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4)
- 2023(7662)
- 2022(6178)
- 2021(5515)
- 2020(4382)
- 2019(9905)
- 2018(9586)
- 2017(17790)
- 2016(9416)
- 2015(10728)
- 2014(11106)
- 2013(10782)
- 2012(10390)
- 2011(9870)
- 2010(10189)
- 2009(9512)
- 2008(9461)
- 2007(8472)
- 2006(7997)
- 2005(7719)
- 学科
- 济(67188)
- 经济(67126)
- 管理(25146)
- 业(21398)
- 方法(19802)
- 地方(18845)
- 企(17676)
- 企业(17676)
- 数学(16201)
- 数学方法(15986)
- 中国(14814)
- 学(13660)
- 业经(13389)
- 地方经济(13258)
- 农(11612)
- 理论(9847)
- 财(9244)
- 制(8919)
- 和(8531)
- 融(8466)
- 金融(8466)
- 农业(8361)
- 发(7950)
- 环境(7897)
- 经济学(7729)
- 教育(7345)
- 体(7330)
- 银(7238)
- 银行(7221)
- 贸(7191)
- 机构
- 大学(153169)
- 学院(151144)
- 济(73115)
- 经济(71692)
- 研究(58343)
- 管理(52772)
- 理学(44636)
- 理学院(44025)
- 管理学(43270)
- 管理学院(42961)
- 中国(42597)
- 京(32925)
- 科学(32860)
- 财(32304)
- 所(29491)
- 研究所(26449)
- 财经(25073)
- 中心(24457)
- 经济学(24261)
- 江(23563)
- 经(22553)
- 范(22066)
- 师范(21902)
- 北京(21451)
- 经济学院(21372)
- 院(20702)
- 农(20256)
- 州(18575)
- 财经大学(18315)
- 师范大学(17997)
- 基金
- 项目(91220)
- 科学(71781)
- 研究(69129)
- 基金(65487)
- 家(56474)
- 国家(55981)
- 科学基金(47281)
- 社会(46185)
- 社会科(43699)
- 社会科学(43685)
- 省(34839)
- 基金项目(33091)
- 教育(31726)
- 划(29211)
- 自然(27236)
- 资助(27098)
- 编号(27081)
- 自然科(26553)
- 自然科学(26547)
- 自然科学基金(26048)
- 成果(23260)
- 发(21680)
- 重点(21254)
- 部(20374)
- 课题(20254)
- 国家社会(19571)
- 创(18462)
- 发展(18217)
- 展(17954)
- 教育部(17875)
共检索到246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晶
樊纲的《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一书从基础理论层面全面考察了现代三大经济流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三者都是"片面的科学"。各种理论的"片面的科学性",也就意味着它们需要并能够相互补充。三大理论的综合,为转变"苏联范式"奠定了基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秋石
本文介绍了威廉.拉让尼克关于市场经济的一些观点,并对此进行了商榷。本文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不太好的制度,但没有更好的替代。一旦选择了它,就应该尽量避免坏的市场经济,实现好的市场经济,因此完善市场制度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拉让尼克 市场经济 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跃进
纵观十年来有关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理论研究,不难看到二元经济理论在其中的深刻影响。但对改革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经验和教训的分析,我们发现:虽然中国今天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个具有二元结构特征的经济,但若是不加批判地直接运用二元经济理论来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结构变革,其结局将事与愿违。本文试结合我国今天的现实,对传统的二元经济理论的几个方面作点剖析,以期有益于我国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和经济的稳定成长。一、理论与现实的偏差:剩余劳动力的非均质构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元志
企业存在是因为企业是有效率的制度,可以保护那些被发现的收益。企业同样是未来价值创造的孵化器。企业不仅是代理人之间的一系列契约,它同样是代理人在知识与资源方面进行协调合作的好方式。经济学视角与战略管理视角是彼此互补而不是相互竞争的。研究的关键在于如何明确不同交易机制在价值创造与保护方面的成本与收益。
关键词:
企业理论 战略管理视角 经济学视角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晶
樊纲认为改革不是简单的政府决策,而是一个社会内生的、整个社会共同选择的过程。经济体制改革从本质上来说是经济社会中各利益集团的利益相互冲突、其相互关系不断发展、调整的"博弈"过程。中国之所以选择渐进式改革,是由于改革旧体制阻力较大,即无法进行存量改革时,先通过增量改革来发展新体制。随着增量改革的积累,逐步改革整个经济的体制结构,为"存量"的最终改革创造条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马艳 王琳
从19世纪末开始,经济学家们纷纷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规律性现象,即大体50~60年出现一次长期波动,由此也开启了学术界对"经济长波"这一命题长达一个世纪的研究与探讨。对于长波的存在性问题,目前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即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中确实存在着长达50~60年的长周期波动现象。而对于长波形成的动因,现有的研究仍是众说纷纭,学者们由于选择的视角不同,往往得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国内外现有的长波理论进行了细致地归纳和梳理,并且按照研究视角的不同将现有研究分为三大类,即技术创新长波论、制度演进长波论以及内生机制长波论。在对这三大长波理论进行介绍、比较与评析的基础上...
关键词:
经济长波 技术创新 制度演进 内生机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建伟
一、批判中的建构在经济思想史中,经济学家选择制度分析方法不仅仅是源于其对经济现实的关注与洞察,同时也基于其对既有的正统经济学范式的不满与批判。他们在批判中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经济学说史上不容忽视的制度分析学派,制度分析在不同的制度经济学家那里有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楠楠 李天鹰
西方教育经济学是一门教育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经济学的发展对西方教育经济理论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计量分析方法不断被用于教育经济理论的分析,经济效益取向日益增强。在对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进行批判性发展的基础上,行为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信息经济理论特别是信号理论的引入,进一步强化了教育的市场化、产业化趋势,使西方教育经济理论逐渐弱化了对教育社会功能的分析,并逐渐显露出其理论的缺陷。西方教育经济理论的演化和发展,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经济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警示性借鉴——教育产业化进程必须以社会效益为前提,在利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彰显教育的社会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袁葵荪
现代经济学关于政府经济作用的研究,基本上建立在对市场是否失败的争论之上。这种研究既未能确证政府干预以济的必要性。也未能对政府以济政策的建立提供令人满意的指导。本文试图运用一种新近提出的经济分析方法,说明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本文对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政府经济政策的基本性质作了初步探讨,并在这一新的基础上揭示了由“市场失败论”等体现出来的现代经济学框架的基本缺陷。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桂田
近20年来,随着束缚中国经济学界的各种思想禁锢的逐渐消除,国外现有的各种研究方法、各种理论学派及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引入中国大陆,中国经济理论的研究活动已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这种“多元化”趋势的产生,“百家争鸣”格局的形成,显然是符合经济理论演进轨迹的。如果说改革过程中,中国经济结构已形成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是符合生产力标准并能够有力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话,那么,也可以说经济理论研究活动的“多元化”趋势,也能有力地推动经济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德勇 许广月
本文在演化经济学的视角下,建设性地批判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试图建立一个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初步基准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新现代增长理论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高阳
经济周期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不胜枚举。本文将经济周期理论按其研究视角其分为两种:一种认为经济系统本身是渐近稳定的,经济波动由随机冲击引起;另一种认为经济波动是经济系统内自身形成的确定性动态结果。本文从这两种不同的视角去梳理当前地经济周期理论,评价与比较各种不同理论的优点及局限性,以期为将来的理论研究提供帮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安铁通
时代要求不断拓展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发展空间,一种有效的思路就是批判性吸收西方经济学中的科学成分。马克思经济理论不仅包括价值论还包括使用价值论。在坚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我们要重视拓展马克思的使用价值论。从价值论层面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西方效用价值论是对立的,但是从使用价值论层面看,西方经济学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科学成分,我们不应将价值论层面的对立扩大到整个学说体系。批判性吸收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因素用以完善、发展马克思使用价值论,可以极大地拓展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发展空间。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姜莉 潘永强
尽管新福利经济学凭借严谨周密的数理分析成为西方经济福利问题研究的主流理论,但是越来越多的西方福利经济学者也意识到,舍弃文化价值的新福利经济理论,其指导现实发展实践的代价是极其高昂的。然而囿于理论筑基和研究方法局限,西方福利经济学者对文化价值的争辩多为直觉判断,相关研究也零散而不成体系。基于马克思文化观审视,西方福利经济理论以“偏好”分析替代经济中的“需要”研究,并舍弃经济发展的文化维度而以人的“均质”理性假设抽象研究现实的复杂社会劳动关系,其理论分析范式无法完成现实发展实践的从“物本位”的单纯经济增长到“人本位”的社会全面发展转换的科学引导。通过对西方福利经济学文化价值核算的纠偏,证明经济福利既包含有形社会财富,也包含文化等无形社会财富;忽略经济发展中的文化价值,必然导致对经济福利成果的价值低估和对社会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马克思文化观对经济福利中文化价值的科学揭示,不仅为现实经济发展实践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指引,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指导方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孝兵
经济学总是离不开一些基本的假设前提 ,这些假设往往与其方法论密切相关。自从 18世纪以来 ,经济学界一直依靠经济人假设来分析以各种方式参与市场的人们的行为 ,并由此对自由交易制度的有效性作了缜密的推论。实际上 ,经济人假设有其局限性 ,在经济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 ,虽然几经锤炼 ,在内涵上有了新的拓展 ,其间也遭致了各个方面的质疑 ,但始终保留着“自利性”这一基本的规定性。现在看来 ,它只是揭示了人类经济生活中很小部分的规律 ,不可能一般化到人类经济生活的全部 ,它只是经济学研究范围的扩大 ,而不是本质上的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