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19)
2023(10850)
2022(9535)
2021(9287)
2020(7315)
2019(17244)
2018(16986)
2017(32466)
2016(17833)
2015(20017)
2014(20129)
2013(19629)
2012(17775)
2011(15883)
2010(15700)
2009(14152)
2008(13498)
2007(11435)
2006(9831)
2005(8437)
作者
(49365)
(40770)
(40378)
(38624)
(25870)
(19519)
(18396)
(16200)
(15433)
(14409)
(14125)
(13534)
(12762)
(12678)
(12501)
(12354)
(12256)
(12096)
(11572)
(11498)
(10123)
(10000)
(9740)
(9250)
(9137)
(9078)
(9004)
(8969)
(8141)
(8083)
学科
(65799)
经济(65728)
管理(49170)
(45995)
(38783)
企业(38783)
方法(31405)
数学(26906)
数学方法(26540)
(18039)
中国(17677)
业经(15425)
(15379)
(15194)
地方(13824)
理论(13422)
农业(12206)
教育(11749)
(11551)
(11315)
贸易(11309)
(10947)
(10732)
环境(10671)
技术(10616)
(9945)
财务(9885)
财务管理(9870)
(9411)
企业财务(9352)
机构
大学(244749)
学院(244276)
管理(98818)
(89415)
经济(87235)
理学(86527)
理学院(85554)
管理学(83974)
管理学院(83533)
研究(78433)
中国(55462)
(52028)
科学(50237)
(39808)
(38519)
业大(36255)
(35462)
(35424)
研究所(35409)
师范(35192)
中心(35030)
(33943)
北京(32993)
财经(32661)
(29722)
(28799)
师范大学(28574)
(28355)
农业(27639)
技术(27412)
基金
项目(172971)
科学(135340)
研究(130303)
基金(122971)
(106124)
国家(105168)
科学基金(90476)
社会(79081)
社会科(74701)
社会科学(74681)
(68324)
基金项目(65954)
教育(61105)
自然(58734)
(57577)
自然科(57320)
自然科学(57310)
自然科学基金(56241)
编号(55366)
资助(49909)
成果(45079)
重点(38315)
课题(38167)
(37590)
(36676)
(36110)
项目编号(34367)
创新(33378)
大学(32747)
科研(32632)
期刊
(96298)
经济(96298)
研究(71747)
中国(44177)
学报(37741)
教育(36793)
管理(34969)
科学(34830)
(32473)
大学(28725)
(28367)
学学(26483)
农业(23291)
技术(22525)
(16937)
金融(16937)
业经(16725)
图书(15257)
经济研究(14877)
财经(14743)
理论(12716)
(12388)
科技(12309)
问题(12234)
实践(11986)
(11986)
(11165)
(11021)
技术经济(11019)
现代(10994)
共检索到343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徽  
当代的课程研究已从提高效率的技术旨趣转向一种更广泛理解课程的智慧旨趣,各种各样的话语、理论在课程领域竞相绽放,这既为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使其成为必要。概念的变化和更迭,给我们提供了审视当代课程研究历史演变路向的极好视角。相对于对经典文本解读的"观念史"所具有的前后承接性、连续性,概念史则更突出了思想演进中的断裂性和历史性。概念史的研究有两条线索,其一,概念内涵的变化,其二,概念名称的变换。概念史的方法是构筑概念网络,而非简单地进行"种加属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岳刚德  
现代课程概念的重建经历了将近二百年的历程。以赫尔巴特、杜威和布鲁纳为代表,其关于课程概念之内涵或意义的阐释和发展,经历了从知识、经验到结构的历史演进,凸显了现代课程概念之重建的理路、轨迹和脉络,以及由此引发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从"教中学"到"做中学",再到"发现中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九思  
露斯·海霍(女)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系的教授,专门研究中国的高等教育.1992年5月,露斯·海霍来我校作学术访问期间,朱九思同志应她的请求,与她作了长达7个小时的谈话.主要谈"文革"后期到1984年底我国高等教育的情况,但也涉及"文革"前"十七年"的主要问题,从这一点说,这篇谈话基本上是1953年以后的总的回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春洋  
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复建设的不和谐因素。文章在对重复建设的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对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合理的高水平重复建设和行政性重复建设的形成机理进行了逐一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消除和防范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应加强宏观调控,深化体制改革,鼓励企业走科技创新道路,逐步建立一个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新秩序,推动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秀丽  许彩燕  
学术界对价值链会计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对与价值链会计包含的内容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对基于泛会计概念下的价值链会计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理论界对价值链会计的研究领域,并对可以继续研究的领域做了探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葛家澍  
财务会计与报告的概念框架项目是在1976年由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的,但此前15年,其前任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曾进行了数次的尝试,包括ARS No1、No3,APB Statements No4、Trueblood报告等。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努力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可供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参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汪霞  
概念重建活动兴起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概念重建推动了课程研究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化。本文着重探讨概念重建活动的背景、作为概念重建活动第一炮的施瓦布的宣言、课程研究的"第三势力"、概念重建活动的发展以及概念重建活动的涵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唐殿强  张淑玲  
教育类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对历史的回顾与现状的反思表明,教育类课程存在着诸多弊端,使之落后于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影响着教育类课程自身功能的发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达成,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推进,已成为高师教育改革的“瓶颈”。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蒋远胜   吴敬花   丁昭   张昕蔚  
科技金融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抓手和杠杆。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本文在对科技金融发展历史回顾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科技金融实践,对科技金融发展成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研究发现:国际上四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金融形式不同,发挥的作用也有差异;中国科技金融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金融发展成效显著,重点城市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但分化突出;国内外经验表明银行是科技金融的主力军,资本市场是生力军。最后,本文提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优化路径及政策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凌鸿  赵付春  邓少军  
双元性理论以其内容的新颖性和视角的独特性而备受关注,并有可能成为未来管理研究的一个主流范式。当前,学术界对双元性概念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分歧。本文基于对主流管理学期刊发表的96篇相关文献,尤其是其中的33篇实证文献的回顾,围绕双元性的理论渊源、概念和实现途径等问题,厘清了双元性的理论脉络,增补了能力和组织间关系这两个被忽视了的双元性视角,提出了双元性研究在概念演化方面呈现出由结构和行为向思维方式再向能力和组织间关系发展的趋势,在实现途径方面有从单一途径向多途径并用发展的趋势,最后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墨岩   董倩  
研究生体美融合课程是立足研究生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以提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目标,用“以体育人”和“以美化心”相结合的方式,以外在身体缔造与内在心灵熏陶融合为内容的动态连续教育过程。其构建路径包括: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遵循“知识、学科、社会、创造”四大逻辑;二是完善制度体系,构建“课程、教学、评估”一体化信息系统;三是推动资源赋能,加强“校内校外、线上线下”队伍协同整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露茜  
"学校大辩论"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3年《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发表以来,由美国的一些"教育政治家"以著书立说的形式展开的一场关于公共教育改革的论战。对"学校大辩论"的研究几乎是和"学校大辩论"同时展开的,囊括了史学保守派、史学激进派、重建主义教育学派和批判教育学派四大流派,形成了阐释性与批判性两条研究路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民选  
“模块课程”(module eurriculum)这一概念始见于八十年代初的英国课程研究和编制文献。很快,这一概念就异常迅速地进入了英国大中学校和各种职业教育机构,成为英国许多学校采用的一种课程新形态。本文将着重考察分析“模块课程”的基本特性、内在优势和实施条件,供国内同行研究参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毛江华  廖建桥  景珍思  
谦虚是美德吗?这个问题在学术界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争论。为更好的理解谦虚的概念和内涵,本文系统的回顾了在谦虚概念探讨过程中各个代表性学者的观点,归纳和总结出低估、不高估、平等主义、展示、行为、情境以及阴阳平衡等对谦虚解释的不同视角,从而全面的展示了谦虚的内涵及其与美德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本文为今后谦虚概念以及谦逊领导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