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93)
- 2023(10839)
- 2022(8914)
- 2021(8084)
- 2020(6768)
- 2019(15659)
- 2018(15611)
- 2017(29879)
- 2016(16797)
- 2015(19080)
- 2014(19474)
- 2013(19148)
- 2012(17974)
- 2011(16217)
- 2010(16614)
- 2009(15635)
- 2008(15837)
- 2007(14512)
- 2006(12713)
- 2005(11557)
- 学科
- 济(76039)
- 经济(75969)
- 管理(43710)
- 业(42652)
- 方法(32918)
- 企(32738)
- 企业(32738)
- 数学(28929)
- 数学方法(28593)
- 农(22689)
- 中国(20165)
- 地方(17643)
- 学(16944)
- 财(16749)
- 业经(16373)
- 农业(15294)
- 贸(13088)
- 贸易(13085)
- 制(12840)
- 易(12620)
- 和(11325)
- 理论(10954)
- 银(10864)
- 银行(10828)
- 融(10792)
- 金融(10789)
- 环境(10694)
- 行(10304)
- 务(9913)
- 发(9894)
- 机构
- 大学(252088)
- 学院(251083)
- 济(100744)
- 经济(98543)
- 管理(91113)
- 研究(89969)
- 理学(78091)
- 理学院(77061)
- 管理学(75454)
- 管理学院(75000)
- 中国(66027)
- 科学(58132)
- 京(54719)
- 农(48235)
- 所(47764)
- 财(45090)
- 研究所(43823)
- 中心(40757)
- 业大(40156)
- 江(39219)
- 农业(38108)
- 范(36212)
- 财经(36082)
- 师范(35850)
- 北京(34328)
- 经(32595)
- 院(32072)
- 经济学(31255)
- 州(30925)
- 师范大学(28935)
- 基金
- 项目(166842)
- 科学(129523)
- 研究(119956)
- 基金(118663)
- 家(104814)
- 国家(103960)
- 科学基金(86894)
- 社会(74490)
- 社会科(70346)
- 社会科学(70315)
- 省(66023)
- 基金项目(63130)
- 划(56213)
- 自然(56038)
- 教育(55418)
- 自然科(54684)
- 自然科学(54662)
- 自然科学基金(53631)
- 编号(49362)
- 资助(48312)
- 成果(40834)
- 重点(38670)
- 发(37330)
- 部(36528)
- 课题(34873)
- 创(33332)
- 科研(32128)
- 创新(31318)
- 计划(31307)
- 国家社会(30577)
- 期刊
- 济(113447)
- 经济(113447)
- 研究(72199)
- 中国(47409)
- 农(44426)
- 学报(43531)
- 科学(39521)
- 财(34877)
- 大学(31989)
- 管理(30444)
- 学学(30091)
- 农业(30048)
- 教育(27778)
- 技术(21572)
- 融(21444)
- 金融(21444)
- 业经(18745)
- 经济研究(18080)
- 财经(17606)
- 业(16409)
- 问题(15813)
- 经(15148)
- 版(13573)
- 资源(13047)
- 技术经济(12990)
- 统计(12627)
- 图书(12129)
- 贸(11983)
- 商业(11446)
- 科技(11348)
共检索到369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永军 李团胜 刘康 苏建文 程水英
基于1998年榆林地区1∶50万土地利用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Wiew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栅格版)支持下,从景观总体特征、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周长、分形维数和结合度指数的角度进行了格局分析和破碎化评价。结果表明,该区草地面积最大,保持的最为完整,以草地、林地和耕地类型为主,三者占全区面积的93 83%。其他类型分布极不均衡,且多呈小面积零散分布。果园、居民地斑块密度较大,说明果园、居民地高度破碎化。同时旱地有最多的斑块数,其斑块密度大于草地和林地,说明它比草地和林地有更高的破碎化。各景观类型的平均斑块面积和周长遵从分形规律,分形维数1 6001,景观整体的斑...
关键词:
景观组分 景观格局 景观破碎化 榆林地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振 杨芳
降低林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经营及林地生态功能发挥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GIS技术提取典型县域非农用地与林业用地的面积及斑块资料,在乡村尺度上研究非农景观对林地破碎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的破碎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有林地最大,其他林地次之,灌木林地最小;村域非农景观广泛镶嵌于林地景观中,其面积和斑块数量存在较大差异;非农景观对有林地的破碎化存在显著正相影响,对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的破碎化影响为负且不显著。文章认为,深化实施新农村建设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够有效减少非农景观面积并优化其空间布局,是降低乡村林地破碎化的重要举措。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肖宇 姜海瑞 薛文杰 王淯 胡忠军 徐宏发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大尺度上分析陕西凤县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生境相关因子的重要性。通过对景观连接度进行模糊相对赋值,建立景观连接度评价模型,分析该地区林麝生境的景观连接度水平,评价生境的适宜性,并组建林麝生境模型。结果表明:在被研究的陕西西南部山区3 187 km2面积中,林麝最适宜生境的总面积仅有168 km2,占研究地区的5.28%,且在空间分布上处于极度破碎化状态。从景观指数上看,最适宜生境的斑块面积小,形状狭长复杂,呈孤立分布状态,对林麝的繁衍十分不利。提出了相应的生境恢复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井学辉 臧润国 曹磊 陈东立 郭仲军
利用多波段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植被图及外业调查,采用多个景观格局指数首次定量分析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景观空间格局及破碎化特征。借助ERDAS image8.7软件,将额河流域景观类型划分为7大类10小类,其中包括5大类8小类植被类型,影像总的分类精度达到87.2%。5大类植被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耕地16.5%、河漫滩林地2.6%、湿地1.6%、草地10.5%、荒漠52.2%。格局指数分析表明:河漫滩林地在景观中呈小斑块分布,其斑块最大周长和最大面积及平均面积均小于其他植被类型;河漫滩林地的斑块形状比较复杂,其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和类型边界密度指数均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多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志彬 王得祥 任广鑫
【目的】研究秦岭菜子坪林区森林景观格局现状和破碎化特征,为研究区以及秦岭中段南坡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菜子坪林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基础,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支持下,对菜子坪林区森林景观格局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并以边界密度、平均分维数、平均最近邻距离和相似邻接比指数为评价指标,对其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分为14个景观类型,共1 072个斑块,其中无林地斑块面积仅占总面积的3.04%,各景观类型的平均分维数均接近1.00。各森林景观类型的边界密度为:板栗林>落叶松林>华山松林>软阔林>油松林>杨树林>云杉林>硬阔林>铁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丹丹 周忠发 但雨生 谭玮颐 田衷珲
[目的]为探究花江示范区景观破碎化的时空动态特征。[方法]研究基于2000—2017年5期时间序列影像获得的一级景观类型的土地覆盖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模型、景观指数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景观破碎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聚集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花江示范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在时间跨度上呈缓解趋势,但整体上仍以中度和高度等级为主,其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50%以上,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区域差异,中度等级在各个村组都有较多分布,高度等级主要集中分布在峡谷村、查尔岩村和银洞湾村。(2)花江示范区景观破碎化空间分布聚集现象显著,其差异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两极化不断增强,且景观破碎化的空间异质性及复杂性增高。(3)脆弱的喀斯特环境及人类活动强度成为景观破碎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分布区的景观破碎化状况有了一定的好转,而大部分仍处于较低水平,石漠化治理措施力度还远远不够。[结论]研究结果为花江示范区景观格局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研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模型对研究区的景观破碎化进行空间聚集演变分析,研究表明,其在景观空间相关性研究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韬 王炜 梁存柱 张慧东 安慧君 裴浩 孟庆伟
为了确定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地区特有濒危植物适生生境的破碎化程度与优先保护序之间的关系,以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地区特有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的样地调查方法,结合3S技术所获取的相关数据,对特有濒危植物景观粒度、景观破碎指数等指标进行定量计算,分析所得结果并与各物种的优先保护序进行比较,发现各物种适生生境景观破碎化的指标计算结果与物种的优先保护序之间存在着一定密切关系。结果表明,只要依据各物种在该区域的生物学性状与特征,选择适宜的景观破碎公式计算,完全能够准确反映该地区濒危植物的濒危程度。表6参1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建锋 肖文发 江泽平 冯霞 李秀英
景观破碎化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破碎化阻碍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引起近交衰败;改变了物种生存所需的生物地理环境,减小物种的生存空间;改变了生态系统特性,影响系统内的能量平衡和物质流动,加剧了外来物种的入侵。本文通过对上述方面的阐述,旨在更好地理解景观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深刻影响,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作轮 赵锐锋 张丽华 祝稳 李洁 梁丹
尺度的选择一直是地理学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在遥感和GIS的支持下,以黑河中游湿地为例,利用移动窗口技术和空间形态学准则构建湿地类型变化追踪模型;利用面积频率统计法、卡方分布归一化尺度方差、分维数距平和多样性指数探讨干旱内陆河流湿地类型变化追踪模型的适宜和最佳窗口尺度。结果表明:1)类型变化追踪模型能实现基于像元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弥补传统湿地景观破碎化研究主要基于景观和斑块类型水平尺度,难以深入解析湿地空间演变过程的不足;2)黑河中游湿地类型变化追踪模型的适宜窗口尺度为150 m×150 m~450 m×450 m,最佳窗口尺度为250 m×250 m。该结果是进一步研究黑河中游...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跃鹏 张学霞 方宇 张雪 郭建斌
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1980—2015年湿地景观破碎化及恢复优先性进行研究,以1980、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在ArcGIS与Fragstats软件的支持下,获取景观破碎化及湿地变化信息,实现对若尔盖湿地景观破碎化及湿地动态演变过程的深度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湿地景观演变函数,揭示若尔盖湿地多年变化类型分布,并给出该区域湿地恢复的优先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湿地景观破碎化主要表现为斑块平均面积和蔓延度指数的萎缩,斑块密度的上升及香农多样性指数的增大。整个研究时段内,研究区湿地斑块平均面积减少了249.77 hm~2,斑块密度上升0.013 hm~(-2)。2)根据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涵义,将研究区湿地划分为稳定型、退化型、恢复型和波动型4种类型,研究发现退化型湿地的面积与稳定型湿地相比,是其75.43%,与恢复型湿地相比,是其2.27倍,若尔盖湿地退化严重,亟需进行湿地恢复。3)采用熵值法,以行政乡镇为若尔盖湿地恢复单元,得出若尔盖8个受影响的乡镇中,有2个一级恢复区、3个二级恢复区、3个三级恢复区。三级恢复区(阿西乡、嫩哇乡、达扎寺镇)应当予以优先恢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洪义 李爽 吕添贵 刘春英
以江西省宜丰县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选择斑块类型、景观类型、廊道特征3类景观格局指数,从景观格局视角定量评价土地整治对农地细碎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水田的斑块密度由8.916 1个/hm~2下降至8.423 4个/hm~2,平均斑块面积由0.075 1 hm~2提升至0.076 9 hm~2,边缘密度由1 203.431 8降低至1 127.134 7,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因子由1.238 6下降至1.216 3,最大斑块指数由0.17%上升至0.18%,景观格局指数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但旱地除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因子以外,其他指标均表明旱地趋于细碎化。(2)土地整治导致项目区破碎化程度加剧,斑块数量由3 530个提升至4 175个,平均斑块面积由0.070 6 hm~2增加至0.059 7 hm~2,面积加权平均形状因子由1.672 3增加至1.816 0,最大斑块指数由2.06%降低至2.01%。(3)土地整治优化了农村道理和沟渠布局,廊道特征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农村道路和沟渠的修建割裂了斑块,是导致项目区破碎化程度加剧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需要注重旱地、农村道路、沟渠的景观格局设计,达到有效治理农地细碎化和提高土地整治景观生态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地细碎化 景观格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楚琳 黄文明 石磊 刘素芳 周宇
[目的]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和空间分布有深远的影响,但目前对于海岛熔岩台地型的乡村聚落景观研究较少。[方法]应用ENVI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海口市羊山地区2008年与2018年乡村聚落规模和格局变化,并选取相关景观格局指数,探究湿地、林地等环境因素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结果]1)随着时间的演进,羊山地区乡村聚落的形态、数量、规模、分布均发生了改变。2008-2018年乡村聚落斑块数量激增,斑块总面积和斑块密度增加,斑块间的邻近距离和平均斑块面积相对减少。2)对比斑块形状指数发现,整体区域内聚落斑块形状整体趋于规整,其中邻近湿地的聚落斑块更趋于带状、边界更为曲折。3)从空间分布看,2008年和2018年乡村聚落均呈现聚集的格局,且2018年聚集度略高于2008年。4)随着乡村聚落离湿地、林地的距离增加,斑块数量和面积均产生锐减。此外,耕地斑块与道路斑块对羊山地区乡村聚落斑块分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论]目前羊山地区乡村聚落发展现状分为两类:一类为区位优势明显,得到优先发展,但由于缺少科学规划,村落传统风貌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另一类地区较偏远,发展缓慢,许多古村落、古建筑得不到良好的保护而且遗弃。需要政府把握乡村聚落变化发展规律,因地制宜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乡村聚落朝集约化、内涵式方向发展。本研究揭示了海口羊山地区乡村聚落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可为城乡协调发展区的聚落景观布局优化、城乡土地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付扬军 师学义 和娟
以1990年、2000年、2015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利用Fragstats 4.2软件分别采取标准法和移动窗口法获取最佳分析尺度;在此基础上探索各景观指数空间分异特征,揭示流域景观破碎化时空演变过程;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景观破碎化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随着粒度和幅度的改变,部分景观指数呈现一定规律性,90 m栅格大小、900 m方形窗口尺寸为研究区最佳分析尺度;斑块密度、蔓延度、有效网格大小、香农多样性指数在三个时期均存在空间集聚效应,且空间集聚类型分布形态具有较强的相似性;1990-2015年汾河流域景观破碎化空间分布格局发生明显变化,破碎化集聚区域呈现碎斑化;坡度、高程、距建设用地距离是影响三个时期流域景观破碎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分析尺度 景观破碎化 驱动力 汾河流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蒲天村
通过碎片在景观设计中的视觉创意阐述碎片的美感。从历史、肌理、图案、外形、思想以及个性六个方向阐述。结论表明,在景观设计领域,碎片随处可见,小如石头,大如建筑。这些碎片是残缺的,不完美的,甚至有可能毫无价值。破碎产生也许是历史原因,也许是设计师故意而为之。设计师追求碎片特质,是追求剥蚀残损形成的古雅、拙朴、历经沧桑的残破;追求不齐之齐、不平衡的平衡、变化了的统一;追求没有工业文明的虚伪、僵硬和死板;追求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时间性的设计形式;追求日益失去的原本纯真的向往。设计师利用破碎,关注的不仅是支离破碎残缺形体的艺术魅力,还有碎片下不同的意境和内涵。
关键词:
历史 肌理 图案 精神 造型 个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晓敏 闫海霞 袁业 葛兆轩 黄选瑞 张志东
【目的】探讨物种丰富度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响应并确定是否存在空间尺度差异,以期为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帮助。【方法】在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选取38个天然植被斑块,其中包括12个草地、11个灌木林和15个天然次生林斑块,共记录物种360种,分属196属,54科。根据生长型将植物物种划分为1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和乔木4个功能群。分别采用一阶刀切法和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斑块尺度与样方尺度的功能群物种丰富度。通过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斑块尺度和样方尺度的不同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与景观结构、地形、土壤因子间的关系;并用冗余度(RDA)分析法,在2个空间尺度对环境因子进行定量分解。【结果】景观结构、地形、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