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67)
- 2023(9186)
- 2022(8336)
- 2021(7938)
- 2020(6740)
- 2019(15667)
- 2018(15776)
- 2017(30356)
- 2016(16726)
- 2015(18832)
- 2014(18797)
- 2013(18650)
- 2012(16962)
- 2011(15093)
- 2010(14855)
- 2009(13264)
- 2008(13034)
- 2007(11035)
- 2006(9435)
- 2005(7912)
- 学科
- 济(62025)
- 经济(61957)
- 管理(49544)
- 业(46549)
- 企(40069)
- 企业(40069)
- 方法(30867)
- 数学(26591)
- 数学方法(26270)
- 财(17539)
- 农(15788)
- 学(15733)
- 中国(14824)
- 业经(13971)
- 务(12607)
- 财务(12547)
- 财务管理(12525)
- 地方(12371)
- 企业财务(11889)
- 和(11109)
- 理论(11058)
- 农业(10651)
- 制(10644)
- 贸(10560)
- 贸易(10553)
- 易(10219)
- 技术(10121)
- 环境(10108)
- 划(9275)
- 教育(8733)
- 机构
- 大学(231645)
- 学院(229860)
- 管理(94892)
- 济(84047)
- 理学(83009)
- 理学院(82090)
- 经济(82045)
- 管理学(80632)
- 管理学院(80239)
- 研究(74748)
- 中国(54105)
- 京(50065)
- 科学(49834)
- 农(38888)
- 财(38153)
- 业大(38031)
- 所(37820)
- 研究所(34856)
- 中心(33769)
- 江(31784)
- 北京(31676)
- 财经(31181)
- 农业(30676)
- 范(29795)
- 师范(29481)
- 经(28389)
- 院(27458)
- 州(26532)
- 技术(24946)
- 商学(24156)
- 基金
- 项目(165779)
- 科学(128870)
- 基金(119271)
- 研究(118799)
- 家(104632)
- 国家(103769)
- 科学基金(88876)
- 社会(71801)
- 社会科(67898)
- 社会科学(67879)
- 省(65213)
- 基金项目(64780)
- 自然(60582)
- 自然科(59111)
- 自然科学(59095)
- 自然科学基金(58008)
- 划(55085)
- 教育(53990)
- 资助(49310)
- 编号(48839)
- 成果(38944)
- 重点(36884)
- 部(35737)
- 发(34379)
- 创(34298)
- 课题(32899)
- 科研(32220)
- 创新(31909)
- 计划(30915)
- 大学(30673)
共检索到319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鑫 戴思兰 郑国生 盖树鹏
木本植物芽的内休眠是植物经过长期演化而获得的一种对环境及季节性变化的生物学适应性,其机制较为复杂。了解内休眠的机制,调控芽的休眠与萌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探讨内休眠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内休眠诱导及解除的影响因素、内休眠过程中的代谢变化、顶端分生组织内细胞间通讯及细胞周期调控、内休眠相关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内休眠调控机制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芽 内休眠 诱导 解除 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程鹏 王平 孙吉康 费明亮 杨辉
种子休眠的现象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植物种子的休眠方式也因植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而演变得千变万化。重点从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综述了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调控机理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深入开展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研究及解除休眠与种子人工萌发的生产实践工作指明方向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植物种子 休眠 萌发 调控机理 综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江泽平
休眠及其解除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十分重要但又至今尚未完全弄清的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日长是启动植物休眠或生长的关键因子,而温度则是影响休眠解除的最主要的生态因子。本文首先对休眠的定义及其术遗体系进行了回顾,然后详细评论了木本植物的基点温度(阈值温度)、芽休眠解除与温度的关系,最后讨论了“休眠解除-温度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木本植物,芽休眠解除,温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荣孚 张鸿明
光是植物生活中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 .它不仅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辐射能 ,而且还为植物提供信号调节其发育过程 ,为此 ,高等植物具有一整套精细的光接受系统和光信号转导系统 ,以此对光强、光质、光照方向和光照时间、光周期等环境光条件的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光信号通过各种植物光受体转导并与内生发育程序整合从而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模式 .该文通过综述光敏色素分子的结构、功能和它介导光信号在植物体内、植物群体中的转导及其光调控作用 ,讨论了环境光信号对光能量在植物个体和群体中分布的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丹 孙传清 屠乃美
种子休眠是内在和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种子结构、淀粉酶活性、内源激素等是导致种子休眠的内在原因;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外源 GA3,ABA 及可溶性糖分均具有在不同程度上打破休眠和促进发芽的作用.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影响休眠的遗传位点进行定位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种子 休眠特性 进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贵禧 梁丽松 宗亦臣
本文研究了板栗贮藏过程中呼吸作用变化和内源激素含量与贮藏温度的关系,确定了板栗的休眠时期,并探讨了通过贮藏温度调控板栗休眠和萌芽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板栗休眠期长短与贮藏温度有密切关系,在室温(20℃~22℃)贮藏条件下板栗的休眠期为2个月左右,在冷藏(0℃~2℃)条件下的休眠期为3个月左右。说明虽然冷藏较室温贮藏能延长板栗的休眠期,但不能完全控制休眠。板栗休眠解除后,在生理上表现为呼吸作用上升和内源激素(IAA、GA3、ZR)含量增加,外观上表现为胚芽萌动生根。冷藏板栗在休眠解除前将贮藏温度降至临界低温(-2℃~-4℃),可有效地抑制呼吸回升和内源激素的合成,使休眠不被解除,从而在整个贮藏过...
关键词:
板栗,贮藏温度,休眠,萌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史倩倩 周琳 李奎 王雁
花色素是由植物类黄酮代谢途径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决定了花、果实和种子的颜色。随着类黄酮代谢途径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多种植物编码合成花色素的结构基因也已得到克隆,并研究证明花色素合成结构基因与转录因子(MYB、b HLH和WD40)有着极其复杂的相互作用模式。本文主要对花青素合成相关的MYB、b HLH和WD40转录因子及其在调节结构基因表达和花青素合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田敏 龚茂江 徐小雁 王彩霞
兰科Orchidaceae植物具有唇瓣、蕊柱等独特花形结构。近年来,关于兰科植物开花调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已分离鉴定出一些花发育调控基因,包括花器官特异基因及一些花分生组织特异基因。研究表明:MADS-box等基因在兰花的成花转换及花器官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B类基因的表达及功能可能与兰花结构的特异性及多样性有关。表1参33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丹 赵江哲 柏杨 张群 井文 章文华
植物油脂是人类营养的重要组分之一,其主要化学成分是三酰甘油,由甘油上的3个羟基与脂肪酸分别通过酯化作用连接而成。目前研究的关注点主要是如何提高种子油脂含量、改善脂肪酸组分。本文综述植物三酰甘油合成、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基因,并介绍三酰甘油含量及其组分调控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三酰甘油 合成 代谢 植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发棣 陈素梅 宋爱萍 蒋甲福 赵楠 苏江硕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的频发,涝害已成为农业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适应涝渍环境,植物通过乙烯等信号物质调控涝渍胁迫应答。本文从涝渍胁迫下乙烯的合成、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关键基因及调控机制、乙烯信号介导的耐涝形态适应机制、乙烯信号与低氧信号交互对话等方面阐述了乙烯调控植物的耐涝机制,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植物涝害应对及耐涝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涝渍 乙烯 低氧 信号转导 非生物胁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莉 赵米贤 王建华 刘三震 王国英 SCHNABLES.Patrick
为阐明植物蜡质合成/转运的分子机制及调控网络,依据PubMed, 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表皮蜡质”和“植物”的中英文为关键词,检索了1974—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125篇,通过整理和归纳,分析以玉米为代表的植物蜡质代谢相关合成,转运及调控网络。结果表明:植物蜡质成分复杂,一般由超长链脂肪酸、烷烃、醛、醇、酮以及萜类和一些小分子次级代谢物组成。且不同植物及同一种植物不同器官蜡质含量及成分均不同。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表皮蜡质合成、运输及调控机理研究相对清楚,植物蜡质前体物质超长链脂肪酸(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VLCFAs)在脂肪酰-CoA延长酶等多酶体系催化下合成,包括β-酮脂酰-CoA合酶、β-酮脂酰-CoA还原酶、β-羟脂酰-CoA脱水酶和反式烯脂酰-CoA还原酶组成,合成后的VLCFAs通过脱羰基与酰基还原作用进入角质层蜡质合成途径,形成各种蜡质组分。单子叶植物蜡质合成及排列方式与双子叶植物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一定差异,如,拟南芥中ABCG32编码的脂质转运蛋白参与莲座叶角质层蜡质的形成,而玉米GLOSSY13、大麦的HvABCG31和水稻的OsABCG31主要是在幼叶表皮蜡质转运过程起作用。目前,玉米中发现的蜡质突变体超过了30多个,相关基因还有待挖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玲 段贤杰 徐芳森 汪社亮
植物硼转运蛋白依赖的硼吸收转运途径和机制已被全面揭示,植物响应缺硼的主要生理过程也被广泛深入研究。为探究植物缺硼适应性及其潜在机制,本文从植物硼吸收转运途径、硼生理应激和硼调控植物胁迫适应性三方面系统总结重要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硼吸收转运调控、硼高效植物的遗传改良、激素与硼胁迫以及硼在其他胁迫中的重要性等,以期为硼调控植物逆境适应提供理论参考,实现硼高效品种的遗传改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辉 李德军 邓治
低温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作物的产量。为了生存,植物形成了复杂而高效的调控网络以抵御和适应低温胁迫,其中转录调控起关键作用。转录因子通过结合启动子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调控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在植物非生物逆境应答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文章全面综述了参与调控植物低温胁迫应答的转录因子,包括AP2/ERF(APETALA2/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MYB(myeloblastosis)、bHLH(basic helix-loop-helix)、NAC(NAM、ATAF1、ATAF2和CUC2)、ZFP(zinc finger protein)、WRKY、VOZ(va...
关键词:
植物 低温胁迫 抗寒 转录因子 转录调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丹丹 周凌云 赵圣国 孙鹏
植物提取物具有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模式、提高蛋白利用率、减少甲烷排放等功能。这些功能的调控往往是通过改变瘤胃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来实现的,因此,更多的研究者越来越关注植物提取物对微生物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综述了植物提取物如皂苷、单宁、香精油对瘤胃细菌、原虫、真菌及古菌的调控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