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33)
2023(10082)
2022(9063)
2021(8541)
2020(7149)
2019(16661)
2018(16579)
2017(32004)
2016(17617)
2015(19839)
2014(19669)
2013(19593)
2012(17743)
2011(15948)
2010(15652)
2009(14028)
2008(13433)
2007(11425)
2006(9829)
2005(8254)
作者
(52016)
(42984)
(42738)
(40581)
(27281)
(20675)
(19369)
(17039)
(16371)
(15209)
(14851)
(14433)
(13522)
(13356)
(13274)
(13183)
(13044)
(12825)
(12141)
(12137)
(10829)
(10375)
(10330)
(9656)
(9620)
(9617)
(9460)
(9376)
(8672)
(8634)
学科
(66722)
经济(66654)
管理(47972)
(46004)
(38064)
企业(38064)
方法(33975)
数学(29563)
数学方法(29240)
(18110)
(17131)
中国(15908)
(15270)
业经(14923)
地方(13391)
农业(12298)
理论(11776)
(11695)
贸易(11691)
(11488)
(11314)
环境(11205)
技术(10886)
(10061)
(10039)
财务(10001)
财务管理(9984)
教育(9778)
(9512)
企业财务(9454)
机构
大学(248238)
学院(246089)
管理(100360)
(91506)
经济(89423)
理学(88434)
理学院(87438)
管理学(85809)
管理学院(85392)
研究(80826)
中国(56769)
科学(54485)
(52901)
(44609)
业大(42530)
(40893)
(38938)
研究所(38026)
中心(36090)
农业(35259)
(33995)
北京(33062)
(32811)
师范(32466)
财经(32445)
(29618)
(29391)
(27882)
技术(26895)
师范大学(26422)
基金
项目(179741)
科学(140030)
基金(129532)
研究(127773)
(114315)
国家(113376)
科学基金(96771)
社会(78103)
社会科(73939)
社会科学(73918)
(70901)
基金项目(70258)
自然(65601)
自然科(64019)
自然科学(63999)
自然科学基金(62832)
(60076)
教育(58461)
资助(53167)
编号(52058)
成果(41282)
重点(40166)
(38707)
(37800)
(37243)
课题(35398)
科研(34889)
创新(34662)
计划(33966)
大学(33096)
期刊
(93877)
经济(93877)
研究(67192)
学报(45193)
中国(41582)
科学(39858)
(39683)
管理(34294)
大学(33539)
学学(31688)
农业(28227)
(27405)
教育(27142)
技术(20791)
业经(15795)
(15499)
金融(15499)
财经(14718)
图书(14437)
经济研究(14424)
(14313)
科技(13526)
业大(12608)
理论(12480)
(12386)
问题(12315)
(12310)
实践(11739)
(11739)
技术经济(11715)
共检索到336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凑贵  蔡崇法  张光远  王运华  
将鄂东南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棕红壤分别与 5种植物物料混合 ,进行腐解试验。研究表明 :各种作物的秸秆在初期分解量较大 ,物料混合土样的含硼量在分解初期迅速下降 ,最后接近土壤有机硼含量 ;硼的释放较有机物矿化要快 ,其半释放期在 30~ 43d ,99%的有机硼释放时间要 2 74d ,而 99%的有机物分解在 5 74d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荣琴  刘辰  李夏浩祺  杨剑锋  李会科  
采用荧光激发–发射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渭北黄土高原生草物质腐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含量、组分和光谱特征,以期为果园生草翻压腐解和果园土壤管理评价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结果表明,不同生草物质腐解的过程中,腐解速率大小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WC)>小冠花(Securigera varia Lassenn)(CV)>鸡脚草(Dactylis glomerata)(OG)。EEM-PARAFAC将各生草物质腐解的DOM荧光主要组分鉴定为1个类腐殖酸组分(C1)和2个类蛋白组分(C2、C3);各生草物质腐解的过程中类蛋白质组分的荧光强度远高于类腐殖酸组分,且C2组分占主导地位。豆科植物白三叶总荧光强度的值高于小冠花和鸡脚草处理;小冠花处理在腐解的过程中微生物源为DOM的主要来源,而白三叶和鸡脚草是混合来源,即陆生植物腐殖质和微生物源。各生草物质腐殖化系数(HIX)表现为小冠花>鸡脚草>白三叶;紫外指标(SUVA254)表现为鸡脚草>小冠花>白三叶,且随着腐解天数延长依次增大。综合溶解性有机物含量、组分及光谱特征的变化以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在渭北旱塬,豆科植物白三叶作为腐解材料时更易于分解和释放溶解性有机养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媛媛  曹明  樊小林  
【目的】探讨香蕉4个不同生育时期施用的植物油包膜控释尿素(PCU)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特征曲线和静水培养中特征曲线的差异,为应用静水溶出率法简单而准确地预测香蕉生长期PCU在土壤中的供肥速度和数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土壤培养法测定PCU的养分累积释放率及肥效期,以静水培养为对照,研究香蕉4个生育时期内控释尿素的养分释放特性。【结果】除攻蕾期外,大田苗期、旺盛生长期、幼果期土壤中PCU的养分释放曲线不同于静水的,均由静水的"S"型变为"抛物线"型,且前42 d供肥量大,而攻蕾期的供肥量较小,后期则相反;同一PCU的初期溶出率、微分溶出率、28 d累积释放率于各生育时期土壤中的测定值均大于静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良  韩琅丰  江荣风  张福锁  
有机肥料中的碳含量与氮素释放关系很大。不同方法测定的C,N及其组成的C/N比与氮素释放和植物吸收氮的关系不同。有机肥料的全碳及碳氮联合测定的氮素之比(C/N比)和氮素矿化率成直线关系,和植物吸收氮素成幂函数相关。在C/N比低于17~21时,有机肥料开始释放无机氮,在C/N比小于14时,植物才能大量吸收有机有肥料中的氮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静  邹雨坤  李光义  侯宪文  李勤奋  
为了探明菠萝茎叶还田在土壤中的腐解及养分释放效应,采用网袋法模拟秸秆还田,研究覆土、覆土覆膜和仅覆膜方式下菠萝茎叶碳、氮、磷、钾养分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方式下,菠萝茎叶在0~30 d腐解速率较快,还田30 d后,覆土、覆土覆膜和仅覆膜处理下菠萝茎叶质量累积腐解率分别为38.0%,53.5%,59.4%,覆土覆膜处理下各养分释放率占总养分释放率的60%以上;还田180 d后,各处理下菠萝茎叶腐解率分别占总腐解率的96.0%,97.5%,95.5%,基本腐解完全;还田240 d后,菠萝茎叶碳、氮、磷、钾养分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1.2%~85.7%,70.8%~78.6%,74.7%~78...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邹雨坤  李光义  侯宪文  程威  田路园  张红燕  李勤奋  
为了探明甘蔗叶在土壤中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应用网袋法模拟秸秆还田方式,研究了不同还田方式下甘蔗叶碳、氮、磷、钾养分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方式下,甘蔗叶在0~60 d腐解速度较快,在180 d时,覆土、覆土覆膜和仅覆膜处理下甘蔗叶的质量累积减少率分别为95.1%,94.6%,82.1%,表现为覆土>覆土覆膜>覆膜。腐解过程中甘蔗叶养分的释放速率表现为K>P>N≈C。180 d,碳、氮、磷、钾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3.0%~95.0%,82.0%~95.1%,73.5%~97.0%,98.4%~99.7%。考虑甘蔗叶还田养分的释放情况,可以适量减少基肥中钾肥的用量,覆土处理下,养分释放率最高...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胡桂婷   杨丽媛   任广兵   赵宏波  
【目的】花香是观赏植物的重要特性,对植物的繁殖至关重要。探讨蜡梅属Chimonanthus植物花香物质的生物合成和释放机制,为蜡梅属植物资源开发及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蜡梅C. praecox、柳叶蜡梅C. salicifolius和山蜡梅C. nitens等3种蜡梅属植物的花香物质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3种蜡梅属植物共鉴定出44种花香物质,蜡梅、柳叶蜡梅和山蜡梅的花中分别鉴定出19、23和18种物质。蜡梅花中醇类和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而柳叶蜡梅与山蜡梅的花香物质中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3种蜡梅属植物花香物质的白天释放节律存在差异。柳叶蜡梅和山蜡梅在上午、中午和下午的花香物质差异较大,但蜡梅的花香物质在不同时段变化较小。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柳叶蜡梅和山蜡梅的亲缘关系比蜡梅更近。【结论】柳叶蜡梅和山蜡梅的花香物质较为相似,验证了两者在系统发育上的关联性。鉴于蜡梅特殊的低温开花环境,其传粉昆虫与花香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花香物质产生独特性的原因。图3表3参3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然  徐明岗  孙楠  王晋峰  王斐  李建华  
【目的】研究不同碳氮比下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秸秆资源充分利用和煤矿区复垦耕地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山西煤矿复垦试验基地,开展大田填埋试验。供试玉米和小麦秸秆烘干过2 mm筛,通过添加尿素将玉米和小麦秸秆C/N比分别调节为25和10,以不添加尿素的秸秆(其C/N比分别为52和74)为对照,秸秆均按有机碳8 g称取后混匀,装于尼龙网袋(0.38μm孔径)内,水平埋入试验基地15 cm深的土壤中。在埋入土壤后的第12、23、55、218、281、365天采集尼龙袋内样品,分析玉米和小麦秸秆的干物质残留量、养分(碳、氮、磷和钾)释放的动态变化。【结果】前55 d,添加氮肥加快了玉米秸秆的腐解,以C/N比为25时腐解效果最佳。添加氮肥加快了小麦秸秆的腐解,以C/N比为10时腐解效果最佳。氮的添加可以显著促进前55 d玉米秸秆碳、磷的释放;氮的添加可以显著加快小麦秸秆碳、氮和磷的释放,对小麦秸秆中钾释放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小麦和玉米秸秆腐解及氮钾释放的一级动力学方程用积温拟合优于用时间拟合,秸秆磷的释放不适用衰减指数方程拟合。当积温为年积温(4 600℃)时,小麦和玉米秸秆碳、氮、磷和钾释放率的平均值分别为49.2%、39.5%、40.8%和90.3%;当累积积温达到1 125℃时,秸秆钾素释放85%以上。秸秆的腐解主要受温度、有机碳、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影响。【结论】施氮能加快玉米秸秆前期的腐解和碳、磷的释放,可以显著加快小麦秸秆的腐解和碳、氮、磷的释放。用温度拟合的方程比时间方程更能反映秸秆的腐解和氮钾释放过程。秸秆腐解主要受土壤温度,秸秆中有机碳、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影响。因此,应结合煤矿区的水热条件,进行实时实地秸秆还田并配施适量的尿素,以提高复垦土壤的氮磷钾含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洪涛  李文  张西超  张砚铭  高艺伟  张玉龙  
为探讨有机无机复合物作为肥料包裹材料对氮素缓释效果。以改性聚乙烯醇为粘结剂,硅藻土、沸石粉和碳化稻壳粉末为包裹材料制成的包裹尿素,通过土柱淋洗试验研究养分释放特性。结果表明:制备包膜尿素的缓释效果显著,养分最大释放速率明显降低,峰值出现时间明显延后;有机无机复合物作为包裹层都能完整将颗粒肥料包裹,粘结剂A效果优于B,包裹材料硅藻土,效果好于沸石粉和碳化稻壳。以环氧树脂改性的聚乙烯醇和硅藻土作为包裹材料做成包裹缓释尿素对养分的缓释效果要优于其他处理,因此该复合材料更适于做肥料的缓释材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玉华  王运华  吴礼树  杜昌文  
综述了植物种类及不同品种间 ,特别是甘蓝型油菜品种间硼效率差异的生理生化机理及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指出 ,植物细胞壁果胶含量和形态及光合初产物的种类和运输形式是导致植物营养生长硼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但是否是生殖生长硼效率差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证实。植物硼效率是由基因控制的 ,应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得到理想的硼高效品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发墙  高露双  王晓明  
利用树轮学方法,以长白山雌雄异株植物红豆杉、山杨和水曲柳为研究对象,通过判定雌雄异株树种生长释放/抑制事件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期揭示物种属性和性别因素对树木生长释放/抑制事件的影响及其对气候响应机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3种雌雄植株的生长释放事件大多发生在幼龄阶段,生理特征差异也可能导致不同雌雄植株发生生长释放事件的时间和频率存在一定差异性。性别因素对山杨和红豆杉雌雄植株的生长释放存在显著影响,山杨雌株和红豆杉雄株对外界环境干扰更为敏感,水曲柳雌雄株对环境干扰的响应差异不明显;山杨更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发生生长释放事件;水曲柳植株发生生长释放/抑制事件可能与林窗干扰有关。红豆杉和山杨的生长释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凤辰  田娜  程小琴  
【目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净化空气、改善身心健康的生态功能。通过研究夏秋季节油松叶片BVOCs的成分、动态变化及其对于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揭示油松叶片释放BVOCs组分与规律,探索其抑菌特性,为森林康养型植物的选择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动态顶空吸附采集法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进行油松叶片BVOCs的采集与分析。通过城市微生物采集点与油松样地空气微生物含量测定的对照试验计算油松叶片BVOCs的抑菌率。【结果】(1)油松叶片释放的BVOCs共测定出11类173种化合物,其中,夏季共测定出11类113种化合物,秋季共测定出11类103种化合物。主要组成成分为烷烃与烯烃,夏季含量最高可达70%以上,秋季最高可达90%以上。夏季较秋季油松叶片释放的BVOCs组成成分更丰富且总量高但夏季油松叶片BVOCs释放峰值要滞后于秋季。(2)在环境因子中,油松BVOCs释放量与大气温度呈不显著正相关,与大气湿度呈不显著负相关。(3)油松叶片BVOCs抑菌物质释放量呈现出“一峰一谷”的日变化趋势,夏、秋季抑菌物质释放峰值分别为14:00与12:00,且夏季较秋季抑菌物质释放总量高。油松对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其中以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最显著,且抑菌率表现为早上>中午>晚上。(4)综合考虑油松BVOCs对人体有益及有害影响,夏季在16:00,油松叶片BVOCs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相对含量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有害物质相对含量为一天中的最低值;在秋季,14:00至16:00油松叶片BVOCs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相对含量上升,有害物质相对含量下降,且在16:00左右抑菌物质相对含量达到峰值,有害物质相对含量接近于零。【结论】在一天不同时间和一年不同季节(夏季和秋季)油松叶片释放BVOCs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油松叶片BVOCs对空气中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改善空气质量作用。夏秋季节14:00至16:00左右林内对人体有益的油松植物挥发物质较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挥发物质较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油松释放BVOCs调节人体健康的生理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宁东峰  马卫萍  孙文彦  李志杰  王来清  曹卫东  
利用尼龙网袋,研究了油菜、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翻压于棉花田间15~20 cm土层,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表明,绿肥翻压43 d内干物重显著降低,前3 d腐解速度最快,后降低趋势变缓。翻压43 d时油菜、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腐解率达到81.7%,77.5%,62.2%;翻压113 d时腐解率分别达到89.6%,89.5%,76.2%。翻压21d内氮释放较快,3个品种氮矿化率都达到60%以上。磷在整个翻压期内释放较为平缓,翻压113 d时油菜、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磷矿化率分别达到89.6%,86.5%,75.6%。钾在翻压前期迅速释放,翻压9 d后,油菜、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钾的矿化率分...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戴晓玲  李文红  章增林  庞洋洋  黄柳琪  
对芋根江蓠(Gracilaria blodGettii)和异枝江蓠(Gracilaria bailinae)进行了为期12 d的腐解过程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结束时,芋根江蓠、异枝江蓠腐解的时间分别为10 d、8 d,藻体失重率分别为22.52%、8.50%,2种江蓠均处于腐解早期阶段,腐解过程分先快后慢两个阶段,芋根江蓠腐解速率大于异枝江蓠。在腐解过程中芋根江蓠藻体丙二醛(Mda)含量大于异枝江蓠,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小于异枝江蓠,说明芋根江蓠膜系统受损程度较大,对逆境胁迫的抗氧化能力较弱。(2)腐解过程中,营养盐释放规律为:tn>tP,氮磷释放不同步,磷释放滞后;其中tn...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项文化  闫文德  田大伦  雷丕锋  方晰  
通过外加氮源或将杉木针叶与林下植物叶混合来改变杉木林凋落物中针叶的养分状况,与杉木林针叶凋落物分解进行比较,分析针叶养分状况及其对杉木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杉木针叶与林下植物叶混合和外加氮源均对凋落物分解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经过153d的分解后,未经处理的杉木针叶干质量损失率为20·49%,与林下植物叶混合的凋落物干质量损失率为43·67%,其促进作用最大;外加4gNaNO3的促进作用次之,凋落物干质量损失率为42·07%;外加2g NaNO3的凋落物干质量损失率为29·13%。对分解过程中各试验方案的凋落物干质量保留率进行方差分析,在开始的62d内,与林下植被叶混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