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046)
- 2022(926)
- 2021(836)
- 2020(794)
- 2019(1669)
- 2018(1741)
- 2017(2943)
- 2016(1901)
- 2015(2190)
- 2014(2252)
- 2013(2244)
- 2012(2208)
- 2011(1990)
- 2010(2285)
- 2009(2265)
- 2008(2278)
- 2007(2186)
- 2006(2143)
- 2005(2166)
- 2004(1889)
- 学科
- 济(6185)
- 经济(6166)
- 管理(5825)
- 业(4853)
- 企(4022)
- 企业(4022)
- 制(3061)
- 中国(2721)
- 农(2626)
- 财(2240)
- 银(2223)
- 银行(2220)
- 行(2133)
- 教育(2112)
- 地方(2066)
- 学(2041)
- 制度(1818)
- 度(1818)
- 业经(1727)
- 体(1682)
- 农业(1621)
- 融(1559)
- 金融(1559)
- 税(1548)
- 理论(1535)
- 税收(1464)
- 收(1443)
- 方法(1317)
- 体制(1297)
- 业务(1243)
- 机构
- 大学(26073)
- 学院(25190)
- 研究(9260)
- 济(8878)
- 中国(8585)
- 经济(8526)
- 管理(8510)
- 江(6402)
- 理学(6294)
- 理学院(6221)
- 财(6209)
- 管理学(6098)
- 管理学院(6042)
- 京(6032)
- 中心(5371)
- 科学(5067)
- 省(5027)
- 州(4888)
- 所(4713)
- 农(4434)
- 银(4416)
- 银行(4273)
- 范(4268)
- 师范(4227)
- 财经(4113)
- 北京(4060)
- 行(4046)
- 研究所(3966)
- 人民(3952)
- 经(3555)
共检索到52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胡友峰 贾珊红
自然审美源自人类主体的诗性思维与自然对象的物性特征相融交织,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美学体现,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为自然审美理论构建提供了知识论基础,其动态发展也使自然审美理论呈现出不同面貌。自人类产生之时,自然便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本真的依存关系为自然审美提供了合法性的理论依据,但原初性所带来的被动性与脆弱性也使这种依存关系难以推动自然审美持续深入发展。此后,人与自然逐步构建了二元模式主导的认识关系与工具理性支配的实践关系,自然成为了相对于人类主体的陌生“他者”,这也推动了自然审美对象模式与人化视角的形成。随着生态世界观的逐步建立,人类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然的本源性与自身的有限性,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了生态重构,也为自然审美的当代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轩 任娜
生态旅游概念在国外发展初期被界定为一种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体验、审美和保护的旅游模式,是生态和美学价值的获得。在我国伴随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旅游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复活整合起来,其中乡村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发掘成为一个重要内容,农耕文化的重兴、乡村田园以及农耕作业体验的深入等极大丰富了其内涵。生态旅游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消费或单纯的休闲文化,而是个体生命内涵丰富的过程,是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重新体认自然生机的过程,是自然性审美和人文性价值重新整合的过程,是宇宙生命自我认知的过程,其中的文化属性和文化品味还需要进一步感知体认。
关键词:
生态旅游 自然审美 乡村文化 人文关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轩 任娜
生态旅游概念在国外发展初期被界定为一种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体验、审美和保护的旅游模式,是生态和美学价值的获得。在我国伴随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旅游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复活整合起来,其中乡村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发掘成为一个重要内容,农耕文化的重兴、乡村田园以及农耕作业体验的深入等极大丰富了其内涵。生态旅游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消费或单纯的休闲文化,而是个体生命内涵丰富的过程,是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重新体认自然生机的过程,是自然性审美和人文性价值重新整合的过程,是宇宙生命自我认知的过程,其中的文化属性和文化品味还需要进一步感知体认。
关键词:
生态旅游 自然审美 乡村文化 人文关怀
[期刊] 改革
[作者]
彭森
拉美模式考察彭森1995年年中,笔者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代表团考察了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三国。我们在考察访问中深切地感受到,拉美三国在发展和改革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注意和借鉴。一、拉美各国的经济发展步入稳定增长轨道拉美国家在70年代大多经历过一个快...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子健
“活该”初见于明代,用例极少且仅用于贬义语境,清代时使用频率增多,所应用的语境也得到了扩展。“活该”的发展以及对“合该”的替换,与语体、“应该”义语义场中单音节主导词的更迭、语言自身的求新机制有关。言者对“活”字2种副词义的主观理解和运用使得“活该”用于贬义语境表负面评价义的用法逐渐固定,并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用法。
关键词:
活该 合该 语义演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雷
今年八、九月份我到新疆进行调查研究,用三十多天时间,从东疆走到北疆,又从新源县跨越天山到南疆,经过七个地区、二十三个县市,向基层工作同志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和经验。有些情况和经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启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程文明
终身雇用制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的最初形态为江户时代的奉公人制度 ;在明治维新后近代资本主义工矿业企业得到初期发展的基础上 ,经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 ,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开始进入制度化阶段 ;在战前军国主义统制经济体制下初步确立 ;在战后民主化改革和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得到继承和发展 ;在 6 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高速成长阶段以后发展成熟并最终确立 ,成为战后日本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终身雇用制出现伊始 ,就是后进社会日本对封建传统妥协的产物 ,其中蕴涵着它自身的矛盾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钟正生
2022年以来,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疫情冲击、地产下坠、俄乌冲突、美联储激进加息等多重因素影响交织叠加。前5个月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一波三折”,背后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缺乏抓手。在二季度中国经济“努力实现正增长”的情况下,实现全年5.5%的经济增速目标面临极大挑战,货币政策需要在稳定下半年货币信用环境、支持经济增长动能的恢复上发挥更大作用。本文重点探讨2022年下半年货币政策“稳信用”的着眼点。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相乐
大学特色是大学本质的反映,是大学特有的品质和风貌。大学特色伴随大学的产生而产生,伴随大学的发展而发展。根据大学特色产生、演进的历史实践,大学特色的形成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大学特色的形成是大学本质的具体外化,是大学对社会发展需要的主动回应,是大学理念引导下的实践建构,也依赖于大学制度创新。
关键词:
大学特色 历史考察 形成规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柯文进 刘业进
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宗教、大学和专门研究机构是文化演进中相继出现的知识整理制度。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学生社团和教师社团,大学章程起源于最高宗教机构、世俗王权或代议机构颁发的特许状。对中世纪以来欧洲、美国的大学章程的考察表明,大学章程与行会组织的自我权利保护有关,同时也呈现中世纪以来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在宣示权力和寻求自己的专门人才培养中的冲突与妥协。从大学本身而言,演变中的大学章程的主要线索是组织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大学自治和学术本位的维护。
关键词:
大学章程 大学自治 学术自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石康
1996年3月18日至4月1日,我作为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考察团的一员赴俄罗斯实地了解俄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情况,现将考察结果介绍如下。 一 1.俄罗斯经济开始稳定。一度暴涨的物价和暴跌的汇率得到控制。据介绍,自1995年7月俄政府开始建立卢布汇率摆动走廊以来,卢布与美元的汇率一直控制在4300—4900卢布兑换1美元的范围内。物价涨幅去年明显下降,为4%,我们在俄期间物价基本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教学是师生之间沟通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中学科教学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以这种活动作为源泉,引发学生的文化性发展。学生的活动得以形成的基本理论——“活动理论”,采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活动与意识动态联系的观点,综合了理解人类行为的多种学术领域,发展出超越“个体”与“环境”的二元论的“活动”概念。建构性教学的“活动理论”是实践“学习者共同体”的理论框架,可以为我国新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制度的确立,归根结底为学校的合作文化的重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汤洪波
CEO在公司管理的组织结构中位居最高层次,对公司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CEO的权力被认为是公司管理层中的权力颠峰。本文试图从公司成长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管理权力理论对CEO的权力进行理论考察。
关键词:
CEO权力 公司成长 公司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