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46)
- 2023(2247)
- 2022(1981)
- 2021(1769)
- 2020(1514)
- 2019(3508)
- 2018(3422)
- 2017(6173)
- 2016(3661)
- 2015(4134)
- 2014(3851)
- 2013(3896)
- 2012(3837)
- 2011(3530)
- 2010(3542)
- 2009(3282)
- 2008(3178)
- 2007(2896)
- 2006(2673)
- 2005(2456)
- 学科
- 济(11682)
- 经济(11663)
- 管理(8200)
- 业(7564)
- 企(6415)
- 企业(6415)
- 学(6097)
- 方法(5417)
- 数学(4604)
- 数学方法(4504)
- 财(3261)
- 中国(3218)
- 农(2978)
- 制(2653)
- 业经(2355)
- 水产(2192)
- 及其(2160)
- 理论(2132)
- 贸(2054)
- 贸易(2053)
- 易(1995)
- 农业(1965)
- 体(1936)
- 动物(1925)
- 和(1916)
- 地方(1876)
- 务(1870)
- 财务(1868)
- 财务管理(1859)
- 融(1807)
- 机构
- 大学(55571)
- 学院(53120)
- 研究(25284)
- 科学(20050)
- 农(18631)
- 中国(17930)
- 济(17321)
- 经济(16883)
- 所(15462)
- 农业(15268)
- 管理(15076)
- 研究所(14451)
- 业大(14027)
- 京(13618)
- 理学(12861)
- 理学院(12634)
- 管理学(12105)
- 管理学院(12050)
- 室(10601)
- 中心(10279)
- 省(10204)
- 实验(9852)
- 院(9780)
- 农业大学(9686)
- 实验室(9431)
- 江(9163)
- 重点(8998)
- 北京(8712)
- 业(8697)
- 科学院(8178)
共检索到83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玉红 翟亚楠 许耀鹏 张立钢 王振宇
将樟子松多酚分别与明胶和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复合,研究松多酚与蛋白质复合反应的优化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和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对产物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多酚-明胶复合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多酚-明胶质量比为2∶1,温度40℃,时间30 min,p H 7,此条件下复合率达70.35%;樟子松多酚-大豆分离蛋白复合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多酚质量比4∶1,温度30℃,时间20 in,p H5,此条件下复合率达47.21%,松多酚-明胶的复合率明显高于多酚-大豆分离蛋白的复合率(p
关键词:
樟子松 多酚 蛋白质 复合反应 性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玉红 翟亚楠 王振宇
本文采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液质联用方法对樟子松树皮中多酚化合物进行成分分析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通过UV-VIS分析松多酚在240~280、300~400 nm这2个波长范围内均有吸收峰,推断松多酚中含有黄酮类物质。通过IR分析可以得到松多酚的酚羟基AR—OH在3 400 cm-1νO—H对称伸缩振动产生强而宽的特征吸收峰以及在1 390~1 315 cm-1的羟基δO—H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说明松多酚分子中存在酚羟基,属于酚类物质。经HPLc和Lc-mS分析可以推断樟子松多酚中主要有7种组成成分,分别为儿茶素、芦丁、绿原酸、没食子酸、芥子酸-葡糖苷、芍药-3-葡萄糖(半乳...
关键词:
樟子松 多酚 成分分析 结构鉴定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玉红 翟亚楠 党媛 史吉意 王振宇
为了促进松多酚资源的综合利用,以樟子松树皮松多酚为原料,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实验从9种大孔树脂中筛选出适合纯化松多酚的大孔树脂,利用Box-Benhnken设计对樟子松树皮松多酚初级纯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樟子松树皮松多酚初级纯化的最佳条件为上样液浓度2.5 mg/mL、上样液体积28 mL、洗脱速率10mL/min、洗脱剂乙醇浓度51.6%、径高比1∶27.3。优化后樟子松树皮松多酚纯度可达到69.23%。由此可知,AB-8大孔树脂能较好地纯化富集樟子松松多酚。
关键词:
樟子松 松多酚 纯化 响应面优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辛霞 景新明 孙红梅 于文文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影响麻栎种子中蛋白质提取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最佳提取条件,即采用含有1mmol.L-1EDTA,1mmol.L-1AsA,1mmol.L-1DTT,1mmol.L-1GSH,5mmol.L-1MgCl2,0.05%TritonX_100和20%甘油的50mmol.L-1磷酸钾缓冲液(pH值7.5),加入与材料等质量的不溶性聚乙烯多聚吡咯烷酮(PVPP)与材料共同研磨,即可获得大量的蛋白质。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PVPP的用量,PVPP阻止了多酚与蛋白质的结合,并将多酚沉淀,从而增加了蛋白质的溶解性。
关键词:
麻栎 种子蛋白质 多酚 PVP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智达 M.A.H.Ismond
油菜在中国和加拿大都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菜籽饼中蛋白质含量在28% ~45 % 之间,但也含大量抗营养物质,其中多酚类物质对蛋白质的色泽影响较大,到目前为止,它仅能部分被人们用来作为动物饲料。本研究采用新的提取方法,即先用80 % 乙醇脱除酚类物质,然后以0.01~0 .1 mol/LNaCl 和0 .01 ~0 .1 mol/LNaH2PO4 ,pH 值控制在5 .0 ~6 .0 进行提取。结果显示0.01 mol/LNaCl 和0 .01 mol/LNaH2PO4 ,pH 为5 .0 时提取效果最佳。此种方法在有效脱除营养物质后,可得到优质菜籽蛋白质
关键词:
菜籽饼 蛋白质 理化特性 多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宝娟 郭耸松 李继泉 李玉灵
【目的】砂寻求最合理的铁尾矿基质改良措施,为铁尾矿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铁尾矿砂与无机肥、有机肥和土壤的不同配比处理的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改良方法对尾矿基质理化性质及油松和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随无机肥施肥比例增加,铁尾矿土壤密度、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饱和持水量和总孔隙度与100%尾矿砂处理均无明显差异;随着有机肥施用量增加,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饱和持水量及总孔隙度均明显增大,土壤密度呈下降趋势,其中10%猪粪施肥配比与100%尾矿砂处理差异显著(P<0.05);随着掺土量增加,铁尾矿土壤密度逐渐降低,而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饱和持水量逐渐升高,掺土比例达...
关键词:
铁尾矿 改良措施 基质理化性质 植被恢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娟娟 谢婷 刘文涵 汪鹏 王岩 陈跃平 周岩民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丙二醛(MDA)对豆粕蛋白质氧化的影响以及茶多酚(TP)的缓解作用。[方法]将新鲜豆粕分为8个处理组,豆粕分别采用0、0.1、1、10 mmol·L~(-1) MDA进行处理,同时另用0、0.1、1、10 mmol·L~(-1) MDA和0.6 mg·mL~(-1 )TP进行处理,测定豆粕中的羰基、巯基、氨基酸含量等指标。[结果]随着MDA浓度的升高,豆粕中羰基含量逐渐增加(P<0.05),巯基和总巯基含量、蛋氨酸、酪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豆粕蛋白质体外消化率逐渐降低(P<0.05),巯基和总巯基基团含量显著降低(P<0.05),豆粕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巯基和总巯基基团含量、豆粕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均极显著降低(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星 彭俊懿 石江涛 夏重阳 何锐
【目的】为了探究针叶树幼龄材中应压区、过渡区和对应区木材的性质差异。【方法】取樟子松应力木的幼龄阶段试材(3~9年轮),通过解剖技术和化学分析比较研究了应力木中的管胞特征和微纤丝角,间接量化了木质素相对含量,并总结了幼龄材阶段这些特征在不同年轮及早晚材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年轮的增长,应压区管胞的双壁厚差异较大,而对应区与过渡区较为相似。应压区的管胞发生了明显的细胞壁增厚现象,早晚材双壁厚平均分别为6.16和7.54μm;过渡区分别为3.85和6.12μm;对应区为3.69和5.12μm。3个区域早材双壁厚数据均比晚材更离散。随年轮数增加,应压区和过渡区晚材微纤丝角快速减小,对应区晚材微纤丝角先减小后增大。应压区早材和晚材微纤丝角平均值分别为34.77°和28.88°,微纤丝角平均值均大于过渡区和对应区。光谱分析表明,应压区木质素含量高于其他区域。应压区早晚材木质素结构存在差异较大,早材低于晚材。对应区和过渡区均早材高于晚材。对应区木质素含量随年轮增大相对稳定。【结论】樟子松幼龄材应力木中,应压区与过渡区、对应区的构造特征及化学成分存在差异,与成熟材的规律相似。另外,在幼龄阶段,应力木在不同生长年份,早晚材也存在差异,说明应力木性质形成与环境因素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学利 杨树军 张百习 白雪峰
对章古台不同感病等级樟子松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感病后,根际土壤的 pH值随感病程度的加重而上升,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CEC值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根际土壤中盐分的富集程度明显下降,全N、速效N、速效K的富集程度和速效P的亏缺程度明显下降;樟子松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和酶的活性随感病等级的加重呈下降趋势,说明樟子松感病后,其根系的生物活性下降。
关键词:
樟子松 感病等级 根际土壤 非根际土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国 宋廷茂 李志丹 赵朝中
本文研究了8种贮藏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Rupr.)Rupr.和樟子松(Pinussylvestris L.var.monglica Litvin)苗木的方法.结果表明:苗木窖贮藏法显然优于露天贮藏法.目前生产中应用的露天假植+盖草帘法严重影响苗木质量,造林成效低.苗木窖中,覆砂、塑料容器袋和纸板箱、钙塑箱贮藏法效果比较好,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有保证,应推广.尤其是钙塑箱和塑料容器袋贮藏苗木,便于运输,减少了从贮藏到造林地的许多环节,造林成效显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全昌明 邢小军 李振昌 何誌光
该文调查了伊金霍洛旗地区的油松和樟子松生长状况、二者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植株的含水率和生物量以及其在生物体各构件中的分配 ,并测定分析了植物体的蒸腾速率 .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樟子松的生长状况要明显好于油松 ;该地区种植这两种树种有出现地力衰退的趋势 ,提倡营造针阔叶混交林 ;从蒸腾速率来看 ,油松的抗旱性要比樟子松强 ,但二者都是弱蒸腾树种 ,且樟子松所具有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较油松的高 ,在该区沙地应更提倡营造樟子松 .
关键词:
樟子松 油松 生长状况 土壤养分 抗旱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立春 刘铭宇 刘银帮
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林业局金沙林场落叶松和樟子松人工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在树干基部、树干1.3m处以及树高的20%、40%、60%和80%处截取5cm厚的圆盘各1个。在每个圆盘南向通过髓心锯下一个楔形木块,将每个楔形木块沿径向切割成相等的8段,测量其宽度和年轮数,并用排水法测定各样品的基本密度。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落叶松和樟子松木材基本密度的株内变异、株间变异、径向变异、沿树干方向的变异以及年轮组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落叶松和樟子松单株树木内木材基本密度存在变异,在树干不同高度处存在显著的株间变异和径向变异。落叶松树干基本密度在纵向呈现逐渐递减趋势,而樟子松呈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国 宋廷茂 赵朝中 刘晓娟
本文详细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5种主要苗木类型的年生长规律,并应用有序样品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苗木生长时期进行了定量划分,目的是为培育优质壮苗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春宁 郑彩霞 包仁艳
采用4种pH值和2种SDS浓度的TrisHCl提取液、TCA丙酮溶液对油松胚珠蛋白质进行提取.经SDSPAGE电泳检测,提取液pH值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与SDS浓度有关.低浓度SDS(0.2%)需要提高提取液的pH值,pH8.8的效果最好.SDS浓度提高到2%,pH值对蛋白提取量影响不明显,电泳条带都很清晰,同时分子量为14.4、16.1、17.1kD的蛋白条带明显增强.经IEF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TCA丙酮沉淀法所得图谱效果好、干扰少、蛋白点数多;用pH8.8TrisHCl提取液提取时,低浓度SDS(0.2%)比高浓度SDS(2%)所得图谱效果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段青源 麦康森 申屠基康 高前欣 杨家峰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大豆油为脂肪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5%、40%、45%和脂肪水平分别为7%、9%、11%的二因子三水平的实验饲料,并以鲜杂鱼饲料为对照,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体质量36.5~42.9 g)进行为期20周的养殖实验,研究三疣梭子蟹对蛋白质、脂肪的需要量,以及对卵巢色素沉积的影响。养殖实验采用海区串笼吊养方式,每个吊笼放养1只雌蟹。实验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18个蟹,3个重复。结果表明,不同蛋白质、脂肪水平饲料对三疣梭子蟹增重率(269.24%~404.90%)、饲料系数(2.01~2.55)、蛋白质效率(1.02%~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