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69)
- 2023(2282)
- 2022(1728)
- 2021(1471)
- 2020(1173)
- 2019(2553)
- 2018(2463)
- 2017(4061)
- 2016(2578)
- 2015(2685)
- 2014(2649)
- 2013(2681)
- 2012(2596)
- 2011(2364)
- 2010(2331)
- 2009(2191)
- 2008(2018)
- 2007(1816)
- 2006(1573)
- 2005(1347)
- 学科
- 济(8453)
- 经济(8449)
- 管理(6247)
- 学(4756)
- 业(4723)
- 环境(4636)
- 企(3869)
- 企业(3869)
- 方法(3765)
- 数学(3438)
- 数学方法(3376)
- 资源(2488)
- 划(2447)
- 生态(2224)
- 中国(2208)
- 农(2107)
- 规划(2032)
- 环境规划(1993)
- 发(1879)
- 融(1666)
- 金融(1666)
- 和(1645)
- 财(1630)
- 银(1537)
- 技术(1534)
- 业经(1497)
- 银行(1486)
- 行(1439)
- 森(1438)
- 森林(1438)
- 机构
- 学院(37436)
- 大学(36965)
- 研究(18537)
- 科学(15705)
- 农(14028)
- 中国(12867)
- 所(11790)
- 济(11601)
- 农业(11434)
- 业大(11353)
- 经济(11346)
- 研究所(11271)
- 管理(10121)
- 京(9110)
- 理学(8689)
- 理学院(8493)
- 室(8334)
- 实验(8088)
- 管理学(8082)
- 管理学院(8029)
- 实验室(7787)
- 省(7704)
- 中心(7478)
- 农业大学(7452)
- 院(7404)
- 重点(7383)
- 科学院(6816)
- 林业(6431)
- 业(6222)
- 研究院(6084)
共检索到53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敏 黄利斌 周鹏 钱猛 窦全琴
【目的】从生理生化角度探寻影响秋季榉树叶片呈色的关键因素,为选育秋季叶色纯正的榉树优良观赏株系提供依据,并为探寻提高品种观赏特性、延长秋色观赏期的合理栽培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转色期叶色表现为红色、黄色和绿色的榉树优选单株为试材,对其色素、碳水化合物及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不同叶色榉树叶片中的色素含量及比例存在差异,在整个转色期,绿色单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红色和黄色单株(P
关键词:
榉树 叶色 色素 碳水化合物 矿质元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安然 王树凤 陈益泰 汪阳东 傅火勇 张永志 施翔
[目的]研究栎树叶片变色期相关生理物质含量的变化,探索其叶色多样性与生理特征变化间的内在联系。[方法]以红栎组的纳塔栎、舒玛栎、柳叶栎、月桂叶栎、樱皮栎,白栎组的琴叶栎、牛栎以及白栎等8种栎属植物4年生苗为试材,对其色差参数(L~*、a~*、b~*)、色素、可溶性糖和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秋季栎树叶片叶色参数L~*值变化幅度小,较为稳定。色差参数a~*值、b~*值、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花青素含量则逐渐上升;N、P含量在叶片变色期逐渐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同时a~*值与花青素、可溶性糖含量、C∶N和C∶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N和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常红栎组栎树叶色较白栎组红。由于各树种各指标变化幅度不同,导致不同树种叶色差异显著,且叶色保持期不同。叶片变色后期各栎树叶色从绿色变为黄红色、深红色、鲜红色或棕色。其中纳塔栎秋季叶色最红,同时呈现红色的时间最长。[结论]红栎组栎树较早进入变色期;变色前期各指标变化幅度小,此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被快速分解,花青素大量合成,是影响栎树秋季叶色的关键因素;变色期叶片N和P含量逐渐下降且利用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
栎树 叶色 花青素 营养元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前瑞 陈德富 陈友云 张宏志 周朴华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asons of leafcolor transformation in 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three types of L. chinense var. rubrum, Zihei (black purple), Zihong(red purple)and Hongzhe(red_ochre), and L. chinense were taken as materials.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驭帆 于萍 祝遵凌
【目的】研究春季不同叶色鹅耳枥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及各生理指标与叶色变化的关系。【方法】以春季展叶期红叶和对照绿叶的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植株为试材,通过测定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可溶性糖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研究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动态并比较2种叶色植株叶片转色的差异性;通过相关分析探究各生理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明确其与叶色变化的关系。【结果】与红叶植株相比,绿叶鹅耳枥植株积累的花色素苷相对含量较少,但叶绿素含量积累相对较多,叶片呈现绿色;可溶性糖含量呈平稳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较小。2种叶色鹅耳枥paL、p...
关键词:
鹅耳枥 叶色 花色素苷 酶 可溶性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宝胜 孟建朝 刘冬云 刘栋 吴雪梅
为明确秋季不同叶色五叶地锦叶片的生理差异,以秋季同一植株上红色、中间色、绿色三种颜色的五叶地锦叶片为试材,测定了叶片中色素物质含量、酶活性以及叶片可溶性内含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红色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低,PAL、POD酶活性较高,花青素苷/叶绿素的比值较大,从而使R/G的值增大,叶色显现红色;而在绿色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高,PAL、POD酶活性较小,花青素苷/叶绿素的比值较低,R/G的值降低,叶片显现绿色。通过可溶性内含物测定可知,在红色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与花青素苷/叶绿素的比值达到显著相关水平,表明这些内含物的积累有利于花色素苷的合成。
关键词:
五叶地锦 叶片 花青素 PAL 可溶性糖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苏南 王小德 徐腾 章宬 王开利 邓磷曦
为探讨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秋冬季叶色变化规律,研究落羽杉在不同光照、温度和不同生境条件下叶色转变时的生态生理变化,以落羽杉成龄植株为材料,于2012年8月下旬至11月中旬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不同方位与不同生境条件下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秋冬转色期落羽杉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树冠背阴面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向阳面,向阳东面高于向阳西面;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11月5日之后显著升高;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日平均气温与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间呈负相关;水生落羽杉叶绿素总质量分数、花色素苷相对含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静静 沈向 李雪飞 赵静 李欣 张鲜鲜
测定黄连木叶片中花青苷、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年动态变化和秋季显色期可溶性糖及9种矿质元素的含量,探讨其叶色变化与可溶性糖和矿质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单株黄连木叶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年变化趋势一致,而花青苷含量的年变化趋势分为平稳、增加、骤升3种类型。在9种矿质元素中,对花青苷含量影响较大的是氮、磷、钙、锰、锌,其中磷与花青苷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氮与其呈显著性负相关;可溶性糖与花青苷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呈显著负相关,氮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呈显著性正相关。
关键词:
黄连木 色素 可溶性糖 矿质元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肖红 葛雨萱 王亮生 甘长青
2000年秋季以4个不同叶色类型的黄栌("黄"、"橙红"、"紫红"、"红")为材料,调查其在秋季变色期叶片内的花青素相对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叶色类型黄栌的花青素相对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10月24日达最高峰,其中"紫红"的含量最高,达306.55个色素单位,而"黄"的含量最低,仅42.25个色素单位。不同叶色类型黄栌叶片间可溶性糖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均在叶色变化过程中降低。"紫红"的pH值低于"黄"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同一株树上绿色叶片的pH值明显高于红色叶片。通过1998,1999和2001年3年叶色改善试验,发现喷施的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
关键词:
黄栌 叶色 花青素 pH 乙烯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富知 黄建安 付冬和 贺端清 昌建林
为给茶树红紫色芽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对其部分生化特性 ,如茶多酚、氨基酸、黄酮类等的含量和儿茶素的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湖南农业大学种植的安化有性群体品种茶树中 ,有 76 .0 9%的植株上出现深浅不一的红紫色芽叶 ,82 .6 1%的植株嫩梢中不同程度地含有花青素 .安化群体品种茶树上的红紫色芽叶较纯绿色芽叶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儿茶素和黄酮类化合物 ,保健性强的 L - EGCG含量亦偏高 .
关键词:
茶树 红紫色芽叶 生化成分 儿茶素组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蒋艾平 刘军 姜景民
【目的】从叶片衰老角度研究檫木叶片叶色、色素和营养元素的变化规律,为秋色叶观赏树种檫木的选育以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栽植于同一环境条件下的3年生檫木为试验材料,从檫木叶片停止生长到脱落,分5个时期对叶片的叶色值、色素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观测前期与观测后期,檫木叶片叶色值、色素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叶片进入衰老阶段后,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花色素苷含量逐渐上升;N、P、K含量在叶片衰老阶段逐渐下降。由典型相关分析可知,叶色a*值与叶绿素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花色素苷含量与N含量成反比,类胡萝卜素含量与P含量成正...
关键词:
檫木 叶色 色素 营养元素 叶片衰老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婷 章陆杨 许志敏 郝亮 陈琳 刘燕珍 丁国昌
为探索紫叶狼尾草叶色退化的生理特征,以自然光照(CK)、叶色退化(T_D)及长期遮阴(T_S)的3种紫叶狼尾草(Pennisetum setaceum‘Rubrum’)为试材,对其叶色参数及生理指标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长期遮阴及退化的紫叶狼尾草叶色为黄绿级别,而对照为红色级别;3组紫叶狼尾草光合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长期遮阴及叶色退化的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占比低于其他两组;3组紫叶狼尾草PAL和CHI活性差异显著且对照组最高;叶色参数L、a、b值与光合色素、花色素苷、类黄酮含量、PAL和CHI活性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研究表明:对照组的叶色表现最佳,长期遮阴和叶色退化均为绿色叶,且遮阴和退化的色素占比相近,但光和色素含量差异显著;光合色素、花色素苷、类黄酮含量、PAL和CHI活性是影响紫叶狼尾草叶色的重要原因.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金笑雨 王艺光 赵宏波 董彬
【目的】探讨彩叶桂Osmanthus fragrans Colour Group在生长过程中叶色变化及相关生理特征,为彩叶桂的品种分类、筛选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9份彩叶桂种质材料,运用量化标准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同时,从中选择2个代表性品系(‘罗彩3号’‘Luocai 3’和‘罗彩28号’‘Luocai 28’)进行色素分布观察、组分定性、质量分数测定以及生理指标测定。【结果】基于叶片变色30%的叶色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将彩叶桂品系分为两大类共3个色系,即红棕色系(第Ⅰ类第1亚类)、橙棕色系(第Ⅰ类第2亚类)和紫粉色系(第Ⅱ类)。解剖结构显示:花青素主要分布在幼嫩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中,并随着叶片生长逐渐减退。同时,花青素质量分数逐渐下降,叶绿素质量分数持续上升,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虽逐渐上升但变化不显著。在叶片生长过程中,2个品系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变化无明显规律,但在叶片变色为0时相对较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不断增加,但‘罗彩3号’在每个时期均高于‘罗彩28号’;叶片pH无显著变化且始终处于酸性范围。【结论】基于叶片变色30%的叶色参数可对彩叶桂进行色系划分。彩叶桂叶色变化主要受花青素质量分数减少和叶绿素质量分数增加的影响,而POD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红棕色系和橙棕色系之间的区别在于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的质量分数及其比值。图7表1参29
关键词:
彩叶桂 聚类分析 色素 花青素 生理特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力宇 施曼 吴驭帆 周琦 祝遵凌
为探寻不同光照强度下欧洲鹅耳枥Carpinus betulus及其不同园艺品种(种)Carpinus betulus‘Beekman’、Carpinus betulus‘Frans Fontaine’、Carpinus betulus‘Lucas’的叶色及其生理变化,筛选适宜的光照强度及变色效果更好、观赏价值更高的品种,以4个欧洲鹅耳枥品种(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梯度的遮阴处理,营造不同的光照强度,而后对其叶片进行叶色及生理指标的动态观测,并进行方差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欧洲鹅耳枥叶色转变的根本原因均是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值的升高,表现为类胡萝卜素较叶绿素稳定,分解较慢,导致类胡萝卜素在色素中的比例占优,进而叶色转黄。相关性分析显示,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P
关键词:
欧洲鹅耳枥 叶色 光强 色素 生理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绍霞 郑国生
选取6个芍药品种,分别为春晓、山河红、奇花争露、紫凤朝阳、菱花晨浴、蓝海碧波为材料,研究其体内生理生化变化与瓶插寿命的关系。结果表明:瓶插过程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Mg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K含量在瓶插过程中变化趋势分为两种类型:先上升后下降型与持续下降型。芍药切花的瓶插寿命与Mg含量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呈正相关,与游离脯氨酸含量呈负相关,与K、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相关性较低。
关键词:
芍药切花 瓶插寿命 生理生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