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90)
- 2023(5662)
- 2022(4671)
- 2021(4149)
- 2020(3477)
- 2019(7475)
- 2018(7100)
- 2017(12920)
- 2016(7326)
- 2015(7674)
- 2014(7307)
- 2013(7087)
- 2012(6419)
- 2011(5676)
- 2010(5409)
- 2009(4855)
- 2008(4684)
- 2007(3939)
- 2006(3298)
- 2005(2613)
- 学科
- 济(24489)
- 经济(24459)
- 管理(19342)
- 业(19219)
- 企(14168)
- 企业(14168)
- 方法(12182)
- 数学(11171)
- 数学方法(11076)
- 学(8389)
- 农(8116)
- 贸(7236)
- 贸易(7236)
- 易(7026)
- 财(6773)
- 中国(6041)
- 业经(5874)
- 农业(5825)
- 技术(4804)
- 环境(4771)
- 务(4289)
- 财务(4287)
- 财务管理(4283)
- 企业财务(4059)
- 制(3986)
- 产业(3978)
- 地方(3923)
- 划(3856)
- 出(3830)
- 银(3513)
- 机构
- 大学(103961)
- 学院(103481)
- 研究(39297)
- 济(38717)
- 经济(38101)
- 管理(36913)
- 理学(33310)
- 农(33197)
- 理学院(32874)
- 管理学(32091)
- 管理学院(31937)
- 科学(30334)
- 农业(26971)
- 中国(26784)
- 业大(26483)
- 所(22304)
- 京(21748)
- 研究所(21277)
- 农业大学(18449)
- 中心(17071)
- 室(14958)
- 财(14911)
- 省(14619)
- 院(14538)
- 江(14436)
- 实验(14433)
- 业(13908)
- 实验室(13800)
- 科学院(13320)
- 重点(13087)
- 基金
- 项目(83181)
- 科学(62828)
- 基金(60865)
- 家(58972)
- 国家(58520)
- 研究(48047)
- 科学基金(47545)
- 自然(35157)
- 自然科(34350)
- 自然科学(34331)
- 自然科学基金(33756)
- 省(33108)
- 基金项目(33105)
- 社会(30863)
- 社会科(29323)
- 社会科学(29314)
- 划(28702)
- 资助(24141)
- 教育(20882)
- 计划(20136)
- 重点(19494)
- 科技(19194)
- 创(17507)
- 科研(17440)
- 发(17395)
- 部(16859)
- 业(16769)
- 创新(16506)
- 编号(15850)
- 农(15592)
共检索到134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伟 张玺 余金恒 陈长清 代丽 宫长荣
采用田间试验,对比了脱落酸(A)、水杨酸(B)、赤霉素(C)、乙烯利(D)4种植物生长物质对烤烟上部叶烤后烟潜香物质和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水杨酸对烤烟上部叶烟潜香物质影响最大,总酚、芸香苷、绿原酸、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均最高;高浓度的脱落酸对烤烟上部叶烟香气物质总量影响最大,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香气物质、新植二烯含量也均最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代丽 黄永成 童旭华 牛志信 刘霞 宫长荣
研究了不同采收方式对上部叶香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部6片叶成熟后集中一次采收和带茎秆采收,烤后烟叶的香味品质均优于常规采烤方法,其中以打顶后68 d带茎采收处理表现最优。与对照相比,打顶后68 d带茎采收处理明显提高了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量和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等4类致香物质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美拉德反应产物总量略低;同时,该处理烤后烟叶颜色橘黄,组织结构疏松,油分足,色度强,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显著降低淀粉、蛋白质含量,烟叶的平衡含水率、叶质重、填充值均得到改善且在适宜范围内,显著提高了烟叶均价及产值。表明上部叶带茎秆烘烤能够提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景延秋 张红立 杨宇熙 吴群 谢晓辉 金磊 刘聪利 田银峰
采用二氯甲烷同时蒸馏萃取前处理,结合毛细管GC及GC-MS技术,对许昌襄城烤烟不同叶位(8~12叶位)中性香味物质成分及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叶位适熟烟叶从第8到12叶位大部分香味物质,如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Ⅰ、金合欢基丙酮、苯甲醇、苯乙醇、2-乙酰基吡咯、糠醛、茄酮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到第10叶位达到最高;第10叶位各类香气物质总量最高,新植二烯、二氢猕猴桃内酯、金合欢基丙酮、2-乙酰基吡咯、茄酮等物质含量明显偏高;第12叶位中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Ⅲ、香叶基丙酮、3-氧化-α-紫罗兰醇、苯甲醛含量明显偏高;第11叶位中除美拉德反应产物类香气物质总量、类西柏烷类香气物质...
关键词:
烤烟 叶位 中性香味物质 适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娟 肖亮 易自力 王学华 杨塞 陈智勇
以南荻种子为材料,设4℃低温处理(常温为CK)和GA3、IAA、6–BA和2,4–D 4种植物生长物质(各设4个质量浓度50、100、200、400 mg/L),均以清水为CK,处理南荻种子,测定南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以及芽长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4℃低温处理能显著提高南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极显著提高南荻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但芽长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各质量浓度的GA3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芽长,其中100 mg/L GA3处理对南荻种子萌发的效果较好;除400 mg/L外,IAA各质量浓度均能提高发芽率、发芽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佑明 贾君镇 徐楚年 李海燕 郭玉海
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品种中棉所12号胚珠表面纤维细胞起始的过程。观察到最早在开花前5d纤维细胞即已起始,比前人报道早5d;也注意到起始的纤维细胞相对集中分布于胚珠的珠柄附近等部位,并且在开花前未见伸长。温度对纤维细胞起始的时间和数目有明显的影响,25~30℃是纤维细胞起始的适宜温度;开花前6d的胚珠只在添加NAA5μmol·L-1和GA35.7μmol·L-1的培养基中形成了纤维,表明棉纤维原始细胞的起始和进一步发育需要适当的激素条件。还讨论了通过调节纤维细胞分化、起始来增加纤维数目和提高纤维长度整齐度的潜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铭钦 陈红华 刘国顺 赵明山 胡焕兴 程玉渊 牛书金
以河南省南阳市烤烟为试材,采用GC/MS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常规措施(CK)下增施不同的有机物质对烤烟化学成分和主要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措施相比,增施豆制品处理烟叶中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提高幅度较大,芝麻制品处理增幅相对较小,且各处理之间其他成分差异不大;增施不同的有机物质均能增加烟叶中的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其中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等各类致香物质含量在各个处理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增施有机物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烟叶化学成分之间的协调性,提高了烟叶的香气质量;增施的有机物质种类不同,其效果也有...
关键词:
有机物质 烤烟 化学成分 香气成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爱华 王松峰 宫长荣
研究了氮素用量对烤烟上部叶片主要多酚类物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随氮素用量增加而升高,且各个处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打顶后20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强,各处理PAL活性均从打顶开始逐渐升高,并在打顶后30d达到高峰,随后迅速降低;氮用量对总酚、绿原酸、类黄酮的含量也有一定影响,氮用量高的处理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烤后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芳香值以施氮量45.0kg/hm2时最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志广 杨栓明 蔡玉发
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量的高低及品质的优劣对烟农的收入影响很大。近年来,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板结、病虫害发生严重,这不仅影响了烟叶的产量、品质,也使烟农的收益大幅度下降。为此,开展了烟草如何合理施肥的研究。所谓合理施肥,就是根据烟草的需肥规律。选用最佳肥源及最好的施肥方法。通过进一步研究植物营养素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证明植物营养素含有烤烟生育所需的全部营养微量元素,用其给烤烟施肥,不但能提高烤烟的产量、改善品质,还能大幅度提高烤烟的抗病性,是生产安全、无公害烤烟的最佳肥源,也是烟农增产、增收的根本保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自成 黄平俊 苏富强 李桂湘 王勇
研究了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和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与常规采烤方法相比,上部烟叶带茎烘烤有助于提高烟叶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降低淀粉含量,而总氮 及蛋白质含量差别不大。(2)上部烟叶带茎烘烤明显提高了上部烟叶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其中新植二烯、类 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和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等各类致香物质总量均有不同 程度的提高,但各类致香物质含量占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的比例与常规采收方式相比差别不大。说明上部烟 叶带茎烘烤能够协调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提高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3)上部烟叶带茎烘烤可以明显提高上部烟 叶...
关键词:
烤烟 上部烟叶 采收方式 香味成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振国 李建平 孙光伟 陈国权 孙敬国
烤烟上部烟的采收方式对烤烟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上部烟6片烟的不同采收方式来研究采收方式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一次性摘叶(T2)和带茎采收(T3)更助于烟叶成熟度提高;用工量及烘烤能上,一次性摘叶(T2)其值分别为2.11和1.68元/kg,低于带茎采收(T3),其二者差异显著,而与成熟1片采收1片(T1)差异不显著;上等烟比率,中等烟比率和均价均在数值上均表现为T3>T2>T1,但一次性摘叶(T2)和带茎采收(T3)差异不显著;一次性摘叶(T2)和其他两个处理相比,能够降低烟叶烟碱含量,其含量为2.96%,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则有所增加,含量分别为27.92%和23.7...
关键词:
烤烟 上部烟 采收方式 产量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毛凯伦 李司童 李本晟 吴薇 韦成才 袁帅 牛玉德 杜鸿波 张立新
【目的】在南郑烟区采用大田试验于烤烟打顶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木醋液,研究其对烤烟上部烟叶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筛选当地木醋液的适宜施用浓度并探寻其作用机理。【方法】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CK(清水)、T1(稀释100倍木醋液)、T2(稀释300倍木醋液)、T3(稀释500倍木醋液)、T4(稀释700倍木醋液),于打顶当天、打顶后10、20、30 d喷施。【结果】喷施不同浓度木醋液能提高烤烟上部烟叶色素含量,全氮含量及全钾含量,并以烤烟生长后期效果显著;茎围、有效叶片数及叶面积有所提高,且以高浓度木醋液效果显著;适宜浓度木醋液可提高烤烟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及糖碱比,降低淀粉、烟碱含量,平衡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提高烟叶品质。【结论】以喷施稀释300倍木醋液效果最佳,适合当地用量应用推广。
关键词:
木醋液 上部烟叶 生长 产质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丽丽 韩富根 于海顺 赵铭钦 宋鹏飞 张凤侠
以云烟87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1号、2号2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自配)和施用时间对烤烟香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号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综合效果优于1号;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气质量的影响与其施用时间有关,打顶后第2天喷施2号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增加5种致香成分含量,并对提高新植二烯含量和致香成分总量有利,打顶后第6天喷施2号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利于提高类西柏烷类和新植二烯以外致香成分含量,感官评吸质量也以上述两处理较好.
关键词:
烤烟 植物生长调节剂 施用时间 香气质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铭钦 张志逢 韩富根 李元实
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材料,研究了增施不同有机物质(芝麻、小磨芝麻油、豆糁、豆浆)对烤烟叶片中含氮化合物的影响。结果显示,穴施豆浆使烟叶中烟碱含量适中、蛋白质含量最低,氨基酸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适中,亚硝酸盐含量较低,烟叶的品质最为理想;穴施芝麻的烟叶烟碱含量相对其他处理较低,硝酸盐含量较低,亚硝酸盐含量较高,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穴施小磨芝麻油的烟叶烟碱含量最高,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偏高,氨基酸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较高;穴施豆糁的烟叶烟碱含量适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相对最低,氨基酸含量相对其他处理偏低,蛋白质含量较高。综合比较,穴施豆浆和豆糁的烤后烟叶中含氮化合物的含量适宜,有益烤烟品质...
关键词:
烤烟 有机物质 含氮化合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詹军 周芳芳 邓国宾 毛春堂 包崇彦 饶骏晨 张晓龙
为了区分烤烟上部叶的不同香型风格特征,为其判断提供数学模型,以中国11个主要产烟省的65个B2F烟叶为材料,分析比较烤烟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含量,以67种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为指标,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不同香型烤烟的上部叶样品进行判别,并建立Fisher判别函数。结果表明,中间香型烤烟的致香物质总量最高,清香型其次,浓香型最低,3种香型烤烟中含量最高的致香物质种类差异很小,清香型烤烟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另2个香型,主导烤烟香型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有所不同,且同一地区烤烟的香型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判别分析发现,共有12个指标(总糖、还原糖、3-甲基-1-丁醇、2-吡啶甲醛、2,4-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詹军 周芳芳 邓国宾 毛春堂 包崇彦 饶骏晨 张晓龙
为了区分烤烟中上部叶的不同香型风格特征,并为其判断提供数学模型。以中国11个主要产烟省的63个C3F和65个B2F烟叶为材料,并以67种致香物质为指标,采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对不同香型烤烟样品进行判别分析,并建立判别函数。结果表明,中上部烟叶的大部分致香物质含量占致香物质总量的比例变化较稳定,且在中上部烟叶中比例超过1%的物质只有苯甲醇、茄酮、β-大马酮、新植二烯、金合欢基丙酮A、十六酸、寸拜醇、亚麻酸甲酯、西柏三烯二醇,且在不同部位烟叶中,主导某种香型的致香物质种类不同;在分别以中部叶致香物质含量和比例、上部叶致香物质含量和比例为判断指标时构建判别函数时,各引入了11、18、7、11种致香物...
关键词:
烤烟 上部叶 致香物质 含量 判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