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25)
2023(5497)
2022(4570)
2021(4128)
2020(3443)
2019(7550)
2018(7124)
2017(13292)
2016(7333)
2015(7719)
2014(7215)
2013(6982)
2012(6259)
2011(5503)
2010(5253)
2009(4737)
2008(4539)
2007(3815)
2006(3190)
2005(2637)
作者
(23251)
(19539)
(19474)
(18024)
(12408)
(9618)
(8482)
(7738)
(7431)
(6656)
(6531)
(6406)
(6394)
(6187)
(6040)
(5952)
(5949)
(5828)
(5688)
(5578)
(5122)
(4744)
(4507)
(4475)
(4444)
(4361)
(4215)
(4205)
(4052)
(3864)
学科
(26125)
经济(26085)
(22507)
管理(22069)
(17755)
企业(17755)
方法(13458)
数学(12126)
数学方法(12059)
(8165)
(8024)
(6972)
贸易(6971)
(6818)
(6647)
业经(6275)
中国(6107)
农业(5776)
(5305)
财务(5302)
财务管理(5295)
企业财务(5084)
技术(5080)
环境(4720)
(4592)
产业(4188)
(4170)
(4124)
银行(4082)
(3809)
机构
大学(103764)
学院(102835)
(41823)
经济(41213)
管理(41144)
理学(37356)
理学院(36958)
管理学(36332)
管理学院(36175)
研究(35281)
(27701)
中国(25421)
科学(24870)
农业(22482)
业大(22276)
(20510)
(18908)
研究所(17968)
(16807)
中心(15820)
农业大学(15352)
财经(14499)
(14106)
(13438)
(12711)
经济学(12705)
经济管理(12135)
北京(11945)
经济学院(11755)
(11645)
基金
项目(80324)
科学(62976)
基金(60969)
(57052)
国家(56602)
研究(49619)
科学基金(47705)
自然(33944)
社会(33798)
基金项目(33432)
自然科(33252)
自然科学(33236)
自然科学基金(32711)
社会科(32156)
社会科学(32145)
(30938)
(26957)
资助(23677)
教育(21974)
重点(18158)
计划(17589)
(17344)
编号(17284)
(17275)
科研(16620)
(16438)
(16355)
创新(16191)
科技(15760)
国家社会(14783)
期刊
(37146)
经济(37146)
学报(25472)
(23282)
研究(22962)
科学(20928)
大学(17949)
学学(17641)
中国(15635)
农业(15526)
管理(12812)
(12203)
(8460)
业大(7742)
(7428)
金融(7428)
经济研究(7051)
业经(7028)
财经(6968)
农业大学(6704)
(6638)
科技(5970)
(5895)
技术(5626)
商业(5494)
问题(5326)
林业(4792)
技术经济(4651)
资源(4598)
中国农业(4564)
共检索到132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谢晓波  陶玫  彭艳琼  徐法健  杨大荣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对叶榕的传粉榕小蜂不同运载花粉的过程对寄主榕果和自身后代的繁殖都有影响。传粉榕小蜂主动为对叶榕传粉,在雌株上的榕果内,榕小蜂传粉使雌花受精发育成种子,榕小蜂不能在雌果中繁衍后代;在雄株上的榕果里,只有雄花和榕小蜂寄生的雌花,而不能产生种子。从雄花期榕果内出来的传粉榕小蜂雌蜂,飞到其它雄树上寻找雌花期的榕果产卵繁殖后代,经过飞翔的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内制造瘿花353.93±91.72朵,最终发育到成虫期的榕小蜂数量为每果283.28±101.42只,平均瘿花率和成蜂率分别是0.26和0.81。通过控制实验阻断繁殖雌蜂的飞行过程,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内可制造瘿花446.74±6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建荣  苏智  王传珍  曲花荣  杨隽  孟凡来  
对大规模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时寄主或替代寄主的接蜂比例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为寄主时,接蜂时寄主与寄生蜂的比例以1:1和1:2为宜。以柞蚕Antheraea pernyi为寄主时,寄主与寄生蜂的比例以1:50为宜,繁殖出的小蜂田间平均寿命约为6 d。过多地增加接蜂数量,会影响到子代的出蜂数量和雌雄性比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翟树伟  杨大荣  彭艳琼  徐磊  白莉芬  
榕属植物与传粉榕小蜂都依靠榕果内的雌花繁育后代,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竞争资源的冲突。测量雌雄同株榕树聚果榕与雌雄异株榕树大果榕雌花期的雌花花柱长度,分析其资源分配方式。结果表明:聚果榕雌花花柱长度呈单峰分布,而大果榕呈双峰分布。在雄花期,聚果榕传粉榕小蜂与种子分别倾向占用不同花梗长度的雌花:种子多靠近果壁,传粉榕小蜂的后代多存在于靠近果腔的雌花子房内,形成空间上的分离。大果榕的种子与传粉榕小蜂则分别产生于雌雄株隐头果中,实现了完全的空间隔离。就此而言,雌雄异株榕树大果榕在解决资源分配的竞争冲突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然  唐艳龙  唐桦  王小艺  杨忠岐  
[目的]为了明确温度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繁殖和发育的影响,进而为其人工繁育和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1,24,27,30,33℃的恒温条件下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记录各虫态发育历期及子代数量,并计算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肿腿蜂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如5组温度处理下的卵期分别为3.29±0.14,2.89±0.17,2.61±0.14,2.16±0.11和1.86±0.93 d。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99±2.12,10.67±3.43和13.5±2.71℃,有效积温分别为49.28±5.08,166.67±34.02和225±43.30日·度。温度对子代数量及雄性占比也有显著影响,温度超过30℃后,子代数量及雄性占比显著下降。[结论]适度升温可有效促进肿腿蜂的繁殖和发育,但温度超过适温则不利于母蜂寄生和子代发育,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3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柴正群  朱建青  夏体渊  陈泽斌  况荣平  
为了弄清温度对蚜虫宽缘金小蜂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测定了10、15、20、25、30℃5个温度下蚜虫宽缘金小蜂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了其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并测定了其在5个不同温度下的产卵量。结果表明:蚜虫宽缘金小蜂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即30℃时,卵至成蜂所需历期最短(10.5 d)。卵至成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3.16℃,有效积温为265.93日度。温度对蚜虫宽缘金小蜂的繁殖力也有明显影响,在10~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产卵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单雌平均产卵量在51.6~223.7粒,温度在25~30℃时,产卵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说明高温对蚜虫宽缘金小蜂的产卵量有一定的抑制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宝华  刘志勇  曾志将  
【目的】探讨蜂王浆提高动物繁殖性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高、低剂量组分别按体重0.2%和0.1%的量对2月龄的雄性日本大耳兔每天空腹灌胃新鲜蜂王浆,对照组灌胃0.1%体重的生理盐水。每周同一时间称重;70 d后分别检测精子密度、活力和畸形率;80 d后分别屠宰,分离主要脏器并计算脏器系数;右侧睾丸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形态观察。【结果】(1)第0—8周,高、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每周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9周后,高、低剂量组每周龄体重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屠宰测定时,高、低剂量组的雄兔睾丸、下丘脑和脾3个脏器系数都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而脑、肺、心、肝、肾和膀胱等主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大庄  刘辉芳  王志刚  杨忠岐  李会平  
The re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prostocetus prolixus, which is a new parasitioid on Apriona germarii, were studied. It demonstrated that the female adult can generate offspring by either sex reproduction or parthenogenesis, but all the offspring were male if they were from the mode of parthenog...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艳琼  杨大荣  王秋艳  徐磊  魏作东  
木瓜榕雌雄异株,种群内一年四季均挂有果实,果量雌多雄少,其中雌树有2次显著的挂果高峰,占了全年挂果量的80%;雄树挂果多集中在10月至下一年的3月份。木瓜榕隐头花果发育进程中,在间花期雌雄果明显分异,雄果发育期长,74%的隐头果能正常成熟;雌果完成生活周期所需时间短,发育中落果率较高,仅22%的隐头果能成功生产种子。木瓜榕隐头果还受5种非传粉小蜂的作用,它们寄生于传粉小蜂或者与之竞争资源,进而影响到寄主木瓜榕的传粉授精和种子生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文珊  张彦杰  陈友铃  严菊媛  郑翠芳  
在福州地区选取85株细叶榕,对其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细叶榕榕果发育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雌前期、雌花期、间花期、雄花期和花后期。细叶榕雌花有长花柱、短花柱之分,柱头较长且弯曲,每个柱头独立,没有形成有利于小蜂传粉和产卵的联合柱头平台,雄花迟熟。细叶榕常年挂果,每年的4—8月为花序芽萌发高峰期,单株每年结果1~4次。细叶榕榕果从雌前期到花后期的发育时间长短与水热条件密切相关,在较为干冷的10月至翌年3月,细叶榕榕果发育较慢,一个发育周期通常需要3~6个月;在较为湿热的4—9月,榕果发育明显变快,一个发育周期仅需1~2个月。榕果的发育呈现株间、株内异步,花序发育周期交叠的现象频繁发生。细叶榕雌花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文珊  陈友铃  叶海燕  刘亮  
在福州地区选取了10株大叶榕,对其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大叶榕花序果发育株内同步,株间异步,花序果发育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雌前期、雌花期、间花期、雄花期和花后期。大叶榕常年挂果,在每年的1—2月和6—7月有2个明显的花序芽萌发高峰期,单株每年结果1~3次。大叶榕花序果从雌前期到花后期的发育时间长短因季节而异:冬季和春季(12月—翌年5月)发育较慢,最长的持续近130天;夏秋季(6—11月)发育较快,间花期明显缩短,从雌前期到花后期仅需约80天。大叶榕雌花期单果进蜂数量以1只占绝对优势,使个体小,数量多的花序果能够获得有效进蜂,既大幅提高了小蜂的传粉效率,也保证了花序果的高结实率。大叶榕花序果内...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昆  尹伟伦  罗长维  
在野外定位观测小桐子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开花动态、传粉方式,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小桐子的繁育系统。结果显示:(1)小桐子是单性花,雌雄同株同序。雄花单花期2 d,雌花单花期5~8 d,雌花直径略大于雄花。(2)雄花开花后9 h内花粉活力较高,24 h后花粉活力明显降低,48 h后花粉基本散失活力;雌花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4 d内最强,5~8 d可授性开始降低,第9天基本失去可授性。(3)传粉方式以虫媒传粉为主,为虫媒植物。(4)繁育系统检测结果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盛勇  孔琼  肖春  陈斌  杨仕生  张建波  孙文  李正跃  
在恒温7℃,10℃,14℃,18℃,22℃,26℃,29℃,32℃和35℃,对桔小实蝇在人工饲料上的发育和繁殖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在7~32℃范围内桔小实蝇未成熟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的孵化率在26℃下最高;26℃下幼虫存活率最高,低温7℃、10℃以及14℃和高温35℃对卵、蛹的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4℃蛹的死亡率达,与温度呈直线负相关;26℃繁殖率最高单雌产卵达682.2±23.62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学忠  胡靖锋  杨红丽  和江明  
应用白菜自交不亲和系材料CCR12049和CCR12081连续3年在寻甸育种基地进行蜜蜂授粉试验,研究蜜蜂授粉对白菜自交不亲和系育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2育种大棚配置1箱四脾蜂最适宜,种子产量为4.89 kg。蜜蜂授粉满荚率比自然授粉、人工授粉、无蜂授粉分别提高18.16%,24.63%和84.66%,蜜蜂授粉区每荚结粒数是自然授粉、人工授粉、无蜂授粉区的1.35、1.24和4.22倍。千粒重蜜蜂授粉区是无蜂授粉区的1.36倍。蜜蜂授粉区的发芽率比无蜂授粉区提高3.36%。通过蜜蜂授粉能使种子产量提高1.8~12.2倍。利用蜜蜂为白菜自交不亲和系授粉是提高种子产量、质量的一项...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光红  陈家骅  黄居昌  
结果表明,切割潜蝇茧蜂对4种处理的补充营养选择性表现为:20%(体积分数)蜜水>纯蜜>番石榴汁>清水.补充不同营养后,切割潜蝇茧蜂子代繁蜂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补充不同营养会对其生殖机能产生不同影响.综合考虑繁蜂量、发育历期以及体形指标,20%(体积分数)蜜水+0.01g.mL-1酵母粉是最佳的营养组合.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海燕  丛斌  崔蕾  
以实验室繁殖的亚洲玉米螟蛹作为繁殖寄主,研究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玉米螟蛹的寄生情况。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玉米螟蛹的寄生效果良好,寄生率达95%以上;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75%,光照为14h条件下发育历期为19d,雌蜂寿命在9d以上,子代蜂的单蛹出蜂量和单雌产卵量较高。此结果表明利用实验室繁育的玉米螟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具有可行性,繁殖出的子代蜂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和繁殖能力,繁殖的最佳接蜂比例为蜂蛹比1∶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