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77)
- 2023(3263)
- 2022(2718)
- 2021(2490)
- 2020(2051)
- 2019(4527)
- 2018(4248)
- 2017(7150)
- 2016(4191)
- 2015(4565)
- 2014(4304)
- 2013(4272)
- 2012(3917)
- 2011(3620)
- 2010(3548)
- 2009(3134)
- 2008(3231)
- 2007(2846)
- 2006(2517)
- 2005(2257)
- 学科
- 济(13273)
- 经济(13264)
- 管理(7272)
- 业(7223)
- 学(6877)
- 企(5822)
- 企业(5822)
- 方法(5692)
- 数学(4930)
- 数学方法(4770)
- 农(3762)
- 中国(3472)
- 业经(3340)
- 地方(3008)
- 税(2903)
- 制(2814)
- 财(2785)
- 税收(2687)
- 收(2657)
- 农业(2626)
- 理论(2608)
- 环境(2298)
- 和(2255)
- 森(2086)
- 森林(2086)
- 林(2035)
- 发(2010)
- 银(1963)
- 贸(1943)
- 贸易(1941)
- 机构
- 大学(59990)
- 学院(59510)
- 研究(26903)
- 科学(21673)
- 中国(18494)
- 农(18455)
- 济(17302)
- 管理(17059)
- 经济(16765)
- 所(16107)
- 研究所(15264)
- 业大(14938)
- 农业(14724)
- 理学(14656)
- 理学院(14378)
- 京(13963)
- 管理学(13676)
- 管理学院(13580)
- 中心(11540)
- 省(11283)
- 院(10752)
- 室(10736)
- 实验(10231)
- 江(10014)
- 实验室(9732)
- 农业大学(9543)
- 重点(9233)
- 研究院(9046)
- 北京(8849)
- 技术(8758)
- 基金
- 项目(47059)
- 科学(34693)
- 家(33109)
- 国家(32910)
- 基金(32817)
- 研究(27126)
- 科学基金(25503)
- 自然(19353)
- 省(19181)
- 自然科(18876)
- 自然科学(18869)
- 自然科学基金(18520)
- 基金项目(17274)
- 划(16983)
- 社会(14901)
- 社会科(14061)
- 社会科学(14056)
- 资助(13842)
- 教育(12265)
- 科技(12099)
- 计划(12051)
- 重点(11921)
- 科研(10117)
- 发(10089)
- 专项(9512)
- 编号(9293)
- 创(9141)
- 部(8942)
- 创新(8702)
- 课题(7998)
共检索到87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晓曦 刘增文 邴塬皓 朱博超 杜良贞 祝振华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是黄土高原北部半干旱风沙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具有良好的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性能。然而,与其他很多纯林一样,樟子松纯林的生长后期也逐渐出现了地力衰退、土壤退化和下木更新困难等问题(曾德慧等,2002;刘增文等,2009)。为了改善樟子松纯林
关键词:
樟子松 凋落叶混合分解 养分释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继德 杨雨春 申方圆 孟俊 杨立学
【目的】研究落叶松属不同树种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特征,揭示凋落物分解与养分释放规律,对深入探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意义重大,为落叶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同一生境下4种40年生的落叶松人工林(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网袋法进行分解实验。基于不同分解阶段,称量凋落物残留质量,测定凋落物中主要元素(C、N和P)和难降解成分(木质素、纤维素和缩合单宁)的含量,进而计算凋落物整体残留率、各分解阶段的质量损失率和养分释放率,建立Olson指数分解模型,分析树种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别明确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与初始基质质量和养分释放率的关系。【结果】分解到90 d,日本落叶松林凋落物质量损失率显著高于华北落叶松林(P<0.05),质量损失贡献率最大,且其木质素和纤维素释放率显著高于长白落叶松林(P<0.05)。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与初始C∶N比值呈显著负相关。分解90~360 d,华北落叶松林凋落物质量损失率最高,质量损失贡献率最大,且其木质素释放率显著高于长白落叶松林(P<0.05)。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与初始木质素含量和Lignin∶N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N和木质素释放率呈较强正相关。分解360~450 d,长白落叶松林凋落物P和木质素释放率最高,缩合单宁释放率最低。兴安落叶松林凋落物纤维素和缩合单宁释放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树种(P<0.05)。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与C和纤维素释放率呈较强正相关,与P释放率呈较强负相关。4种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C、N元素、木质素和缩合单宁呈直接释放模式;P元素呈淋溶-富集-释放模式;纤维素呈淋溶-富集模式。【结论】凋落物初始N、木质素含量和C∶N比值及难降解成分释放率是影响其分解的重要因素。兴安落叶松林凋落物分解最快,加快了养分循环,而华北落叶松林凋落物分解最慢,减缓了养分循环。这对落叶松属不同树种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落叶松属 人工林 凋落物分解 养分释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良贞 刘增文 祝振华 李茜
【目的】检测刺槐分别与其他10个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后是否对Cu、Zn、Ni和Cd等微量元素的释放产生促进作用,从微量元素的角度研究刺槐与拟混交树种的种间养分关系,为刺槐混交林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黄土高原,于秋末冬初采集刺槐及其他10个树种的当年枯落叶,并剪成1cm大小的碎片或长1cm的短针叶,同时采集无林荒草地腐殖质层(0~20cm)土壤作为介质,在室内相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以尼龙网袋埋土法连续345d进行枯落叶混合分解培养试验,并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AAS)测定枯落叶分解前后微量元素Cu、Zn、Ni、Cd的含量。【结果】枯落叶分解过程中,Cu、Zn、Ni和Cd的释放速率均以柠...
关键词:
刺槐 枯落叶混合分解 微量元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宏蕊 陈金玲 金光泽
为探索氮添加对原始阔叶红松林凋落叶分解及养分动态的影响,以红松、枫桦、水曲柳及3个树种混合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袋法,进行了2年的分解试验。施N水平分别为N0(0 kg/(hm~2·a))、N1(30 kg/(hm~2·a))、N2(60 kg/(hm~2·a))和N3(120 kg/(hm~2·a))。结果表明:施N对混合凋落叶分解影响显著(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晓荣 雷蕾 付甜 潘磊 曾立雄 肖文发
【目的】探讨不同抚育择伐处理对马尾松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规律的短期影响,为马尾松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三峡库区马尾松为研究对象,设置未择伐(保持林分现状,无人为干扰)、除灌(清除林内灌木层和阔叶更新层,保留马尾松更新小树)、伐除非马尾松(伐除胸径≥4 cm的非马尾松树种,择伐强度为15%)和伐除优势马尾松(伐除树木平均胸径以上的马尾松个体,择伐强度为70%) 4种抚育择伐处理,采用原位分解法,分析不同抚育择伐处理下马尾松林凋落叶经历12个月后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率差异,并探讨影响凋落叶分解的主要因素。【结果】未择伐、除灌、伐除非马尾松和伐除优势马尾松4种抚育择伐处理的凋落叶年分解速率分别为0. 304、0. 397、0. 311和0. 315 g·g-1a-1;相比未择伐,除灌、伐除非马尾松和伐除优势马尾松抚育择伐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马尾松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分别提高30. 59%、2. 30%和3. 62%;随着分解进程,不同抚育择伐处理下马尾松凋落叶C含量在前6个月显著降低,随后轻微波动,N含量呈先释放后持续固持的趋势,P含量则无规律性变化;处理与分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C和N释放速率影响显著,而对P影响不显著;凋落叶分解速率与初始N含量和N/P显著正相关(P0. 05)。【结论】短期来看,不同抚育择伐处理均能提高马尾松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减缓养分过度累积,促进养分归还土壤。未来开展马尾松林经营时,应选择林分各层次的轻中度择伐,以调控形成合理林分结构、促进马尾松林养分循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施妍 陈芳清
[目的]研究外来引进树种日本落叶松林凋落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分解袋法分别对18年生和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以及周围针阔混交林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速率均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日本落叶松纯林;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18年生日本落叶松林。其中不同林分的凋落物残留率与时间呈指数相关,凋落物年分解系数(K)也表现为针阔混交林(0.555 6)>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0.445 0)>18年生日本落叶松林(0.366 2)。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初始N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C/N比呈显著负相关,高的木质素含量对凋落物的分解有一定影响。C元素、K元素表现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喆 刘延文 纪福利 刘晓兰 贾忠奎 马履一
采用凋落物袋法对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叶凋落物以不同比例混合(pB、pL、8L:2B、7L:3B、6L:4B、5L:5B),研究凋落物混合分解的分解速率及养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比例华北落叶松—白桦凋落物混合分解均表现出了前期分解迅速,后期分解缓慢的特点。单独分解时,纯白桦的分解速率要高于纯华北落叶松的分解速率,混合凋落物对凋落物的分解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6L:4B的凋落物残留量最小,分解最快。在分解前期,混合凋落物对分解速率并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动态有显著混合效应。混合分解促进了华北落叶松凋落物中n、p的富集,且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沈海龙 丁宝永 沈国舫 陈爱民
实验在位于张广才岭西坡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人工林实验站进行。结果如下,樟子松枯叶在凋落后第1年和第3年的失重率分别34.67%和63.75%,樟子松枯落球果、树皮和树枝在凋落后第1年的失重率仅为枯叶的36.69%、33.66%和30.12%;红松、柞树、榆树和水曲柳枯叶在凋落后第1年和第3年的干物质失重率分别为樟子松枯叶的58.70%和84.71%、81.6%和80.55%、134.94%和156.55%及124.26%和147.71%。凋落后第1年的干物质失重量达总凋落量的26.61%,其中占总凋落量的11.85%阔叶树枯叶的失重量达总失重量的20.51%;占总凋落量43.64%...
关键词:
枯落物,干物质,分解动态,失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东丽 郝可欣 梁潇洒 方祥 汤家喜 连昭 赵艳 沈海鸥
为明确干扰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固沙林凋落物水文生态功能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持水法,选择章古台林龄为37和46 a樟子松为对象,以邻近立地条件一致的围封林地为对照,研究干扰对不同类型凋落物的蓄积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樟子松林下凋落物盖度、厚度与蓄积量在干扰条件下分别为60%~85%, 0.4~1.4 cm和1.8~2.8 t·hm-2,均极显著小于封闭条件(P<0.05);在干扰条件下,不同凋落物的最大持水率从大至小依次为草本类、松针类、其他类,而在封闭条件下表现为草本类、其他类、松针类;不同凋落物的持水过程总体表现为初期大幅增加,其后趋缓,但是其快速持水的早晚各异,且草本类凋落物持水快速期在干扰条件下有所提前。③草本类凋落物的前期吸水速率明显高于松针类和其他类;草本类凋落物吸水速率在干扰条件下高于在封闭条件下;在干扰条件下,松针类凋落物的吸水速率较其他类的低,而在封闭条件下较高。总之,长期的松针收集与放牧干扰,通过影响樟子松林凋落物蓄积量、组成结构及其持水性,限制樟子松人工林的水文功能,亟需制定相应的经营与管理措施。图4表4参29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勋 张健 杨万勤 张艳 张明锦 刘华 刘洋
为了调整低山丘陵区低效林林分结构,探明马尾松人工林不同林窗下凋落物的全碳释放规律,论文以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人为采伐形成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7种不同大小林窗(G1:100 m2,G2:225 m2,G3:400 m2,G4:625 m2,G5:900 m2,G6:1 225 m2,G7:1 600 m2)为研究对象,以林下为对照,研究了乡土阔叶树种红椿(Toona ciliaTa)凋落叶近1 a的全碳释放率和全碳释放速率(每30 a)。结果表明:1)相对小型(100~200 m2)和大型(1 225~1 600 m2)林窗以及林下,中型(400~625 m2)林窗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项文化 闫文德 田大伦 雷丕锋 方晰
通过外加氮源或将杉木针叶与林下植物叶混合来改变杉木林凋落物中针叶的养分状况,与杉木林针叶凋落物分解进行比较,分析针叶养分状况及其对杉木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杉木针叶与林下植物叶混合和外加氮源均对凋落物分解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经过153d的分解后,未经处理的杉木针叶干质量损失率为20·49%,与林下植物叶混合的凋落物干质量损失率为43·67%,其促进作用最大;外加4gNaNO3的促进作用次之,凋落物干质量损失率为42·07%;外加2g NaNO3的凋落物干质量损失率为29·13%。对分解过程中各试验方案的凋落物干质量保留率进行方差分析,在开始的62d内,与林下植被叶混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巍伟 吕瑞恒 刘勇 陈晓 李国雷
以不同间伐强度下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为研究对象,根据氮含量将凋落物分为不同类型,采用轮置分解法,探讨间伐强度和凋落物类型两因素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凋落物氮释放年变化规律、氮净积累量和氮净释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一定间伐强度范围内,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氮含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在极轻度(I)、轻度(II)、中度(III)和强度(IV)间伐林下分别为(0.128±0.01)g、(0.210±0.02)g、(0.233±0.02)g和(0.125±0.01)g。2)凋落物类型影响凋落物氮释放年变化规律,其中低氮凋落物表现为"积累—释放—积累",而中氮和高氮凋落物大体上表现为"释放—积累—释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邹志广 张马啸 黄小艳 张新阳 李树斌 周丽丽
[目的 ]研究升温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碳(C)、氮(N)、磷(P)释放规律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杉木人工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特征。[方法 ]收集中龄林(18年生)、成熟林(30年生)和过熟林(42年生)3个发育阶段的杉木凋落叶,设置25、30和35℃3个温度梯度进行室内模拟分解试验。[结果 ](1)在264 d的分解周期内,各发育阶段杉木凋落叶C、N、P残留率总体表现为随分解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但不同元素残留率变化模式不同,C残留率表现为释放—富集—释放模式,N残留率表现为富集—释放模式,P残留率表现为释放—富集模式。(2)拟合模型结果表明,成熟林与过熟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N周转期在35℃处理下比25℃处理分别缩短了34.4%和16.9%,P周转期分别缩短了38.4%和43.8%。(3)不同发育阶段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N、 N:P比总体呈波动变化,C:P比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杉木凋落叶C:N、C:P、 N:P比变幅分别为9.32~39.0、949~2 194、32.7~153,升温处理在凋落叶分解过程总体上增大了C:P、 N:P,降低了C:N比。[结论 ]温度升高能够缩短成熟林、过熟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N、P的周转期,提高各发育阶段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C:P、 N:P,说明杉木凋落叶分解明显受P限制,建议根据不同发育阶段杉木的生长需求,适当增加磷肥的施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仁洪 胡庭兴 涂利华 刘闯 雒守华 向元彬 戴洪忠 谢财永
通过原位试验,研究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凋落叶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试验设4个施氮水平:对照(CK,0kg·hm-2a-1)、低氮(LN,50kg·hm-2a-1)、中氮(MN,150kg·hm-2a-1)和高氮(HN,300kg·hm-2a-1)。结果表明:1)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P和Mg元素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N元素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K元素则为上升—下降—上升,Ca元素先升后降。各处理C,P,Ca和Mg元素都表现为直接释放,K元素为富集—释放,而N元素CK呈现淋溶—富集—释放,LN,MN和HN却为直接释放。2)氮沉降可促进凋落叶C,N,P,K,Ca,Mg元素的释放,其中MN促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莉莎 张金池 庄家尧 司登宇
于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利用野外分解袋法在苏南丘陵区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3种林分内进行凋落叶客置后分解速率及养分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树种分解速率大于针叶树种;分解系数k麻栎叶最高(k=0.391 4),马尾松叶居中(k=0.238 8),杉木叶(k=0.209 1)较低;分解系数k与初始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失重率分别与氮释放率(P<0.05)、磷释放率、有机碳释放率显著正相关(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