高(P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夏雪 谷洁 高华 秦清军 刘磊 解缓缓
为了探讨不同有机肥条件下施氮水平对土壤水解酶活性和夏玉米、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在陕西省眉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和分析土壤水解酶活性及玉米、小麦产量。研究涉及无(0 kg/hm2)、中(22 500 kg/hm2)2个有机肥条件和N0(0 kg/hm2)、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4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施氮对3种土壤水解酶活性均有明显影响,而不同的土壤水解酶对施氮量的响应有所差异。无有机肥和中有机肥条件下,施氮可以提高蔗糖酶活性,前者中量氮肥效果最好,后者低量氮肥效果最佳。无有机肥条件下,低量氮肥可以提高脲酶活性,但中量和高量会抑制其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继义 赵哈林 崔建垣 张铜会 赵学勇
对樟子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和土壤水分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年林龄的樟子松人工林3 0 0cm深层的土壤水分已基本耗竭,而且整个生长季还在持续减少,土壤水分不能得到有效补给;林木生长衰弱,平均高仅3 59m ,平均胸径5 77cm ,并出现大量枯梢;林木生长已受到土壤水分亏缺的严重制约,林分开始衰败;林下草本层发育良好,盖度较高。研究指出,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林在不适宜的密度下造成群落结构与环境条件不相适应,存在着由乔木植被向草本植被演替的规律,对人工林群落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指出通过密度控制、树种选择等措施可以进行调整,延缓土壤水分的耗竭速度,提高林分的稳定性。要建立稳定性更高和维持时间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中华 刘灵 王宏翔 王千雪 胡艳波 张吉利 王春来 惠刚盈
[目的]了解沙地樟子松天然纯林中枯立木的数量及空间结构特征,探究枯立木形成的原因,为樟子松林的保护和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在沙地樟子松天然纯林中设置2块1 hm2的大样地,用全站仪对样地中所有胸径大于5 cm的立木进行定位并进行全面调查;对调查样地的基本特征,枯立木的数量特征及径级分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用于表达林分中枯立木微环境的活立木比的概念,并采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一元分布和二元分布分析方法,对枯立木与其最近4株相邻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块不同密度的樟子松天然纯林下更新幼苗和枯立木数量相差较大,密
关键词:
沙地樟子松 天然纯林 枯立木 红花尔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盼 刘灵 赵中华 王千雪 胡艳波 王宏翔 惠刚盈
分析内蒙古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天然林直径和树高的一元和二元分布特征,以期为该区樟子松天然林进行抚育经营等提供科学依据。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沙地南段的樟子松天然林中设置2块100 m×100 m的不同密度(940和1 149株/hm2)方形固定样地,按整体和分层的方法,对样地的林分直径和树高的变化规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块样地林木的最大、最小直径及平均直径相等;低密度林分直径分布较分散,高密度林分则分布较集中。2块样地上、下层林木的平均直径均基本相同;低密度林分上层木直径分布为正态,下层木则
关键词:
樟子松 胸径 树高 一元分布 二元分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谦 孙保平 丁国栋 赵国平 邓继峰 高广磊 王新星 李旭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及枯落物的水文效应。【方法】以陕西榆林不同密度(550,800,1 250,1 750,2 050,2 250,3 850株/hm2)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林下设置标准地采集土壤及枯落物,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密度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持水量及枯落物的持水特性。【结果】7种林分密度樟子松人工林中,密度为800株/hm2林地土壤的含水率最大(6.88%),土壤体积质量最小(1.51g/cm3),总孔隙度最大(42.99%),土壤有效持水能力最强(147.55t/hm2)。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枯落物总蓄积量不断增加,其值为16.23~27.99t/hm2,...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方祥 王东丽 李佳 吕刚 王凯 连昭 刘阳 钱晓彤
选取章古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半围封5年(E_5)和全围封10年(E_(10))固沙林地,以对应未围封5年(CK_1)和未围封10年(CK_2)固沙林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围封对樟子松林下植被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垂直分布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_5和CK_1的土壤种子库分别包括20种和15种植物,分属9科18属和7科13属;E_(10)和CK_2的土壤种子库则分别包括17种和15种植物,分属6科15属和6科13属。在围封林地中,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与灌木半灌木分别占47.83%、39.13%和13.04%,在对照林地中则分别占50%、38.89%和11.11%。E_5、CK_1、E_(10)和CK_2 4个林地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8 529.7、6 741.5、7 836.9和11 559.7粒·m~(–2);各林地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均在0–2 cm土层最大,表现为表层聚集性,其垂直分布规律在围封下与未围封具有一致性。围封林地的丰富度指数要高于对照林地,E_5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低于CK_1,E_(10)的则均高于CK_2。围封与对照林地林下植被土壤种子库种类组成上的相似性指数为0.88,豆科植物在围封与对照林地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围封能够增加科尔沁沙地固沙樟子松林下植被土壤种子库物种数,提高多年生植物和灌木半灌木的比例,适度围封可增加其密度,提高群落发展潜力并增强其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而保障固沙樟子松林的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
围封 樟子松 林下植被 土壤种子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腾飞 李贤伟 范川 魏鹏 刘运科 苏宇 杨正菊
【目的】探讨香樟人工林土壤表层(0~20cm)细根形态特征、生物量及碳氮含量变化动态,为深入研究人工林细根的养分、水分吸收规律及碳在地下的分配特点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取四川雅安市雨城区老板山31年生香樟人工林,随机设置20m×20m样地3块,于2011年的1,4,7和10月份,在各样地按"S"形选取5个采样点,采用根钻法,分0~10和10~20cm土层采集根系样品,用WinRHIZO 2005根系分析系统对细根形态进行分析,并测定细根生物量及碳氮含量。【结果】1)1~5级细根随着根序的增加,平均直径、生物量和细根C含量逐渐增大,比根长(SRL)、根长密度(RLD)和细根N含量逐渐降低。2)...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屈皖华 李志刚 李健
为探讨施用有机物料对宁夏沙化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当地易得的杨树(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枝条、玉米(Zea mays)秸秆、牛粪为原料,通过桶栽方法研究了有机物料单施和配施对宁夏沙化土壤碳氮含量、酶活性及紫花苜蓿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添加对照相比,单施和配施有机物料(除牛粪外)均使土壤的碳、氮组分含量(除无机氮外)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单施牛粪处理增加了土壤的无机氮,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均最高,但是土壤C/N(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C/N(土壤微生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媛媛 靳嘉雯 陈硕 张帅 金予溦 江佳艺 郝祥蕊 张德龙 陈清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磷素循环特征存在差异性,土壤有机磷在酶解作用下的生物转化是磷素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外源碳氮的投入可能改变土壤磷素的生物转化,对于提高土壤磷素生物活性具有关键作用。为研究外源C、N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磷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设施菜田、粮田、草地、森林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分别设置对照(CK)、葡萄糖(G,500 mg/kg土壤)、硝酸钾(N,300 mg/kg土壤)、葡萄糖和硝酸钾(GN,500 mg/kg葡萄糖土壤和300 mg/kg硝酸钾土壤)4个处理,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外源碳氮添加对土壤有机磷和速效磷含量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添加碳源显著提高了菜田和森林土壤有机磷含量,分别提高了89.7%,40.6%;添加氮源,菜田土壤速效磷增加了14.2%,森林土壤速效磷降低了14.0%;与对照CK相比,添加碳源草地和森林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35.9%,25.5%,但其对菜田和粮田土壤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同时添加外源碳氮相较于CK处理增加了4种土壤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且在菜田和草地土壤中差异显著;在添加碳源的基础上,氮源添加降低草地和森林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分别达19.7%,16.5%,但对菜田和粮田土壤的CO_2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在菜田、粮田土壤中,外源碳氮投入后土壤胞外酶活性提升,将有机磷更多地矿化为无机磷,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为影响有机磷在土壤中矿化的主要因素;在草地、森林土壤中,外源碳氮的投入降低了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减缓了有机磷的矿化过程,因此,磷酸酶的活性为影响该土壤有机磷矿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灵 张含国 张明远 王晓红 黄艳 韦睿
以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实验林场34年生樟子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试验材料,筛选含碳率高、碳储量大的优良家系。测定其主要生长性状以及树枝、树叶、树干的含碳率,根据生长量模型估算各部分的生长量及碳储量,运用SPSS18分析软件估算各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树干材积、树干生物量、树干碳储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地上部分碳储量性状家系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分别为19.181%、20.955%、20.923%、19.894%和19.901%。木材基本密度、含碳率、木质素含量和综纤维素含量家系间遗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左毅 马冬云 张艳菲 李愿 王晨阳 郭天财
为了给不同专用小麦的育种及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强、中、弱筋小麦品种郑麦366、豫麦49-198、郑麦004,研究了不同穗粒位籽粒蛋白质含量、SDS沉降值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对于蛋白质含量,强、弱筋力类型小麦品种穗位差异均表现为下>中>上,而中筋品种豫麦49-198则表现为中>下>上;3个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在不同粒位之间均表现为G1、G2位蛋白含量显著高于G3位,表明G1、G2位籽粒对提高蛋白质含量有利。3个品种籽粒SDS沉降值均表现为中、下部籽粒较高;郑麦366的中、下部穗位的G1位SDS沉降值显著高于其他粒位;对于中筋和弱筋品种,粒位差异为G2>G1>...
关键词:
冬小麦 穗粒位 蛋白质 氮代谢酶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