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59)
- 2023(14550)
- 2022(11634)
- 2021(10464)
- 2020(8415)
- 2019(18863)
- 2018(18647)
- 2017(35793)
- 2016(19348)
- 2015(21450)
- 2014(21516)
- 2013(21332)
- 2012(19633)
- 2011(17648)
- 2010(18063)
- 2009(17036)
- 2008(17067)
- 2007(15736)
- 2006(14465)
- 2005(13583)
- 学科
- 济(93453)
- 经济(93334)
- 业(87096)
- 企(68782)
- 企业(68782)
- 管理(64081)
- 农(47441)
- 业经(32474)
- 农业(31889)
- 方法(31364)
- 中国(28795)
- 财(25406)
- 地方(25141)
- 数学(23114)
- 数学方法(22995)
- 制(19525)
- 技术(18757)
- 务(17734)
- 财务(17706)
- 财务管理(17686)
- 企业财务(16748)
- 发(16530)
- 策(16138)
- 和(15386)
- 体(14989)
- 贸(14916)
- 贸易(14900)
- 划(14590)
- 理论(14424)
- 银(14419)
- 机构
- 学院(284168)
- 大学(274546)
- 济(124551)
- 经济(122217)
- 管理(111964)
- 研究(96900)
- 理学(94970)
- 理学院(93964)
- 管理学(92799)
- 管理学院(92274)
- 中国(77909)
- 农(60192)
- 京(58987)
- 科学(56385)
- 财(55836)
- 所(48553)
- 江(46910)
- 农业(45673)
- 中心(45396)
- 业大(43995)
- 研究所(43364)
- 财经(43243)
- 经(39146)
- 州(37054)
- 北京(37008)
- 范(36804)
- 经济学(36663)
- 师范(36510)
- 院(34162)
- 经济学院(33059)
- 基金
- 项目(180540)
- 科学(144731)
- 研究(136923)
- 基金(130613)
- 家(111774)
- 国家(110597)
- 科学基金(96844)
- 社会(90824)
- 社会科(85843)
- 社会科学(85821)
- 省(73864)
- 基金项目(69822)
- 教育(60160)
- 划(59484)
- 自然(59217)
- 自然科(57853)
- 自然科学(57842)
- 自然科学基金(56871)
- 编号(56502)
- 资助(50337)
- 发(45512)
- 成果(43921)
- 创(40435)
- 重点(40148)
- 业(39875)
- 部(39471)
- 课题(38868)
- 发展(37695)
- 国家社会(37450)
- 展(37105)
- 期刊
- 济(156609)
- 经济(156609)
- 研究(86005)
- 中国(64761)
- 农(62799)
- 管理(44528)
- 财(44196)
- 农业(42323)
- 科学(40136)
- 学报(38476)
- 融(32465)
- 金融(32465)
- 业经(32417)
- 大学(30725)
- 学学(29294)
- 教育(28517)
- 技术(26989)
- 经济研究(22355)
- 业(22332)
- 财经(21543)
- 问题(21296)
- 经(18680)
- 技术经济(16599)
- 世界(15966)
- 农村(15324)
- 村(15324)
- 农业经济(15003)
- 现代(14755)
- 商业(14549)
- 经济问题(14340)
共检索到450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四友 文琦 赵媛 许昕 杨奎 赵茹
运用熵权TOPSIS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2000—2013年榆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00—2013年,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总体呈显著上升态势,大多数区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随时间推移显著提升,县域差距逐步缩小,各区县排名出现波动。(2)农业现代化发展平均综合效率较高,县域差距逐年减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效率呈现先升后降态势,而规模效率则呈现出先降后升趋势,2005年后技术效率始终高于规模效率,主导着榆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效率。(3)20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梦洁 张亭好 侯敬 郑丹
[目的]“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分析、评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区域分异特征及障碍因子,有助于科学地把握区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规律,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法]文章依据现有的研究成果,从农业投入、农业产出、农业科技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社会发展和农业绿色发展6个维度选取21个代表性指标构建了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山东省2010—2019年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山东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状况以及各地市发展水平的差异,探讨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因子。[结果]结果表明:2010—2019年,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由0.143稳步上升到0.778。就区域分异特征而言,鲁东及鲁中地区发展较快,鲁西南地区发展滞后。不同时间段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有所不同,农业科技成果数量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个数成为近年来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结论]基于研究结果和发现,提出优化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农产品出口质量、落实惠农强农政策和加强区域间的农业交流合作等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迪 程慧平
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2001—2012年31省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采用GIS技术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并运用Markov链方法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趋同演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整体上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梯度降低,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呈现集聚分布;(2)农业现代化水平还表现出一定的俱乐部趋同特征,随着时间积累,各俱乐部的趋同迹象有所缓解,但一直都存在着"高水平垄断"现象;(3)空间因素对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辛岭 郝汉
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找出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准确科学的评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尤为关键。本文立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应用文献归纳法、实证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等方法,对几种学界常用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进行分析,并分别采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模型法和BP神经网络法等三种评价方法对30个省(市、自治区)2020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与评价。研究表明,不同的评价方法所得的结果差异产生于评价方法本身不同的内涵和性质,也与评价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方法和权重确定方法有关。多指标综合测度法结合了主观和客观的评价手段,评价过程相较于另外几种评价方法更为合理,其评价结果也最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情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冀玄玄 姜军松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文章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测算了200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并利用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和Markov链分析方法全面考察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显著。(2)总体而言,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左高右低”的“偏左”分布特征,样本期内低水平集聚态势逐渐改善,并且不同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分布形态存在差异。(3)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较为稳定,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处于较高发展水平的省份对邻近省份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钟丽娜 李松柏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动态发展过程,为了及时把握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动态,使农业现代化能够得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必要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科学的定量综合评价。基于2007年以来陕西省农业现代化的统计数据,采用德尔菲法与多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陕西省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农业现代化在4项准则指标,13项具体指标下的发展动态及其结构特征,并进一步探讨陕西省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优势和短板。结果表明,2015年陕西省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从起步阶段稳步跨入基本实现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蒋和平 黄德林 郝利
利用多级指标综合指数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中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权重,根据建立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模型,采用中国统计年鉴(1980-2004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1980-2004年)等年鉴数据,从1980-2003年,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发展阶段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动态监测,并预测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水平 阶段 测定 监测 预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和平 黄德林
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方法,建立中国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1980—2003年,总体上,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呈上升趋势,农业现代化区域发展总体水平表现为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臻
本文通过构造一套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对当前贵州及贵州各地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分析和判断,认为贵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总体相对缓慢,发展还存在较大的潜力,并根据制约农业发展的不同因素将贵州各地市分成四种类型。并提出促进贵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贵州省 农业现代化 发展评价 政策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傅晨
本文提出广东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并评估广东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1999—2007年广东建设现代农业取得进展,农业现代化达标程度提高的指标数增加,指标结构改善;但是劳均农机总动力、劳均农业总产值等核心指标落后,省内四个区域及21个市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平衡。按照已有的发展速度,广东省可在2020年如期整体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珠江三角洲能够在2010年如期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发展水平 指标体系 区域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芸 蒋和平
客观评价分析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有助于找出与国民经济、农业发展条件相适应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寻找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破口。应用阅读法、评述法和归纳法对目前使用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评价主要方法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方法、评价核心指标、评价结果的可比性进行了探讨,就各类方法测评的客观性、准确性、数据可获得性等进行了对比。目前评价方法理论基础有待进一步论述,如何规避指标体系设置中主观因素的方法还有待改进。虽然不同学者测算的综合测评数值不同,但据此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判断基本一致,因此测评研究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预测,明确未来发展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指出在"...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发展水平 评价 综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常艳花 张红利 师博 张新月
采用组合赋权法,基于农业投入、农业产出、农村社会发展、农业生态四个维度,测度2009—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而采用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和传统马尔科夫链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规律和特征及其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发现:(1)基尼系数及分解显示,样本期内,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这一结论得到了核密度估计的验证。从整体来看,各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异在样本考察期内存在“收敛现象”,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2)核密度估计分析显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分布向右移动意味着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在逐渐提升,但各地区间具有非均衡发展特征。(3)莫兰指数分析表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在地理距离上呈现空间正自相关,存在空间集聚现象。(4)传统马尔科夫链分析显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各状态间的流动性较高;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向高水平方向转移,存在跨越式转移的可能性较小。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区域差异 演变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夏四友 文琦 赵媛 宋永永 许昕
基于DEA模型、熵权TOPSIS法、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指数,研究2005—2015年陕西省榆林市能源效率、经济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2005—2015年,榆林市能源总体效率呈上升趋势。神木县、靖边县、定边县一直处于DEA有效,但DEA有效的县域数量少于规模报酬递增县域的数量。(2)榆林市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均值呈现先回落后回升态势,且变化幅度较大;南六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北六县的经济发展水平。(3)榆林市绝大部分县域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耦合关系属于低协调分离阶段,但正在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谢会强 王涵 谭宇航
本文通过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测度中国2008—2020年省级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并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KDE)、Moran’sⅠ指数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除东北区域2014年后出现负增长外,其他三大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均持续上升,但不同省域与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区域发展最好、中部区域发展最快、西部区域发展相对较慢;各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地理空间集聚特征,其空间集聚模式以“高—低”或“低—高”为主;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整体上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中,但东部区域和中部区域内部差异逐年增大,且东部区域内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非均衡程度尤其突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志新 孟晓
[目的]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时空特征以利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法]文章构建包含农业物质装备、科技信息、产业建设、经营管理建设、绿色发展、产出效益和农村现代化7个方面的指标体系,运用TOPSIS-ESDA方法,基于山东省2010—2019年数据,研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以下特征:[结果]时间维度上,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数高值地区波动性较大,低值地区则陷入“低水平陷阱”;空间层面上,呈现从高值向低值地区梯次转移,低值地区长期处于锁定状态;时空角度上,整体呈现显著的同类集聚,但高值和低值接壤区域存在“空心”和“极化”现象。[结论]因此,可以在高值地区发展资金和技术集约化、信息化、知识化农业;低值地区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因地制宜原则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同时,增强区域间交流合作,积极培育低值集聚区域增长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