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80)
2023(5780)
2022(4808)
2021(4295)
2020(3576)
2019(7775)
2018(7443)
2017(13601)
2016(7556)
2015(7968)
2014(7593)
2013(7243)
2012(6644)
2011(5897)
2010(5656)
2009(5003)
2008(4869)
2007(4089)
2006(3466)
2005(2796)
作者
(25171)
(21293)
(21150)
(19789)
(13277)
(10574)
(9226)
(8450)
(8088)
(7332)
(7262)
(6974)
(6914)
(6796)
(6679)
(6477)
(6413)
(6265)
(6232)
(5887)
(5726)
(5159)
(4890)
(4850)
(4770)
(4683)
(4633)
(4607)
(4445)
(4265)
学科
(27522)
经济(27491)
(20026)
管理(19959)
(14814)
企业(14814)
方法(12512)
数学(11358)
数学方法(11282)
(8992)
(8900)
(7543)
贸易(7540)
(7346)
(7273)
地方(6761)
农业(6438)
中国(6337)
业经(6214)
环境(5655)
技术(5056)
(4633)
财务(4632)
财务管理(4628)
企业财务(4431)
(4337)
(4139)
产业(3983)
(3892)
土壤(3878)
机构
学院(106877)
大学(106483)
(40923)
经济(40280)
研究(40152)
管理(38733)
理学(34760)
理学院(34298)
管理学(33585)
管理学院(33425)
(31583)
科学(30207)
中国(27881)
农业(25375)
业大(25289)
(22318)
(22155)
研究所(21098)
中心(17474)
农业大学(17350)
(15874)
(14742)
(14509)
(14241)
科学院(14141)
(13972)
财经(13630)
北京(13567)
实验(13548)
(12997)
基金
项目(85234)
科学(65492)
基金(63037)
(60435)
国家(59981)
研究(50845)
科学基金(49204)
自然(35987)
自然科(35108)
自然科学(35090)
基金项目(34730)
自然科学基金(34485)
社会(33095)
(33004)
社会科(31430)
社会科学(31421)
(29257)
资助(24372)
教育(21857)
重点(20030)
计划(19789)
科技(18585)
(18252)
(17928)
(17431)
编号(17385)
科研(17376)
创新(16897)
(16282)
(15003)
期刊
(37654)
经济(37654)
学报(29907)
(27348)
科学(23954)
研究(23764)
大学(20903)
学学(20630)
农业(18375)
中国(16680)
管理(11303)
(11027)
(10541)
业大(9582)
农业大学(7733)
林业(7552)
(7513)
科技(7165)
业经(7063)
资源(7010)
经济研究(6929)
(6545)
金融(6545)
财经(6192)
自然(5921)
问题(5563)
中国农业(5507)
技术(5473)
(5259)
商业(5143)
共检索到139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少华  王学全  高琪  包岩峰  尹书乐  
[目的]明确高寒沙区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性质改良效果的差异,探讨各植被区沙地土壤恢复过程的异质性和人工林木的可开发利用潜力。[方法]以沙珠玉治沙试验林场内不同生长年限的人工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高寒沙区6种植被类型区(乌柳、青杨、赖草、柠条、沙棘、柽柳)以及3个对照区(农田、流动沙丘、丘间沙地)土壤的机械组成、p H值、有机质及全N、全p、全K等理化性质指标。[结果](1)植被恢复生长51年后,从黏粒和粉砂粒增加的比例角度分析,土壤质地改良顺序为沙棘(206.3%)>柠条(108.5%)>青杨(70.5%)>乌柳(56.8%)>赖草(54.1%)>柽柳(42.3%);从全N、全p和全K增加的比例角...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于洋  贾志清  朱雅娟  赵淑伶  刘艳书  刘海涛  李清雪  
以不同恢复年限(6,11,16和21年)的乌柳人工防护林为研究对象,以丘间低地为对照,研究高寒沙地不同林龄乌柳人工防护林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和土壤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柳林样地土壤含水量受林龄和深度的影响,上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较为剧烈;与对照相比,不同林龄乌柳林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恢复时间的增长显著增加,并呈现出一定的表聚性;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各林龄乌柳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同一林龄乌柳林上层土壤(深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益西措姆  许岳飞  付娟娟  孙永芳  巴桑吉巴  尼布  呼天明  苗彦军  
【目的】研究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西藏高寒草甸科学放牧和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06-2012-08在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开展牦牛放牧控制试验,设置对照(零放牧)、适度放牧和重度放牧3个处理,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群落丰富度、均匀度、生物量、盖度、密度、高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植被群落的丰富度和总盖度降低,均匀度指数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先增大后减小;高山嵩草和紫花针茅的盖度和高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增大。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的体积质量和硬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0~10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随放牧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卫雄  孙其河  余志峰  穆秋月  王玉功  吴正国  刘金荣  
研究植被恢复对矿区土壤和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青藏高原基于采矿背景的生态恢复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甘南高寒草甸采金矿区为研究对象,探究采矿及植被恢复(草本植物恢复和木本植物恢复)5年后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矿活动会使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草本植物恢复5年后有机质和脲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但木本植物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影响均不显著(P0.05)。该地区植被恢复前期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建群种的草地群落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输入要高于以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为建群种的林地群落,更能快速提高土壤质量,以木本植物恢复时应搭配凋落物输入量大且易分解的树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达朝玲   李亚娟   胡蕊梅   鱼小军   徐长林   史志翯   徐晶晶   包红红  
施肥是退化高寒草地恢复和防治的重要措施,为明确氮磷肥配施微生物菌肥对退化高寒草甸的修复效果以及施用菌肥后化肥减量的可行性,筛选祁连山高寒草甸恢复的适宜施肥方案,在东祁连山典型中度退化高寒草甸设置不施肥的对照(Control)、单施氮磷复合肥600 kg·hm~(-2)(PM)、单施菌肥75 kg·hm~(-2)(BM)、氮磷复合肥600 kg·hm~(-2)+菌肥75 kg·hm~(-2)(PⅠBM)、氮磷复合肥450 kg·hm~(-2)+菌肥75 kg·hm~(-2)(PⅡBM)、氮磷复合肥300 kg·hm~(-2)+菌肥75 kg·hm~(-2)(PⅢBM)6个施肥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18个小区。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Control处理,PM、PⅠBM、PⅡBM、PⅢBM处理的植被生物量鲜重均显著提高(P<0.05),但PⅠBM、PⅡBM和PⅢBM均低于PM处理,施肥后豆科、莎草科、禾本科植物优势度有明显增加,BM、PM、PⅠBM、PⅡBM、PⅢBM处理下原生植被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优势度较Control分别增长了46.97%、0.18%、54.74%、10.05%、61.19%。相比Control,所有施肥处理植被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数均有所增加,但PM与3个氮磷肥配施菌肥处理差异不显著。PⅡBM处理下0~10 cm土层中土壤有效氮含量显著高于Control和其他处理(P<0.05),有效氮含量为38.32 mg·kg~(-1),有效磷含量为68.34 mg·kg~(-1),BM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为151.60 g·kg~(-1),其次为PⅡBM处理,为148.25 g·kg~(-1),显著高于Control和其他施肥处理(P<0.05)。5~20 cm土层,BM和PⅢBM处理的紧实度较低。综上所述,施用氮磷肥以及氮磷肥配施菌肥对退化高寒草甸植被均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并且单施氮磷肥的效果优于氮磷肥配施菌肥,但氮磷肥配施菌肥处理明显提高了高寒草甸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降低了土壤的紧实度,氮磷复合肥450 kg·hm~(-2)+菌肥75 kg·hm~(-2)处理的作用最为明显。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彦龙  王晓丽  马玉寿  
通过长江源区典型阴坡、滩地和阳坡生境下高寒草地植被和土壤理化特征定量分析,研究了坡向对高寒草地植被和土壤特征的影响,为退化高寒草地的恢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草地地上总生物量呈滩地>阴坡>阳坡趋势,3个土层土壤含水量呈阴坡>滩地>阳坡趋势,pH呈阴坡<滩地<阳坡趋势。0-10cm土壤有机碳阳坡显著高于阴坡(P阴坡>阳坡,速效磷为滩地>阳坡>阴坡。0-10cm土壤C∶N阳坡显著高于阴坡和滩地,阴坡、滩地间差异不显著(P>0.05);0-10cm土壤N∶P阴坡显著高于阳坡。由此可知,高寒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和土壤特性(含水量、pH、总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在阴坡-滩地-阳坡生境呈明显差异,是其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表现。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小源  鲁旭阳  
休牧是西藏主要放牧管理和草地保护的措施之一,目的是通过自然力的作用使退化草地的植被与土壤得到恢复,维持较高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本研究以西藏中部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研究自由放牧和休牧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总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权衡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比自由放牧和休牧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被与土壤特征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高寒草原与高寒草甸,休牧6~8年虽一定程度降低了植物群落的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增加了植被总生物量,但变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休牧6~8年提高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权衡值,并促使植物更多地向地上部分生长,且在高寒草甸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另外,休牧和自由放牧对高寒草甸以及高寒草原草地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微团聚体、土壤营养元素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发现,休牧对西藏高寒草地的植被恢复尚未产生明显的效果,表现为休牧对群落生物多样性、植被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因此,对西藏休牧的实施效果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旦增塔庆  白玛嘎翁  多吉顿珠  拉巴  
围栏禁牧是高寒草地恢复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学术界对适宜的围栏年限还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以青藏高原腹地的高寒草甸草地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退化高寒草甸自由放牧、围封5年、围封7年和围封11年后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相比自由放牧草地,不同年限围封显著提高了退化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盖度和地上生物量(P0.05)。围封5年的地上生物量最高,且与围封11年存在显著差异(P<0.05)。2)围封降低了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容重,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3)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金立群  李希来  宋梓涵  孙华方  杨鑫光  
针对多年冻土高寒矿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问题,本研究以青海木里煤田圣雄矿区2013年在渣山人工种植的3个阳坡(Ⅰ、Ⅱ、Ⅲ)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调查及室内分析方法,进行了植被恢复对渣山表层基质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样地Ⅰ的植被高度、盖度、地下生物量、幼苗高度、总盖度、苔藓盖度和生殖枝数量均与样地Ⅱ和Ⅲ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3个样地表层基质速效P、速效K、有机质、pH以及水分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坡面苔藓盖度与植被总盖度、幼苗盖度、生殖枝数量以及基质速效K极显著正相关(P<0.01)。利用随机森林方法得出,pH、速效P、幼苗高度、有机质、幼苗盖度是影响渣山坡面表层基质差异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因此,在多年冻土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调节基质pH、适时补充速效养分和有机质有助于植被恢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敏敏  刘俊第  林雪萍  杨逸伟  方熊  易志刚  
采集了福建长汀红壤侵蚀区5个植被恢复阶段(裸地,马尾松恢复5、15、30年人工林,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分析了这些土壤的理化性质及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土壤非晶形铁铝氧化物(Fe_o、Al_o)、游离结晶态铁铝氧化物(Fe_d、Al_d)和络合态铁铝氧化物(Fe_s、Al_s)含量均逐渐增多.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表现为天然次生林>马尾松恢复30年人工林>马尾松恢复15年人工林>马尾松恢复5年人工林>裸地;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而显著增多.随着铁铝氧化物含量的升高,土壤pH呈降低趋势,土壤养分呈增加趋势;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游离结晶态和络合态铁铝氧化物可能比非晶形铁铝氧化物更有助于土壤养分的累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洪晓  卢琦  吴波  罗天祥  杨恒华  
以 195 8年以来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流沙治理实验为基础 ,研究了高寒沙区植被人工修复过程中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 :人工治理初期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_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不断增大 ,并逐渐达到最大值 ;但是随着恢复的继续进行 ,赖草会逐渐占据优势 ,上述三项指数降低。设置人工沙障后削弱了沙丘表面风沙活动对植物定居的不良影响 ,促进植物物种顺利定居并启动植被的恢复重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钱洲  俞元春  俞小鹏  高捍东  吕荣  张文英  
飞播造林作为沙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重要手段,在沙漠化治理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以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样地植被恢复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盖度、植被密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植被恢复前5 a,植被盖度年增长为5.87%,物种密度年平均增长量为8.20株/m2,植被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达到295.33 g/m2、579.00 g/m2。经过17 a的植被恢复,植被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达到963.83 g/m2、1 741.67 g/m2;0~10cm土壤的砂粒含量由94.90%下降到57.95%,粗粉粒...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晓旭  蔡体久  王笑峰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采石场废弃地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进行土壤取样,测定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植被的恢复能增加采石场废弃地的养分含量,各栽植类型中除土壤下层速效磷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小于1,下层有机质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大于10外,其他养分指标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在1.05~3.17。同种植被不同整地方式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客土保苗剂方式是对采石场废弃地进行植被恢复的最优整地方式。在植被恢复时间为5年后,客土和原土方式试验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在同一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文鑫  王文龙  郭明明  王天超  康宏亮  杨波  赵满  陈卓鑫  
【目的】沟头是黄土高塬沟壑区发育最活跃的地貌部位,关系着整个塬坡沟系统的水土流失。探明黄土高塬沟壑区植被恢复对沟头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土壤可蚀性的影响,为区域生态环境修复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仍进行耕作利用的农地沟头为对照,研究撂荒后自然恢复植被沟头不同土层(0—10、10—25、25—40 cm)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土壤可蚀性随植被恢复年限(3—30 a)的变化。通过干筛法和湿筛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组成,计算>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团聚体破坏率(PAD)、团聚体分形维数(D)等团聚体特征值,测定土壤机械组成及有机质含量,计算土壤可蚀性因子(K)。【结果】(1)与农地沟头相比,恢复3—30 a植被沟头土壤WR0.25、MWD、GMD分别增加11.49%—84.43%、0.18—2.05倍、7.53%—108.62%,三者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呈线性递增关系(P<0.01),且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2)植被沟头土壤PAD、D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以线性方式递减(P<0.01),较农地沟头分别减小3.81%—32.14%、0.55%—6.63%,二者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3)随着植被恢复年限增加沟头土壤可蚀性因子K以线性关系递减(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建国  侯扶江  Saman BOWATTE  
草地退化促进有毒植物迅速扩张,已对我国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有研究表明,有毒植物入侵影响植物群落,但有毒植物对地下生物及生物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调查了在高寒草甸草地上生长的5种主要有毒植物[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对土壤特性和微生物丰度的影响,并将这些影响和无毒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对土壤特性和微生物丰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与无毒牧草垂穗披碱草相比,除麻花艽以外,所有有毒植物均显著增加了土壤全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P <0.05),但对土壤真菌丰度没有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有毒植物的扩张对土壤特性和土壤微生物有显著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可能对草地生产力产生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