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32)
- 2023(2794)
- 2022(2285)
- 2021(2124)
- 2020(1807)
- 2019(3877)
- 2018(3759)
- 2017(7318)
- 2016(4092)
- 2015(4166)
- 2014(4214)
- 2013(4152)
- 2012(3884)
- 2011(3474)
- 2010(3393)
- 2009(3056)
- 2008(3086)
- 2007(2763)
- 2006(2208)
- 2005(2060)
- 学科
- 济(13933)
- 经济(13913)
- 业(11224)
- 管理(10296)
- 企(9112)
- 企业(9112)
- 方法(7333)
- 数学(6482)
- 数学方法(6396)
- 财(4581)
- 学(4564)
- 中国(3397)
- 务(3300)
- 财务(3296)
- 财务管理(3289)
- 制(3253)
- 企业财务(3231)
- 农(3231)
- 银(3047)
- 银行(3028)
- 融(2985)
- 金融(2985)
- 技术(2922)
- 行(2891)
- 业经(2690)
- 贸(2558)
- 贸易(2558)
- 易(2514)
- 理论(2290)
- 地方(2271)
- 机构
- 大学(58302)
- 学院(57616)
- 研究(21872)
- 济(21281)
- 经济(20817)
- 管理(19162)
- 理学(16993)
- 理学院(16740)
- 管理学(16257)
- 管理学院(16146)
- 科学(15509)
- 中国(15056)
- 农(15001)
- 所(12172)
- 农业(12103)
- 京(12075)
- 业大(11832)
- 研究所(11368)
- 财(10601)
- 中心(9534)
- 财经(8800)
- 江(8415)
- 经(8134)
- 农业大学(7923)
- 院(7836)
- 省(7713)
- 北京(7190)
- 室(7077)
- 经济学(7018)
- 财经大学(6850)
共检索到79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美红 张金桐 宗世祥 骆有庆 曹川健 范丽华 刘红霞 辛海萍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榆木蠹蛾处女雌蛾性腺体提取物、化学合成相应的标准化合物并通过触角电位分析及林间诱蛾试验,旨在找到一种对榆木蠹蛾成虫具有强引诱活性的性诱剂。结果表明:提取物中存在反-3-十四碳烯醇(E3-14:OH)、顺-3-十四碳烯醇(Z3-14:OH)、反-3-十四碳烯醇乙酸酯(E3-14:Ac)、顺-7-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7-14:Ac)和顺-3-反-5-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3E5-14:Ac)。榆木蠹蛾雄蛾对Z7-14:Ac产生最强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为4.95mV,极显著高于其他化合物,其他依次是E3-14:Ac、Z3E5-14:Ac、E3E5-14:Ac、Z3-14:A...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金桐 孟宪佐
小木蠹蛾 (HolcocerusinsulerisStaudinger)雄蛾触角对标准化合物Z3 14:Ac、Z3E5 14:Ac、E3 14:Ac和Z9 14:Ac有明显的电位反应。但林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 :只有Z3 14:Ac对小木蠹蛾具有显著的引诱活性 ,且具有专一性。一个含 5 0 0 μgZ3 14:Ac的诱捕器日平均诱蛾 2 6 6头 ,为一头活雌蛾日诱蛾数的 1 8倍。成虫发生期诱蛾量的变化能准确反映林间小木蠹蛾发生与消长的情况。性诱剂Z3 14:Ac的发展 ,为小木蠹蛾的综合防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成小芳 王金明 张金桐
利用气相色谱和触角电位初步确定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为顺-7-十四碳烯醇(Z7-14∶OH)、顺-7-十四碳烯基乙酸酯(Z7-14∶Ac)和反-7-十四碳烯基乙酸酯(E7-14∶Ac)。应用本实验室人工合成的标准化合物在不同地点进行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Z7-14∶Ac、E3-14∶Ac和E7-14∶Ac3种化合物按10∶10∶1配成含量为500μg.个-1的诱芯,其诱蛾效果最好,诱蛾量能准确反映林间沙棘木蠹蛾发生与消长的情况。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孟宪佐 李维维 韩艳
槐小巷蛾(CydiatradiasMeyrik)性诱剂的主要成分为(反、反)-8,10-十二碳双烯-1-醇(简式ESE10-12:OH)。从两个易得的C6原料出发,通过Grignard偶联反应合成了这种性诱剂。林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ESE10-12:OH对槐小卷蛾具有强烈的引诱作用,诱蛾量的变化能及时而准确地反映林间槐小卷蛾的发生与消长情况,从而为进行适时而有效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荆小院 张金桐 骆有庆 宗世祥 柳培华 贾俊仙
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发现沙柳木蠹蛾雌虫性信息素腺体中存在顺-7-十四碳烯醇(Z7-14:OH)、顺-5-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5-14:Ac)、顺-7-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7-14:Ac)和顺-9-十六碳烯醇乙酸酯(Z9-16:Ac)4种成分。通过化学合成获得相应的化合物,对这些标准品进行室内触角电位测定和林间生物测定,评价其对沙柳木蠹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Z7-14:Ac和Z5-14:Ac按一定比例复配后有明显的引诱活性,在此二者的复配物中加入少量Z7-14:OH,诱蛾量稍有增加;将Z7-14:Ac,Z5-14:Ac和Z7-14:OH以10∶8∶1的比例配制成总含量为760μg的诱芯,与三角...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宗世祥 骆有庆 许志春 张金桐 成小芳 张连生 梁树军 姚国龙
为比较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不同配方的诱集效果,该文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组分顺-7-十四碳烯乙酸酯(Z7-14Ac)、反-3-十四碳烯乙酸酯(E3-14Ac)和反-7-十四碳烯乙酸酯(E7-14Ac)按照不同比例配置的4种配方进行了野外诱集试验.结果表明4组不同配方的性信息素均具有较强的诱集效果,其中平均诱蛾量最高的达17头/诱捕器,日诱蛾量最高的为11头/d,持效期达26d,不同配方的有效诱捕距离分别达100和150m.通过比较两种不同诱捕器的野外诱集效果发现沙棘木蠹蛾实用新型诱捕器的诱蛾效果稍差于三角形诱捕器,但其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可长时间使用等特点,诱捕器的最佳悬挂高度为1m.用性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玉秀 韩艳 孟宪佐
黄斑卷蛾 (AclerisfimbrianaMeyrick)性诱剂的主要成分为 (反 ) 11,13 十四碳双烯醛 (简式E11,13 14:Ald)。从易得的原料出发 ,通过Wittig反应合成了这种性诱剂及其类似物。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 ,E11,13 14:Ald对黄斑卷蛾具有强烈的引诱作用 ,最佳剂量为 1.0mg。单一的 (反 ) 11,13 十四碳双烯 1 基醋酸酯对黄斑卷蛾没有引诱作用 ,但对E11,13 14:Ald的诱蛾活性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 (反 ) 11,13 十四碳双烯 1 醇和(反 ) 11 十四碳烯 1 醇 ,(反 ) 11 十四碳烯醛对E11,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金桐 骆有庆 宗世祥 李占文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GC)和触角电位测定(EAG)技术分析沙蒿木蠹蛾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结果表明:在提取物中存在有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Z5-12∶Ac)、顺-5-十四碳烯乙酸酯(Z5-14∶Ac)和顺-5-十二碳烯-1-醇(Z5-12∶OH)3种主要成分。通过人工合成得到相应的标准化合物,林间诱蛾试验结果显示:Z5-12∶Ac和Z5-14∶Ac2种组分的组合具有很高的诱蛾活性,且具有专一性,当加入反-3-顺-5-十二碳二烯乙酸酯(E3,Z5-12∶Ac)时诱蛾活性增加。将3种化合物按10∶6∶0.5配成性诱剂制成诱芯(825μg.个-1),诱蛾效果最佳,日平均诱蛾7.2头。此性诱剂可用...
关键词:
沙蒿木蠹蛾 性诱剂 化学合成 生物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瑞燕 韩桂彪 李连昌
1981~198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山西农业大学激素研究室合作,对枣镰翅小卷蛾(AncylissativaLiu)性信息素的成分、结构进行了测定,证明其成分为E912∶Ac和Z912∶Ac,二者以E/Z为8∶2比例在田间的诱蛾效果...
关键词:
枣镰翅小卷蛾,性信息素,田间诱蛾试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伟 周娇 刘鑫海 骆有庆 李月华 宗世祥
为了明确沙蒿木蠹蛾性信息素的诱捕距离和效果,在受害的黑沙蒿林外,主要风向的上风向、下风向及侧风向区域分别等距离设置7个诱捕器。诱捕结果表明:上风向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量占到诱捕总量的60%,侧风向的效果好于下风向;在上风向设置的不同距离的诱捕器中,距林缘30~210m处均能诱捕到成虫,但以60m处诱捕到的数量最多;该性信息素的持效期为25~34d;3种不同类型诱捕器的野外诱捕效果显示,船形和三角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好于实用新型诱捕器。除了沙蒿木蠹蛾,该性信息素还对草地螟、冬麦异夜蛾和蜂虻等有较明显的诱捕效果。
关键词:
沙蒿木蠹蛾 性信息素 时空动态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常宽 宗世祥 骆有庆 许志春 赵怀玉
为沙棘木蠹蛾性引诱剂的开发和利用作准备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 ,就与沙棘木蠹蛾性引诱有关的几个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沙棘木蠹蛾 7月中旬进入羽化高峰期 ,1 5 :0 0— 1 8:0 0羽化量占日羽化总量的 90 % .雌蛾的求偶行为主要发生在 2 0 :0 0— 0 :0 0 .未观察到雌蛾多次交尾现象 ,偶尔可见雌蛾未交尾即产卵 .雌蛾寿命一般 2~ 7d ,平均 4d ;雄蛾寿命 3~ 8d ,平均 6d .处女雌蛾在林缘上风方向 30~ 1 0 0 0m都能诱到一定数量的雄蛾 .雌蛾的求偶行为表现出很强的时间节律 ,通过悬挂 7个处女雌蛾诱捕器连续观察发现 ,2 ...
关键词:
沙棘木蠹蛾 沙棘 成虫行为 性信息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盛忠雷 王晓庆 彭萍 赵丰华 姚学坤 毛迎新 胡翔 林强
应用茶毛虫、茶细蛾性引诱剂在重庆、云南、河南、湖北等省茶区进行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分别对茶毛虫(♂)、茶细蛾(♂)具有较强的引诱活性。通过在重庆和河南的茶园调查显示,使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后,茶毛虫幼虫数量平均下降79.81%、76.83%;在重庆地区,第2、3代茶细蛾每平方米幼虫比空白对照区平均下降了98.67%。性引诱剂的应用,减少了靶标害虫的田间落卵量以及后代幼虫的数量,防治效果明显。
关键词:
茶毛虫 茶细蛾 性诱剂 防治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桂芬 阎晓华 孟宪佐
研究了性信息素诱捕器的颜色、形状、粘胶面积以及在树冠内放置的位置对槐小卷蛾Cydiatrasias(Meyrick)雄蛾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白、绿和黄 3种颜色的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蓝颜色的诱捕效果 ;三角形诱捕器诱捕雄蛾的效果明显优于双层圆盘形和双层船形的诱捕效果 ;粘胶面积为 5 0 0 .0cm2 的三角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 2 5 0 .0cm2 和 16 6 .7cm2 的诱捕效果 ;悬挂于树冠中上部的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悬挂于树冠中部及中下部的诱捕效果。在槐小卷蛾性信息素监测与防治系统中 ,悬挂在树冠中上部、粘胶面积为 5 0 0 .0cm2 的白颜色的三角形...
关键词:
槐小卷蛾 性信息素 诱捕器 诱捕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金桐 孟宪佐
Electroantennograms(EAGs)were obtained for Holc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 exposed to the female sex pheromone extracts and standard compounds.The male response profiles to the female sex pheromone extracts were rai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glands.Of compounds tested 12 elicited conspicuous EAG...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婧 陈敏 李建光 宗世祥 赵汉青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t)和榆木蠹蛾(H.vicarious)为木蠹蛾科(Cossidae)线角木蠹蛾属(Holcocerus)的近缘种,二者形态相似,难于进行区分。本文基于线粒体COⅠ、COⅡ和Cyt b基因片段,对我国不同种群的沙棘木蠹蛾和榆木蠹蛾进行遗传差异分析,以探讨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遗传距离分析表明,沙棘木蠹蛾和榆木蠹蛾在COⅠ、COⅡ和Cyt b 3个片段的遗传差异分别为0.009,0.001和0.062,仅相当于二者种内遗传差异均值范畴,远远低于同属的种间遗传距离均值,表明两种昆虫之间存在高度的遗传相似性。两种木蠹蛾在3个基因位点共检测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