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21)
2023(12175)
2022(10769)
2021(10088)
2020(8480)
2019(19471)
2018(19447)
2017(37215)
2016(20553)
2015(23043)
2014(23046)
2013(22695)
2012(20700)
2011(18623)
2010(18509)
2009(17051)
2008(16711)
2007(14495)
2006(12689)
2005(11228)
作者
(60259)
(50116)
(49811)
(47348)
(31689)
(24119)
(22452)
(19587)
(19138)
(17899)
(17170)
(16914)
(15925)
(15809)
(15549)
(15288)
(15191)
(14840)
(14239)
(14224)
(12498)
(12332)
(12030)
(11233)
(11232)
(11180)
(11177)
(11051)
(10070)
(9852)
学科
(76277)
经济(76158)
管理(63717)
(57596)
(49590)
企业(49590)
方法(34741)
数学(29669)
数学方法(29332)
(22581)
(20268)
中国(19221)
(19122)
(18662)
业经(18380)
(14422)
地方(14400)
财务(14353)
财务管理(14324)
企业财务(13592)
理论(13299)
(13267)
农业(13208)
(13128)
贸易(13120)
环境(13062)
(12982)
(12744)
技术(12712)
(12482)
机构
大学(291453)
学院(289193)
管理(114918)
(109737)
经济(107179)
理学(99637)
理学院(98520)
管理学(96842)
研究(96762)
管理学院(96329)
中国(70885)
(62542)
科学(62166)
(53129)
(49358)
(49151)
业大(46357)
研究所(44877)
中心(43018)
财经(42042)
(41958)
北京(39577)
农业(38697)
(38107)
(37106)
师范(36736)
(35208)
(33904)
经济学(32233)
财经大学(31315)
基金
项目(202763)
科学(158351)
基金(146624)
研究(146326)
(128837)
国家(127809)
科学基金(109074)
社会(90238)
社会科(85380)
社会科学(85359)
(79253)
基金项目(78698)
自然(72665)
自然科(70883)
自然科学(70865)
自然科学基金(69572)
(67229)
教育(66532)
资助(59827)
编号(59399)
成果(48442)
重点(45663)
(44179)
(42459)
(42305)
课题(40973)
创新(39521)
(39306)
科研(38983)
教育部(37540)
期刊
(120324)
经济(120324)
研究(84301)
中国(54257)
学报(50571)
(45217)
科学(44792)
管理(42425)
(41178)
大学(37925)
学学(35880)
农业(31237)
教育(31213)
技术(24039)
(23425)
金融(23425)
财经(20520)
业经(19469)
经济研究(18203)
(17305)
(16194)
问题(15533)
科技(15314)
理论(14920)
图书(14779)
(14235)
实践(13775)
(13775)
业大(13362)
现代(13106)
共检索到417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远达  蔡强国  张光远  胡霞  
植物篱是一种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保土蓄水的水土保持措施,但其控制土壤养分流失相关机理的研究甚少。2001年在长江上游支流吒溪河的二级支流王家桥小流域设立的6个香根草(Vetiveriazizanioides)植物篱试验小区中进行地形测量及采样分析,拟通过局部地形变化、土壤颗粒和养分在小区内的空间分布变化来分析植物篱对紫色土区土壤养分流失的控制机理。坡型测量结果表明,植物篱带前出现泥沙堆积,说明植物篱能有效阻止侵蚀泥沙的向下搬运;机械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侵蚀影响下的土壤颗粒粒径在空间上出现分布差异,侵蚀剧烈的局部>0.2mm土壤颗粒明显富集,而植物篱对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的流失均有控制效果,但对粒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甄文超  曹克强  代丽  胡同乐  
针对草莓再植病害3 种主要病原菌Rhizoctonia solani, Fusarium oxysporum, Verticillium dahliae筛选了125 种药用植物腐解物提取液抑菌活性, 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川芎(Ligusticum sinence)、百部(Stemona japonica)、五倍子(Rhus chinensi)和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5 种药用植物材料分别对3 种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这5 种材料及其组合的盆栽、日光温室小区试验表明,盆栽试验中,在连作土壤中加入5 种材料或其不同组合后,草莓生长发育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洪生  刘金铜  刘慧涛  徐友信  李志祥  高树红  于淑会  
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水分空间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95;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变化呈中等变异性,40~60 cm土壤水分变异性达0.989;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植物篱不种植农作物(T3)土壤含水量最高(21.25),其次为草地(T4)(20.62),而受人类活动严重干扰下的植物篱+农作物(T1)、农作物(T2)土壤含水量最低;T2田间持水量随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其余利用类型土地田间持水量在0~40 cm土层呈下降规律,至40 cm附近为最低值,然后随深度进一步增加呈缓慢升高趋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小东  李秀月  计辰儒  胡亚军  苏以荣  陈香碧  
为揭示前期研发的阻控工程措施对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及养分流失的阻控效果,采用室内模拟和原位监测,采集暴雨后经阻控和未阻控的水流样品,分析样品中土壤、总养分及溶解性养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室内模拟暴雨条件下,生物质炭对土壤和养分流失的阻控效果表现为前期好于后期,且阻控效果与过滤材料粒径相关,以40目效果好于20目。其中,在暴雨初期(0 h),40目生物质炭对总氮、总磷、总钾流失的阻控率分别为31.9%、35.9%和37.2%,显著高于20目生物质炭对相应养分的阻控率(19.1%、16.6%和18.4%)。原位条件下,暴雨后24 h内工程措施(使用混合过滤材料)对总氮、总磷和总钾的阻控率分别达40.0%、92.3%和62.6%,对硝态氮、磷酸盐流失的阻控率分别为35.3%和12.5%,对其它有效态养分流失的阻控效果不明显(0.66%~3.70%)。总体上,采用工程措施对于暴雨后经喀斯特峰丛洼地落水洞流失土壤及总养分的阻控效果明显,但对水溶态养分的阻控效果有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幸  张洪江  程金花  黎建强  吕文星  
【目的】从土壤改良指标中找出差异明显、对植物篱土壤改良作用研究贡献大的指标,为以后植物篱土壤改良研究中指标的选取提供参考,并筛选出适宜于长江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改良作用较好的植物篱模式。【方法】从土壤肥力、土壤物理性质、根系状况和水土保持特性4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作为土壤改良作用指标,根据信息熵理论确定每个指标的重要性,利用熵权决策法计算6种植物篱模式(柑橘、沙梨、花椒、黄荆、桑树、紫背天葵)与理想植物篱模式的贴近度,比较其土壤改良作用的大小。【结果】研究不同植物篱模式的土壤改良效果时,可考虑选择熵权大的指标来进行比较;15个土壤改良指标中,饱和导水率的熵权最大,为0.123,其次是水解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礼清  张维  易建文  
本研究通过25°紫色土坡地果园的定位试验观测,探讨了不同植物篱模式对坡地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篱技术科学合理地解决了坡地果园用地和养地的问题,一方面通过植物篱根系吸收土壤深层养分并以刈割茎叶返还土壤,促进了养分的循环与再分配,发挥了养分泵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植物篱的阻滞和坡面覆盖,减少了由径流与侵蚀泥沙携带的养分损失,有效改善了土壤肥力性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雪莲  赵永志  廖洪  李晓娜  张国芳  文方芳  刘自飞  张梦佳  
坡耕地极易发生土壤侵蚀,由此带来的水土流失及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制约了丘陵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坡面构建植物篱或过滤带可通过植物、土壤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增强土壤入渗、拦截径流和泥沙、过滤氮磷及污染物,是预防坡耕地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在整理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不同植物篱和过滤带对径流、泥沙、氮、磷,以及污染物的阻控效果,分析了该技术阻控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深刻阐述了植物篱对水土流失的阻控机理,最后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建议,以期为植物篱或过滤带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为丘陵地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卓敏  刘小川  薛立  邵怡若  张越  李银  
以广东滨海城市珠海横琴岛的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16种园林绿化植物分析其叶片养分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植物叶片的N、P、K含量分别为9.7931.63 g/kg、1.253.23 g/kg和5.2522.58g/kg;植物土壤的pH为6.048.15,有机质含量为3.8621.63 g/kg。植物土壤的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含量通常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总体质量不高,有机质和氮含量普遍偏低,轻度缺磷,但是不缺钾。将植物的叶片养分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有裂叶春羽、黄金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蔡毅  向金友  程智敏  左娟  黄胜  张吉亚  
采用施肥量、施肥方式两因素三水平的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施肥技术对土壤养分流失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使土壤中的养分流失,降雨量增大,径流流失量增大,不同形态氮磷流失更严重;氮素流失量与施用量密切相关,施肥量增加,氮流失量明显增加;磷素流失量相对较小,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有明显差异,其中A2B3为最佳效益组合,产值达到37 199.7元/hm2,较其他组合增加1257.3~4483.9元/hm2,内在化学成分协调,品质优。综合烟叶产量、产值和品质,施纯氮量75 kg/hm2,基追肥比例为7∶3,为最优组合,并能减少养分的损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树文  王峰  蔡崇法  史志华  彭业轩  姜成  张光远  
种植等高绿篱是丘陵山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较为理想的经营措施,是防治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有效手段。由于绿篱植物的引入,存在着绿篱植物与作物之间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尤其是两者之间在养分、光、水和气方面的竞争作用,又成为植物篱推广应用的限制因子。本研究选用豆科紫穗槐和禾木科香根草为绿篱植物,间作小麦、大豆,设置单作、板隔、网隔和无隔4个处理。借助同位素示踪技术,测定绿篱和作物养分含量及吸收量。研究结果表明:香根草、紫穗槐对小麦N吸收影响不大,香根草不利于大豆N吸收,紫穗槐对大豆N的吸收有利;香根草抑制小麦P的吸收,促进大豆对P的吸收,紫穗槐对小麦、大豆P吸收都有利;香根草、紫穗槐对小麦、大豆K...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蒲玉琳  谢德体  倪九派  魏朝富  林超文  
【目的】土壤抗剪强度和抗冲性是反映土壤综合对抗水力侵蚀性能和评价复合农林业模式生态效益的指标。研究植物篱模式对土壤抗剪强度、抗冲性及其坡面分布的影响,为探讨植物篱模式控制水土流失及农业非点源污染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原位监测法测定土壤抗剪强度,原状土冲刷法测定土壤抗冲性,剖面挖掘法测定根系参数,简易比重计法、湿筛法、吸管法、环刀法等测定土壤颗粒组成、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微团聚体组成、容重等主要土壤理化性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紫色土区植物篱模式对坡耕地土壤抗剪强度、抗冲性及其坡面分布的影响。【结果】与横坡农作模式相比,0—10 cm和10—20 cm土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辛艳  王瑄  邱野  徐璐  刘宇  
为了确定辽宁省坡耕地在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流失的特征,采用6°坡耕地,选取大豆作为种植作物,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采用顺垄、横垄、免耕、免耕秸秆覆盖等耕作模式进行组合试验,观测分析降雨后氮、磷养分流失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回归分析方法说明了降雨对各土壤养分流失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耕作顺垄+平翻模式下,氮、磷流失浓度最高,总氮为24.2mg.L-1,总磷为2.013mg.L-1;免耕和免耕秸秆覆盖在顺垄布置下与传统平翻耕作相比,分别减少总氮流失30%和32%,减少总磷流失18%和30%;与顺垄耕作组合模式相比,横垄耕作组合有效地减少径流中的各种养分流失浓度,减少总氮流失35%,减少总磷流失35....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学文  洪亚辉  赵燕  
近年来关于植物开花时期的分子控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多种参与开花转化的关键基因得以分离和研究 ,按其相互作用可以划分为四条途径 ,这四条途径的相应基因组成响应外源信号和协同自身发育状况的通路 ,共同对开花时期进行控制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许舟  刘发林  
以马尾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频繁火干扰后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组成部分的养分变化。随火干扰次数增加,植物树叶和树干中碳和氮含量略减少,磷含量稍增加;枯枝落叶中碳含量增加而氮含量减少,磷和钾含量显著减少,C/N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与火干扰次数关系不密切,经1、2及3次火干扰后0~5Cm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比5~10 Cm差异明显,土壤中全氮与C/N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碳相似,但是5~10Cm全氮和有效磷含量随火干扰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有效钾含量随火干扰次数增加而增加,0~5 Cm土壤潜在可矿化氮随火干扰次数的增加而增加。通过研究频繁火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养分影响效应,为火干扰后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艺伟  仇模升  孙彩丽  
【目的】从植物-土壤反馈角度,研究草本、灌木和乔木阶段优势植物种植对优势灌木植物(火棘)群落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计量比特征的影响,以明晰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中土壤养分的循环过程。【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集火棘根区土壤,以白茅、马桑和光皮桦为供试植物,构建模拟植物-土壤反馈的盆栽实验,并测定了β-1,4-葡萄糖苷酶(BG)、β-1,4-木糖苷酶(BX)、纤维素二糖水解酶(CBH)、β-1,4-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P)6种酶活性及土壤养分指标。【结果】与HH(火棘根区土壤种植火棘)处理相比,HB(火棘根区土壤种植白茅)处理根际土壤有机碳(SOC)和速效磷(SAP)含量显著提高,但全氮(TN)、全磷(TP)、硝态氮(NN)和铵态氮(AN)含量显著降低,C︰N、C︰P显著升高,而N︰P显著降低;此外,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HM(火棘根区土壤种植马桑)处理的BG、BX、NAG和LAP酶活性,HG(火棘根区土壤种植光皮桦)处理的BG、CBH、LAP和AP酶活性显著高于HH处理,但HB处理的BG活性显著低于HH处理。除空白对照外,其他处理酶化学计量特征差异不显著。植物生长引起火棘根区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主要与SOC、C︰P、C︰N、SAP和NN的变化有关。【结论】白茅、马桑和光皮桦在火棘根区土壤中的生长会引起该土壤养分含量及比例变化从而引起胞外酶活性的变化,其中白茅因生物量大会引起火棘根区土壤养分快速消耗,而马桑和光皮桦有利于提高火棘土壤酶活性,因此,从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特征的角度来看,马桑和光皮桦有利于改善火棘群落土壤贫瘠状况。该研究结果为明确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特征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