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10)
2023(4585)
2022(4076)
2021(4081)
2020(3560)
2019(8020)
2018(8285)
2017(16492)
2016(9343)
2015(11028)
2014(11153)
2013(11053)
2012(11069)
2011(10159)
2010(10726)
2009(10180)
2008(10617)
2007(9723)
2006(8920)
2005(8221)
作者
(29471)
(24519)
(24201)
(23221)
(15571)
(11743)
(11060)
(9400)
(9193)
(8923)
(8383)
(8295)
(7920)
(7813)
(7595)
(7479)
(7329)
(7157)
(7118)
(7086)
(6483)
(6158)
(6057)
(5581)
(5565)
(5557)
(5539)
(5499)
(5041)
(4980)
学科
(37773)
经济(37715)
管理(25181)
(23561)
(17899)
企业(17899)
方法(17031)
数学(14863)
数学方法(14638)
中国(13427)
(11500)
(10522)
(10161)
(9692)
(8619)
贸易(8611)
(8480)
银行(8459)
(8426)
(8167)
(7295)
金融(7294)
业经(7152)
农业(6932)
(6498)
(6021)
理论(5958)
(5762)
财务(5750)
(5734)
机构
大学(149287)
学院(146223)
(58017)
经济(56657)
研究(52814)
管理(49758)
理学(41749)
中国(41584)
理学院(41177)
管理学(40286)
管理学院(40021)
(33268)
科学(32246)
(31211)
(28571)
研究所(25558)
(25279)
财经(24253)
中心(23388)
(22840)
(21912)
北京(21858)
(21338)
师范(21134)
业大(20470)
农业(20144)
(18480)
经济学(18462)
(18247)
财经大学(17992)
基金
项目(84744)
科学(65263)
研究(62100)
基金(60937)
(53502)
国家(53060)
科学基金(43241)
社会(37965)
社会科(35758)
社会科学(35746)
基金项目(31682)
(31287)
教育(29548)
(27921)
自然(27395)
自然科(26684)
自然科学(26669)
自然科学基金(26169)
资助(26142)
编号(25669)
成果(23437)
(20113)
重点(19478)
课题(18446)
(18014)
教育部(16905)
(16518)
(16398)
科研(16079)
大学(15955)
期刊
(69406)
经济(69406)
研究(48284)
中国(30696)
学报(25192)
(23879)
(22451)
科学(22339)
管理(19237)
教育(19037)
大学(18966)
学学(17592)
(16451)
金融(16451)
农业(16339)
财经(12738)
技术(11897)
(10991)
经济研究(10977)
业经(10389)
问题(9988)
(9517)
国际(8433)
(8257)
理论(8062)
图书(7511)
(7494)
实践(7196)
(7196)
世界(7178)
共检索到231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汝国  
楼兰古城位于故孔雀河冲积三角洲的下部,濒临魏晋时期罗布泊的北头。它是在纪元前后逐步形成的重要城市,并于公元三世纪左右达到了全盛阶段。此时楼兰城的市区面积约十万平方米,人口超过一万,远远超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韩凤芹  申学锋  
纵观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进程,虽然政府施行了部分有益的做法,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最终未能挽回每况愈下、渐落于人后的局面。分析发现,由盛转衰深层次原因是创新环境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专制政治和封建教育走向极致,科技发展与进步缺乏良好的制度环境;中央与地方间科技、教育的职责划分不合理,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财力保障;思想观念僵化落后,科技创新缺乏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闭关锁国阻碍了市场的发展,科技创新缺乏良好的市场氛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依靠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课题组  攀矛进  
1988年9月26日,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科委研究中心,邀请曾担任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领导工作的吴明瑜、林自新、吴武封、金履忠、邓裕民、徐简、傅立勋等同志,座谈建国以来我国重大技术选择和技术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会上,这些同志根据自己亲身的经历,并以丰富的材料阐述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历程和技术选择的得失。他们的发言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综合介绍如下: 一、建国以来我国科技规划对科技发展和技术选择的指导作用建国以来,我国很少专门研究全国范围内的技术选择问题。技术选择主要体现在历次的科技规划之中。从1956年开始,我国先后编制过三个科技发展规划:即《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十二年规划),《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十年规划),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禄生,张里程  
一、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形成 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从40年代陕甘宁边区举办的医药合作社,到1955年以前各地采用“合作制”和“群众集资”等办法举办的农村基层卫生所,基本都属于为解决当时广大农村无医无药的问题,采取民办公助的合作办医,而未实行具有保险性质的医疗保健制度,但它为后来实行具有一定保险性质的合作医疗制度奠定了基础。 我国农村正式出现具有保险性质的合作医疗保健制度,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江涌  叶初升  
主要发生在 1 9世纪的西进运动是一场使“美国真正成为美国”的伟大运动 ,是美国历史上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迁移运动 ,是美国由自给农业向商品农业、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并最终实现“美国崛起”的运动。本文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来总结西进运动的成功经验与教训 ,这对于今天我国正着手实施的西部开发战略 ,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其末  
本文首先依循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主线,分阶段论述了日本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即二战前的国家掌控和财阀垄断,二战期间的突出的军事性和严厉的统制性,二战之后的经济民主化和高速增长。接着提出了走出经济困境应该解决的问题,并指出发展中国家应借鉴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以实现经济稳步高速增长。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充分利用法人相互持股制度建立巨型企业联盟,提高国际竞争实力;政府对企业重协调,重监控,重效率,重创新,少干预,多扶持,少保护;大刀阔斧地对国企、民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通过建立健全资本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后凯  
1993年9月至10月我对荷兰进行了访问,现将考察荷兰国土规划的内容介绍如下。 一、荷兰国土规划的历史发展 荷兰的国土规划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的。当时,荷兰的人口和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由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和乌德勒支等城市组成的荷兰兰斯塔德,也即荷兰西部环状城市群。 为此,1960年荷兰政府正式编制了荷兰第一个国土规划报告。该报告明确提出把统筹兼顾公平与效率目标作为国土规划的出发点。所谓效率,就是要实现全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姚玉珠  
在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的今天,科学审慎地总结我国历史上发生过的三次有重要影响的乡村建设运动经验和教训,有助于帮助农民解决历史上没有解决好的具有统领性和全局性的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宏  
本文总结日本邮政储蓄的特点 ,提出日本邮政储蓄存在问题 ,在此基础上引出其对我国邮政储蓄的启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韩美群  
建国以来,我国文化经济政策经历了统包统管、改革与调整、规范与引导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分析三个阶段的文化政策绩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文化经济,政府不管不行,管得过多过死不行,职责不清也不行,政府必须实现三大职能转变,即由"办文化"为主,到"管文化"为主的转变;由"微观管理"为主,到"宏观管理"为主的转变;由"管理"为主,到"服务"为主的转变,如此,才能促进我国文化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文章对我国历史上西部开发的 6次高潮作了叙述和分析 ,指出了每次开发高潮的不同背景、决策和特点 ,以及经济重心的南北易位对西部开发的影响 ,并分析了西部开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文章是对西部开发史的一次梳理 ,对我们今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钟坚  
本文系统考察了俄罗斯举办经济特区的历史沿革和最新动向,阐述了俄罗斯经济特区分布状况、主要形式、管理体制和优惠政策,分析了俄罗斯设立经济特区的经验教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立三  
一、国土整治的由来与发展国土整治,也称领土整治,其名称虽异,但都是以一国的领土为对象,对其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协调、保护和立法管理,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国家重大任务,现已成为我国上下都很关注的问题。其实在我国历史上,由于封建王朝巩固统治以及发展经济的需要,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也进行过土地开发和整治。最为著称的是水利工程。例如,陕西关中平原的郑国渠,四川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宁夏内蒙的河套平原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绍伯  
国土整治又称国土综合开发计划,其主要内容是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土资源,防治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合理进行人口和生产力布局,发展交通运输、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社会福利,创造舒适宜人的城乡环境。 1867年明治天皇即位后,日本政府已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北海道拓植计划”,所以日本是较早开展国士整治的国家。1918年日本建成京滨工业区,1933年又出现阪神工业区、中京(名古屋)工业区和北九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薛文杰  李红举  
按照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自然资源部新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职能,统筹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土地整理复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海洋生态、海域海岸线和海岛修复等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统筹做好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是当前土地整治转型发展的重点。本文通过梳理近30年来我国土地整治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经验,对新时期我国国土整治的目标任务进行了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