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8)
- 2023(9852)
- 2022(8920)
- 2021(8468)
- 2020(6991)
- 2019(16179)
- 2018(16155)
- 2017(31187)
- 2016(17285)
- 2015(19487)
- 2014(19351)
- 2013(19168)
- 2012(17410)
- 2011(15627)
- 2010(15284)
- 2009(13704)
- 2008(13072)
- 2007(11117)
- 2006(9500)
- 2005(8021)
- 学科
- 济(64894)
- 经济(64826)
- 管理(46776)
- 业(44768)
- 企(37178)
- 企业(37178)
- 方法(33258)
- 数学(29008)
- 数学方法(28697)
- 农(17410)
- 学(16025)
- 中国(15438)
- 财(14705)
- 业经(14414)
- 地方(13214)
- 农业(11791)
- 理论(11599)
- 贸(11172)
- 贸易(11167)
- 和(10856)
- 环境(10842)
- 易(10812)
- 技术(10691)
- 教育(9728)
- 务(9721)
- 制(9712)
- 财务(9663)
- 财务管理(9648)
- 划(9300)
- 企业财务(9139)
- 机构
- 大学(242533)
- 学院(240808)
- 管理(97864)
- 济(88605)
- 经济(86574)
- 理学(86355)
- 理学院(85332)
- 管理学(83763)
- 管理学院(83357)
- 研究(78673)
- 中国(54693)
- 科学(53541)
- 京(51318)
- 农(44310)
- 业大(41784)
- 所(40014)
- 财(37624)
- 研究所(37236)
- 农业(35186)
- 中心(35139)
- 江(33147)
- 范(32050)
- 北京(31836)
- 师范(31693)
- 财经(31405)
- 经(28651)
- 院(28425)
- 州(27209)
- 技术(26882)
- 师范大学(25681)
- 基金
- 项目(175782)
- 科学(136769)
- 基金(126490)
- 研究(124848)
- 家(111356)
- 国家(110446)
- 科学基金(94361)
- 社会(76026)
- 社会科(71993)
- 社会科学(71972)
- 省(70234)
- 基金项目(68731)
- 自然(64063)
- 自然科(62526)
- 自然科学(62505)
- 自然科学基金(61375)
- 划(59005)
- 教育(57300)
- 资助(51893)
- 编号(51031)
- 成果(40604)
- 重点(39092)
- 部(37716)
- 发(37036)
- 创(36814)
- 课题(34820)
- 创新(34262)
- 科研(34133)
- 计划(33402)
- 大学(32409)
共检索到328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丽梅 王新一 孟祥东 李海春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槭菌刺孢色素产量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单因子试验及正交设计试验确定槭菌刺孢色素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以三氯甲烷为浸提剂、料液比为1:8、温度为50℃、浸提时间为5h、pH值为7.0时的提取效果最好,并在此综合条件下浸提2次。正交试验验证结果与预测结果基本接近,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关键词:
槭菌刺孢 色素 正交设计 提取工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新一 傅俊范 严雪瑞 李丽梅
研究了槭菌刺孢红色素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氧化还原稳定性和pH值稳定性,并针对柠檬酸、柠檬酸钠、苯甲酸钠、抗坏血酸和蔗糖等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对槭菌刺孢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除强碱(pH>9)、强光照对槭菌刺孢微生物红色素有不良影响外,对其无明显不良影响。因此,槭菌刺孢红色素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天然色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元山 詹逸舒 梁智群
红曲霉Monascus SP4-2经10 L发酵罐小试液体发酵、过滤、洗涤,获得菌丝体.在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次数,提取剂浓度、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红曲色素提取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剂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红曲色素提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干红曲霉菌丝体中提取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90%乙醇为提取剂,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3次可使菌丝体中红色素的提取率高达96.7%.
关键词:
红曲霉 红曲红色素 提取工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玲 王荣花 罗佳 宋永鹏
以芍药花为原料,对芍药花红色素浸提剂进行了筛选,并在芍药花红色素提取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L9(33)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浸提条件。结果表明,用丙酮、蒸馏水、盐酸、乙醇、氢氧化钠和无水乙醚作为浸提剂提取芍药花红色素时乙醇为最佳浸提剂;芍药花红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2.2,浸提温度75℃,浸提时间70 m 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红色素粗品得率为6.45%。
关键词:
芍药花 红色素 提取工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书栋 杨博智 张竹青 陈文超 戴雄泽
以干辣椒中所含辣椒红色素色价为考察指标,确定适宜的辣椒干制温度、干椒取样量和辣椒粉末粒径。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振荡法提取辣椒红色素的主要影响因素(转速、温度和时间)。结果表明,适宜的辣椒干制温度为60℃,干辣椒取样量为20个,辣椒粉末粒径为380μm;辣椒红色素提取的适宜条件为转速230 r/min,温度50℃,时间4 h。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用振荡法按适宜提取条件提取辣椒(干椒)红色素操作简便,提取率(辣椒红色素色价为10.68)高,方法易于推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艳萍
以新引进的美国黑宝石李子皮加工后的皮渣为原料,系统研究了提取溶剂、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对提取率和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取工艺条件是:pH=2的体积分数50%乙醇,室温下(20~25℃)浸提1.5~2h;红色素对常用的几种食品添加剂较稳定,耐光性较强,有一定的耐热和抗氧化性,但抗还原性较差。
关键词:
李子皮 食用色素 红色素 提取工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新华 林琳 鄂巍
以紫甘薯为原料,研究了溶剂浸提法、超声波萃取法和微波萃取法对紫甘薯红色素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溶剂浸提法虽提取率较高,但提取时间较长;超声波萃取法的提取率较低;微波萃取法是一种较好的提取方法,在1.0%的柠檬酸水溶液,料液比1:40,微波辐射功率700W,辐射时间45s的条件下,提取3次,提取量可达到9.469mg.g-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克华 杨金龙 陈建华 吴琦若 于华中 卢成瑛 卜小英
为探明一株G-短杆菌红色素的应用价值,对自松乳菇子实体中分离的该G-红色细菌种属与红色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细菌初步鉴定属沙雷氏菌属,其所产红色素包含水可溶及有机溶剂可溶两种组分;该色素不属于黄酮类物质,不同于胡萝卜素,可能属类胡萝卜素衍生物;该红色素可耐短时高温处理,对紫外线、还原剂以及对酸均较稳定,但易被氧化剂,Fe3+及Cu2+,散射光所破坏.该色素的变色pH域为8.68~9.94.
关键词:
G-细菌 红色素 理化特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洁红 谭兴和 郭时印 王锋 潘小红 周向荣
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温度、时间及料液比对湘西刺葡萄皮色素(VSP)提取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从刺葡萄皮粉中提取色素宜采用70%乙醇(含0.03%盐酸)作为提取剂;刺葡萄皮色素提取的响应面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6.7,提取温度46.7℃,提取时间68 min,该条件下提取量指标为8.125 9,模型预测精度达99.9%,比单因素组合条件下的提高了4.94%;回归方程优化明显提高了第一级、第二级提取率,使二级提取率由单因素最优条件下的90.18%提升到了97.3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彦杰
以龙葵果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树脂对龙葵果紫红色素的吸附率和解吸效果,及不同洗脱剂的洗脱效果,确定了用树脂法提取龙葵果紫红色素的工艺,并对用该工艺提取的龙葵果紫红色素的性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AB-8树脂对龙葵果色素的吸附和解吸效果较好,用体积分数50%乙醇洗脱100 m in得到的产品质量较好,树脂法提取的龙葵果紫红色素色价为35,产品收率为12.6 g/kg;AB-8树脂重复使用20次后吸附率仅降低1.45%;树脂法提取的色素水溶性好,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耐光性,在80℃以下热稳定性较好,且对低浓度的常用食品添加剂比较稳定;N a+,K+,C a2+,M g2+和Zn2+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虹 骆雪萍 梁超华 刘水泉 黄伟雄
以表面活性剂为增溶剂,微波水相提取紫荆花红色素的工艺。筛选出紫荆花红色素的最佳增溶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K12),确定最佳提取的条件为:微波档数高火,提取时间50s,K12浓度0.03%,提取料液比1∶80g/mL。
关键词:
微波提取 表面活性剂 紫荆花红色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华 菅蓁 郭耀东
【目的】获得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提取最佳工艺。【方法】分析了提取剂、盐酸用量、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用含体积分数0.1%盐酸的甲醇作为提取剂,40℃水浴中超声波辅助提取,提取时间50 min,料液比1∶7,提取2次。各因素对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结论】得到了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的最佳提取工艺,该工艺下花色素苷的提取率为73.10%。
关键词:
葡萄果皮 花色素苷 提取工艺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增玉 赵忠 史清华 李科友 朱海兰 马希汉 马玉花
研究了提取溶剂及其浓度、提取温度和有无氮气保护及提取时间对山杏种皮黑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提取的山杏种皮黑色素与人工合成的多巴黑色素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黑色素适宜于用0.5mol/L NaOH在60℃下提取2次,每次12 h,提取宜在氮气下进行,以防止黑色素的过度氧化。在该工艺条件下,经过酸水解和进一步有机溶剂洗涤及反复沉淀纯化以后,可从5 g山杏种皮中得到黑色素237 mg,得率为4.73%;山杏种皮黑色素中总多酚含量较高,约为262 mg/g。山杏种皮黑色素与合成多巴黑色素的理化性质非常相似,不溶于水和常见的有机溶剂,在1 mol/L KOH溶液中完全溶解,pH小于3时发生...
关键词:
山杏 种皮 黑色素 提取工艺 理化性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大勇 杨晓萍 田广宇 陶健君 李小卫
以草莓为原材料 ,对影响草莓红色素稳定性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色素不耐高温 ,光照稳定性差 ;pH值对草莓红色素的影响显著 ,色素溶液在pH为 3 0~ 7 0之间相对稳定 ;除金属离子A13 + 、Sn2 + 、Fe3 + 易导致溶液变色外 ,大多数金属离子对草莓红色素无影响 ;低浓度糖、高浓度抗坏血酸对草莓红色素有一定保护作用 ,而亚硫酸钠、双氧水、苯甲酸钠对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关键词:
草莓 红色素 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