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6)
2023(4588)
2022(3830)
2021(3370)
2020(2680)
2019(5949)
2018(5927)
2017(10282)
2016(6111)
2015(6759)
2014(6941)
2013(6952)
2012(6588)
2011(6310)
2010(6333)
2009(5432)
2008(5478)
2007(4864)
2006(4532)
2005(3962)
作者
(22870)
(19228)
(19216)
(18192)
(12178)
(9437)
(8421)
(7630)
(7351)
(6948)
(6930)
(6696)
(6519)
(6372)
(6228)
(6146)
(5757)
(5704)
(5701)
(5686)
(5189)
(4970)
(4736)
(4451)
(4378)
(4321)
(4308)
(4138)
(4078)
(4054)
学科
(22267)
经济(22248)
管理(19299)
环境(15422)
(12897)
(11260)
方法(8742)
(8727)
企业(8727)
生态(8710)
资源(7257)
数学(7226)
(7159)
数学方法(7047)
(6490)
(6227)
规划(5803)
环境规划(5668)
中国(5334)
地方(5124)
业经(4793)
(4521)
农业(4453)
经济学(4081)
理论(4025)
(3699)
(3650)
区域(3642)
(3558)
金融(3557)
机构
大学(96894)
学院(95576)
研究(40566)
科学(31888)
管理(31560)
(31179)
经济(30425)
中国(28069)
理学(27051)
理学院(26610)
(26061)
管理学(25643)
管理学院(25508)
(23203)
(22937)
研究所(22047)
业大(22045)
农业(20375)
中心(17380)
(15755)
(15314)
北京(14775)
(14224)
(14202)
(14007)
师范(13730)
农业大学(13410)
科学院(13307)
实验(13296)
(12806)
基金
项目(72742)
科学(55200)
基金(52032)
(50156)
国家(49883)
研究(45029)
科学基金(39782)
自然(29363)
(29235)
自然科(28457)
自然科学(28445)
基金项目(27943)
自然科学基金(27907)
社会(26156)
(26038)
社会科(24767)
社会科学(24758)
资助(21219)
教育(19380)
重点(17986)
计划(17638)
科技(16936)
(16481)
编号(15449)
科研(14933)
(14337)
(14139)
创新(13520)
专项(13182)
课题(12118)
期刊
(35668)
经济(35668)
学报(26965)
科学(22644)
(22319)
研究(21945)
大学(18845)
学学(18184)
中国(17709)
农业(15549)
林业(10782)
管理(10256)
(8719)
业大(8436)
(8275)
资源(8275)
教育(7384)
技术(7246)
(7131)
科技(6823)
业经(6311)
农业大学(6101)
自然(5456)
(5446)
金融(5446)
生态(5129)
问题(4688)
中国农业(4585)
科技大(4409)
科技大学(4409)
共检索到137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明东  江洪  刘跃建  
对32年生楠木人工林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楠木林分平均生物量为174.33t·hm-2,其中乔木层为166.73t·hm-2,占林分生物量的95.6%;楠木林分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含量为树干0.5769gC·g-1,树皮0.4654gC·g-1,树枝0.5232gC·g-1,树叶0.4958gC·g-1,树根0.4931gC·g-1,灌木层0.4989gC·g-1,草本层0.4733gC·g-1,苔藓层0.4143gC·g-1,枯落物层0.3882gC·g-1;土壤碳含量平均值为0.0139gC·g-1,随土层深度增加各层次土壤碳含量逐渐减少;楠木林分生态系统总碳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春燕  陈秋波  彭懿  刘建波  杨礼富  王真辉  
对处于更新期30年橡胶人工林含碳量、生物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树组分的含碳量在29.94%52.90%之间,大小表现为:树叶>树干>树根>树枝>树皮>胶乳,相同器官的含碳量枯样的要比鲜样的高。凋落物层含碳量平均为51.90%,林下植物为46.09%。土壤含碳量平均为0.54%,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层次土壤含碳量逐渐减少,相邻土层差异不显著。橡胶林生态系统现存碳贮量为219.68 t.hm-2,其中乔木层为140.21 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63.82%,凋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为3.99 t.hm-2,仅占1.82%,土壤(0 100 cm)的碳贮量为75....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涛  王铁柱  高杰  
对侧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库、枯枝落叶层、植被库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分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和讨论了营养元素在系统各库中含量的分布特点,阐明了系统内土壤库和植被库之间元素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可为侧柏林的经营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涂宏涛  孙玉军  刘素真  董云飞  方景  
根据7块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标准地调查的数据,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林木和各器官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树干所占比重最大且逐渐增大,在林龄28年时,乔木层的生物量最大为167.86 t/hm2。杉木人工林碳储量垂直分布序列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分别为50.28 t/hm2、4.32 t/hm2、1.50 t/hm2,平均年固碳量分别为2.44 t/hm2·a-1、0.19 t/hm2·a-1、0.14 t/hm2·a-1。杉木人工林总平均生物量、总平均碳储量和总平均年固碳量分别为119.05 t/hm2、56.10 t/hm2、2.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斌  刘运华  余浩光  秦武明  韦善华  蔡树威  
对南宁市马占相思人工林3个不同年龄阶段(4,7和11年生)生态系统的碳素密度、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占相思不同器官中碳素密度为455.4~494.5g.kg-1,各器官碳素密度表现为:皮>干或叶>枝>根;同一林分中各层次碳素密度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0~80cm土层中碳素密度随林龄增加而增大,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3个年龄阶段马占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分别为117.63,176.70和202.08t.hm-2,其中乔木层分别占25.67%,46.10%和50.91%,灌木和草本层分别占1.82%,1.65%和1.62%,土壤层分别占69.84%,49.62%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明安刚  郑路  麻静  陶怡  劳庆祥  卢立华  
在样方调查和实测生物量的基础上,采用相对生长法对28年生铁力木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力木各器官碳含量在452.4~524.5 gkg之间,大小排序为:树叶>树干>树枝>树根>树皮;土壤碳含量以表土层最高,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铁力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165.8和79.3 thm2,分配顺序均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树皮;铁力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与碳储量分别为173.5和203.1 thm2,生物量的分配主要集中在乔木层(95.6%),碳储量的分配顺序为土壤层(59.3%)>乔木层(39.0%)>地被层(1.7%);林下植被碳含量为地上部分>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时忠杰  徐大平  高吉喜  宋爱云  于春堂  张宁南  胡哲森  
基于海南西部沿海台地区、北部平原区、东部沿海台地区和中部山地区共18个调查点54个尾细桉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的生物量、碳贮量、固碳能力及其区域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生物量平均为49.72t·hm-2,乔木层(85.10%)>凋落物层(8.08%)>林下植被层(6.82%);尾细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平均为88.84t·hm-2,乔木层为20.55t·hm-2(23.13%),林下植被层为1.55t·hm-2(1.74%),凋落物层为1.93t·hm-2(2.17%),土壤层(0~100cm)为64.81t·hm-2(72.96%);尾细桉各器官碳贮量以树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施文涛  谢昕云  刘西军  张驰  柯立  徐小牛  
根据杉木人工林年龄(10、22、45、48和50年生)梯度,在安徽大别山海拔较高山地调查了23块20m×20m的样地,采集18株不同径阶和树高的标准木,进行了生物量测定。利用7种常用的分别以D、D2、DH和D2 H为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对其进行拟合,得到35个生物量估算模型。结果显示,幂函数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多项式模型效果较差,从中优选出5个最优模型,枝、干、根和全株的最优模型是W=aDb形式的幂函数模型,叶的最优模型是W=a+bD2+cD4形式的多项式模型。杉木不同器官的碳含量变化范围在46.64%~53.13%,过熟林(45~50年生)杉木不同器官的碳含量按高低排列均为树皮>树根>树叶>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小林  闫文德  梁小翠  康文星  刘曙光  曾令旗  
以2013年安仁县"十二五"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作为依据,运用生物量、蓄积量为依据的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安仁县9种森林类型的生物量、碳贮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安仁县的主要森林类型是杉木、慢生阔叶树、马尾松、中生阔叶树、湿地松、速生阔叶树、桉树组、柏木、杨树,其中杉木是优势树种,林分面积占乔木总面积的40.07%;幼龄林占乔木林面积的51.85%,中龄林占乔木林面积的21.15%,近熟林占乔木林面积的11.35%,成熟林占乔木林面积的7.25%,过熟林占乔木林面积的1.40%;主要树种的生物量、碳贮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燕燕  樊后保  刘文飞  黄荣珍  袁颖红  苏兵强  廖迎春  
对闽南山区不同林龄(2、3、4、5、6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其中林木生物量采用标准木法,林下植被和地被物生物量采用样方收获法。结果表明:乔木层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分别为45.14、69.22、92.20、111.82、175.09t/hm2,其中树干占的比例最大(44.5%~60.4%),细根最小(0.2%~0.6%);各林龄尾巨桉生产力依次为22.86、26.07、32.63、32.70、46.69t/(hm2·a),叶的生产力随林龄增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林下植被生物量依次为5308.83、7201.62、5676.47、4033.42、9183.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尉海东  马祥庆  
对福建马尾松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生态系统中各组分的含碳率和碳贮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乔木层和凋落物层的含碳率为48.12%~52.59%,表现为成熟林最大、中龄林次之、幼龄林最小,0~100 cm土壤层含碳率亦表现出同样的规律,而林下植被层含碳率则表现为中龄林最大、幼龄林次之、成熟林最小;随林龄增大,马尾松林乔木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贮量均逐渐增加,决定了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亦逐渐增加,成熟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183.94 t/hm2,分别是幼龄林和中龄林的1.72倍和1.20倍,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乔木层碳贮量的差异引起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进  汤玉喜  唐洁  杨艳  吴敏  
以中亚热带5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等8种乡土树种营造的混交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幼龄混交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8种幼树不同器官碳含量不同,树干碳含量在454.7~500.0 g/kg之间,树枝碳含量在426.0~474.0 g/kg之间,树叶碳含量在448.4~495.8 g/kg之间,树根碳含量在436.0~490.4 g/kg之间;2)相同树种不同器官和不同树种的相同器官碳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其中0~10 cm土壤碳含量最高(23.9~25.5 g/kg);4)4种人工混交幼龄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空间分布基本一致,绝大部分储存于0~100 cm土壤层,平均占生态系统总碳贮量的92.56%~94.72%,其次为乔木层(3.75%~4.98%),其中树干占整个乔木层碳贮量的45.45%~58.64%,林下植被和枯落物层所占比例最小;5)4种幼龄混交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为167.06、165.72、162.97和160.97 t/hm~2,其中马褂木×香樟×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幼龄林(MLCLS)碳贮量高于其他3种幼龄混交林。随着林龄的增长,人工林碳储量的积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兆飞  段国民  安玉涛  
本文对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乔木层、下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讨论了营养元素在油松各器官中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坡位树体的枝和叶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研究结果对油松林的经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明安刚  张治军  谌红辉  张显强  陶怡  苏勇  
对广西大青山林区不同间伐强度下2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碳贮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措施有利于提高马尾松乔木层生物量和碳贮量,不利于林下地被物和凋落物生物量和碳的累积,重度、中度和轻度间伐下马尾松林乔木层碳贮量分别高出对照11.47%,11.78%和14.49%,林下植被层分别低于对照20.82%,19.80%和0.20%,凋落物层分别低于对照15.81%,2.87%和27.31%;间伐对土壤层碳贮量和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无显著影响,但有降低土壤碳贮量和增加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的趋势,土壤碳贮量分别低于对照4.15%,1.83%和5.53%,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分别高出对照2.62%,4.19%和3.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匡冬姣  雷丕锋  
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地下细根的碳分配及其随年龄变化规律,于2014年4月用土壤钻法对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三个不同林龄(7年生、17年生和25年生)细根生物量变化、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0~60 cm土层内杉木细根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7、17、25年生杉木林细根生物量分别为239.79 g·m-2、271.90 g·m-2和191.60 g·m-2,占杉木细根总生物量的68.45%、56.39%和68.64%。而林下植被层地下细根生物量随杉木林年龄的增大而减少,7年、17年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层细根生物量为别为207.20 g·m-2,54.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