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61)
- 2023(7350)
- 2022(6147)
- 2021(5575)
- 2020(4558)
- 2019(9761)
- 2018(9398)
- 2017(17570)
- 2016(9710)
- 2015(10269)
- 2014(9714)
- 2013(9257)
- 2012(8236)
- 2011(7321)
- 2010(7100)
- 2009(6440)
- 2008(5995)
- 2007(5109)
- 2006(4431)
- 2005(3782)
- 学科
- 济(36452)
- 经济(36413)
- 管理(24303)
- 业(23640)
- 企(17215)
- 企业(17215)
- 方法(14920)
- 数学(13490)
- 数学方法(13398)
- 农(12231)
- 中国(10461)
- 学(9835)
- 财(8924)
- 农业(8503)
- 地方(8449)
- 贸(8436)
- 贸易(8436)
- 易(8140)
- 业经(8091)
- 环境(6614)
- 发(5810)
- 制(5757)
- 技术(5628)
- 银(5248)
- 融(5239)
- 金融(5237)
- 银行(5203)
- 划(5104)
- 务(5023)
- 财务(5021)
- 机构
- 学院(131920)
- 大学(129906)
- 济(52235)
- 经济(51320)
- 研究(48631)
- 管理(47114)
- 理学(41713)
- 理学院(41175)
- 管理学(40367)
- 管理学院(40154)
- 中国(34582)
- 科学(34032)
- 农(33355)
- 业大(27026)
- 京(26843)
- 农业(26624)
- 所(26044)
- 研究所(24494)
- 中心(21502)
- 财(21446)
- 江(18222)
- 农业大学(18160)
- 院(17754)
- 财经(17638)
- 范(16667)
- 省(16507)
- 师范(16339)
- 北京(16333)
- 经(16214)
- 经济学(16174)
- 基金
- 项目(100334)
- 科学(77825)
- 基金(73297)
- 家(68440)
- 国家(67862)
- 研究(64661)
- 科学基金(56403)
- 社会(42213)
- 基金项目(40083)
- 省(40036)
- 社会科(39995)
- 社会科学(39984)
- 自然(39320)
- 自然科(38400)
- 自然科学(38382)
- 自然科学基金(37700)
- 划(34278)
- 资助(28496)
- 教育(28231)
- 编号(23729)
- 重点(23410)
- 发(22196)
- 计划(21691)
- 创(20867)
- 部(20672)
- 科研(20086)
- 创新(19598)
- 科技(19523)
- 业(18317)
- 国家社会(18028)
共检索到180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昶 韩文静 王成
【目的】探讨与辨识影响色彩斑块视觉吸引力的关键因子,为有效提升城镇河岸带植物色彩景观的视觉吸引力提供参考。【方法】在潮白河城镇河段河岸带,设置1 000 m城镇人工河岸带植物景观样带,通过无人机拍摄记录与图片转换,选取23个样本的2个季节共46张图片。构建色彩分析程序,智能提取(辅助手动删除和补全错误与不完整区域)河岸带林冠景观;定义H(Hue色相)值区间,即(25, 45](45, 80](80, 140](140, 220](220, 290](290, 345](345, 25],以及归一化V(Value明度)值、S(Saturation饱和度)值区间,即[0, 0.33](0.33, 0.67](0.67, 1],划分出63种颜色;识别得到其中25种颜色的38 745个色彩斑块,提取并统计所有色彩斑块的面积、位置等数据。招募30名志愿者进行眼动试验,获取样本图片的视觉热点,并以图片中色彩斑块与视觉热点间欧式距离度量色彩斑块的视觉吸引力。采用一般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控制样本为随机因子,分析植物色彩特征对视觉吸引力的影响。【结果】城镇河岸带植物景观共计25种颜色,包括橙色系4种、黄色系4种、黄绿色系8种、绿色系9种,其中绿色系与黄绿色系的面积比例超过80%。色彩斑块视觉吸引力存在不同色彩属性间差异,高明度或中饱和度的色彩斑块更趋向于较高的视觉吸引力。同时,色彩斑块的视觉吸引力存在较显著的季节差异,秋季的视觉吸引力高于夏季。另外,色彩明度和饱和度对视觉吸引力有显著作用,色相对色彩斑块视觉吸引力不产生直接的显著影响,但会通过与色彩斑块面积的交互作用产生显著影响。并且,不同色相与色彩斑块面积的交互作用存在差异,斑块色相值在(345, 80]范围时,视觉吸引力随斑块面积增加而减小;斑块色相值在(80, 140]范围时,视觉吸引力随斑块面积增加而增加。【结论】强调绿色—黄绿色的渐变色景观是城镇化地区河岸植物的基本色彩风貌;区分基底和前景色,有助于理解不同渐变色彩景观视觉吸引力的差异。基于色彩斑块颜色属性和面积对视觉吸引力的影响特点,提出了色彩斑块尺度提高视觉吸引力的可能途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珊珊 赵清贺 曹梓豪 张祎帆
景观渗透性指数反映景观保持水土的能力,可为景观功能评价提供新途径。本研究以北江干流河岸植被缓冲带为例,在阐述景观渗透性指数计算原理的基础上,以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植被数据源,以30m分辨率的DEM数据为地形数据源,结合USLE模型,对景观渗透性指数在研究区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并分析研究区景观渗透性指数的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景观渗透性指数分析在研究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渗透性值与侵蚀模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区景观渗透性指数时空差异显著,1995—2015年,整体呈增加趋势,而韶关、南雄和清远等地景观渗透性值较高并呈波动性变化;林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是影响渗透性指数时空分异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可为景观渗透性指数在北江河岸植被缓冲带的应用及其水土保持能力的评价提供一定的方法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纲胜 夏军 万东晖 叶爱中
尽管分布式水文模型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迄今的应用还只是其潜力的很少一部分。Freeze-Harlan蓝图中由于理论上的深化带来了应用上的困难,同时也指出模型并不是越复杂越好。按照科学的建模原则,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分布式月水量平衡模型(DTVGM);其中通过引入土壤湿度因子,改进后的Bagrov模型同时考虑了前期土壤湿度与降水对蒸散(发)的贡献;通过设置人类活动影响背景参数集,表述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将DTVGM月模型应用于华北地区密云水库以上潮白河流域,识别出白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为44%,人类活动导致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减少的影响达54%;潮河流域气候变化的贡献率为24%,...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姚治君,管彦平,高迎春
利用潮白河五个水文站1956年以来的径流资料,应用多种数值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潮白河径流的年际、年内分配规律,计算了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潮白河径流的年际变化剧烈,丰水时段历时很短,而枯水时段历时很长。应用累积滤波器和肯德尔秩次相关法,对年径流变化趋势所作的定性和定量的结果表明,潮白河年径流总体呈减少趋势,且减少趋势显著。根据年径流累积曲线和回归分析,人类活动是引起潮白河径流减少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潮白河 年径流 变化趋势 人类活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戴向前 郑红星 刘昌明 朱芮芮
为保护和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本文通过河流不同流量形态的生态意义的分析,探讨了生态流量的内涵及其谱系结构,将生态流量谱系划分为极低流量、低流量、高脉冲流量、高流量、极高流量五种流量形态。以潮白河源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大阁水文站1956~2003年48年的实测日流量资料,对参照期(1956~1974年)和影响期(1975~2003年)的生态流量谱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期较参照期多年平均极低流量、低流量、高流量分别减少了31%、4%、9%,极高流量消失,高脉冲流量则增加了5%,若以参照期生态系统的状况为生态保护和恢复的目标,就生态流量而言,潮白河源区须通过合理的水量调控应重点增加极低流量的大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蕾 曹银贵 苏锐清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审议通过已3年有余,城市群间的产业布局逐渐优化,空间紧密度不断增强,众多非首都核心功能逐渐疏解至天津、河北两地。土地作为协同发展落地的重要载体,与产业升级转型、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等密不可分。潮白河流域作为横跨北京市顺义区、通州区,天津市宝坻区,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等六地的特殊区域,逐渐成为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重要连结点,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时期化解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才旺闹日 高亚芳
我国民族地区大多自然环境秀美、历史沧桑悠久、文化资源独具特色。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大多数民族地区依托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大力发展旅游业,本土旅游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规模和品牌影响力都有了显著提升。同时,民族地区旅游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逐渐成为民族地区实现旅游收益增长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有效加快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全方位发展。通过游客视角分析,选取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为案例地,运用实地考察、数据对比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找出民族地区的旅游企业对旅游吸引力主要影响因素,进而通过总结这些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对应的旅游业发展提升建议,为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鸣飞 康慕谊 刘全儒 邢开雄 王菁兰 孟世勇
以东江干流河岸带为案例研究区,借助回归分析和冗余分析(RDA),从不同尺度探讨了研究区内河岸带植物群落物种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等指示群落α多样性的指数沿东江干流河岸带的变化情况相似,从下游至上游总体上均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其中除Pielou指数外,另三种指数的回归拟合均达显著水平(P<0.05);②以Bray-Curtis指数表示的群落β多样性在上、中、下游不同样地间群落相似性整体较低(均值仅0.17),经广义可加模型(GAM)拟合后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其中β多样性相...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君 李秀彬
基于潮白河上游流域内的气象资料和水文资料,利用时间序列对比法分析了1961—2005年该流域年径流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因素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揭示了流域径流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潮白河上游径流的年内分配极不平衡,年际变化大;年径流量总体上呈现出明显减少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的流域径流量平均值仅为60年代的75.8%,减少幅度较大。通过分析认为:降水、气温变化不是造成年径流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流域径流量的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受水资源利用、土地利用、修建水库以及跨流域调水等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潮白河上游 径流变化 降水变化 人类活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丽艳,吕昌河,姚治君
本义以1990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采用变化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等指数分析方法.对潮白河上游1990-2000年间土地利用的变化及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90年到2000年10年间,由于生态保护和植树造林,潮白河上游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突出表现为草地与耕地往林地的转移。从变化的空间差异看.赤城县以及几个县的交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最剧烈。从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看,生态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对土地利用影响深刻.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最重要的驱动因子。
关键词:
潮白河上游 上地利用变化 驱动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翅鹏 刘丛强 吴攀 汪福顺 王宝利
测定了乌江中上游的洪家渡至乌江渡水库段水体中总氮、氨氮和溶解态硅等营养物质含量,并现场测定水深、温度、溶解氧和叶绿素浓度等理化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夏秋水库分层现象不断减弱期间,氮、硅的空间分布受水库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差异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明显不同的分布特征。流域内地表水总氮含量变化不大,水库内垂直分布也较均一;7至9月份河流和水库表层水体总氮含量平均值呈下降趋势,分别为3.47、3.17和3.00 mg/L。7、8月份水库表层水溶解态硅含量明显低于上下游水体,说明水库生物吸收作用强而导致水库滞留溶解态硅;在垂直剖面上,0~30 m水体溶解态硅含量随水深增加而增加,30~60 m溶解态硅含量变...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唐赛男 王成 裴男才 张昶 王子研 段文军 孙睿霖
为了解河涌沿岸植被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选取广州市南沙区4条河涌作为研究对象,对河涌沿岸的农业景观、工业景观和村落景观3种类型河段的植物景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河涌沿岸植物共计有70科126属144种,其中农业景观河段有45科51属58种,工业景观河段有25科33属40种,村落景观河段有64科119属130种。②河涌沿岸各景观类型河段植物区系分布均以广义热带成分为主,占比均达80%以上,符合所在区域气候特点。③植物功能需求差异和人为利用方式差异,导致不同景观类型河段的优势植物组成产生差异。农业景观河段,食用型果树表现出显著优势;工业景观河段,防护植物和城市绿化植物占有优势;村落景观河段,食用型果树和观赏型植物表现出显著优势。④3种景观类型河段植物多样性特征存在差异,植物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从高到低均为村落景观河段、农业景观河段、工业景观河段。⑤道路建设活动与农业景观河段乔木丰富度呈负相关。建筑物构造活动对各景观类型河段的植物多样性特征具有积极影响,其中对农业景观河段的影响体现在乔木的多样性上,对工业景观河段的影响体现在灌木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上,对村落景观河段的影响体现在乔木和灌木的丰富度、多样性上。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马冰倩 徐程扬 刘江 常成 赵凯 孔祥琦 龙嘉翼
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各大高校内以建筑为背景的城市森林景观十分丰富。结合样地实测和景观照片的分析,运用美景度(SBE)评价、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视觉景观异质性与美学质量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以建筑为背景的城镇森林视觉景观异质性与美景值呈显著负相关,基于视觉景观异质性和美景度将视觉景观分为3类:①高异质、低质量景观(类型Ⅰ):视觉景观异质性最高,斑块密度(PD),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景观均匀度指数(SIEI),分离度指数(SPLIT),景观形态指数(SHAPE),分形维数(FRAC)均最高,最大斑块指数(LPI)和连通度指数(CONTAG)最低,视觉景观连通性差、结构不稳定,构景因子的植被比例(VE)和植被建筑比例(R)最低,建筑比例(BU)最高,形状和边界的复杂主要体现在硬质要素(建筑和道路)上,整体美学质量差,可观赏性不高;②中等异质质量景观(类型Ⅱ):视觉景观异质性中等,整体稳定性、连通性、建筑和植被比例均中等, SHAPE和FRAC最低,景观美学质量仅次于类型Ⅰ景观;③低异质、高质量景观(类型Ⅲ):视觉景观异质性最低, PD,SHDI, SIEI, SPLIT及BU最低; LPI, CONTAG及VE和R最高且SHAPE, FRAC与景观Ⅰ相似,整体稳定性强,连通性高,植被丰富,植被斑块边界和形状富有一定的变化,公众喜好度最高。由此可见,随着视觉景观异质性增强,城镇森林的美学质量显著下降,而增加视野中的植被可提高美景度,相反,增加建筑比例则会降低美景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安静 刘念念 杨荣和 赵建华
通过对贵阳市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夏季园林植物景观的实地调查,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其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陆生植物景观评价中,最佳的植物配置是:杨梅+桂花+鸡爪槭+龟甲冬青+三叶草;过渡地带植物配置景观评价中,最佳的植物配置是:法国梧桐+水杉+垂柳;水域植物配置在评分中大众喜爱的配置模式是:构树+香蒲+花叶芦竹,由此可见人们对复合层次的植物景观及丰富的植物色彩配置更为喜好。(2)从SBE法得出的植物景观预测模型看,植物生活层次构成、植物种类、色彩数量、花朵比、郁闭度和灌草盖度与植物景观美景度成正相关,且色彩数量对植物景观美景度的贡献最大。
关键词:
贵阳市 SBE法 花溪湿地公园 植物景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