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15)
2023(5196)
2022(4741)
2021(4329)
2020(4098)
2019(9554)
2018(9546)
2017(18463)
2016(10831)
2015(12553)
2014(12891)
2013(13021)
2012(12529)
2011(11434)
2010(11620)
2009(10804)
2008(11177)
2007(10380)
2006(8737)
2005(7798)
作者
(36519)
(30796)
(30655)
(29296)
(19578)
(15016)
(14247)
(12177)
(11460)
(11061)
(10436)
(10312)
(10296)
(10028)
(9867)
(9809)
(9586)
(9157)
(8911)
(8871)
(8037)
(7775)
(7752)
(7092)
(7061)
(6919)
(6878)
(6827)
(6512)
(6447)
学科
(44639)
经济(44594)
(26388)
管理(25657)
方法(23828)
数学(21320)
数学方法(21136)
(19913)
企业(19913)
(13906)
(12797)
(11169)
中国(9958)
(9352)
贸易(9351)
(9059)
地方(8581)
农业(8463)
业经(7923)
(7538)
(7518)
(6714)
财务(6700)
财务管理(6678)
(6331)
(6288)
金融(6284)
银行(6282)
企业财务(6256)
环境(6139)
机构
大学(167102)
学院(165125)
(63304)
经济(61890)
研究(60141)
管理(57204)
理学(49256)
理学院(48580)
管理学(47574)
管理学院(47280)
科学(42941)
中国(42868)
(42329)
(36123)
(34254)
农业(34127)
业大(32848)
研究所(31696)
(28161)
中心(27364)
(25695)
财经(22715)
北京(22629)
农业大学(22358)
(21132)
师范(20759)
(20532)
(20458)
(20125)
(20009)
基金
项目(111036)
科学(83541)
基金(78211)
研究(73181)
(71197)
国家(70653)
科学基金(57233)
(44927)
社会(42726)
基金项目(41763)
社会科(40298)
社会科学(40282)
自然(40038)
自然科(39041)
自然科学(39016)
(38481)
自然科学基金(38298)
教育(33949)
资助(33301)
编号(29342)
重点(26016)
(24319)
成果(24316)
计划(24308)
(24058)
科技(22573)
科研(22510)
(22479)
创新(21219)
课题(20865)
期刊
(66306)
经济(66306)
研究(42431)
学报(38402)
(38204)
科学(30168)
中国(29316)
大学(26862)
学学(25755)
农业(25500)
(22414)
管理(17482)
(14138)
教育(14072)
技术(13059)
(12351)
金融(12351)
财经(11100)
业大(10853)
(10756)
业经(10736)
经济研究(10544)
问题(9667)
(9490)
农业大学(9190)
科技(8412)
技术经济(8298)
统计(8130)
(7843)
理论(7713)
共检索到234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陶晡  刘彬  司贺龙  赵斌  邢继红  董金皋  
hrp基因是植物病原细菌中一类重要的致病基因,一般成簇排列。对14种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植物病原细菌基因组中的hrp基因簇进行了大小、G+C含量、基因组成的BlastP比较。发现它们的大小在18~24 kb,由22~28个基因组成。欧文氏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菌株中G+C含量较低,拉尔氏菌属和黄单胞菌属菌株的G+C含量较高。而且,各菌属的基因簇都有其独有的hrp基因,如假单胞菌属是hrpK1、hrpV、hrpA;欧文氏菌属是hrpT、hrpV、hrpA;拉尔氏菌属是hrpZ、hrpX、hrpY、hrpV;黄单胞菌属是hrpE、hrpD6、hpaA。其中,基因hrpA1、hrpA、hrpY和hrpE...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晓罡  丁玉梅  张绍松  孙茂林  李建平  
应用SignalP 3.0、TMHMM 2.0、THUMBUP、big-PI、TargetP1.01、Lipop 1.0、TatP 1.0等7种软件对植物病原细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GMI1000染色体基因组3448个氨基酸序列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物种染色体基因组分泌信号肽ORFs有178个,占其基因组编码ORFs的5.2%,其中有150个ORFs属于Ⅰ型分泌信号肽,28个ORFs属于Ⅱ型分泌信号肽。在178个ORFs中具RR-motif信号肽结构的有13个,其中11个属于Ⅰ型信号肽,2个属于Ⅱ型信号肽。通过软件预测未发现Comc型信号肽与细菌素-信息素型信号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前宇  王涛  梁立雄  李潞滨  刘蕾  
[目的]探讨Ca M和CML基因家族在兰科植物不同组织和与菌根真菌建立共生关系过程中的潜在功能。[方法]依据已发表的拟南芥Ca M和CML基因家族蛋白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小兰屿蝴蝶兰和铁皮石斛全基因组进行搜索,通过多种生物软件或在线工具对Ca M和CML基因家族蛋白序列进行筛选及确定、蛋白结构分析、系统进化分析及结构域预测;利用转录组数据绘制heatmap图,对小兰屿蝴蝶兰不同组织(花、叶、茎、根)及石斛种子与美胞胶膜菌共生条件下Ca M和CML基因家族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小兰屿蝴蝶兰和铁皮石斛全基因组中均预测到4个Ca M蛋白和54个CML蛋白;小兰屿蝴蝶兰Ca M及CML家族基因中39个基因没有内含子,19个基因具有内含子;铁皮石斛Ca M及CML基因家族中有41个基因没有内含子,17个基因具有内含子;系统进化分析将小兰屿蝴蝶兰和铁皮石斛Ca M和CML蛋白家族各分为10个亚家族;小兰屿蝴蝶兰中9个基因在叶中的表达相对于花、茎、根为上调表达,2个基因在叶中的表达相对于花、茎、根却为下调表达; 3个基因在花中的表达相对于叶、茎、根为上调表达; 3个基因在花和叶中的表达相对于茎和根为上调表达;铁皮石斛中4个基因在与美胞胶膜菌共生萌发文库中的表达相对于非共生文库为上调表达; 4个基因在共生萌发文库中的表达相对于非共生文库为下调表达。[结论]Ca M及CML家族基因在兰科植物不同组织具有重要作用,且参与铁皮石斛种子与美孢胶膜菌共生萌发的生物学调控过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婷婷  黄粤  皮婷  姚家成  冯喆  李晓华  
从神农架烟草种植地土壤中分离出1株对7株农作物病原真菌具有抗性活性菌株,命名为ⅡR21菌株。采用琼脂块法测定,该菌株对稻瘟病菌、立枯丝核病菌、腐霉病菌、禾谷镰刀病菌和黄色镰刀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初步鉴定ⅡR21菌株属于链霉菌属。经过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ⅡR21菌株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了1个纯度为90.34%的具有抗稻瘟病菌168菌株活性的化合物单体。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ⅡR21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中达  任欣正  
本名录是根据1956年《中国植物细菌的初步名录》和1981年《我国植物细菌病害名录补志》,及1981年以后国内发现的23个种、亚种、致病变种和70种植物细菌病害重新整理而成.共列出69个植物病原细菌种、亚种和致病变种,以及由这些病原菌引起的144种细菌病害;其中由我国发现的新种和新致病变种8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智  谢贵水  莫业勇  安锋  杨礼富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合酶(HMGS)是甲羟戊酸(MVA)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催化乙酰-Co A和乙酰乙酰-Co A缩合形成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 A)。研究基于蓖麻、麻疯树、木薯和橡胶树已释放的基因组和EST数据,对这4种大戟科植物的HMGS基因进行了系统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基因结构与进化关系。结果表明,蓖麻、麻疯树、木薯和橡胶树分别含有1、1、2和2个HMGS基因,所有基因均包含11个内含子。同源分析表明,HMGS广泛存在于各种古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中,显示出较早的起源。在大多基因组已测序的绿色植物中,HMGS主要以单拷贝的形式存在,其中包括团藻、拟南芥、蓖麻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波  马怡茗  洪煜  舒伟学  薛泉宏  颜霞  颜华  贾良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淑红  高凤菊  武秋颖  张运峰  范永山  
[目的]分析玉米大斑病菌寄主选择性毒素(host selective toxin,HST)生物合成基因簇Cluster 397.3的结构,以及该基因簇组成基因在玉米大斑病菌侵染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为玉米大斑病菌HST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玉米大斑病菌23号生理小种et28a和01-23菌株,1号生理小种ny001和01-11菌株,玉米感病自交系B37为材料,利用antiSMASH技术预测玉米大斑病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通过Synteny共线性分析获得玉米大斑病菌HST生物合成基因簇Cluster 397.3,并对其基因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再利用RNA-Seq技术分析该基因簇的组成基因在玉米大斑病菌侵染玉米叶片3,5,7,10 d的表达情况。[结果]玉米大斑病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Cluster 397.3与交链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ACT-毒素合成基因簇有保守的共线性,含有1个聚酮合酶(PKS)、1个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CPS)、1个短链脱氢酶/还原酶(SDR)、1个锌结合氧化还原酶(ZOR)、1个保守假定蛋白(CHP)、2个细胞色素P450(P450)及2个耐药转运蛋白(DRT)等9个基因。其中PKS与ACT-毒素合成酶基因ACTTS3同源,编码的聚酮合酶包括PksD、PS-DH、Methyltransf_12、PKS_KR、PKS_NbtC superfamily和NADB_Rossmann superfamily 6个典型结构域。RNA-Seq分析结果表明,将玉米大斑病菌接种玉米叶片3,5,7,10 d后,Cluster 397.3组成基因均能表达,且以3 d时表达量整体较高;除CHP基因外,01-11菌株中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01-23菌株。[结论]Cluster 397.3基因表达差异与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化和致病特异性有关,该基因簇可能参与了玉米大斑病菌寄主选择性毒素的生物合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潇   宋雨茹   赵振宁  
【目的】全面解析鸡骨柴[Elsholtzia fruticosa (Thunb.) Hyland.]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与结构特征,探讨香薷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整体特征与变异模式,比较序列的种间变异情况,筛选种间高变异序列,为香薷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传统民族药用植物鸡骨柴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鸡骨柴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组装和注释,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4种香薷属药用植物(鸡骨柴、海州香薷、密花香薷、边山香薷)叶绿体基因组的反向重复区边界、结构同源性、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参数、核苷酸组成及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①鸡骨柴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1 550 bp,为典型四分体结构,共检测出49个简单重复序列(SSRs)。②4种香薷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边界扩张收缩较为稳定相似,只在个别种(密花香薷、边山香薷)中发生了较小变异。③4种香薷属药用植物的非编码区变异大于编码区,同时大单拷贝区的变异程度最高,反向重复区a的变异程度最低。④相对于其它3个物种,鸡骨柴叶绿体基因组变异程度最低,psbA、petA、psbF、ycf1、petG和psbL等基因编码区存在显著差异,同时trnQ-UUG、trnS-GCT、trnM-GTT、trnS-GGA、trnL-CAA等基因间隔区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⑤4种香薷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碱基突变和选择压力的影响,最优密码子大多以A或T(U)作为第3位碱基。⑥系统发育树表明鸡骨柴与野拔子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本研究对香薷属药用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和分子标记开发等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霞  陆悦健  王建新  周明国  
克隆了小麦赤霉病菌 (Fusariumgraminearum)、油菜菌核病菌 (Sclerotiniasclerotiorum )、辣椒炭疽病菌 (Col letotrichumgloeosporiodies)和番茄灰霉病菌 (Botrytiscinerea) 4种病原菌的 9个菌株的 β 微管蛋白基因 ,进而与典型模式菌粗糙麦孢霉 (Neurosporacrassa)进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 ,4种病原真菌 β 微管蛋白序列与粗糙麦孢霉具高度同源性 ;油菜菌核病菌、辣椒炭疽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 β 微管蛋白 198位氨基酸由Glu突变为Ala ,是导致上述病原菌产生对多菌灵 (MBC)抗药性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梁玉琴  李芳东  傅建敏  乌云塔娜  吴硕  
针对柿属植物叶片富含单宁,常规CTAB法提取DNA质量低等问题,为了获得符合柿属植物SSR-PCR扩增要求的DNA,分别采用改良CTAB法和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两种方法,提取柿属植物DNA,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可得到满足SSR-PCR扩增要求的DNA;试剂盒较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质量高、杂质少,DNA得率略低,但其操作步骤简单,耗时短,毒害小,因其费用较改良CTAB法高,各实验室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宜方法提取柿属植物DNA。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伟伦  刘玉军  刘强  
木本植物在转向生殖生长之前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营养生长 ,这一特点不利于对其进行遗传分析 .然而 ,随着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和建立在木本植物生物学特性基础上的基因定位方法的开发利用 ,发达国家木本植物基因组连锁图谱制作已全面启动 ,并正朝着连锁图谱应用及基因组基因构造分析的方向推进 .国内有关木本植物基因组研究尚未全面启动 ,这与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及整个领域的国际发展态势极不相称 .目前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应把握时机 ,选准目标 ,尽快开展木本植物基因组连锁图谱制作、应用及基因组基因构造分析方面的研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欣雨   朱守玟   江转转  
【目的】李属植物种类庞杂,其线粒体基因组相关研究较少。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对李属植物线粒体基因组进行分析,旨在为李属植物系统发育、种群鉴定等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NCBI数据库已发布的7种李属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基因组的特征、组成,基因转移,遗传变异,系统发育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7种李属植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长度为422 215(寒樱)~535 727 bp(梅),GC含量均约为45%,编码序列数量相近。跨膜结构域分析显示,线粒体基因组部分开放阅读框可能包含信号肽。DNA从叶绿体迁移至线粒体分析显示,tRNA基因比rRNA基因更为保守。7种李属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不强,但共线性较高,大多数蛋白质编码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受纯化选择。线粒体全基因组和单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寒樱与浙闽樱桃、梅与山杏的亲缘关系更近,李与光核桃的亲缘关系也较为接近,此结果与植物学分类标准存在一致性。【结论】李属线粒体基因组是其全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序列较为保守,可用于物种鉴定、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双双  薛龙飞  苏爱国  雷彬彬  王玉美  华金平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的重要细胞器,是一种遗传上半自主性的细胞器,编码与自身功能相关的部分基因,参与生命活动一些过程。植物的线粒体基因组较动物的更为复杂,且与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和物种进化密切相关。本文概述了植物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大小、组成形式、基因组序列的结构特征、基因组成,分析表达特点、RNA编辑、序列重组,以及线粒体基因组进化、线粒体相关的雄性不育机理研究的研究进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路东晔  张磊  张国盛  郝蕾  
【目的】获取杨柳科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及序列特征,揭示杨柳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利用Excel和本地Blast,分析统计杨柳科已公布的23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大小、结构组成、基因数量、排列顺序及内含子等信息;同时基于55个共有单拷贝蛋白编码基因,采用NJ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杨柳科23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在155~159 kb,主要由大单拷贝区(LSC)长度差异引起。各物种基因排列顺序基本一致,均为2个IRs和2个SCs的典型四元组合结构,4个边界主要位于rpl22、ycf1、rps19基因处。psbZ、ycf15、lhbA、infA、trnK、trnG、trnL、trnV、trnI、trnA等基因存在缺失现象,引起基因数量差异。内含子在细胞色素复合物(petB)基因、RNA聚合酶(rpoC2)基因和核糖体蛋白(rpl2)基因等内发生结构变异,引起基因长度差异。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杨树聚类为4个高支持率进化支,钻天柳等7种柳树分为2个进化支。【结论】叶绿体基因组支持杨属、柳属独立进化,为杨柳科系统分类和系统发育提供了分子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