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66)
- 2023(5945)
- 2022(5094)
- 2021(4916)
- 2020(4268)
- 2019(10026)
- 2018(10213)
- 2017(19529)
- 2016(10432)
- 2015(12121)
- 2014(11988)
- 2013(11497)
- 2012(10526)
- 2011(9597)
- 2010(9956)
- 2009(9055)
- 2008(9135)
- 2007(7952)
- 2006(7193)
- 2005(6416)
- 学科
- 济(42491)
- 经济(42453)
- 管理(29475)
- 业(27302)
- 企(23473)
- 企业(23473)
- 方法(22776)
- 数学(20118)
- 数学方法(19553)
- 学(11750)
- 财(9914)
- 农(9806)
- 理论(9735)
- 业经(9216)
- 中国(9098)
- 务(7015)
- 财务(6975)
- 财务管理(6963)
- 贸(6962)
- 贸易(6958)
- 易(6738)
- 和(6725)
- 企业财务(6636)
- 农业(6401)
- 制(6328)
- 地方(5860)
- 技术(5804)
- 银(5565)
- 银行(5545)
- 教学(5512)
- 机构
- 大学(155569)
- 学院(153281)
- 管理(59845)
- 济(54456)
- 经济(53211)
- 研究(51771)
- 理学(51705)
- 理学院(51077)
- 管理学(49581)
- 管理学院(49321)
- 中国(38623)
- 科学(35610)
- 京(33655)
- 农(27450)
- 所(27347)
- 财(25443)
- 研究所(25344)
- 业大(24704)
- 中心(24261)
- 江(23161)
- 农业(21844)
- 范(21541)
- 师范(21260)
- 北京(21085)
- 财经(20572)
- 经(18671)
- 院(18631)
- 州(18605)
- 技术(17683)
- 师范大学(17271)
- 基金
- 项目(106264)
- 科学(83438)
- 基金(77746)
- 研究(72487)
- 家(70061)
- 国家(69593)
- 科学基金(59135)
- 社会(43935)
- 社会科(41617)
- 社会科学(41605)
- 自然(41554)
- 省(41051)
- 基金项目(40834)
- 自然科(40662)
- 自然科学(40651)
- 自然科学基金(39924)
- 划(35868)
- 教育(34702)
- 资助(33041)
- 编号(29961)
- 成果(25118)
- 重点(24667)
- 部(22803)
- 创(21375)
- 计划(21250)
- 发(21237)
- 科研(21065)
- 课题(20144)
- 创新(20067)
- 大学(19473)
共检索到221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付少雄 朱梦蝶 杨海燕 王思博
[目的/意义]识别短视频虚假信息的多模态特征,探究多模态特征对短视频虚假信息传播的影响。[研究设计/方法]采集抖音平台中的真实短视频虚假信息,基于CARS列表与多模态话语关系,设计短视频虚假信息多模态特征的初始编码示例框架,进行中文语境下面向短视频虚假信息内容的情境化。结合内容编码,提炼短视频虚假信息多模态特征。基于此,结合回归分析法,探究影响短视频虚假信息传播效果的关键特征。[结论/发现]构建中文语境下面向短视频虚假信息内容的多模态特征列表,涵盖文本、音频、图像以及多模态关联四个模态维度,各模态维度间的主要特征及其常见表征具有差异性,对短视频虚假信息的综合传播效果,以及传播认同度、传播广度与传播参与度的影响各异。[创新/价值]为短视频虚假信息特征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辅助后续短视频虚假信息的识别,深化网络生态治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齐爱荣 杨康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他们积极融入中国互联网平台,将自己在中国的生活状态和所见所想制作成短视频,发布在互联网平台上,并积累了许多粉丝,成为网民口中的"洋网红"。"洋网红"短视频聚焦中外文化差异,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同时使中国人在他者视角下更加客观地认识中国。文章将运用理论与案例,分析新形势下"洋网红"短视频的内容传播、价值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新形势 洋网红 短视频 内容传播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婧文
短视频平台凭借其可视化、移动化、碎片化的优势,近年来实现了迅速发展,受众数量逐年攀升。在视频社交化、资讯视频化和信息移动化的背景下,短视频平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其中,也产生了大量的优质英语短视频。文章分析了短视频的传播策略与营销模式,探讨短视频平台中英语短视频类的传播策略。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付少雄 苏一琦 孙建军
短视频辟谣的关键在于提升辟谣信息传播力。为此,分析辟谣短视频的内容设计与发布技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可以提升辟谣短视频传播效果,深化网络信息生态治理。本研究对抖音短视频平台上965条有效官方辟谣短视频进行人工编码,基于启发-系统式模型(heuristic-systematic model,HSM),将启发式线索(辟谣短视频发布技巧)和系统式线索(辟谣短视频中枢内容、边缘内容)进行短视频平台内的情景化,以点赞数、评论数、收藏数以及分享数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指标,分析启发-系统式线索对辟谣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点赞数,启发式线索中的主题类型,以及系统式线索中的信息完整度、信息独特性、标题符号与模态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对于收藏数,启发式线索中的时长、发布时间段、主题类型与背景音乐波动性,以及系统式线索中的信息完整度、信息独特性、标题样式与标题符号具有显著影响;对于评论数,启发式线索中的发布时间段与背景音乐波动性,以及系统式线索中的信息独特性与标题符号具有显著影响;对于分享数,启发式线索中的发布时间段与联动性,以及系统式线索中的信息独特性与信息陈述方式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延展了辟谣短视频的研究角度,拓展了启发-系统式模型的研究情境,明晰了辟谣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成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媒介传播形式日益多样化。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载体,通过其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和交互方式,引领了信息传播的新趋势。短视频不仅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满足用户的娱乐需求,更能通过身临其境的沉浸式浏览和参与感强的交互形式,吸引并锁定用户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基于短视频这种新型媒介的这些独特优势,它正在重塑人们的传播行为,推动信息传播的变革与创新。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信息时代短视频的沉浸传播与交互形态。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陈璟浩 聂卉梓
[目的/意义]短视频作为新兴的互联网信息表达方式,已逐渐成为政策传播的重要工具。探索短视频平台在公共政策信息传播中的效力以及受众采纳意愿,有助于提升公共政策传播效果。[研究设计/方法]以“双减”政策为例,根据框架效应理论和信息采纳理论,通过内容分析法归纳总结短视频平台中“双减”政策信息框架的组织方式,同时分析不同政策信息框架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此外,采用在线控制实验法验证了不同政策信息框架对受众采纳意愿的影响。[结论/发现]在短视频平台中有近四成的信息使用了目标框架,其中损失框架居多,多数采用集体主义视角和非叙事陈述方式;目标框架、文化框架、叙事框架对受众的评论、转发、点赞意愿并未产生显著影响;双减政策信息中,损失、收益框架,集体、个人主义价值观以及叙事和非叙事要素都能增强受众的采纳意愿,并且目标框架与文化框架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创新/价值]研究结论对于政策宣传部门及相关政府机构优化政策传播策略,提高传播效果具有启示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洪洲 朱佳 黄仕靖 袁勤俭
[目的/意义]探讨不同类型发布端的应急知识短视频特征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与视频传播效果间的潜在关系,以促进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更加有效地利用短视频传播应急知识。[方法/过程]采用Logistic回归识别不同类型发布端的应急知识短视频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基本特征,并讨论差异与视频传播效果的关联;基于视频内容文本展开内容特征分析,探讨不同发布端应急知识短视频在主题和情感倾向上的差异及视频传播效果分布。[结果/结论]不同类型发布端的应急知识短视频在背景音乐、发布时间、视频形式、内容主题分布等特征上均有显著差异,并且这些差异与视频传播效果关联密切;在视频内容的总体情感倾向上并无不同,积极情感均多于消极情感,但持消极情感的应急知识短视频的传播效果更好。[局限]研究选取的应急知识短视频仅限于以洪涝为代表的自然灾害,未来可拓展至其他类型事件的应急知识,以增强研究结论的普适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微 王晰巍 娄正卿 刘婷艳
[目的/意义]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移动短视频用户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从而帮助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加强移动短视频网络舆情管理。[方法/过程]文章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基于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和谐发展的信息生态视角,构建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研究方法,使用SPSS 22.0和AMO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说明,信息、信息环境、信息技术3个因素通过传播意愿对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信息因素对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意愿影响最大,其次是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楠 宋晓宇 姜家慧 李海荣
[目的/意义]探究短视频用户的信息传播过程及演化规律有助于相关部门科学认知舆情发展态势,提高舆情危机处理能力。[方法/过程]在传统SEIR模型基础上,考虑网民的观点交互,将传播者分为谣言传播者和信息澄清者。基于此,构建SICR模型,并利用Python爬取抖音平台上关于“钟薛高烧不化”事件的短视频评论进行数据处理和仿真实验,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结果/结论]信息澄清者在舆情爆发期增加发声渠道、占领舆论高地,采取处罚措施严惩谣言传播者,有利于引导事件转为正面讨论,促使真实信息被大众知晓,平息舆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凡
短视频这一媒介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新的阅读推广方式,对推动全民阅读有着其独特的价值。文章探究了短视频社会化阅读推广蓬勃发展的发展动因,分析了短视频社会化阅读推广的传播价值,也对短视频社会化阅读推广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最后,文章据此提出了短视频社会化阅读推广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当前的阅读推广人和机构提供借鉴。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王震宇 朱学芳
为了减少虚假新闻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虚假新闻检测一直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现有多模态虚假新闻检测方法通常使用预训练模型充当特征提取器,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以下不足:(1)预训练模型参数在模型训练过程中总是会冻结,但预训练模型并不完美;(2)基于CN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的图像特征提取器结构通常比基于Transformer的文本特征提取器结构更加复杂,图像特征通常被提前存储,使得这些模型的缺点被忽略。为此,本文提出基于端到端训练的多模态Transformer模型,通过使用视觉Transformer代替CNN提取图像特征,统一了不同模态的特征提取过程,利用共同注意力模块实现图像特征和文本特征交叉融合,并且在3个公开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性能超越了其他基线模型。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晟添
人类科技发展促进文明变迁,不同的文明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占主导优势的媒介,在不同的媒介形态下,知识被承载与传播,人们对知识的感受与看法形成了不同的知识观。从媒介技术发展的文明史视角,梳理知识观的变迁,对当下电子文明时期知识观的重塑与传播研究尤为重要。短视频作为当下最为活跃、显著的新兴传播媒介,在对知识的科普传播上,形成了自身的传播现象与视听微叙事规律。知识短视频存在叙事框架的“递进模式”:视角框架、话语框架、结构框架、语法框架,且在叙事传播中重塑着知识观。新知识观在短视频媒介的传播下被重塑,并在知识范围的流动、知识的编码与接收、知识的口头传统、知识的媒介习得环境、知识的媒介文化等方面形成变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雨肖 丁晟春 吴鹏
信息传播正逐渐从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单模态形式过渡到相互融合的多模态形式,且数据量飞速扩张。大规模数据需要庞大的存储空间,如何对海量的文本、图像等多模态数据进行有效分类变得至关重要。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语义特征分类模型,解决图像文本形式的多模态数据的分类问题。在该模型中,利用BiLSTM(双向长短期记忆模型)设计文本特征提取模型,利用VGG16卷积神经网络设计图像特征提取模型,将两类深度神经网络提取出的文本特征与图像特征进行特征融合,进而实现多模态信息的分类。在NUS-WIDE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方
在新媒体时代下,通过短视频的制作与发布达到传播信息的目地,已成为各大媒体平台发布消息的方式之一。发布一条便民资讯内容的短视频所带来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现如今,很多新闻媒体都采用短视频的方式发布资讯,相比传统图文形式的新闻稿而言,由多个画面衔接组成的短视频带给人们的冲击力度更大,传播信息的效果更好,由此可见,短视频更符合当下媒体的发展需求。由吴航华,李华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的《短视频编辑与制作》一书共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为读者介绍短视频的概念以及存在类型,讲述了短视频的发展历程,指出目前短视频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此提出解决策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卫东 栾碧雅 李松涛
[目的/意义]网络虚假信息的肆意传播正成为危害人类社会的风险事件,探究网络虚假信息传播行为的影响因素,对网络虚假信息的抑制及治理具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以风险感知理论为基础,基于心理测量范式和社会放大理论构建网络虚假信息传播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SPSS软件验证所构建的模型并进行修正。[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情绪、信任、信息数量与质量会对虚假信息传播行为产生积极影响,而知识,媒体接触会对虚假信息传播行为产生消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