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67)
2023(8889)
2022(7995)
2021(7612)
2020(6403)
2019(15005)
2018(15048)
2017(28950)
2016(15946)
2015(17993)
2014(17918)
2013(17837)
2012(16239)
2011(14522)
2010(14226)
2009(12718)
2008(12177)
2007(10320)
2006(8831)
2005(7419)
作者
(47136)
(38955)
(38718)
(36792)
(24721)
(18875)
(17522)
(15532)
(14921)
(13802)
(13564)
(13059)
(12275)
(12191)
(12021)
(11974)
(11865)
(11657)
(11047)
(10974)
(9863)
(9402)
(9397)
(8760)
(8720)
(8712)
(8636)
(8516)
(7872)
(7813)
学科
(59142)
经济(59078)
管理(44055)
(41793)
(35194)
企业(35194)
方法(30074)
数学(26023)
数学方法(25726)
(16140)
(15526)
中国(14113)
(13990)
业经(13088)
地方(12135)
(10764)
理论(10599)
农业(10480)
(10180)
贸易(10176)
技术(9947)
环境(9891)
(9870)
(9358)
财务(9300)
财务管理(9286)
(9117)
企业财务(8805)
教育(8667)
(8503)
机构
大学(223169)
学院(221322)
管理(90800)
(80444)
理学(79727)
理学院(78846)
经济(78557)
管理学(77414)
管理学院(77041)
研究(73419)
中国(51509)
科学(50006)
(47920)
(39483)
业大(37927)
(37404)
研究所(34785)
(34755)
中心(32688)
农业(31255)
(30290)
北京(30177)
(29113)
财经(28883)
师范(28783)
(26943)
(26320)
(25312)
技术(24576)
师范大学(23393)
基金
项目(162153)
科学(125493)
基金(116256)
研究(115336)
(102695)
国家(101870)
科学基金(86509)
社会(69247)
社会科(65470)
社会科学(65451)
(64000)
基金项目(63150)
自然(59164)
自然科(57692)
自然科学(57675)
自然科学基金(56615)
(54336)
教育(52262)
资助(47944)
编号(47241)
成果(37510)
重点(36219)
(34681)
(34057)
(33670)
课题(32117)
科研(31571)
创新(31358)
计划(30900)
大学(29757)
期刊
(83337)
经济(83337)
研究(60735)
学报(40898)
中国(36602)
科学(35889)
(35413)
管理(31543)
大学(29770)
学学(28156)
农业(25403)
(24357)
教育(24011)
技术(18508)
(14222)
金融(14222)
业经(14105)
图书(13168)
(13152)
财经(12857)
经济研究(12616)
科技(12479)
理论(11759)
业大(11199)
林业(11176)
实践(11142)
(11142)
问题(10842)
(10707)
(10687)
共检索到303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文芳  陈存根  梁宗锁  马丽  
对植被生物量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结论如下:①传统地上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是收获法。在区域尺度上,传统的生物量测定方法缺乏可操作性,现代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区域尺度上,现代植被生物量的估算方法主要有观测估算法、遥感反演法和模型模拟法,3种估算方法各有利弊。②地下生物量测定的常用方法是土柱样方法,也可采用分层挖掘法。除此之外,通常还采用埋入土柱法和微根区管法,其中微根区管法是当今最先进的方法。③影响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有生物多样性、撂荒地演替阶段、土壤水分和营养、放牧强度等。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影响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因素达到控制植被生物量的目的,是实际生产中应该考虑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云建  张小全  王效科  朱建华  侯振宏  张治军  
总结分析生物量模型(包括相对生长关系和生物量-蓄积量模型)和生物量估算参数这2类常用的生物量估算方法,提出今后我国在森林生物量估算领域的研究重点:1)整合经验相对生长方程;2)系统研究生物量估算参数的规律性及其不确定性;3)构建以传统估算方法和3S技术相结合的生物量估算系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熊有强  盛炜彤  曾满生  
对江西分宜县山下林场14、16地位指数级杉木林不同间伐强度固定样地林下植被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种组成、重要值、结构、盖度及生物量均随间伐强度而不同。对照与弱度间伐的盖度与生物量均小于中度与强度间伐的,前者分别为35%~60%与1500~3000kg/hm2,后者分别为70%~80%与5000~7000kg/hm2。中度和强度间伐都可以促进林下植被良好发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吉定  张金香  郝铁山  
通过对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区乔灌草主要植被类型的植物组成、生物量、枯落物量及其持水力的调查和测定,统计和描述了本区9个植物群丛的植物组成特性,测定了12个植物群丛的生物量、枯落物量及持水量.其生物量大小为油松林>刺槐林>荆条灌草>酸枣灌草>草本群落.灌草丛中,根系生物量>枝、叶生物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干友民  成平  周纯兵  罗元佳  匡瑜  张晓慧  
为探讨亚高山草甸地上生物量和植被指数的关系,更好服务于草地生态建设,论文利用2008年7月覆盖若尔盖地区的TM影像,分别建立了7种植被指数(NDVI、RVI、DVI、SAVI、MSAVI、PVI、GVI)与地上生物量的线性和4种非线性(二次多项式、三次多项式、对数、幂函数)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指数(NDVI、DVI、SAVI、MSAVI、PVI、GVI)与地上生物量模型表现出三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最优,再次是二次多项式模型、线性模型,相对较差的是指数模型;而基于RVI的地上生物量模型表现为指数模型最优,其次为三次多项式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线性模型。分析表明,基于RVI的地上生物量幂函数模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伟义  金晓斌  杨绪红  王志强  刘晶  王丹  单薇  周寅康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之一,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森林生物量是核算森林碳储量的主要因子,其数量及空间分布是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的重要参数。论文以中国第8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为基础,以影响森林生物量空间分布的气候(气温、降水)、地形(高程、坡度)和植被因子(NDVI)为辅助,利用降尺度方法估算了1 km×1 km格网分辨率下的中国森林生物量,并从不同空间尺度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中国森林生物量总量约为13.56 Pg,平均生物量密度为65.3 t/hm2,各省森林生物量总量差异较大,总量较高省份主要集中于西南和东北内蒙古地区,其中西南地区(西藏、四川、云南)最高,为4.5 Pg,占总量的33%;东北内蒙古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次之,为3.58 Pg,占总量的26%;2)在省级尺度构建的森林生物量与相关影响因子的回归关系可用于栅格尺度下森林生物量的降尺度估算,多尺度验证分析表明网格化估算结果基本合理;3)中国森林生物量空间格局区域分异规律明显,大致以东北至西南为界,与水热条件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生物量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西南地区(横断山脉)、新疆山区(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秦岭和东南武夷山等地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延惠  王彦辉  于澎涛  熊伟  莫菲  王占印  
2009年,在宁夏六盘山南部林区香水河小流域,调查研究了主要森林类型的生物量及其层次和器官分配。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的活体植被总生物量(t.hm-2)差别较大,依次为华山松(102.70)>桦木林(84.42)>山杨林(79.97)>华北落叶松人工林(58.37)>疏林(44.91),按各类森林面积加权平均为78.37,远高于灌丛(20.77)、草地(1.07)和草甸(2.29)。各类森林的枯落物现存量(t.hm-2)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18.21)>华山松林(11.99)>桦木林(10.90)>山杨林(7.67)>疏林(7.06),也都远高于灌木林(3.13)、草甸(0.82)和草地(0.4...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永涛  石培礼  徐玲玲  
Fine root biomass was measured by soil core sampler in four community type on Tibetan Plateau,of which include two coppice of Betula platyphylla and Quercus aquifolioides,one shrub of Salix oritrepha,and one coniferous woodland of Pinus densata.The fine root density were Betula platyphylla of(785.9?...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添  徐斌  杨秀春  金云翔  马海龙  李金亚  于海达  
准确认识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碳库及其变化规律对研究区域碳循环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将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碳库的研究方法与结果概括如下:①当前草地生物量碳库的估算方法主要有4种:文献记录法、实地调查法、遥感—植被指数法和过程模型法等,而估算方法、采样标准与地下生物量估算是导致结果差异的主要因素;②文献结果显示,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的平均碳密度为223 g/m2,碳库为277TgC(1Tg=1012g);③采用遥感的估算结果表明,近20年来青藏高原草地地上生物量碳库呈增加的趋势,总体处于碳汇状态;④影响青藏高原草地地上生物量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温度对生物量的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人为干扰也是影响草地生物量的重要因素。目前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碳库的研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应从基础观测数据、遥感模型算法与碳—氮—水耦合过程模拟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东  杨秀春  金云翔  徐斌  
草地生物量是衡量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基础。为了系统梳理草地生物量遥感监测研究进展,以Web of Science中1995–2020年的557篇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软件从发表论文的国家、机构和学科分布,以及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期刊共被引等角度分别进行可视化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草地生物量遥感监测发文量随时间推移总体呈增长趋势;发文量排名前3的国家为美国、中国和德国;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多,且远超过其他机构;发表论文的学科以生态学、环境科学和遥感科学为主;从期刊被引用看,《Ecology》、《Oecologia》和《Global Change Biology》为被引频次前3的期刊;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植被、草原、气候变化、生态、地上生物量等为主要节点关键词;通过对热点关键词以及被引文献聚类结果分析,揭示新的遥感数据源和监测技术方法将会促进草地生物量遥感监测领域的迅速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建国  张小全  徐德应  朱高  
通过野外调查测定,研究了六盘山林区天然次生林(杂灌林、山杨和辽东栎林)、农田、草地和人工林(13、18和25年生华北落叶松)植被活体生物量的C贮量。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植被地上生物量C贮量为14.93~25.92 t.hm-2,根系为6.50~7.55 t.hm-2;人工林地上为11.97~45.39 t.hm-2,根系为6.48~7.64 t.hm-2;农田和草地地上分别为0.83和1.09 t.hm-2,根系分别为0.49和1.61 t.hm-2。植被活体生物量C年均积累量,天然次生林地上为2.97~5.15 t.hm-2.a-1,根系为1.67~2.86 t.hm-2.a-1;人工林地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史琰  葛滢  金荷仙  任远  屈泽龙  包志毅  常杰  
城市植被是城市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一个重要贮存库。本综述期望促进对城市植被碳固存的理解。采用文献分析软件Hist Cite,分析城市植被碳固存的研究现状。重点评述城市植被碳固存的研究方法、碳固存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以确定城市植被碳固存的研究重点。城市植被碳固存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2009年后研究活跃度增加。已有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城市植被碳固存能力的地域性评估以及城市植被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研究。地面调查法和遥感估算法是研究城市植被碳固存的主要方法。目前城市植被碳固存的地面调查法主要参考了森林生态调查的方法体系。城市植被比自然森林具有更高的异质性,生长环境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发展适用于城市植被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永涛  闵庆文  李文华  
生态需水研究是目前生态学和水文学、水资源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植被生态需水研究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且对于指导区域植被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研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植被生态需水的概念与内涵、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植被生态需水是指为了保证植被生态系统能够健康维持,并确保其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正常发挥而必须消耗的一部分水量。在区域植被生态需水量的计算中,最关键的是对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某一植被类型生态需水定额的确定,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多是基于农业气象学原理的直接计算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谭清梅  刘红玉  张华兵  王聪  侯明行  
以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ETM+图像数据和同期野外实测的31个样方地上生物量干重、湿重数据为数据源,分析了15个遥感信息变量与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干重、湿重的相关关系,并选择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的8个遥感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元曲线回归模型以及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并对比得出最优模型,进而计算出整个研究区的地上生物量。研究得出:①与研究区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干重和湿重相关性最大的都是ETM+4波段,干重的相关系数为0.833,湿重的相关系数为0.796;②研究区植被地上生物量干重和湿重的遥感估算模型都是一元三次函数模型,且干重模型的拟合精度要优于湿重模型;③得到研究区地上生物量干重总重量...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李伟娜  
植被生物量是评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反映植被群落的生长状况。以青海省隆宝滩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使用欧空局CHRIS/PROBA数据,挖掘高光谱的光谱维信息和多角度的立体结构信息,将不同角度的NDVInarrow分别与0°影像进行PCA、Gram-Schmidt变换和NNDiffuse融合,从主观判断和定量评价确定最佳融合方法,并对隆宝滩地区进行SVM监督分类。提取+36°、0°、-36°三个角度的原始光谱反射率、典型的窄波段植被指数、红边指数以及新建立的VInew植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