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71)
- 2023(9422)
- 2022(8485)
- 2021(8106)
- 2020(6825)
- 2019(15868)
- 2018(15899)
- 2017(30783)
- 2016(16927)
- 2015(19084)
- 2014(19085)
- 2013(18982)
- 2012(17320)
- 2011(15653)
- 2010(15369)
- 2009(13808)
- 2008(13367)
- 2007(11471)
- 2006(9836)
- 2005(8425)
- 学科
- 济(63986)
- 经济(63919)
- 管理(46118)
- 业(44118)
- 企(37082)
- 企业(37082)
- 方法(31446)
- 数学(26852)
- 数学方法(26517)
- 学(17128)
- 农(16714)
- 中国(15589)
- 财(14605)
- 业经(14319)
- 地方(13155)
- 贸(11999)
- 贸易(11994)
- 易(11623)
- 和(11617)
- 理论(11537)
- 农业(11225)
- 技术(10409)
- 制(10259)
- 环境(10201)
- 务(9558)
- 财务(9497)
- 财务管理(9480)
- 划(9193)
- 教育(9172)
- 企业财务(8966)
- 机构
- 大学(238016)
- 学院(235857)
- 管理(95811)
- 济(88045)
- 经济(85992)
- 理学(83653)
- 理学院(82709)
- 研究(81402)
- 管理学(81182)
- 管理学院(80777)
- 中国(57569)
- 科学(54119)
- 京(51794)
- 所(42251)
- 农(42101)
- 业大(39827)
- 研究所(39036)
- 财(37739)
- 中心(35874)
- 农业(33180)
- 江(33037)
- 北京(33022)
- 范(31202)
- 财经(31071)
- 师范(30891)
- 院(30111)
- 经(28280)
- 州(27347)
- 技术(26080)
- 师范大学(25142)
- 基金
- 项目(170052)
- 科学(131595)
- 基金(121764)
- 研究(121128)
- 家(107763)
- 国家(106900)
- 科学基金(90585)
- 社会(72749)
- 社会科(68760)
- 社会科学(68740)
- 省(66670)
- 基金项目(65748)
- 自然(61727)
- 自然科(60231)
- 自然科学(60215)
- 自然科学基金(59117)
- 划(56620)
- 教育(54819)
- 资助(50792)
- 编号(49498)
- 成果(39773)
- 重点(38011)
- 部(36555)
- 发(35709)
- 创(35057)
- 课题(33808)
- 科研(33057)
- 创新(32666)
- 计划(32165)
- 大学(31134)
共检索到332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林建丽 朱正歌 高建伟
杂种优势是广泛存在的遗传学现象,并在多种动植物中得到成功的利用,但对于杂种优势产生的遗传学机理尚未十分清楚。本文对植物杂种优势机理研究进行了较为详尽地评述,在综述了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经典理论和假说的基础上,概括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解释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一些新见解。探讨了杂种优势群和分子标记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最后对杂种优势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杂种优势 遗传机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甫绨
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作物产量突破的重要途径,大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作物,大豆雄性不育最早在20世纪20年代被发现,许多研究者开展了深入探索,但成果并不显著。在2002年之前,大豆是唯一没有利用杂种优势的主要农作物。大豆雄性不育表现有结构不育、部分雄性不育、联会突变导致雄性雌性均不育、细胞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雌性可育、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光(温)敏雄性不育等。在先后发现的大豆雄性不育材料中,多数属于细胞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少数为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中国大豆细胞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在国际上是领先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均实现了三系配套,并找到...
关键词:
大豆 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 自花授粉作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正杰 李海渤 姚培杰 刘旭佳 徐玉颖 傅廷栋 邹瑞昌 徐跃进
芥菜起源于中国,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现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特色蔬菜,主要包括叶用芥菜、茎用芥菜、根用芥菜以及薹用芥菜等,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由于芥菜是常自花授粉作物,花器官小,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是芥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hau CMS、ogu CMS和oxa CMS等。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芥菜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芥菜杂种优势利用的方向和目标,为芥菜类蔬菜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
关键词:
芥菜 杂种优势 细胞质雄性不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三森·健葩彤 查芭·健葩彤
泰国的玉米研究,农业合作部农业厅开始于1950年,大学部肯色萨大学开始于1958年。国家玉米和高粱研究中心,通称苏湾农场和农业厅大田作物研究所下属从事玉米研究的Nakhon Sawan大田作物研究中心,通称沙湾中心,分别成立于1965,1963年。著名的SW1于1969-1972年间选育成功,与SW1种源有高度配合力的广基综合种KS23于1987-1988合成,作为与KS23相配对的、相互轮回选择的广基综合种KS24,于1992-1993年合成。截至目前,已合成和改良了下列群体,硬粒型群体有SW2,SW3,SW5,Sawan-complex,NSDR;马齿型群体有KS6,KS27,Caripe...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道权 黄烈健 戴景瑞
综述了分子标记在玉米产量 QTL 和杂种优势遗传基础方面的概况。对玉米产量 QTL 的研究方法,QTL 数目、位置和遗传效应及应用作了介绍。比较了多种利用 QTL 结果对杂种优势的解释。作者认为,杂种优势的产生是显性效应,超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一种基因效应在起作用。并提出杂种通过自组织理论而形成的最优基因表达调控是杂种优势形成的理论基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京华 廖伏明 罗闰良
1964年,袁隆平率先在中国进行水稻雄性不育研究,并提出通过选育水稻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1970年,袁隆平的助手在海南崖县发现野生稻雄性不育株(简称“野败”),为培育杂交水稻打开了突破口。随后开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征彬 王长征
棉花病虫害是制约棉花高产稳产和提高棉花品质的主要因素,减轻病虫对棉花的危害,节省防治投资、提高防治效果,尤其是进一步保护环境、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持棉田生态平衡,争取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高是棉花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 杂种优势 产量 品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炜 史延丽 李自超 马洪文 王坚 张洪亮
利用9个不同生态类型的50份水稻亲本材料,以生态型为单位进行双列杂交,配制336个组合,研究杂种一代的对照优势和超中亲优势,以杂种优势值作为划分优势生态型的依据。结果表明,西北粳、台湾粳、日本粳和韩国稻为优势生态类型;根据各生态型间的杂种优势值可以推测台湾粳、日本粳和韩国粳具有穗数上的优势基因,西北粳具有粒数上的优势基因,非洲IRAT粳具有粒重上的优势基因;最佳优势杂种优势模式为韩国粳×日本粳、西北粳×美国粳和台湾粳×日本粳;杂种优势与形态指数差异的相关分析表明,各生态型间形态指数差异与其F1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
水稻 生态型 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贵霞 宋希云 尤明山 刘广田
利用6个T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5个恢复系配制30个T质杂种和30个相应的A质杂种,另外选用4个K型不育系与2个K型恢复系配置8个K质杂种和8个相应的A质杂种,研究杂种F1和杂种F2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T质、K质及A质杂种F1和F2的籽粒胚乳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均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变异范围大,多数组合呈正向优势且具有较高的超亲优势,与前人的结论不一致,说明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杂种小麦的籽粒胚乳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是可能的。T质、K质及A质杂种F1和F2籽粒胚乳的Zeleny沉淀值的杂种优势以负向为主,说明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杂种小麦的籽粒胚乳Zeleny沉淀值,提高小...
关键词:
杂种小麦 胚乳品质性状 杂种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力行 傅骏骅 刘新芝 彭泽斌 张世煌 李新海 李连城
利用 RFLP、SSR、AFLP和 RAPD分子标记对 1 5个玉米 (Zea mays L.)骨干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继而研究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 1 0 5个双列杂交组合的产量及特殊配合力的相关性 ,探讨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1 )利用分子标记把 1 5个供试材料划分为唐四平头、旅大红骨、兰卡斯特、瑞德和 PN共 5个类群 ,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 ;(2 )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 F1产量、分子标记特殊遗传距离与特殊配合力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 (P
关键词:
玉米 分子标记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预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长萍 晏儒来 徐跃进 李汉霞
瓠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初报向长萍晏儒来徐跃进李汉霞(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武汉430070)APRIMARYREPORTONUSINGHYBRIDVIGOROFBOTTLEGOURD(Lagenaria.sicerariaStandlvar.clava...
关键词:
瓠瓜自交系 杂种优势 产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宁林 王开良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从对现有栽植银杏(GinkgobilobaL.)的调查发现,同一批种子繁育的银杏单株间,总有少许表现明显区别于多数植株。它们长势旺,生长快,种核大,核形指数也明显偏离该群体的平均值。这些植株很可能是远距离花粉授粉产生的后代...
关键词:
银杏,远距离杂交,杂种优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万艳霞 王国印 李妙 朱继杰 王士杰 赵红霞 尚振青 史立强
利用综合性状较好的5个光子材料作亲本,与17个优良毛子棉花新品种(系)组配19个光子杂交组合,研究具有光子标记性状杂交组合的产量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光子杂交组合皮棉产量表现正向中亲优势和正向超亲优势,籽棉产量光子作母本的杂交组合杂种优势高于光子作父本的杂交组合;衣分和单铃重表现正向中亲优势,单株铃数光子作母本的杂交组合优势率高于作光子父本的杂交组合;籽指表现负向中亲优势、负向超亲优势和负向竞争优势,筛选出产量竞争优势5%以上、综合性状突出的优势组合8个。
关键词:
光子 产量 杂种优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施继卫 李宗道 蒋建雄 杨燕
为了解苎麻杂种优势在生产上的应用价值 ,研究了 9个苎麻杂交组合 F1 代的经济性状、原麻产量及纤维支数的杂种优势 ,分析了各性状与亲本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苎麻杂种优势以原麻产量最为突出 ,所有组合都超过中亲值 ,其中亲优势幅度为 4.36 %~ 31.5 2 %,有 7个组合超过了大值亲本 ,幅度为 1.0 5 %~ 2 3.2 0 %.增产的主要原因是麻茎的增粗和增高 ,其他经济性状的作用甚微 .纤维支数无优势 .F1 代产量及经济性状与中亲值、母本、大值亲本等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单株产量与中亲值相关最大 ,r =0 .935 7.F1 代纤维支数不仅与中亲值高度相关 ,r=0...
关键词:
苎麻 杂种优势 性状 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亮 孙传清 姜廷波 李自超 王象坤
利用目前国内两个较好的光 (温 )敏核不育系培矮 6 4s和N4 2 2s与国际水稻所选育的新株型稻、华北育成粳、东北育成粳、南亚Aus稻、南方育成早、中籼稻杂交 ,考查F1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发现新株型稻与偏籼型的培矮 6 4s配组在实粒数、单株穗数和单株粒重方面有些优势 ,但结实率偏低 ,如果把结实率的问题解决好 ,则新株型稻在我国的籼粳两系杂交稻育种中将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新株型稻 杂种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