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20)
2023(5359)
2022(4622)
2021(4250)
2020(3686)
2019(8348)
2018(8219)
2017(16018)
2016(8868)
2015(9738)
2014(9801)
2013(9833)
2012(9452)
2011(8722)
2010(8623)
2009(7906)
2008(7953)
2007(7125)
2006(6165)
2005(5619)
作者
(29658)
(24686)
(24674)
(23286)
(15848)
(12191)
(11150)
(9656)
(9395)
(8952)
(8610)
(8357)
(8240)
(8138)
(8105)
(7592)
(7491)
(7361)
(7257)
(7085)
(6355)
(6241)
(6120)
(5741)
(5718)
(5671)
(5347)
(5320)
(5226)
(5153)
学科
(36486)
经济(36437)
(23901)
管理(23462)
(20039)
企业(20039)
方法(18008)
数学(15548)
数学方法(15378)
(10774)
(9640)
中国(9213)
(8154)
(7480)
贸易(7478)
(7461)
(7264)
业经(6885)
(6420)
金融(6419)
(6344)
银行(6304)
地方(6272)
(6042)
(5950)
财务(5941)
财务管理(5922)
理论(5774)
企业财务(5757)
技术(5431)
机构
大学(131992)
学院(128987)
研究(53423)
(51427)
经济(50316)
管理(43864)
中国(38694)
理学(38035)
理学院(37491)
管理学(36511)
管理学院(36304)
科学(35844)
(31773)
(30031)
(29015)
研究所(27656)
农业(25742)
业大(24185)
(23734)
中心(22890)
(19695)
(19369)
财经(18880)
北京(18392)
(17353)
(17312)
科学院(16625)
(16358)
师范(16005)
农业大学(15924)
基金
项目(89549)
科学(69097)
基金(65985)
(61938)
国家(61485)
研究(56664)
科学基金(50094)
自然(35809)
社会(35483)
自然科(35041)
自然科学(35025)
自然科学基金(34459)
基金项目(34318)
(34086)
社会科(33574)
社会科学(33561)
(30422)
资助(28404)
教育(26094)
重点(21325)
(19811)
编号(19657)
计划(19608)
(18752)
(18364)
科研(18194)
科技(17534)
创新(17268)
成果(16664)
(16637)
期刊
(55050)
经济(55050)
研究(37734)
学报(31355)
(28045)
中国(27212)
科学(26010)
大学(22161)
学学(21275)
农业(18846)
(18114)
管理(17959)
(12881)
金融(12881)
教育(11776)
(10721)
财经(9961)
经济研究(9931)
业大(8996)
技术(8744)
(8627)
(7769)
业经(7600)
(7490)
农业大学(7470)
国际(7212)
问题(7138)
科技(6643)
世界(6566)
林业(6393)
共检索到197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殷贺中  梁丽松  王贵禧  
【目的】比较4个品种榛子粉溶解性和膨胀势及其去皮处理后榛子粉溶解性和膨胀势变化的差异,分析榛子粉主要物质组成与其溶解性和膨胀势的关系,为榛子粉加工产品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碱液浸泡法去除榛子种皮,索氏提取法脱去油脂制取榛子粉;采用离心法测定榛子粉溶解性和膨胀势,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测定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重量法测定粗纤维和灰分含量,并分析物质组成与溶解性和膨胀势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品种榛子粉溶解性和膨胀势均存在显著差异,溶解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巴塞罗那’、‘辽榛3#’、‘平榛1#’和‘达维’,膨胀势从大到小依次为‘巴塞罗那’、‘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一奇  王电站  颜成  张华生  周立祥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厌氧过程中猪场废水组成与性质的变化,从微观变化分析沼液难于生化处理的深度原因,对猪场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方法]采集猪场实际废水,利用全混式厌氧反应器(CSTR)对其进行厌氧发酵,探究猪场废水厌氧消化过程中的溶解性和颗粒态有机物组成与性质的变化,以评价厌氧消化对猪场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随着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时间的延长,沼液水相的比紫外吸光度从初始值0.057提高到0.104 L·mg~(-1)·cm~(-1)。同时,亲水性有机物比例从初始的69.8%下降到16.2%。三维荧光光谱显示,随着厌氧消化的进行,可溶性有机物中腐殖酸等难降解有机物的特征峰增强,而易降解的蛋白类有机物特征峰明显减弱。不同厌氧时间的猪场沼液无论稀释与否,其颗粒态有机物(以化学需氧量衡量)水解率或溶解率(经12 h曝气处理)均较低,仅为-33.3%~28.6%。沼液中颗粒态有机物通过活性污泥吸附絮凝共沉降去除率也较低(-22.5%~19.4%)。[结论]猪场沼液中颗粒态有机物难于降解或靠活性污泥颗粒吸附絮凝共沉降而去除,且沼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结构随消化时间的延长趋于稳定,这2种因素是除猪场废水厌氧消化后氨氮含量较高、C/N严重失衡外,导致猪场沼液难以生化处理的另外重要原因。因此,适当缩短厌氧消化时间并在生化单元前端增加深度去除悬浮物(SS)单元是提高沼液后期生化处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桂松  王复龙  朱易  万可慧  彭增起  
【目的】通过对花纹肉剪切力值与胶原蛋白吡啶交联含量的对比研究,发掘脂肪沉积改善牛肉嫩度的内在原因。【方法】以秦川公牛花纹肉为试验材料,研究相同年龄不同花纹等级、相同花纹等级不同年龄的牛肉样品剪切力值、胶原蛋白热溶解性以及吡啶交联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对花纹等级相同(B级)的西冷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羟赖氨酰吡啶嗡(HP)交联逐渐增加,赖氨酰吡啶嗡(LP)交联先增加后减少,胶原蛋白热溶解性下降,牛肉剪切力值增加;对相同年龄的西冷来说(4对永久齿),随着花纹等级的提高,HP交联含量逐渐减少,胶原蛋白热溶解性升高,牛肉剪切力值下降。【结论】脂肪沉积过程中,胶原蛋白中HP交联受抑,胶原蛋白未能形成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琦  江源  丁佼  侯兆疆  付岚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天然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分构成及含量能够反映河流污染特征。研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2014年3—4月东江流域8条一级支流下游DOM的荧光组分进行分析。通过寻峰法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识别出两种类腐殖质组分(PeAk A和PeAk B)和两种类蛋白质组分(PeAk C和PeAk D);并结合常规水质指标,探索各支流的主要污染源,为东江流域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东江流域淡水河和石马河两种类蛋白质显著高于其他支流,两种类腐殖质出现缺失现象。2)8条支流样点的DOM中,PeAk C、PeAk D与各常规水质参数相关性显著,说明东江流域DOM能够较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丹丹  李婧  郭琪  张浩伟  杨春  徐小牛  
【目的】研究氮添加条件下杉木人工林土壤氮有效性、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和pH值的变化规律,为氮沉降后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庐江县洋河村林场11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定对照(CK,0 kg/(hm~2·年))和氮添加(N,100 kg/(hm~2·年))处理,通过测定2013-2015年连续3年氮添加后土壤不同土层(0~10和10~30 cm)和月份的氮有效性、DON和pH值,研究氮添加条件下土壤氮有效性、DON和pH值的变化特征。【结果】(1)与对照相比,氮添加处理显著促进了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增加(P<0.05),不同月份氮有效性和溶解性有机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它们的变化幅度在不同土层存在明显差异。(3)与对照相比,氮添加处理降低了土壤pH值,不同月份pH差异显著(P<0.05),pH总体上表现为1月和3月较高,7月和9月较低,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上升。(4)与土壤硝态氮和溶解性有机氮含量相比,增加相同程度的铵态氮后,土壤pH值降低的幅度更大,酸化程度更强。【结论】氮添加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氮有效性和溶解性有机氮的增加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且影响程度在月份和土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氮添加降低了土壤pH值,相较硝态氮和溶解性有机氮而言,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增加更能引起土壤的酸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荣琴  刘辰  李夏浩祺  杨剑锋  李会科  
采用荧光激发–发射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渭北黄土高原生草物质腐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含量、组分和光谱特征,以期为果园生草翻压腐解和果园土壤管理评价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结果表明,不同生草物质腐解的过程中,腐解速率大小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WC)>小冠花(Securigera varia Lassenn)(CV)>鸡脚草(Dactylis glomerata)(OG)。EEM-PARAFAC将各生草物质腐解的DOM荧光主要组分鉴定为1个类腐殖酸组分(C1)和2个类蛋白组分(C2、C3);各生草物质腐解的过程中类蛋白质组分的荧光强度远高于类腐殖酸组分,且C2组分占主导地位。豆科植物白三叶总荧光强度的值高于小冠花和鸡脚草处理;小冠花处理在腐解的过程中微生物源为DOM的主要来源,而白三叶和鸡脚草是混合来源,即陆生植物腐殖质和微生物源。各生草物质腐殖化系数(HIX)表现为小冠花>鸡脚草>白三叶;紫外指标(SUVA254)表现为鸡脚草>小冠花>白三叶,且随着腐解天数延长依次增大。综合溶解性有机物含量、组分及光谱特征的变化以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在渭北旱塬,豆科植物白三叶作为腐解材料时更易于分解和释放溶解性有机养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成  马传喜  李保云  尤明山  刘广田  
测定了品质差异较大的2 8个小麦品种的理化性状,分析了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粉碱性水保持力(AWRC)取决于籽粒硬度和可溶性戊聚糖(WEAX)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强度也密切相关;膨胀势与直链淀粉比例极显著负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SDS沉降值、和面曲线峰高极显著正相关,与Pelshenke值、和面时间相关不显著;SDS沉降值与Pelshenke值、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和面时间、和面曲线峰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SDS沉降值的化学基础是GMP ,它既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也与蛋白质品质有关;和面时间和Pelshenke值则主要与蛋白质品质有关;蛋白质品质性状与膨胀势、多酚氧化酶(PPO)...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马少玲  彭璟  耿皎  吴高飞  陈磊  周爱东  
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测定了4种典型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甲醇、乙醇、正丙醇和乙酸甲酯蒸气在疏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_6])中的溶解行为。测定结果表明所测组分在[Bmim][PF_6]中均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并受到组分与离子液体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正丙醇溶解度>乙醇溶解度>甲醇溶解度>乙酸甲酯溶解度。重点考察了298.15328.15K间不同压力对乙醇溶解性能的影响,其溶解度随压力升高、温度下降而增大,符合物理吸收特征。据此通过理论计算获得其亨利系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燕  范瑞英  王恩姮  夏祥友  陈祥伟  卢倩倩  孔令伟  朱浩  
为进一步验证浸提条件对黑土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浸提量的影响,并筛选出适于比较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DOC差异的浸提条件,以典型黑土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草地、耕地和天然次生林0~10 cm土层土壤为实验材料,测定了不同水土质量比、浸提剂种类及温度条件下4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浸提量。结果表明:1)4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浸提量均随水土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呈显著的线性关系(R2为0.82~0.98);当水土质量比为40∶1时4种样地土壤DOC浸提量差异显著(P<0.05),且以天然次生林土壤DOC最高,分别为落叶松人工林、草地和耕地的1.16、1.88和1.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贵胤  张世熔  周玲  李森  骆淑霞  罗洪华  
本试验选取了不同浓度的KCl、K2SO4和CaCl2试剂,以6种不同耕作方式下的紫色土为对象,研究其提取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浸提效果。结果表明,各试剂提取土壤DOC含量均随生育期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在拔节期达到峰值。同一生育期下,2.00 mol·L-1KCl和0.25 mol·L-1K2SO4提取DOC平均含量相对最高,0.05 mol·L-1KCl和0.15 mol·L-1CaCl2提取DOC平均含量相对较低。几种试剂中0.25 mol·L-1K2SO4提取的成熟期土壤DOC量占总有机碳比例最大(2.67%),同时,0.25 mol·L-1K2SO4测定各时期结果重复间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成卫  李忠佩  刘丽  车玉萍  
【目的】研究溶解性有机质(DOM)对红壤水稻土碳、氮矿化作用的影响,为正确认识红壤碳、氮循环的过程机制、制订科学的养分管理措施及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发育于第四纪红粘土的水稻土,以旱地红壤为对照,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去除DOM土和原土间有机碳、氮的矿化差异。【结果】去除DOM使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在培养前期(12d)下降了6.3%~8.9%(平均7.5%),但整个培养期内仅降低3.6%~6.1%(平均5.0%),其影响不显著。去除DOM对不同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不同。3种水稻土在去除DOM后,土壤有机氮的累积矿化量显著下降,降幅为11.2%~18.3%(平均12...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平  刘洋  宋阳  
生物药剂分类系统(BCS)是基于药物溶解性和渗透性测定的药物分类预测系统,目前被FDA、WHO、EMA等权威机构认可并应用于人用药物豁免其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鉴于兽药研发成本及利润等问题,将BCS概念应用于兽药制剂研发领域,势在必行。但是人与动物在解剖、生理学等方面以及在临床使用的药物种类上均存在较大差异,故不能进行直接的种间外推,尚待深入研究以解决局限性和方法问题,才能付诸应用。尽管如此,美国药典专家委员会的特别委员会已经建议将BCS应用于犬,此举无疑具有典范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小亮  刘桂民  吴晓东  徐海燕  叶琳琳  张晓兰  
溶解性有机碳(DOC)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河流DOC输移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和多年冻土退化的响应还不清楚。对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下8条小流域河流于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进行逐月采集水样,同步测定流量,在室内对DOC浓度进行分析,研究河流DOC浓度和输移通量的逐月变化规律以及对降雨和温度逐月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 DOC的年平均浓度介于4. 05±1. 20~6. 55±2. 86 mg·L~(-1)之间,均值为5. 30 mg·L-1; DOC平均浓度与流域内高寒沼泽草甸(ASM)覆盖面积比例呈显著线性负相关,而与高寒草甸(AM)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此外,有多年冻土发育的流域内河流平均DOC浓度明显高于无多年冻土发育的流域。(2) DOC浓度随季节性气温的变化呈现较大的变异性,在-8~2℃气温回升的过程中,DOC平均浓度随气温的升高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在随后2~13℃气温继续升高到最高的过程中,DOC平均浓度又急速降低,而在之后13~-8℃气温下降的过程中,DOC平均浓度呈一个缓慢降低的趋势,并在12月达到最低。(3) DOC平均输移通量也显示出较大的季节差异,其范围为0. 006±0. 000 5~3. 01±0. 74 kg·km~(-2)·d~(-1),均值为1. 12±0. 81 kg·km~(-2)·d~(-1); DOC输移通量与流域内平均径流量显著线性正相关,DOC的输移主要集中在春季融雪期和夏季丰雨期。气候变暖会导致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因此,温度增加导致DOC输移增加的结果提示,气候变暖可能会增加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河流对有机碳输移和释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亚林  张旭博  任凤玲  孙楠  徐梦  徐明岗  
【目的】施肥是影响农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的重要因子。探讨在不同利用方式、熟制、土壤pH等条件下长期施肥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含量的影响,为农田土壤碳氮管理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0—2019年已发表文献72篇,获得相对独立数据(510组DOC和208组DON),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定量分析不同利用方式、熟制和土壤pH下施肥对DOC和DON含量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DOC和DON含量,其中施有机肥(单施或配施)的提高幅度(60%和93%)是化肥(13%和29%)的4.6倍和3.2倍。不同利用方式下,施肥能显著提高旱地土壤DOC和DON含量,且旱地施用有机肥提升土壤DOC和DON的幅度显著高于水旱轮作。不同熟制比较,一年一熟下施用有机肥后DOC含量提高85%,显著高于一年两熟(38%);不同pH土壤比较,碱性土壤(pH>7.5)上施用有机肥后DOC和DON含量分别提高了85%和162%,显著高于6.5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楚珺尧  王晶苑  王绍强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是土壤有机碳库的活性组分,DOC降解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迁移转化过程、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和微生物的能源供给。当前大气氮沉降的增加是影响我国南方森林生态系统碳固定过程的重要因素,已引起各方广泛关注。论文基于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三种人工针叶林过去5 a的施肥试验,重点分析了不同树种土壤DOC季节及0~30 cm土壤垂直剖面上的动态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了施肥对于不同人工林土壤DOC的影响。研究发现:1 DOC浓度季节变化:湿地松林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马尾松林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杉木林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DOC浓度剖面变化特征如下:湿地松林为10 cm>20 c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