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82)
- 2023(9133)
- 2022(8268)
- 2021(7882)
- 2020(6655)
- 2019(15481)
- 2018(15491)
- 2017(29510)
- 2016(16445)
- 2015(18580)
- 2014(18497)
- 2013(18361)
- 2012(16755)
- 2011(14956)
- 2010(14644)
- 2009(13069)
- 2008(12519)
- 2007(10573)
- 2006(9024)
- 2005(7621)
- 学科
- 济(59243)
- 经济(59179)
- 管理(44154)
- 业(41901)
- 企(35102)
- 企业(35102)
- 方法(29874)
- 数学(25780)
- 数学方法(25487)
- 学(17386)
- 农(15743)
- 中国(14281)
- 财(13958)
- 业经(13303)
- 地方(12193)
- 和(10786)
- 农业(10700)
- 理论(10630)
- 贸(10437)
- 贸易(10432)
- 易(10106)
- 环境(9940)
- 技术(9914)
- 务(9282)
- 制(9251)
- 财务(9224)
- 财务管理(9210)
- 企业财务(8717)
- 教育(8712)
- 划(8547)
- 机构
- 大学(229796)
- 学院(227791)
- 管理(91149)
- 济(80978)
- 理学(80053)
- 理学院(79105)
- 经济(79008)
- 管理学(77640)
- 管理学院(77265)
- 研究(77232)
- 科学(54270)
- 中国(53601)
- 京(49422)
- 农(45102)
- 业大(41019)
- 所(40499)
- 研究所(37742)
- 农业(36030)
- 财(34873)
- 中心(34283)
- 江(31679)
- 北京(30829)
- 范(29775)
- 师范(29382)
- 财经(28937)
- 院(28022)
- 技术(26821)
- 经(26396)
- 州(26166)
- 农业大学(23856)
- 基金
- 项目(167852)
- 科学(130023)
- 基金(120814)
- 研究(117035)
- 家(107428)
- 国家(106568)
- 科学基金(90353)
- 社会(69570)
- 省(67119)
- 社会科(65740)
- 社会科学(65721)
- 基金项目(65576)
- 自然(62957)
- 自然科(61431)
- 自然科学(61411)
- 自然科学基金(60279)
- 划(56995)
- 教育(53090)
- 资助(49511)
- 编号(47395)
- 重点(37645)
- 成果(37633)
- 部(35540)
- 发(35305)
- 创(35139)
- 计划(33511)
- 科研(33061)
- 创新(32763)
- 课题(32585)
- 大学(30600)
共检索到312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宁 胡景辉 金保伟
致病基因是在病原物侵染植物的过程中决定与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和破坏植物正常生理功能的基因,致病基因调控了对植物趋性、吸附、侵入、定殖、扩展、破坏寄主、和显症等一系列病理学过程。无毒基因编码的直接或间接产物与抗病基因编码的直接或间接产物相互识别诱导植物过敏性坏死反应和其它的寄主抗性反应。对致病基因及无毒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利于病原物与寄主相互作用的研究,从而为制定更为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提供有力的依据.本研究就致病基因和无毒基因的特点及表达调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无毒基因 致病基因 病原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进 冯洁
植物细菌性青枯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Yabuuchi et al.)引起的一种世界性重大病害。作为复合种,青枯菌在与寄主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广泛的生态和寄主适应性。Fengan和Prior提出青枯菌演化型分类框架,用以描述青枯菌种以下的遗传多样性。青枯菌种内表型特征差异的本质是其基因组较其它植物病原细菌更为复杂和更具可塑性。笔者对近期青枯菌遗传多样性和致病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讨论。
关键词:
青枯菌 遗传多样性 演化型 致病基因组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冬微 路颖 杨学 赵德宝 孙健
植物在受到炭疽病菌侵袭的时候,会引起植物体内的一系列抗炭疽病基因表达,从而提高了植物对炭疽病的抵抗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生物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植物抗炭疽病基因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主要从植物抗炭疽病基因的遗传特点、基因定位、克隆、转化及抗病特异标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在植物抗炭疽病基因挖掘及转基因等方面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
植物 抗炭疽病 基因 研究进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志文 王玉美 聂虎帅 王梅燕 华金平
水平基因转移,一般分为细胞内部或者跨越物种边界的遗传物质交流。跨界直接介导方式,包括共生、内共生、寄生、嫁接等。细胞内的基因转移,主要包括细胞核与细胞器基因组间的相互渗透;跨越物种边界的遗传物质交流,主要涉及寄生与寄主植物的基因横向转移,寄主与寄生植物mRNA也会发生大规模的水平转移。基于基因组学研究进展,本研究综述了植物水平基因转移的迁移序列类型、迁移方向及迁移机制:首先,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基因组能够整合细胞核转座元件以及叶绿体起源的tRNA基因,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的功能基因及间区序列能够迁移到核基因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方 迟英俊 喻德跃
植物MADS-box基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迄今为止,已经在植物中发现数以百计的MADS-box基因,其中大部分成员在植物生殖器官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部分也参与植物营养器官的发育。本文综述了植物MADS-box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发现、结构、调节机制、进化以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植物MADS-box基因研究的发展趋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颜群 岑贞陆 农倩 李焜华 张月雄 韦丽丽 晏卫红 韦善富
【目的】探究广西稻瘟病菌的致病力、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分析其无毒基因,了解其生理小种及无毒基因组成与分布情况,为水稻抗性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利用7个我国统一鉴别品种和26份已知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采用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对2021年从广西南部(桂南)、中部(桂中)、北部(桂北)和高寒山区4个不同生态稻作区分离得到的128株稻瘟病单孢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60.16%供试稻瘟病菌菌株表现出强致病力,128株稻瘟病菌株被划分为7个种群26个生理小种,ZB群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69.53%,优势生理小种为ZB_(13)和ZB_(9),出现频率分别为25.00%、14.84%。供试菌株对26个抗病基因的毒力频率为28.12%~100.00%,其中,供试病菌对Pik、Pikm、Pi1、Pi9基因的毒力频率较低,分别为28.12%、28.91%、35.94%、37.50%。供试的广西稻瘟病菌含有与测试抗病基因相对应的无毒基因,其中15个无毒基因在桂南、桂中、桂北和高寒山区4个不同稻作区均有分布,无毒基因Avr-Pia(1)、Avr-Pia(2)、Avr-Pii、Avr-Pik~(s)、Avr-Pib、Avr-Pit、Avr-Pish(2)、Avr-Pi3(t)、Avr-Pi5(t)、Avr-Pi12(t)、Avr-Pi19(t)出现频率均低于20.00%。携带有5、6、7、8、10个无毒基因组合的菌株较多,其在供试菌株中占比分别为19.53%、11.72%、11.72%、15.63%、10.16%。【结论】2021年广西稻瘟病菌致病力强,优势种群为ZB群,优势生理小种为ZB_(13)和ZB_(9),无毒基因Avr-Pia(1)、Avr-Pia(2)、Avr-Pii、Avr-Pik~(s)、Avr-Pib、Avr-Pit、Avr-Pish(2)、Avr-Pi3(t)、Avr-Pi5(t)、Avr-Pi12(t)和Avr-Pi19(t)的出现频率较低,在水稻抗病育种与品种布局中,与之对应的抗病基因应慎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晨阳 王金生
笔者综述了分子植物病理学科组对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基因的研究结果和进展,介绍了病菌致病基因研究中分子遗传学分析方法,报道了病菌毒性基因、无毒基因和受寄主诱导基因的特征和功能,阐述了致病基因对致病性、致病生化因子可能的调控关系,讨论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跟基 李万隆 陈佩度
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一直为植物遗传学家和病理学家所关注。克隆的抗病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在一些区段高度保守, 如 N B S、 L R R、激酶、 L Z等。这些保守序列, 不仅有助于对抗病基因的分类及其作用机理的理解, 而且为抗病基因克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根据这些保守序列合成 P C R 引物, 在许多植物中已扩增出大量的抗病基因类似序列 ( R G A)。遗传作图表明 R G A 与抗病性密切相关。对 R G A 与 R 基因的关系及 R G A 的基因组分布一并进行了讨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妍 李承夏 邢俊杰
稻瘟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水稻病害之一。稻瘟菌无毒因子是与水稻抗性基因相互作用并诱导产生抗性反应的重要激发子。综述稻瘟菌无毒基因的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无毒基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真池 卢向阳 曾富华 叶耀华 刘媛 贺炜华
按GenBank中受病原物诱导的植物启动子(PPPs)的碱基序列设计3对引物,从烟草基因组中扩增到3个启动子PPP1,PPP2和PPP3.用PPPs替换pBI121中与uidA基因(编码β-葡萄糖醛酸酶GUS)相连的35S启动子,再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GV3101,构建了PPPs和uidA相连的转化单元.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受PPPs控制的uidA基因导入辣椒.对转基因辣椒叶片接种青枯菌无致病性菌株(AVRS1),24 h后检测GUS活性.结果表明,接种AVRS1后,PPPs启动了uidA的表达,GUS活性显著增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马腾飞 林新春
SOC1(SUPPRESSOR OF OVEREXPRESSION OF CO1)/AGL20(AGAMOUS-LIKE 20)是MADS-box家族一员,在植物开花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它能够整合来自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自主开花途径和赤霉素途径中的信号,并与其他基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开花时间以及花的类型和花分生组织。目前已经证明SOC1基因的过表达可以促进植物提前开花,而soc1突变体则会表现出晚花的表型。相关研究也显示,SOC1在植物开花之外的其他生命活动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对SOC1及其同源基因在植物开花和其他生理活动中的功能以及SOC1基因的表达调节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司马晓娇 郑炳松
Aux/IAA基因家族能够在生长素诱导的早期做出响应,是生长素早期应答的3类基因家族之一。ARF则是一类调控生长素响应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Aux/IAA就是通过其响应元件与ARF特异性结合,从而调节生长素早期应答基因的转录功能。介绍了Aux/IAA的结构特征、调控机制以及生物学功能。植物Aux/IAA基因是由4个保守结构域组成的:结构域Ⅰ,Ⅱ,Ⅲ和Ⅳ。结构域Ⅰ主要负责Aux/IAA蛋白的阻遏作用,结构域Ⅱ因为含有一段亮氨酸基序,负责Aux/IAA蛋白的快速降解,而结构域Ⅲ和Ⅳ则介导Aux/IAA蛋白与ARF蛋白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在生长素信号转导过程中,Aux/IAA主要通过与生长素响应因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永升 邵俊明 周瑞阳 黄开健
全基因组选择是新近开始在植物数量性状研究和植物育种中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以连锁不平衡为基础,利用BLUP(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分析方法准确估计某一群体每一遗传标记的育种值,从而只利用这些预测的育种值来进行选择。文章综述了全基因组选择的原理、方法以及全基因组选择在植物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各种因素对全基因组选择的影响,并讨论了全基因组选择在植物数量性状分子育种研究中可能的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