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58)
- 2023(14567)
- 2022(12170)
- 2021(11456)
- 2020(9556)
- 2019(21731)
- 2018(21889)
- 2017(41316)
- 2016(23336)
- 2015(26521)
- 2014(26545)
- 2013(25878)
- 2012(24016)
- 2011(21436)
- 2010(21430)
- 2009(19481)
- 2008(19472)
- 2007(17124)
- 2006(15049)
- 2005(13286)
- 学科
- 济(87387)
- 经济(87281)
- 管理(63205)
- 业(59190)
- 企(48756)
- 企业(48756)
- 方法(38989)
- 数学(32877)
- 数学方法(32359)
- 农(25620)
- 学(24807)
- 中国(24123)
- 财(20941)
- 业经(20892)
- 地方(17698)
- 农业(16838)
- 理论(16566)
- 制(16006)
- 贸(15166)
- 贸易(15157)
- 和(15014)
- 易(14651)
- 环境(13598)
- 技术(13459)
- 务(13227)
- 财务(13150)
- 财务管理(13123)
- 银(13001)
- 银行(12930)
- 教育(12644)
- 机构
- 大学(334460)
- 学院(331352)
- 管理(125365)
- 济(120340)
- 经济(117412)
- 研究(117098)
- 理学(108371)
- 理学院(107010)
- 管理学(104652)
- 管理学院(104085)
- 中国(84982)
- 科学(79258)
- 京(73557)
- 农(64505)
- 所(61969)
- 研究所(57086)
- 业大(56136)
- 财(55016)
- 中心(52128)
- 农业(51034)
- 江(49723)
- 范(46433)
- 北京(46396)
- 师范(45887)
- 财经(44221)
- 院(42494)
- 经(40173)
- 州(40120)
- 技术(37528)
- 师范大学(37228)
- 基金
- 项目(230923)
- 科学(178711)
- 基金(165100)
- 研究(162965)
- 家(147514)
- 国家(146306)
- 科学基金(122780)
- 社会(98380)
- 社会科(92890)
- 社会科学(92864)
- 省(90593)
- 基金项目(87984)
- 自然(83078)
- 自然科(81104)
- 自然科学(81079)
- 自然科学基金(79591)
- 划(77496)
- 教育(74535)
- 资助(67849)
- 编号(66495)
- 成果(54753)
- 重点(52704)
- 部(49333)
- 发(48843)
- 创(46873)
- 课题(46495)
- 科研(44855)
- 计划(44240)
- 创新(43823)
- 大学(41925)
- 期刊
- 济(133890)
- 经济(133890)
- 研究(94473)
- 学报(64247)
- 中国(63840)
- 农(59611)
- 科学(56371)
- 大学(46980)
- 管理(45383)
- 学学(44184)
- 农业(41450)
- 财(40532)
- 教育(40143)
- 技术(28163)
- 融(24764)
- 金融(24764)
- 业(21902)
- 业经(21754)
- 财经(20753)
- 经济研究(20095)
- 图书(19622)
- 版(18351)
- 业大(17699)
- 问题(17678)
- 经(17597)
- 科技(17269)
- 资源(15997)
- 理论(15903)
- 技术经济(15189)
- 林业(15127)
共检索到483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欣 徐宝成 罗登林 余慧 刘茜茜 陈晓冬 刘丽莉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大部分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随生产废料被丢弃而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国内外学者对植物及其废料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梳理了近5年国内外有关植物源天然抗氧化物质的研究成果,对植物源天然抗氧化提取物的来源及提取方法进行了归纳和详细阐述,重点介绍了其在提高食用油氧化稳定性方面的应用,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吉玲 王伟科 闫静 陆娜 周祖法 袁卫东
[目的]探索杨树桑黄、鲍姆桑黄和桑树桑黄3个菌株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为药用真菌桑黄的充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桑黄孔菌属的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鲍姆桑黄(S.baumii)和桑树桑黄(S.sangh uang)为研究对象,液体培养21 d,每隔3 d测定菌丝生长量及发酵液中多糖、多酚、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并分析发酵上清液的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析抗氧化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3个桑黄菌株发酵液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但不同菌株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指标的强弱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杨树桑黄的DPPH、ABTS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及SOD活性更强,鲍姆桑黄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更强,桑树桑黄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更强,杨树桑黄的抗氧化活性整体优于鲍姆桑黄和桑树桑黄。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多糖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和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黄酮含量与铁离子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抗坏血酸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和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杨树桑黄、鲍姆桑黄和桑树桑黄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杨树桑黄表现更好。多酚、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均可作为评价桑黄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指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水姣 王革娇
目前,重金属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污染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锰氧化菌能修复环境中的Mn(Ⅱ)污染及生产锰氧化物(简称生物锰氧化物);生物锰氧化物较化学合成氧化锰矿物结晶弱,粒径小,Mn价态高,结构中八面体空穴多,比表面积大,具有比化学合成锰氧化物更强的吸附、氧化和光还原溶解特性;生物锰氧化物能吸附Cu(Ⅱ)、Zn(Ⅱ)、Pb(Ⅱ)、Co(Ⅲ)、Cd(Ⅱ)、Hg(Ⅱ)等多种重金属,氧化Co(Ⅱ)、As(Ⅲ)、Cr(Ⅲ)、U(Ⅳ)、Ce(Ⅲ)等低价重金属离子,降解乙炔基雌二醇等有机污染物,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环境材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谭玲 陈季旺 陈俊杰 廖鄂 程水源 夏文水
为延长冷藏富硒虹鳟的货架期,实验以3种浓度的竹叶抗氧化物溶液(AOBS,质量浓度分别为0.5%、1.0%和1.5%)分别浸泡富硒虹鳟鱼块,再进行乳清分离蛋白溶液(WPIS)涂膜,(25±1)°C下鼓风吹干表面水后置于4°C冰箱贮藏1、4、7、10和13 d,测定鱼块的pH值、TVB-N值、K值、菌落总数和嗜冷菌数、结合水分含量和水分状态,分析涂膜对冷藏富硒虹鳟鱼块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鱼块的pH值、TVB-N值、K值、菌落总数和嗜冷菌数显著增加,水分含量显著降低,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向自由水迁移。其中,1.0%AOBS+WPIS组的pH值、TVB-N值、K值、菌落总数和嗜冷菌数的增加速率和水分含量的减少速率最慢,结合水与不易流动水的比例最高。1.0%竹叶抗氧化物浸泡结合乳清分离蛋白涂膜,提升了乳清分离蛋白涂膜的保鲜效果,可有效抑制富硒虹鳟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劣变,延长货架期。根据TVB-N值、K值和菌落总数,1.0%AOBS+WPIS组可延长富硒虹鳟货架期3 d。本研究可以为富硒虹鳟的低温贮藏技术提供科学指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选利 李振岐 康振生
综述了过氧化物酶在植物抗病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认为病原物的侵染诱导导致植物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种类发生改变。这些高活性的过氧化物酶或特异性的同工酶 ,或由于催化合成了杀菌物质 ,或由于提高了木质素、木栓质的生物合成而形成物理屏障 ,或者由于参与乳突形成和颗粒状沉积物的积累 ,从而构成了植物的一般抗病性和非专化抗病性。各种过氧化物酶的专化性有所不同 ,它们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也不尽一样。导入过氧化物酶基因 ,构成组成型表达的转基因植物 ,不一定能有效地抵抗病原物的侵袭。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抗病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炎 涂书新 唐世荣
在离体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植酸和几种常见的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谷胱甘肽)以及部分蔬菜(青椒、黄瓜、番茄、洋葱)提取物对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体系的pH值是影响抗氧化物质自由基清除能力的重要因子;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植酸表现出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其IC50值为1.94×10-2(pH 2.0),而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的IC50值分别为0.26(pH 4.6)和1.86(pH 5.7)。试验表明,蔬菜提取液添加植酸后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明显提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月喜 陈琴 张力 张润卿 陈振东 周生茂 李洋 宋焕忠 文俊丽 蒋哲 郭元元
【目的】探究外源氨基酸硒肥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物指标的影响,为黄瓜高效优质育苗及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氨基酸硒叶面肥为硒源,桂青1号黄瓜为材料,在黄瓜幼苗长至1叶1心期进行不同浓度氨基酸硒(硒浓度分别为0、2、4、6、8、10、12和14 mg/L)叶面喷施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硒肥对黄瓜幼苗农艺性状、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硒富集的影响。【结果】施用不同浓度的氨基酸硒叶面肥对黄瓜幼苗农艺性状、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硒富集影响显著(P<0.05,下同)。随着硒浓度的增加,黄瓜幼苗的生长指标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黄瓜幼苗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和根长在硒浓度为2 mg/L时达最高值,下茎长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于硒浓度为10和6 mg/L时达最高值;黄瓜幼苗根、茎和叶的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AsA)和脯氨酸(Pro)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黄瓜幼苗根、茎和叶中丙二醛(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硒浓度为4 mg/L时可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而在10~14 mg/L时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黄瓜幼苗根、茎和叶中总硒含量随外源硒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各器官总硒含量排序为:根>茎>叶。【结论】黄瓜幼苗可承受的最大硒浓度为10 mg/L。生产上可在黄瓜幼苗期喷施低浓度氨基酸硒肥(硒浓度6~8 mg/L)以培育壮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江环 杨善 王盼盼 郭海峰 周鸿凯
为探究盐胁迫对水稻糙米中抗氧化物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以‘海红11’、‘海红12’、‘建新99’、‘阳山香稻’、‘香粘3号’和‘泰香粘’等6个基因型水稻为材料,设置9个含有NaCl的土壤处理(0、0.5、1.0、1.5、2.0、2.5、3.0、3.5和4.0g/kg),分别测定稻米中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植酸、花青素和总黄酮)和矿质元素(P、Fe、Zn、Mg、Se和Mn)的含量,并进行典型相关和典型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NaCl浓度处理下,1)稻米中花青素含量的累积受到基因型和NaCl处理相互独立的影响,而P、Zn、Fe和Se的含量均在互作效应上达到显著相关。2)在不同的NaCl处理中,除1.5g/kg的NaCl处理,‘建新99’稻米中植酸含量均为最低,分别较其他8个处理中含量最高的基因型低72%~92%;除0.5、1.0和3.5g/kg的NaCl处理,‘海红12’稻米中抗坏血酸含量均为最高,分别较其他6个处理中含量最低的基因型高105%~566%;‘海红11’、‘海红12’和‘建新99’稻米中总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基因型。3)对稻米中矿质元素和抗氧化物质进行典型相关和典型冗余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稻米中第Ⅰ对典型变量(U1,V1)相关系数λ为0.546(P<0.01),在这一对典型变量中,在一定范围内,随着Zn和Se含量的降低以及Fe含量的增加,稻米中抗坏血酸和植酸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典型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第Ⅰ对典型变量中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量组U1对自身含量变异的解释程度为39.1%,矿质元素含量的变量组V1对自身含量变异的解释程度为20.2%;同时,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量组U1解释了矿质元素含量的变量组V1总变异程度的11.7%,矿质元素含量的变量组V1解释了抗氧化物质含量变量组U1总变异的6.0%。综上,不同NaCl处理下,抗坏血酸和植酸含量在不同基因型稻米中差异显著;除Mg外,其他矿质元素含量在不同NaCl浓度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在基因型和不同NaCl处理的互作效应下,稻米中Fe的含量分别与抗坏血酸和植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Zn和Se的含量分别与抗坏血酸和植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雁武 王宪伟 黄滢璋 仇农学
【目的】研究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的抗氧化活性,为抗氧化剂的筛选及其清除自由基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抗氧化剂维生素E(VE)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对照,采用1,1-二苯基-2-苦苯肼(DPPH)法、邻二氮菲-Fe2+分光光度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法,测定并分析了苹果籽油的2种植物甾醇抗氧化剂(样品T1和T2)对DPPH.、羟基自由基OH.及O2-.的清除能力。【结果】4种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不同,其对DPPH.的清除能力表现为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1(IC50为6.7μg/mL)>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2(IC50为7μg/mL)>VE(IC50为10μg/mL)>BHT...
关键词:
植物甾醇 苹果籽油 抗氧化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慧慧 李红卫 韩涛 王宗义 陈璧州
以白熟期冬枣为试材,对其冷藏期间果皮和果肉抗氧化物质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进行测定,并采用HPLC-MS定性定量检测果皮中4种形态酚(游离酚、酯化酚、苷化酚和结合酚)含量的变化,分析果皮和果肉抗氧化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的关系及其主要形态酚酸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果肉的总酚、类黄酮和抗坏血酸的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均先升后降;而果皮中总酚、类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则持续下降;贮藏期间果皮中总酚、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始终极显著高于果肉(P<0.01)。相关分析表明:果皮中除花青素外的活性成分与体外抗氧化活性均显著相关,其抗氧化能力也极显著高于果肉(P<0.01)。贮...
关键词:
冬枣 冷藏 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爱民 成升魁
食用植物油资源除包括作物油料资源外,还包括木本植物油资源。中国植物油资源丰富,但由于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油料和油脂供需缺口较大,只能靠进口来解决。要实现中国油料及食用油脂的有效供给,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的油料作物生产,特别是大豆的生产,并且积极开发新的植物油资源。近期内要在适度进口油料的同时,严格控制食用油脂的进口量。
关键词:
植物油资源 食用油 产需平衡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舒贻 陈晓阳 惠文凯 任颖 马玲
抗氧化酶系统被认为是植物遭受环境胁迫时重要的防御体系.研究逆境胁迫下抗氧化酶系统的响应,是揭示植物抗逆机理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植物抗氧化酶系统在逆境胁迫下的响应研究资料进行了收集、概括和整理,内容涉及干旱胁迫、盐胁迫、酸胁迫等,并分析了最新、前沿研究报道及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旨在为逆境胁迫下抗氧化酶系统响应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环境胁迫 抗逆 抗氧化酶系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施征 史胜青 姚洪军 钟传飞 高荣孚
线粒体是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的主要器官之一,而ROS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ROS作为信号分子介导植物对各种外界刺激产生胁迫响应,另一方面作为强氧化剂攻击植物体内的细胞膜或大分子物质。为了维持线粒体内ROS的动态平衡,严格控制其产生是必要的。该文综述了植物线粒体中活性氧的产生机制和途径,以及线粒体对活性氧的防御系统,包括氧化前防御和氧化后防御机制,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线粒体 活性氧 抗氧化系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明 王璐莎
氧化不仅影响食品的质量而且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抗氧化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动物蛋白源抗氧化肽在食品和生物体中表现出了有效的抗氧化活性(如清除自由基、抑制油脂氧化和螯合金属离子等);当它作为功能性原料时还具有增强人体健康的作用,因此动物蛋白源抗氧化肽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抗氧化物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介绍了动物蛋白源抗氧化肽的研究状况,阐述了影响抗氧化肽抗氧化能力的因子和抗氧化能力的测定方法,并预测了抗氧化肽的应用前景与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动物蛋白 抗氧化肽 影响因子 抗氧化活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红 程楷珊 高欣 张锡国 刘彤
【目的】本文以东北重要药用植物黄檗幼苗为对象,研究黄檗幼苗中抗氧化物质以及主要药用活性成分含量变化对增补不同的UV-B辐射强度的响应。【方法】通过在温室内控制实验,设置了3个UV-B辐射强度梯度的处理,分别是对照组(CK,自然光照)、低辐射组(T1,UV-B辐射强度为3.26μW/cm2)和高辐射组(T2,UV-B辐射强度为9.78μW/cm2),研究黄檗幼苗中的抗氧化物质及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即3种生物碱(小檗碱、药根碱和掌叶防已碱)含量对不同UV-B辐射强度的响应。【结果】增补UV-B辐射会使黄檗幼苗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