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
- 2023(1225)
- 2022(1144)
- 2021(1135)
- 2020(1005)
- 2019(2282)
- 2018(2259)
- 2017(4583)
- 2016(2432)
- 2015(2798)
- 2014(2668)
- 2013(2672)
- 2012(2529)
- 2011(2158)
- 2010(2216)
- 2009(2066)
- 2008(2093)
- 2007(1880)
- 2006(1699)
- 2005(1556)
- 学科
- 业(9724)
- 济(9362)
- 经济(9344)
- 管理(9091)
- 企(8429)
- 企业(8429)
- 方法(4728)
- 数学(3945)
- 数学方法(3906)
- 农(3194)
- 财(3070)
- 制(2362)
- 务(2259)
- 财务(2254)
- 财务管理(2251)
- 业经(2194)
- 农业(2186)
- 企业财务(2180)
- 中国(1938)
- 银(1828)
- 银行(1828)
- 人事(1794)
- 人事管理(1794)
- 学(1771)
- 行(1754)
- 策(1712)
- 理论(1668)
- 贸(1586)
- 贸易(1584)
- 体(1566)
- 机构
- 大学(37032)
- 学院(36385)
- 管理(16607)
- 济(15630)
- 经济(15371)
- 理学(14872)
- 理学院(14752)
- 管理学(14534)
- 管理学院(14472)
- 研究(11093)
- 中国(8755)
- 财(7480)
- 京(7403)
- 农(6689)
- 科学(6394)
- 财经(6214)
- 业大(5851)
- 经(5670)
- 所(5460)
- 中心(5240)
- 江(5234)
- 农业(5157)
- 研究所(4959)
- 财经大学(4725)
- 经济管理(4551)
- 商学(4541)
- 商学院(4512)
- 经济学(4422)
- 北京(4401)
- 州(4105)
共检索到50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项颖颖 孙绪艮 王秀利 张霞 孟繁玲
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昆虫与植物间已形成各种各样的互作关系。其中植食性昆虫的食性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反应表达,昆虫对寄主植物的定向行为反应,是昆虫与植物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钦俊德,1987)。植食性昆虫在选择寄主的过程中,利用嗅觉、视觉、触觉和味觉等多种行为模式。寄主植物的挥发性物质通过昆虫的嗅觉感受器引诱昆虫到达植物,这是引导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槐小卷蛾 寄主选择 挥发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苏智 杨忠岐 魏建荣 王小艺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优势寄生性天敌。为了了解其在释放利用后能否保持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研究了这种小蜂在林间的转主寄主。通过调查 ,明确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林间的转主寄主种类 ,并研究了这些寄主的年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 ,以及白蛾周氏啮小蜂在这些寄主中的寄生率和出蜂量、雌雄性比等。结果表明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主有 7种 :美国白蛾 ,大袋蛾 ,柳毒蛾 ,榆毒蛾 ,国槐尺蛾 ,杨扇舟蛾和桃剑纹夜蛾。白蛾周氏啮小蜂年发生 7代 ,而美国白蛾年发生 2代 (部分年份可发生 3代 ) ,小蜂除寄生这 2代(或 3代 )美国白蛾蛹外 ,其余各代在这些转主寄主蛹中寄生。这些转...
关键词:
白蛾周氏啮小蜂 转主寄主 生物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立鹏 王军辉 于占晶 黄范全 孔祥波 王鸿斌 张苏芳 张真
为比较杨小舟蛾对不同寄主的选择差异性,利用生物观察法研究了该成虫在5种黑杨无性系寄主间的停靠选择行为和产卵选择行为,验证了5种寄主挥发物对该虫进行寄主选择过程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生理状态的成虫对5种寄主的选择率存在差异;雌性个体无论是否交配均表现出对5种样本相同的差异性选择,而雄性个体则未表现出这种选择差异性。在相同虫数下,有更多的交配后雌蛾对寄主做出了选择,与未交配雌蛾选择虫数相比差异显著。杨小舟蛾对碧玉杨的寄主产卵选择性最强,108杨次之,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余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杨小舟蛾 黑杨 动态顶空 寄主选择 产卵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喜中 孙学俊 邓彩萍 张晓飞 郝赤
通过田间笼罩试验,研究了小菜蛾对7种十字花科蔬菜的产卵选择性,以及喷施阿维菌素对小菜蛾产卵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其选择顺序为小白菜>油菜>芥菜>萝卜>菜心>甘蓝>花椰菜;喷施阿维菌素之后,小菜蛾对寄主的产卵选择性发生了变化,其在尽可能的躲避杀虫剂后才选择喜好的寄主植物.可见,寄主种类和阿维菌素共同影响小菜蛾的产卵选择行为.
关键词:
小菜蛾 寄主植物 阿维菌素 产卵选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奎武 蒋杰贤 游兰韶 陈永年 蒋祝瑞
应用均匀设计研究了斜纹夜蛾侧沟茧蜂与斜纹夜蛾 1龄末~ 2龄初幼虫、3龄幼虫和 4龄幼虫共存系统中 ,寄生蜂对不同龄期幼虫的选择寄生作用 ,建立了 3个龄期的幼虫被寄生量模型 .根据模型 ,计算了寄生蜂对 3个龄期幼虫寄生的选择系数 .结果表明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能寄生斜纹夜蛾 1~ 4龄幼虫 ,但当 1龄末~ 2龄初幼虫、3龄幼虫和 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 ,该蜂偏爱寄生 1龄末~ 2龄初幼虫 ,其次为 3龄幼虫 .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颖 王竹红 黄建
研究了刺桐姬小蜂雌虫的逐日产卵量、对寄主的产卵选择性及在不同寄主上子代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雌蜂在交配后第2天开始产卵,第3天达到产卵高峰.刺桐姬小蜂对不同寄主具有产卵选择性差异,在黄脉刺桐与刺桐东方变种上产生的虫瘿量最多,其次是刺桐,在鸡冠刺桐上未发现虫瘿.雌蜂最喜欢产卵于长1-2 cm的未展开或半展开的刺桐幼嫩叶片上,当新梢叶片大于3.5 cm时不产卵.刺桐姬小蜂一般在新梢叶片、叶柄上产生虫瘿,偶尔也在刺桐东方变种的嫩茎上产生虫瘿.黄脉刺桐和刺桐东方变种上虫瘿的出瘿率分别为49.73%和53.32%,虫瘿重量分别为32.90和38.67mg.个-1,在刺桐上虫瘿的出瘿率为0,且虫瘿重量...
关键词:
刺桐姬小蜂 日产卵量 寄主种类 产卵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福贵 周嘉熹 杨雪彦
通过观察混交林中黄斑星天牛( 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 选择寄主的行为,认为对不同抗性寄主,它选择寄主的行为不同。它能通过复杂的感觉行为和一定的时间找到混交林中的感性树种并造成严重危害和它们种群密度在感性树种上的上升。这种天牛选择寄主在远距离一般以植物气味定向,近距离则以性信息素调控增加种群密度。除视觉外,它的主要感觉行为是触角摆动和胫节磨擦,选择到达合适寄主是通过逐步的感觉阶段完成的。树皮粗糙程度、叶片特征、枝条特征及混交林密度对这种天牛选择寄主过程中的爬行、飞翔和栖息行为有一定影响。这种天牛取食不同树种后其行为表现差异很大。碧桃、香椿、刺槐、木槿、女贞...
关键词:
黄斑星天牛 抗虫性 行为学 寄主 混交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艳 高晓余 季爱兵 何月秋 肖春
【目的】揭示石斛篓象成虫对不同寄主的选择行为机制,发展新型害虫防治技术。【方法】采用陷阱式嗅觉测量仪、叶碟法分别测定石斛篓象成虫对4种石斛茎、叶的嗅觉反应和取食反应,采用罩笼试验测定成虫对4种寄主整株植物的选择行为。【结果】供试的4种寄主石斛中,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1年生叶对雌、雄成虫均有一定的引诱作用,而1、2年生茎的气味对雌、雄成虫选择反应差异不显著。石斛篓象雌、雄成虫均最喜食球花石斛(D.thyrsiflorum),尤其喜食球花石斛1年生茎、叶。罩笼试验结果表明,雌、雄成虫对球花石斛的选择性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石斛,而对1年生球花石斛的选择性又显著高于2年生。【结论】该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可采用鼓槌石斛1年生茎、叶气味物质和球花石斛品种的科学组合或不同石斛品种科学搭配的栽培方法来控制该象甲危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孟宪佐 李维维 韩艳
槐小巷蛾(CydiatradiasMeyrik)性诱剂的主要成分为(反、反)-8,10-十二碳双烯-1-醇(简式ESE10-12:OH)。从两个易得的C6原料出发,通过Grignard偶联反应合成了这种性诱剂。林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ESE10-12:OH对槐小卷蛾具有强烈的引诱作用,诱蛾量的变化能及时而准确地反映林间槐小卷蛾的发生与消长情况,从而为进行适时而有效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杜燚 杨卫诚 何琴琴 翁涛 肖佳兴 杨姣
【目的】通过研究绿带妒尺蛾Phthonoloba viridifasciata幼虫对寄主植物的趋向反应和对寄主植物叶片的化学成分分析,为后续研发绿带妒尺蛾引诱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内用培养皿测定了在不同叶碟组合下,绿带妒尺蛾2龄幼虫对不同叶碟的趋性选择。使用正己烷制作寄主植物样品粗提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寄主植物嫩叶浸提物的化学成分。使用卡方检验比较绿带妒尺蛾幼虫对不同处理的趋性选择。【结果】(1)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和小黑桫椤Alsophila metteniana分别与绿色叶碟配对时,绿带妒尺蛾幼虫对桫椤和小黑桫椤的选择频次极显著高于对绿色叶碟的选择频次(P<0.01)。(3)黑暗条件下,4种蕨类植物叶碟共存时,绿带妒尺蛾幼虫对桫椤的选择频次显著高于对其他3种蕨类植物的选择频次(P<0.05),其中对桫椤的选择频次最高,达46次,占总频次的38.3%。(4)桫椤和小黑桫椤的化学组分主要是烃类,其次是醇类、醛类等,GC-MS共检测出30余种化合物,其中桫椤23种,小黑桫椤19种,2种植物相同组分有γ-谷甾醇、豆甾烷醇、对甲氧基肉桂酸辛酯、壬醛和其他烷烃等8种化合物。【结论】绿带妒尺蛾幼虫鉴别寄主植物和非寄主植物能力较强,能被寄主桫椤和小黑桫椤所吸引。在桫椤中存在的叶醇和壬醛有望作为绿带妒尺蛾的引诱剂成分。图2表4参3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牛浩 兰珍珍 王新谱 刘媛 牛通
【目的】探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和适应性,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动态、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玉米(Zea mays)、小麦(Triticum aestivum)、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苜蓿(Medicago sativa)、芹菜(Apium graveliens)、甘蓝(Brassica oleracea)和藜(Chenopodium album)7种常见寄主植物,采用笼罩试验和叶碟法研究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产卵选择性以及各龄期幼虫的取食选择性,记录草地贪夜蛾各龄期幼虫取食7种寄主植物后的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预蛹和蛹存活率、成虫羽化率、蛹质量、蛹长、蛹宽、成虫翅展和体长等指标,评估草地贪夜蛾对7种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结果】草地贪夜蛾雌成虫最偏好产卵在玉米叶片上,其次为小麦,也会产少量卵于甘蓝,但未见在苜蓿、马铃薯、芹菜和藜上产卵。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最偏好取食苜蓿,其次为玉米和藜;4~6龄幼虫最偏好取食玉米,其次为苜蓿;各龄期幼虫均不偏好取食芹菜和马铃薯。草地贪夜蛾对7种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结果显示,幼虫取食7种寄主植物后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完成一个世代,且幼虫取食玉米后各虫期的发育历期最短,其次为取食苜蓿的幼虫,取食甘蓝后的幼虫生长发育最缓慢;幼虫取食玉米、苜蓿、小麦和藜后的存活率、预蛹和蛹存活率、成虫羽化率、蛹和成虫个体大小等均较高,取食马铃薯、甘蓝和芹菜的草地贪夜蛾上述各项指标数值均较低。【结论】草地贪夜蛾雌成虫最偏好产卵于玉米叶片,低龄幼虫最偏好取食苜蓿,且取食苜蓿后的幼虫存活率高于取食玉米的幼虫,建议在做好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监测的同时,应加强对苜蓿上草地贪夜蛾为害风险的监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永勤 朱华李 张德利 陈恬 陈仕江
本文研究小金蝠蛾的分布规律。收集各冬虫夏草产区蝠蛾的蛹,集中羽化为成虫,通过比较形态、色泽和交尾情况等鉴定其种类,并确定分布范围。在不同海拔调查幼虫或蛹的分布情况和初龄幼虫越冬时间及龄期。结果表明,该物种主要分布于小金县,以及与小金县接壤的金川县和丹巴县。在小金县,以崇德、新格、新桥、双柏、八角、木坡、抚边、两河、达维和日隆等乡镇为核心分布区域。在垂直方向上,小金蝠蛾集中分布于海拔3600~4400 m,最低为2800 m,最高为5200 m。近年来,在3200~3450 m的退耕还林地中还大量发现该虫。在自然条件下,小金蝠蛾于每年11月中下旬至12月中旬以1或2龄幼虫,在5~8 cm草皮层越...
关键词:
寄主昆虫 分布 蛹 幼虫 越冬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惠超 龚莉君 彭鹏 杨中侠
比较了萝卜苗、甘蓝叶和甘蓝苗3种寄主植物饲养小菜蛾的差异,结果表明,用甘蓝苗饲养小菜蛾种群产卵量高,发育更整齐。用Cry1Ac毒蛋白对小菜蛾进行室内抗性选育,获得了Cry1Ac毒蛋白抗性倍数为825.30和142.61的2个小菜蛾抗性种群。
关键词:
小菜蛾 繁殖 寄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桂芬 阎晓华 孟宪佐
研究了性信息素诱捕器的颜色、形状、粘胶面积以及在树冠内放置的位置对槐小卷蛾Cydiatrasias(Meyrick)雄蛾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白、绿和黄 3种颜色的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蓝颜色的诱捕效果 ;三角形诱捕器诱捕雄蛾的效果明显优于双层圆盘形和双层船形的诱捕效果 ;粘胶面积为 5 0 0 .0cm2 的三角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 2 5 0 .0cm2 和 16 6 .7cm2 的诱捕效果 ;悬挂于树冠中上部的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悬挂于树冠中部及中下部的诱捕效果。在槐小卷蛾性信息素监测与防治系统中 ,悬挂在树冠中上部、粘胶面积为 5 0 0 .0cm2 的白颜色的三角形...
关键词:
槐小卷蛾 性信息素 诱捕器 诱捕效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岳锋 杨斌 周庆宏
将2种非寄主(藏柏、滇青冈)挥发性成分按块状、带状、行间、株间4种方式喷施于云南松枝梢上,10、40 min后分别对喷施非寄主挥发性成分的云南松梢的着虫数、平均每梢着虫数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株间喷施非寄主挥发性成分的云南松梢着虫数最少,平均每梢着虫数最低;其次分别为行间喷施、带状喷施、块状喷施;对照中云南松梢的着虫数、平均每梢着虫数最多。喷施非寄主挥发性成分的云南松梢着虫数、平均每梢着虫数40 min时的数量均多于10 min时的数量。说明按不同方式喷施非寄主挥发性成分于云南松梢上,对云南切梢小蠹嗅觉行为均有影响;以株间喷施非寄主挥发性成分对云南切梢小蠹嗅觉行为的影响最大,行间喷施次之,带状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