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64)
2023(8571)
2022(6637)
2021(6160)
2020(5151)
2019(11129)
2018(11520)
2017(20589)
2016(12103)
2015(13949)
2014(14567)
2013(13546)
2012(12783)
2011(11507)
2010(11818)
2009(11081)
2008(11344)
2007(10587)
2006(9607)
2005(8850)
作者
(40857)
(34287)
(34161)
(32520)
(21642)
(16382)
(15372)
(13377)
(13041)
(12406)
(11855)
(11684)
(11310)
(11196)
(11064)
(10494)
(10310)
(10189)
(9988)
(9766)
(8958)
(8825)
(8654)
(7918)
(7871)
(7765)
(7749)
(7601)
(7213)
(7198)
学科
(42592)
经济(42528)
管理(31812)
(27793)
(22093)
企业(22093)
(16293)
中国(15124)
(14653)
方法(14562)
业经(11511)
(11397)
数学(11224)
数学方法(10943)
(10194)
理论(9891)
(9504)
农业(9492)
地方(8885)
(8868)
银行(8814)
(8464)
(8253)
金融(8245)
(7574)
(7469)
教育(7314)
(6730)
贸易(6723)
(6667)
机构
大学(181477)
学院(179971)
研究(70154)
(59935)
经济(58196)
管理(57837)
中国(51701)
科学(49642)
理学(48361)
理学院(47636)
管理学(46086)
管理学院(45806)
(44140)
(42028)
(39287)
研究所(36120)
农业(35119)
业大(34052)
中心(31129)
(30506)
(29382)
北京(26529)
(26398)
师范(25938)
(25134)
(24570)
技术(24215)
(23916)
财经(22546)
农业大学(22514)
基金
项目(119694)
科学(90696)
基金(83438)
研究(80769)
(77299)
国家(76669)
科学基金(61992)
(48254)
社会(46985)
社会科(44110)
社会科学(44097)
基金项目(43257)
自然(42597)
自然科(41594)
自然科学(41569)
(41537)
自然科学基金(40770)
教育(37647)
资助(34349)
编号(32584)
成果(28542)
重点(28484)
(25766)
计划(25361)
课题(24551)
(24420)
科技(23670)
(23668)
科研(23113)
创新(22321)
期刊
(74287)
经济(74287)
研究(50940)
学报(43745)
中国(43328)
(42038)
科学(35092)
大学(31438)
学学(29665)
农业(28211)
教育(25221)
(23253)
管理(23083)
技术(16277)
(15854)
金融(15854)
(14966)
业大(13276)
(12744)
业经(12079)
财经(11384)
经济研究(10915)
农业大学(10909)
图书(10881)
(9906)
问题(9724)
科技(9719)
林业(8895)
资源(8598)
(7989)
共检索到283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施征  史胜青  姚洪军  钟传飞  高荣孚  
线粒体是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的主要器官之一,而ROS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ROS作为信号分子介导植物对各种外界刺激产生胁迫响应,另一方面作为强氧化剂攻击植物体内的细胞膜或大分子物质。为了维持线粒体内ROS的动态平衡,严格控制其产生是必要的。该文综述了植物线粒体中活性氧的产生机制和途径,以及线粒体对活性氧的防御系统,包括氧化前防御和氧化后防御机制,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雁武  王宪伟  黄滢璋  仇农学  
【目的】研究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的抗氧化活性,为抗氧化剂的筛选及其清除自由基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抗氧化剂维生素E(VE)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对照,采用1,1-二苯基-2-苦苯肼(DPPH)法、邻二氮菲-Fe2+分光光度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法,测定并分析了苹果籽油的2种植物甾醇抗氧化剂(样品T1和T2)对DPPH.、羟基自由基OH.及O2-.的清除能力。【结果】4种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不同,其对DPPH.的清除能力表现为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1(IC50为6.7μg/mL)>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2(IC50为7μg/mL)>VE(IC50为10μg/mL)>BHT...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海丽  井金学  
活性氧和一氧化氮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信号分子 ,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 ,对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的研究认为 ,在环境条件胁迫下 ,植物体也能通过类似哺乳动物体内 NADPH氧化酶和一氧化氮合酶途径产生活性氧和一氧化氮。活性氧和一氧化氮在植物抗病反应中具有直接杀伤病原物、参与细胞壁的氧化交联、激活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和依赖转录的防卫反应、诱导寄主细胞过敏性坏死等重要作用。本文据近年的研究结果对以上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海英  仇农学  姚瑞祺  穆伟航  
【目的】筛选具有抗氧化功能的食品原料,以期开发中国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方法】应用Folin-Cio-calteu法、铝盐显色法、铁离子还原能力法(Ferric-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和DPPH自由基分析法,对86种药食两用植物的总抗氧化能力、总酚含量、黄酮含量及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86种药食两用植物材料的总抗氧化能力具有很大差异,其与总酚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R2=0.933 3),其中青果、丁香、诃子肉、丹参、红景天、花椒、金荞麦、槐花等8种药食两用植物表现出较强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2.35 mmol/g,DPPH清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承慧  王群  刘牧  
红松、油松和樟子松3种松科植物的松针为实验原料,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为指标,评价3种松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抗氧化剂VC进行比较,通过测定松针中多酚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和黄酮含量,分析抗氧化活性与其3种酚类物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樟子松多酚抗氧化能力较红松和油松多酚低,红松多酚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最高可达94.52%,IC50值为4.44μg/m L,油松多酚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好,清除率可达84.08%,IC50值为37.07μg/m L,油松多酚总还原能力最好,EC50值为93.06μg/m L。相关性分析表明,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生利霞  冯立国  束怀瑞  
【目的】探讨低氧胁迫下钙对樱桃幼苗根系抗氧化系统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溶氧调节仪人为控制营养液溶氧浓度为2mg·L-1,钙离子浓度设4个梯度:A(0)、B(2.5mmol·L-1)、C(5mmol·L-1)、D(10mmol·L-1)。以1/2Hogland营养液水培并正常通气处理作对照。【结果】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的SOD、POD、CAT酶活性在处理前期均受到诱导,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酶活性下降;线粒体中H2O2、MDA含量提高、生成速率上升;营养液缺钙处理SOD、POD、CAT酶活性降低最快,而线粒体中H2O2、MDA含量、生成速率最高,营养液加钙处理可以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SOD、...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兆波  毛志泉  朱树华  
【目的】研究对羟基苯甲酸、间苯三酚、丁香酸、苯甲酸、咖啡酸和阿魏酸等6种酚酸类物质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线粒体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育苗基质栽培平邑甜茶幼苗,分别用50 mL浓度为0.8、4.0、20.0 mmol.L-1的6种酚酸类物质处理,测定平邑甜茶幼苗鲜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MPTP)开放程度、膜流动性、细胞色素Cyt c/a比值的变化。【结果】0.8、4.0、20.0 mmol.L-1的6种酚酸类物质均抑制了平邑甜茶植株生长,降低了SOD、POD、CAT活性;使线粒体MPTP开放程度增大,线粒体膜流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召  梁元存  王利  杨洪强  李龙  孙崟崟  谢永波  
为探讨酸化处理及钙对酸化处理下平邑甜茶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将平邑甜茶幼苗分2组分别置于pH3,4,5,6(对照)的1/2Hoagland营养液中及3个钙离子浓度梯度(10,20,30mmol·L-1)的pH值为3的1/2Hoagland营养液中,于第0,2,3,4天分别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及线粒体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的SOD,CAT酶活性在处理的第2天达到最大值,POD酶活性变化不一,pH3与pH4处理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pH5处理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根系线粒体膜通透性、膜电位及细胞色素c/a随着酸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H2O2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低浓度外源钙(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树成  丁海东  鲁锐  石犇  马芳芳  
水分胁迫是一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限制作物产量的重要环境因子,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在调节植物对水分胁迫响应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BA不仅可以通过诱导气孔关闭来调节植物水分代谢,而且可以通过诱导脱水耐性蛋白的表达来增强植株对水分胁迫的抗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BA增强水分胁迫耐性的作用与其诱导的抗氧化防护系统有关。本文综述了ABA诱导活性氧产生、抗氧化防护酶基因表达、抗氧化防护酶活性增强方面的新进展,进一步分析了NADPH氧化酶、激酶磷酸化反应、Ca2+与活性氧之间的"交谈"在ABA诱导的抗氧化防护反应中的作用,认为:ABA诱导的抗氧化作用在植物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是网络,而不是直线通路,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青石  
食用油脂及其加工食品的生产和贮藏都要求抑制氧化作用才能防止变质,以延长保存期。当前,国内外多使用化学合成抗氧化剂,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没食子酸丙脂(PG)和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等,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肝、肺等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欣  徐宝成  罗登林  余慧  刘茜茜  陈晓冬  刘丽莉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大部分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随生产废料被丢弃而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国内外学者对植物及其废料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梳理了近5年国内外有关植物源天然抗氧化物质的研究成果,对植物源天然抗氧化提取物的来源及提取方法进行了归纳和详细阐述,重点介绍了其在提高食用油氧化稳定性方面的应用,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培玉  唐学玺  王丽丽  杨震  
以海带为材料,研究了活性氧(ROS)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中的产生及其作用。结果表明:①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引起海带活性氧的大量产生,且海带No.1活性氧的产生速率始终明显大于海带901(P<0.05)。②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早期阶段,海带维持着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和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较高的抗性,而且海带的抗感染能力与活性氧产生速率呈一定的正相关性;2个品系相比,海带No.1的抗性又明显大于海带901(P<0.01)。③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后期,海带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和脱酯化伤害作用加剧,同时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抗性显著降低,海带的抗感染能力与活性氧产生速率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其中海带No.1...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坤龙  陶华明  周雪峰  
研究了作为渔业副产品且药食同源的海蛾(Pegasus laternarius Cuvier)的抗氧化功效和活性物质。以自由基清除活性为导向,筛选了海蛾的最佳提取方法,对并最佳提取物的不同极性萃取部位进行抗氧化筛选,随后用色谱、波谱技术对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研究确定75%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提取总膏萃取后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为抗氧化活性部位;在活性部位分离纯化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胆甾醇、(2s,3s,4r,8e)-8,9-二脱氢植物鞘氨醇(2’r)-2’-羟基脂肪酰胺、胆甾醇硫酸酯、对羟基苯甲醛和牛磺酸。研究结果表明,海蛾提取物抗氧化作用明确,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莫晓燕  徐静  张安宁  
分别采用卵黄脂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羟自由基体系、二苯代 苦味酰(DPPH)自由基体系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等检测指标,对银杏中种皮采用不同提取方法(微波提取、超声提取、 乙醇和水浸提)获得的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提取液均具有较 强的抗氧化活性,而不同提取工艺可影响银杏中种皮提取液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理,其中乙醇浸提液对卵黄脂蛋 白过氧化体系的抑制率为50.69%,微波水提液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达213.96和411.26 U/L,乙醇超声提取液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及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89.8%和44.09...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罗伟  许艳  刘晓娟  王春芳  
研究不同水温(22、26、30和33℃)对草鱼(Ctenopharynodon idellus)血清活性以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实验选取180尾均重为55.4 g的草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在室内微循环系统中,采用加热棒(EHEIM 3619 aquarium Heater)进行控温,投喂含粗蛋白33.78%的配合饲料。8周养殖试验结束后,计算草鱼生长指标,测定草鱼血清ROS、SOD、CAT、T-AOC含量和GSH-Px活性。结果显示:温度显著影响到草鱼生长,当水温为30℃,草鱼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