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5)
2023(1668)
2022(1469)
2021(1342)
2020(1119)
2019(2678)
2018(2544)
2017(4664)
2016(2729)
2015(2949)
2014(2834)
2013(2878)
2012(2793)
2011(2428)
2010(2448)
2009(2119)
2008(2086)
2007(1868)
2006(1646)
2005(1529)
作者
(8444)
(7124)
(7067)
(6772)
(4644)
(3592)
(3157)
(2688)
(2660)
(2549)
(2515)
(2453)
(2425)
(2424)
(2322)
(2316)
(2267)
(2196)
(2158)
(2139)
(1834)
(1798)
(1761)
(1657)
(1614)
(1599)
(1585)
(1540)
(1533)
(1497)
学科
(10116)
(9377)
经济(9373)
(9224)
贸易(9224)
(9177)
(7576)
出口(7568)
出口贸易(7568)
管理(5206)
方法(4481)
数学(4214)
数学方法(4177)
(4173)
(3677)
(3371)
(2976)
企业(2976)
(2773)
财政(2716)
(2520)
中国(2503)
(2489)
支出(1887)
进出(1733)
进出口(1733)
进出口贸易(1733)
(1715)
金融(1715)
概况(1703)
机构
大学(37269)
学院(36161)
(15126)
经济(14907)
研究(14611)
中国(11027)
科学(10205)
管理(10155)
(9301)
理学(8546)
理学院(8452)
(8374)
管理学(8284)
管理学院(8234)
(7806)
研究所(7650)
农业(7370)
(7252)
业大(7050)
(6295)
中心(6249)
(6208)
(5824)
财经(5771)
经济学(5619)
研究院(5343)
(5331)
经济学院(5248)
(4845)
北京(4745)
基金
项目(26327)
科学(18962)
基金(18557)
(17866)
国家(17733)
研究(16776)
科学基金(13493)
社会(10472)
(10191)
社会科(10019)
社会科学(10018)
基金项目(9253)
自然(8940)
(8843)
自然科(8710)
自然科学(8706)
自然科学基金(8558)
资助(8399)
教育(7128)
重点(6326)
计划(5935)
(5833)
科技(5769)
(5689)
科研(5678)
编号(5532)
(5216)
(5165)
创新(5016)
中国(4927)
期刊
(15013)
经济(15013)
研究(10711)
学报(10488)
(8062)
科学(7547)
大学(7285)
中国(7097)
学学(7034)
(5537)
(5301)
农业(5206)
国际(4450)
管理(3359)
(3312)
金融(3312)
林业(3156)
财经(3103)
经济研究(2953)
(2907)
问题(2807)
(2719)
贸易(2719)
(2656)
业大(2509)
教育(2475)
国际贸易(2294)
世界(2277)
业经(2272)
(2173)
共检索到57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玮  林振清  杨前宇  陈浙勇  谢锦忠  
关键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双林  杨清平  汤定钦  
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多用于盆景制作和园林绿化。研究结果表明:小佛肚竹出笋能力强,无大小年之分,笋期7~10月,达116 d,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盛期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70%以上,而末期历时占笋期的44.8%;竹笋-幼竹高生长时序变化呈“慢—快—慢”的节律,以历时20 d,平均生长量2.60 cm.d-1的高生长盛期最快,阶段高生长量占新竹高度的65.4%;各出笋期的竹笋-幼竹高生长期无显著差异,平均高生长期为62 d,明显少于其他中大型丛生竹种。图1表2参1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本智  
1995 年5 至10 月,在麻竹中心分布区福建省华安县对麻竹出笋和高生长规律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序样本的聚类分析方法,可将麻竹出笋过程和高生长过程定量地划分为3 个时期:初期、盛期和末期。出笋盛期的笋量占全期的57.48% ,个体平均质量1.26 kg,高生长盛期生长量占全高的81.12% ,日平均生长量为20.44 cm ;麻竹高生长过程可用Logistic 和Richards曲线模拟,相关系数较高,效果较好;影响麻竹日平均生长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日照时数、昨日气温、昨日降雨量和当日最低气温,最低气温与生长量呈负相关关系,其余呈正相关关系;麻竹在昼夜24 h 内有两个生长高峰,分别...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红  刘玮  黄滔  蒋利媛  黄程前  黄文韬  
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的圣音竹出笋、退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圣音竹发笋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历期30 d,明显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阶段;2014年总发笋53支,3个发笋时期的发笋数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退笋率为15.09%,在发笋初期和盛期的萌发笋退笋原因主要是人为机械损伤,发笋末期萌发笋的退笋原因是营养供应不足;发笋初期、盛期和末期的萌发笋竹笋—幼竹高生长过程均呈"S"型生长曲线,符合"慢—快—慢"生长规律,相应的Logistic方程都很好的拟合了各个时期萌发笋幼竹的平均高生长数据,发笋初期和盛期萌发笋在幼竹高生长历期和株高方面均优于发笋末期萌发笋,留笋养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奇江  童晓青  叶华琳  华锡奇  
Study on shooting and growth rhythm of Pseudosasa japonica var. tsutsumiana resulted that shooting period was from March 3 to May 5, and shoot quantity accorded with partial normal distribution.Adult bamboo reached 70.19%. The height growth could be divided into initial, ascending, boosting and ter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郁善  洪伟  邱尔发  
应用出笋量的Logistic模型研究了出笋量随时间增长的变化规律 ,指出 :出笋前期(前 1 0天 )出笋数占总数的 1 3 %左右 ,出笋中期 (第 1 0~ 2 0天 )占 80 % ,出笋末期 (第 2 0天以后 )占 7% ;对退笋特征的描述及其规律得出出笋前后期退笋数量少但退笋率高 ,而出笋中期退笋数量多但退笋率低 ,小于 1 0cm的浅鞭笋多属退化笋。出笋退笋规律的研究可用来指导生产上留养和挖取竹笋数量的依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毛达民  陆媛媛  郑林水  李(石玄)川  吴礼栋  
研究挖掘鞭笋8 a后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笋材两用林基地中竹鞭的鞭径、节间长、岔鞭数量和跳鞭等情况,旨在为鞭笋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①岔鞭鞭径比主鞭鞭径减少0.10 cm。②挖鞭笋比不挖鞭笋试验之间的竹鞭整体鞭径平均增加0.30 cm。③不同母竹年龄(1,2,3度)的主鞭鞭径大小,挖掘鞭笋的比不挖鞭笋的增加了0.30~0.70 cm。④挖鞭笋比不挖鞭笋之间的平均竹鞭节间长度增加0.31 cm。⑤岔鞭的条数平均增加2条。t=6.006>t0.01=3.355,存在极显著差异。⑥挖鞭笋后的样地中没有找到跳鞭。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高贵宾  顾小平  吴晓丽  朱如云  林峰  袁娜  
为探索和完善丛生竹散生状丰产栽培的技术理论,对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不同笋目和二水笋的出笋规律及其在散生状栽培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竹竹株秆基两侧各笋目(由下及上分别为头目、二目、三目和尾目)出笋顺序依次为二目、三目、尾目和头目。竹笋产量以三目最高,达247.60 g·m-2;二目和头目次之,分别为239.30和222.40 g·m-2;尾目最低,仅70.60 g·m-2。各笋目所发笋至母竹距离分别为24.32 cm(头目),19.48 cm(二目),三目13.06 cm(三目)和8.44 cm(尾目)。各目成竹胸径:头目、二目>母竹,三目与母竹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阿丽  赵婉琪  阮羽清  国春策  张文根  施建敏  杨光耀  于芬  
【目的】调查厚竹出退笋规律,探讨厚竹退笋过程中营养品质的变化特点,为合理利用退笋、提高厚竹林的综合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厚竹竹笋的高生长过程,统计出笋量和退笋量,测量竹笋高度,总结厚竹出退笋规律;并采用常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测定退笋不同阶段营养成分的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矿质元素含量,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分析退笋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1) 2015年、2017年和2018年厚竹出笋量分别为1 171、818和575株,出笋规律呈正态分布曲线,且从出笋初期至末期退笋率升高。退笋高度主要集中在50 cm以内,其中30 cm高度以下的退笋占比分别高达69. 81%、83. 60%、86. 09%,且在相同时间内,退笋高生长量低于正常笋。2)与正常笋相比,厚竹退笋的粗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均下降,而灰分、酸性洗涤纤维则高于正常笋,脂肪含量与健壮笋无显著差异(P>0. 05);厚竹不同矿质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P>Mg>Ca> Zn> Mn> Fe> Cu,其中P含量表现为正常笋高于退笋,其余均是退笋显著高于正常笋(P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双林  洪游游  张德明  吴柏林  
以红壤丘陵地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改善和生产潜力发挥为目标,以优质笋用小径竹红壳竹Phyllostachys iridescens、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为对象,历时5a定位研究竹子幼林结构主要因子的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壳竹和早园竹抽鞭发笋能力强,成竹率高,年际立竹量变化明显,以造林后第2年增加最为显著,可分别达到2430株.hm-2和2970株.hm-2,第3年成林投产。新竹平均胸径造林后第3年分别为3.54cm和3.21cm。第5年立竹量和立竹径级达到丰产林分结构水平。红壳竹和早园竹地下鞭系多分布于土壤上层20cm区间,造林后第3年鞭系长度达10m.m-2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卓文  蔡崇法  沈宝仙  徐有明  向臻锋  肖余祥  
通过对雷竹引种后新立竹生长进行实地调查 ,结果表明 :母竹引种后新立竹数目、胸径、树高、枝下高及与母竹距离有随着母竹年龄增大而增长的趋势。新立竹数目与新立竹年龄 (相对母竹而言 )之间及新立竹与母竹平均距离之间均存在函数关系。雷竹引种后各年间新立竹数目、胸径、树高、枝下高及新立竹与母竹距离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年龄对雷竹林分平均单株枝重、枝长、叶数 /枝、叶重 /枝、叶面积的影响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钩梢处理对平均均叶数 /枝、平均叶重 /枝及平均单株枝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或极显著性水平。雷竹株数按径阶分布服从正态分布。雷竹冠幅、胸径、树高及枝下高等生长因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根据雷竹鞭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卓文  汤景明  熊艳平  曾纪双  
雷竹引种后地下鞭生长发育实地调查结果表明 :雷竹地下鞭生长发育和分布存在空间规律性变化。鞭龄及土层深度对鞭长的影响显著。鞭龄对壮芽数及出笋芽数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竹鞭节位第 6~ 2 0节段上出笋最多 ,竹鞭节位对出笋芽数的影响达显著性水平。竹鞭生长方向以顺坡向下的最多。跳鞭露出地面的部分 ,竹鞭直径细小且节密 ,无发笋现象 ,应及时覆土。母竹地径与竹鞭直径 ,及竹眉高直径与竹笋地径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应适当地挖掘鞭梢以促进分岔鞭数目 ,同时竹鞭长度以 1~ 2m为宜。松土、除草、施肥和适宜厚度的覆盖有利于竹鞭的生长和单位面积笋的产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董文渊  黄宝龙  谢泽轩  谢周华  刘厚源  
以无性系植物的生理整合作用理论为指导 ,通过不同密度处理系列试验、采笋与不采笋对比试验等 ,探讨了密度调节、轮闲制采笋与筇竹林竹笋—幼竹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 ,将 4~ 5a生老龄母竹全部砍伐的处理对子代分株密度具有显著的影响 ,其 1a生分株数量是全部保留处理的 1 92倍。轮闲制采笋的处理则有利于子代分株个体的改良 ,1a生分株的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度是未处理的 1 5倍和 1 4倍 ;而连年采笋的筇竹林分 ,随时间进程子代分株表现出趋矮的迹象。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文会  封焕英  范少辉  许庆标  周金明  杨松红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经济和生态竹种[1-6],其养分管理和丰产培育技术一直是重要研究内容[7-12];然而,由于毛竹大小年和异龄结构等特点,迄今丰产经营的毛竹林肥培仍多凭经验,施肥量和肥培重点对象不明确,极易造成养分流失、肥力降低和环境污染。为此,近年来作者及课题组成员从毛竹生长发育规律出发,系统研究了自冬笋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前宇  谢锦忠  张玮  林振清  
对耐寒丛生竹种椽竹Bambusa textilis var.tasca种群的生物量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平均壁厚的相关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椽竹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中,竹秆所占比例最大,为总生物量的74.62%,远超过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等竹种的相应值。椽竹的胸径和平均壁厚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性,其中竹枝生物量干质量(Bt),竹叶生物量干质量(Bf),竹秆生物量干质量(Bs),地上部分生物量干质量(Ba),全竹生物量干质量(Wbt)与胸径(D)和平均壁厚(A)间相关关系的拟合模型分别Bt=-2 672.765+1 299.919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